沒有什麼煩惱是音樂解決不了的

生活里沒有什麼煩惱是音樂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自己組個樂隊搞音樂。

這是導演約翰·卡尼(John Carney)教給我們的人生道理,從2007年拍攝的《曾經》(Once)到2013年的《歌曲改變人生》(Begin Again),再到今年的這一部《初戀這首情歌》(Sing Street),音樂始終是約翰·卡尼電影中最重要的元素,也是電影中男女主角們改變自我和改變生活的催化劑。

看過這三部電影的觀眾,一定能夠輕而易舉地get到其中的相似和共通點,在約翰·卡尼的這三部片子里,故事的一開始,總是主角們或囿於生活的困頓,或煩惱於夢想的停滯,各有各的瑣碎煩惱,然後無意間碰到了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樂隊,從而通過音樂最終獲得一些力量翻開人生新篇章。《曾經》如是,《歌曲改變人生》如是,《初戀這首情歌》依然如是。

於是有不少評論都喜歡把這三個片子拿到一起來說事,把它們視為約翰·卡尼的「音樂拯救世界」三部曲。很有意思的說法,在約翰·卡尼的電影世界裡,音樂恰是如此迷人,也擁有神奇般的魔力,同樣也異常動聽。

之所以約翰·卡尼會一連拍攝三部以音樂為最大元素的電影,與他早年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從1991年到93年,約翰·卡尼曾經是搖滾樂隊「The Frames」的貝斯手。在樂隊的時候,約翰不僅參與演出,也身兼樂隊錄音和拍攝音樂錄像帶的職責,這些工作為他日後成為導演的身份奠定了基礎。(事實上,《初戀這首情歌》中的一些故事設定與約翰·卡尼的個人經歷有相似的地方)

從1996年年底約翰·卡尼拍攝了第一部個人長片算起,二十年來,約翰拍了不少電影,但真正讓他聲名大噪的,同樣也是他個人導演生涯中評價最好的片子,正是這「音樂拯救世界」三部曲。

身為愛爾蘭人,約翰·卡尼電影的故事背景多以愛爾蘭為發生地,電影《曾經》、《初戀這首情歌》便都是發生在愛爾蘭的首都都柏林的故事。但從大陸的譯製片名《再次出發之紐約遇見你》便可以看出,電影《歌曲改變人生》是一個例外,這部片子相較另外兩部,無論是知名度還是製作本身都有所提升,因為這是導演到美國拍攝的片子,採用的演員都是大演員大歌星,包括凱拉奈特莉、「綠巨人」馬克·魯弗洛、以及當紅樂隊「魔力紅」主唱亞當·萊文。

就我個人而言,我是很喜歡這個片子的。電影講述的一個彈唱的吉他女孩通過音樂改變人生的故事,凱拉奈特莉正是這個女孩,潦倒困頓之餘,她遇見了同樣潦倒的落魄音樂製作人馬克·魯弗洛,然後一起組樂隊出唱片,因為資金或資源的各方面缺乏,他們一行人到路邊到天台錄製了一首首歌曲,最後上線到互聯網,被更多人聽見,他們也被更多人看見。

去年6月的時候,在距離電影首映時間過去了21個月之後,《歌曲改變人生》在內地上映。我清楚地記得那天,是個星期六,上海下著小雨,我拄著傘到長泰廣場看這個片子。看完後我心情極佳,甚至想淋雨。因為諸如此類以音樂構建整個故事的片子,實在太讓我歡喜,到家之後,我還迫不及待的打開音樂播放器,聽電影的原聲歌曲,後面足足聽了一周,男配角騷當的《lost stars》至今仍不時聽幾遍。

相比約翰·卡尼的其他片子,《歌曲改變人生》是一部顯得更現代更夢幻也更「美國夢」的電影。

事實上,儘管《歌曲改變人生》比起導演的其他片子,既讓他賺了一些錢,同時片子也獲得了口碑上的一致肯定。但約翰·卡尼卻並不怎麼滿意,談起這個片子以及女主角凱拉奈特莉的表演時,約翰·卡尼大為失望,甚至語氣用詞都十分貶義。今年在宣傳《初戀這首情歌》時,導演甚至直言與凱拉奈特莉合作不愉快,說她表演不真誠、毫無演技像個超模。也正是因為在美國拍片一些合作上的限制或難搞,才決定重返愛爾蘭,拍攝了新片《初戀這首情歌》。

顯而易見的是,導演約翰·卡尼重回愛爾蘭拍片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相比《歌曲改變人生》,我個人的確更喜歡這部新片《初戀這首情歌》,相比紐約這座城市在《歌曲改變人生》里的被「架空」狀態的,《初戀這首情歌》中60、70年代的都柏林顯得更加真實和有年代感。

畢竟這裡是導演成長的地方,有更多的故土情懷所在,就像當年周杰倫拍攝導演處女作《不能說的秘密》,會把學校戲份的拍攝地放在自己的母校淡江中學一樣,《初戀這首情歌》故事發生中的學校——辛格街基督教兄弟學校(Synge Street Christian Brothers School),正是導演約翰·卡尼的母校。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14歲男孩康納(Conor)的個人成長故事,電影的一開篇,鏡頭對準的是康納一家的家庭會議,因為生活的拮据,康納被轉學到了新學校,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辛格街基督教兄弟學校,一開始男主角顯得懦弱怕事,受到同學欺辱。

能夠明顯感受到的是,康納生活里充斥著不少煩惱,父母之間並沒有什麼愛情,母親在外邊處了新歡,與父親兩人時常爭吵,在學校里,康納也必須面對來自同學以及老師的霸凌和壓制。

遇到女主角拉菲娜(Laphena)之前,康納的生活可謂灰不溜秋毫無特別。但當美麗的拉菲娜出現在他眼前時,為了搭訕和引起注意,康納聲稱自己有個樂隊,要姑娘來拍錄像帶。

騙成功之後,康納開始找人組樂隊,儘管自己並沒有什麼經驗,在學校也不認識什麼人,但樂隊還是很快組起來了,名字就叫做(唱街)Sing Street,正是電影的英文片名。

電影由此開始了主線故事的講述,圍繞Sing Street的成長,男主角康納也會有所成長,他經歷了初戀的痛苦和甜蜜,和欺負自己的同學化敵為友,在一遍遍和自己的樂隊成員的排練和演唱中,在哥哥Brendan的幫助下,他漸漸確立並堅定了自己的音樂夢想。

如同所有講述青少年成長故事的電影一樣,男主角康納最終在電影中呈現的樣子有了很大改觀,甚至可以說是脫胎換骨,電影結束前的一場學校舞會的現場表演戲,台下儘管也有人不斷噓聲,刻薄的老師不斷制止,但康納依然按照自己的內心想法,演唱了包括寫給拉菲娜的慢歌《To Find You》在內的三首歌曲,他在歌曲了表達自己的愛,表達自己的憤怒,以及表達自己的熱愛。他在台上興奮地一遍又一遍的喊:請記住我們,我們是來自都柏林的Sing Street。

電影的最後一幕充滿了象徵色彩,甚至激昂的不像真實,表演完的康納牽著拉菲娜的手不停的奔跑,回到家裡,央求哥哥Brendan即刻送他們去渡口邊,他們最後開著爺爺遺留下來的那艘快艇,不顧一切地去了開往英國的方向,儘管天下起大雨,海上波瀾四起,兩個人卻笑得比什麼時候都更坦然和喜悅。

而鏡頭轉過來,是更加激動的哥哥,彷彿弟弟的出走,是戰勝某種生活困頓的體現一般,讓他一下子重拾了當年的激情。事實上,相比主角康納,哥哥Brendan更讓人動容,他總是在弟弟身邊扮演著一個「導師」一般的角色,告訴弟弟該聽什麼樣的音樂,該如何向女孩表白,該怎樣去當一個創造者而不是跟隨者。在電影中的許多地方,弟弟的許多言行是直接模仿哥哥的,某種程度上來講,正是有了哥哥Brendan的引導和影響,弟弟康納才找到自己的出口。

你會很明顯的感覺到,哥哥Brendan曾也是一個有著熱血理想的人,他也愛音樂,甚至更加熱愛。但作為長子,他或許承擔了更多的來自父母之間失敗婚姻的陰影,對於生活的煩惱和苦惱,對於失落的理想,他選擇用放蕩不羈來掩飾。電影中有一場戲,Brendan咆哮著對弟弟說:曾經我也是一個噴射發動機。

這是一部我最近看過後便最喜愛的電影,不僅僅是因為這個故事能夠讓我有所動容,少年青春熱血的故事總是可以鼓舞人心的。

我之所以喜歡這部電影,也在於這是一部讓人看後極為舒暢的片子,他的節奏他的鏡頭以及充滿青春自信的演員們,都是讓人所愉悅的。但更重要的原因,則是他的音樂,真是太好聽了。

如同約翰·卡尼的《曾經》、《歌曲改變人生》、以及我很喜歡的科恩兄弟的《醉鄉民謠》一樣,看《初戀這首情歌》,你感受到的是一種美好的東西如何從無到有?勇氣或愛又是如何從無到有?故事中的人是如何從生活中的泥淖里走出來?以及音樂在其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你可以輕而易舉的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音樂之於人的魔力。

《歌曲改變人生》有一句台詞,馬克·魯弗洛對凱拉奈特莉說:我之所以喜歡音樂?是因為音樂會讓生活中最普通的一幕突然變得「閃亮」。

就像約翰·卡尼的「音樂拯救世界」三部曲,或許我們不能說是音樂成就了電影,但音樂確實是這些電影里最迷人和最發光的部分。

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什麼煩惱或孤獨是看電影聽音樂遣散不了,如果有,那就看/聽一部如《初戀這首情歌》一樣的音樂電影。

原文來自我的個人公眾號:movie-s


推薦閱讀:

《你若安好》有白衣天使的地方,就有生命的光明
明星天價片酬的背後:國產電影低工業化模式之痛
鎖定今年奧斯卡的復仇神作!這部電影比《素媛》、《告白》更痛心!
哪些專輯的音樂風格比較類似《銀河護衛隊》?
《奇門遁甲》人設千變萬幻,周冬雨這個少女掌門是秘密武器

TAG:电影 | 电影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