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陷入糾結猶豫,不敢做決定,如何破局?
舉個經典例子(以前舉過,但這次的分析角度不同):
一個女生,她本科學的是會計,而她不喜歡會計,喜歡設計,問我怎麼辦。
我說,那你就休學一年,重新考一個設計類的本科;
她說,那不行啊,我都已經20歲了,再復讀一年,重考一次本科,讀出來畢業都25了,女生25歲才本科畢業,找工作談戀愛都沒有優勢了。
我說,那你就先完成會計的本科,再考個設計類研究生;
她說,那不行啊,研究生高不成低不就,最難找工作了,現在研究生競爭力還不如本科生呢;
我說,那你就課餘時間接一些設計的活兒,把會計先混畢業,然後再用設計就業;
她說,那不行啊,我想去一個穩定一點的大公司,大公司都很看重第一學歷的,我這專業不對口,到那兒肯定就被篩掉了。
現在的她就是被卡住了,卡在一個十字路口。前有懸崖峭壁,後有萬丈深淵,怎麼選擇都不對,只好原地糾結,就是邁不開腿。
我們為什麼常常陷入糾結?
因為層級局限。站在一樓,是無法想像五樓的風景的。
比如例子中的女孩說,「不能復讀重考啊,那樣的話等讀出來畢業都25了,女生25歲才本科畢業,找工作談戀愛都沒有優勢了。」——這就是典型的「站在一樓推測五樓」的思維。
因為以她目前的閱歷和經驗,她的想像力的邊界就是「女生25歲畢業會沒人要」。
她無法想像,具備退學重考魄力的人,他們經歷的是一種怎樣的淬鍊;
她無法想像,能夠自己選擇自己的專業,自己決定自己的未來的人,他們具備的是一種怎樣的能量;
而她更無法想像,經受了這樣的淬鍊,具備了這樣的能量的一批人,在大學中相遇時,在職場中相遇時,會是發生怎樣的互相吸引,互相賞識,又能碰撞出怎樣的合作,怎樣的緣分。
她無法想像這些,是因為她想像力的邊界目前就在「女生25歲畢業會沒人要」這個層級。站在一樓,是無法想像五樓的風景的。這,就是層級的局限。
所以每當我們陷入糾結的時候,要馬上有一個覺知:我遇到層級局限了!
如何提破局?
這裡提供一個好方法——往前走!
停止思考,停止妄念,啥也不想,只管往前走!
只要往前走,能量就會增長,層級就會提高,只要往前走,就一定能遇到貴人,遇到轉機!
退學重考是好路嗎?是好路。
只要我一旦下決心要退學重考,我就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在高考複習上,一點兒也不旁騖,一點兒也不動搖,別人的評價,父母的勸告都絲毫不會影響我的判斷。我只是按照自己的計劃一題一題的複習,每掌握一個知識點,我對目標的確信就增多一份。如此堅持一年,看看會發生什麼?
跨專業考研是好路嗎?是好路。
只要我一旦下決心要跨專業考研,我就用最少的精力完成本科專業的必修學分,把剩餘的精力全都投注在新專業的學習上,遇到新專業的講座我就去聽,遇到新專業的老師同學我就去結交。複習考研期間,我拿出最大的意志力來對待這場考試,一次考不上考兩次,如此堅持四年,看看會發生什麼?
畢業創業是條好路嗎?是好路。
只要我一旦下決心要畢業創業,那我就從現在開始按照一個創業者的標準來塑造自己。遇到創業大賽我就去參加一把試試,遇到創業的人我就去請教請教他,學校開運動會需要設計海報我就毛遂自薦地去設計設計試試。我每周設計一幅作品,發在微博上,堅持一個學期,看看會發生什麼?我試著在知乎上認真回答有關設計的問題,堅持回答50條,看看會發生什麼?
不管選擇哪條路,只要下定決心往前走,任何一條路,都會被你走成一條好路!
而站在原地不走,陷入糾結猶豫中,就是自己跟自己內耗,那麼任何一條路對你而言都是死路;
往前走,其實就是在往上走,越走眼界越開闊,疑惑自然而然地就會解開了;
往前走,其實就是在往內走,越走越了解自己,越走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end】
(註:微信公眾號【巴赫愛喝胡辣湯】,第一時間收到我的情緒管理文章。為避免版權問題,本文謝絕任何形式的轉發和轉載,望見諒,謝謝。註:有些朋友留言提問如何知道該往哪個方向走?我已將此問題解答成一篇長文,有需要的朋友可以閱讀此文:巴赫愛喝胡辣湯:在人生重大選擇中,最應該考慮的是什麼?)
推薦閱讀:
※答應我,別再買安迪同款了,好嗎?
※如何恰當地回敬語言攻擊(四)--補台法
※把怒氣憋在心底,你永遠成不了厲害的人
※壓力管理,這是個技術活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