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胃腸炎病毒1——諾如病毒

夏天來了,大家胡吃海喝很容易得一些急性胃腸炎,所以近一段時間準備集中介紹一些引起急性胃腸炎相關的一些病毒,這次介紹的病毒是諾如病毒,這本來是幾個月前回答的一個問題,但是一直沒有填坑,趁寫這個專題的專欄時間補齊。

作者:Vigorous Cooler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

非生物類專業可直接跳過第一部分病原學,前往第二部分致病性

一、病原學

(1) 諾如病毒Norovirus)屬於杯狀病毒科Caliciviridae);

(2) 杯狀病毒Calicivirus)是球形病毒,直徑27-38nm,在電鏡下可觀察到32個杯狀的下凹(下圖B),因而稱為杯狀病毒。衣殼呈二十面體對稱,沒有包膜(也就是沒有脂質雙分子層),病毒基因組為單正鏈RNA,長度約7.3~7.7 kb。大多數成員病毒基因組5端共價連接一個VPg蛋白(也就是說只要有RNA進入細胞,就可以表達出病毒的蛋白,進而完成病毒的複製)。病毒亞基因組RNA在細胞內合成,分子大小為2.2~2.4kb。下邊共有5個屬:Norovirus, Sapovirus, Nebovirus, Lagovirus and Vesivirus。

——————

(3) 人杯狀病毒(Human calicivirus,HuCV)中引起人類急性病毒學胃腸炎的病毒主要由兩個屬:諾如病毒(Norovirus,NV)和沙波病毒(Sapovirus,SV)。是病毒性腹瀉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另外還有輪狀病毒)。兩者的原型病毒(一般是首次分離的病毒)分別是諾瓦克病毒(Norwalk virus)和札幌病毒(Sappro virus)。

——————

· n諾瓦克病毒是1972年在美國Norwalk地區一所小學暴發流行的急性胃腸炎患者糞便中首次發現的病原體。

· n札幌病毒或者沙波病毒是日本學者Chiba(千葉)等在1977年在札幌某地的託兒所腹瀉患兒的研究中證實該病毒是引起託兒所腹瀉暴發的病原體。沙波病毒主要引起5歲以下小兒腹瀉,但發病率很低,臨床癥狀類似輕型的輪狀病毒感染。

下圖是兩種病毒的電鏡照片:

下面主要介紹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個屬的名稱,所以下邊有很多病毒的種類,根據病毒RNA聚合酶和衣殼蛋白的核苷酸序列能分為GI、GII、GIII、GIV、GV共五個基因組(genogroup),下邊還能再分為不同的基因型和不同的變異株。

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感染人的杯狀病毒還不能人工培養,也沒有動物模型。

病毒本身對熱比較穩定,對乙醚(脂溶劑)和酸也穩定,60℃ 30分鐘處理後仍然有感染性。

……………………

病原學是很枯燥的東西,不過確是我個人最關心的東西……不過大家最關注的應該還是這些病毒引起疾病和怎麼診斷怎麼防治,也就是下邊的內容——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諾如病毒是全球引起急性胃腸炎暴發流行的主要病原體之一,在美國約有85%以上的急性、非細菌性胃腸炎的暴發於諾如病毒有關,我們國家也有很多次暴發流行的報道。 隨便在百度新聞上搜了一下——

諾如病毒急性胃腸炎的高發季節並不在夏季,而是秋冬季。不要看多數新聞是學校學生,其實病毒可以累及任何年齡組,不過學校暴發流行更容易上新聞而已。

我們來看看關於諾如病毒的流行病學三個要素——

傳染源:患者、隱形感染者和健康帶毒者都可以成為傳染源。

傳播途徑:糞-口途徑是主要的傳播途徑(「糞-口途徑很容易引起誤解,這是流行病上一個常用的概念,意思是排泄物污染過的食物和水源被人吃下喝下後引發的傳播」),但是也可以通過嘔吐物的氣溶膠傳播,這也是學校容易大規模傳播的一個因素。

易感人群:諾如病毒的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在人口聚集的學校、幼兒園、醫院等場所容易引起暴發流行,進而成為突發公共衛生問題,這也是這種病毒感染經常上新聞的原因。可以看下邊的圖,左邊是感染諾如病毒的場所,右邊是感染的傳播途徑,可以發現場所一般都是聚集性的;而食源和水源性的傳播卻並不是最主流的。

諾如病毒感染後,引起小腸絨毛輕度萎縮和黏膜上皮細胞的破壞。可以看看下圖,電鏡下人和豬的空腸組織在感染前後的變化。

諾如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不長,為24~48小時,然後突然發病,噁心、嘔吐、腹痛和水樣腹瀉。大多數的感染者是自限性的,預後良好,一般沒有死亡發生。

在免疫性方面,感染可以誘生針對諾如病毒的抗體,但是這種抗體有沒有保護作用現在還不是十分清楚。

三、微生物學檢查法

檢查方面,發病的急性期(48~72h)採集標本,通過免疫電鏡可以在糞便中濃縮和查見病毒的顆粒。或者採用針對諾如病毒的顆粒、抗原或者患者血清里的特異性抗體進行ELISA檢測。整個杯狀病毒類也可以用核酸雜交和RT-PCR的方法檢測。不過這一般都是當地公共衛生部門來乾的事了。

四、防治原則

目前還沒有有效的疫苗,治療上跟其他病毒性腹瀉差不多,對症治療,補水補鹽等。

參考資料:

[1]《醫學微生物》人民衛生出版社8版

[2]《Fields Virology, 6th Ed》Wolters Kluwern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3] ViralZone:Calivirdae


推薦閱讀:

可以,這很暴君:《生化危機》歷代病毒評價
人體內的戰爭(下)
這場瘟疫曾逼停了戰爭,也改變了美洲種族比例
病毒史記--噬菌體的發現

TAG:生物病毒 | 传染病 | 急性肠胃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