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 我還是成為了你眼中的我
- 我們為什麼會受期望的影響?
毫無疑問,別人的看法、評價、期望都會對我們產生影響,有時候並不直接的影響我們的行為,而是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當我們對自己抱有很高的期望,或者別人對我們抱有很高的期望,我們就會認為自己能夠做到某事,從而付出努力夢想成真;同樣,當別人對我們懷有的是消極期待,我們也會認為自己無法做成某事,或根本就是個廢物,從而愈加頹廢。這就是心理學上常說的「皮格馬利翁效應」,即「期望效應」。別人的看法影響著我們對自己的認知。
期望效應的提出者羅森塔爾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曾經隨機挑出幾個學生說他們是潛力無窮的天才,並叮囑老師暗中觀察不要直接告訴他們。這種權威暗示致使老師開始無意識的關注這些孩子,一段時間之後這些孩子的不僅成績有所進步,師生關係也親密了許多。那麼為什麼老師的關注,可以使這些孩子成績進步,並同時改善了師生關係呢?當老師們主觀認為這些孩子是優秀的,她們就會無意識的做出一些改變,比如給予資源的傾斜和鼓勵的目光。當孩子們感受到這些鼓勵,獲得了老師的關注,會認為自己是優秀的,而變得更有動力去學習。在這樣的努力之下,學生取得了進步就強化了老師的觀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期望效應最根本的運作原理是:別人的看法決定他們如何對待我們,而這種行為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認知,從而影響我們的行為。
- 負性期望導致惡性循環
如果我是一個被父親當成狗的孩子,從父親那得到是失望的目光,憤怒的語言,蔑視的冷漠,我會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嗎?當我每天從老闆那裡得到的反饋是自己是個廢物,我還會認為自己的工作能力沒有問題嗎?當我興緻勃勃的向朋友談論夢想的,卻被朋友潑冷水的時候,我會毫不動搖嗎?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強大的修復力,即使有些人在糟糕如地獄般的狀況中能夠浴火重生,大部分人還是在這種消極期待開始的時候,陷入了惡性循環的噩夢之中。
拒絕語言暴力 http://v.qq.com/boke/page/c/0/y/c0168mppmay.html 在瀋陽市心理研究所所做的調查中,那些青少年罪犯大部分在童年中都遭受到了言語暴力,這些暴力的背後反映的是他們接受到的消極期待。「豬腦子「,」丟人「,」你怎麼不去死「成為了那些少年犯童年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辭彙。「經常讓我去死。」,「說我沒用,說我是個廢物」「就知道吃」「是人都比你強。」 於是他們真的成為了「豬腦子,放棄了上學;真的以「自殺」來回應「你怎麼不去死」消極的期待使我們不再對自己抱有期望,並認為自己理所應當別成別人所認為的樣子。既然我已經是如此的不堪,既然這個世界已經對我毫無善意,我又何必徒做掙扎,我只不過順應了你們的期待,最終變成了你想像的那個樣子。
- 如何面對別人的消極期待
「當有人批評你的時候,或者在背後議論你的時候,他們說你的那些話像寫在了你的臉上和身上。然後,那些聲音開始在你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真正危險的是那些聲音可能會左右你對自己的看法。當你發現自己並非像那些既不了解也不關心你的人口中的那樣,當你意識到這點的那一刻,那些寫在你身上的話就消失乾淨了。」——Taylor Swift
如果我們沒有辦法完全規避消極期待,那就先認清自己,當我們正確認識到自己並非別人口中那般不堪時,也就從他人的消極期待中解脫出來。就好像有人說我長了綠頭髮,我肯定不會相信,因為沒有人會長出綠頭髮
消極的期待讓我們陷入惡性循環的深淵,然而積極期待也能使我們從自我懷疑的困境中得到救贖。如果當我們追求夢想遇到質疑時,得到一個擁抱;如果當我們筋疲力盡向上攀登時,有人給了一個鼓勵的微笑;如果我們正為明日的報告而焦頭爛額,有人拍了拍我們的肩膀。我想這些無聲的肯定將給予我們莫大的動力和信心。一邊是鼓勵和讚許,一邊是厭惡和蔑視。人和人之間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然而其他人的評價卻讓我們對自己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往不同的方向越走越遠。我本是白紙一張,差別只是他人在紙上寫上了什麼樣的字。如果無法避免消極期待,那就積極認識自己,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那就積極的對待別人。推薦閱讀:
※當我們感覺被大材小用了怎麼辦?
※大家印象最深的一道疤是什麼?
※《飛越瘋人院》有哪些不易被發覺的意義?
※如何鑒別一本心理學科普書靠不靠譜?|心理朋克 No.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