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前,凱撒如何玩塔防?
我一直想寫點兒關於阿萊西亞戰役的東西,一直都想。原因也很簡單,那即是這場戰役是如此的獨特,以至於讓人看起來不像是現實世界發生過的事情,倒更像是網路小說中容易出現的段子。然而,在那片現在被稱為法國的土地上、那個名叫尤里烏斯?凱撒的男人的指揮下,它就那樣自顧自的發生了。
- 風起高盧
阿萊西亞戰役是凱撒高盧(主要指現在的法國及瑞士等地)征服戰爭的一部分。確切的講,在這場戰役爆發之前,凱撒已經一度實現了對高盧大部分地區的實質性控制,但就像羅馬對許多地區的征服那樣,「野蠻人」對文明的「歸化」總是伴隨著一次又一次的反抗,高盧的臣服還需鮮血的再度淬鍊。在公元前54年,高盧部族艾比隆斯率先揭起了反抗凱撒的旗幟,並通過一次出其不意的伏擊消滅了凱撒駐紮在北高盧的第十四軍團。
古高盧地區現在大多在法國境內,東南毗鄰羅馬帝國的核心義大利
這是凱撒進入高盧之後第一次有成建制的軍團被消滅,也是羅馬人在與高盧人戰鬥時所遭受的第一次明顯失敗。這賦予了這次叛亂以極強的象徵意義與號召力,一時間,許多原本已經臣服於羅馬的部落紛紛叛離,甚至許多已經在羅馬軍中服役的高盧人也脫離了部隊。叛軍很快又包圍了羅馬的另一個軍團,幾乎在一夜之間,羅馬在高盧原本一片大好的形勢就被徹底逆轉。
凱撒此時在高盧的軍隊就只有八個軍團,其中大多算不上齊裝滿員。現在一個軍團被殲滅,另一個被包圍,而高盧叛軍的數量每天都在增加,且在他們東邊的日耳曼人也開始蠢蠢欲動,局面可謂十分危急。凱撒當機立斷,帶領兩個軍團前去營救被圍的友軍。他在薩莫波力瓦地區擊潰了圍城的高盧軍隊,成功與友軍匯合。他同時將此地設為臨時指揮所,開始整備部隊,並向羅馬請求援軍,準備下一階段的平叛活動。但此時前三頭同盟已經因為克拉蘇的戰死而崩潰,龐貝控制著的元老院對凱撒進行了一系列妖魔化的宣傳,使得他已經難以在國內獲得多少實質性的支持。經過幾個月的推三阻四,羅馬方面僅給凱撒派來了一個軍團的援軍,加上在這段時間內凱撒在南高盧緊急招募的兩個新軍團,凱撒在高盧的兵力勉強達到了10個軍團,總人數約50000人。
前三頭是指克拉蘇、龐貝和凱撒組成的政治同盟,其中凱撒在同盟成立時各方面的實力最弱,也是最年輕的一個與擁有複雜政權組織形式的羅馬不同,此時的高盧並沒有一個統一的中央政府,整個高盧被上百個大大小小的部落所統治,所謂「高盧人」其實更像是一種相當淺薄的地域與文化認同,絕非傳統意義上的統一國家。在叛亂之初,這為凱撒創造了絕佳的各個擊破的條件。利用這10個軍團,凱撒開始了一系列血腥的鎮壓活動,距離其主力位置最近的一批高盧叛軍倒霉的成為了羅馬鐵拳下的犧牲品。可儘管凱撒的行動嚴酷而迅速,這場高盧叛亂卻依然像是野火一樣蔓延開來。參與叛亂的部落越來越多,最後幾乎所有的高盧部落都開始了叛亂。他們也最終形成了一個擁有統一指揮的反羅馬軍事同盟,總兵力達到了三十萬人,並推舉出了一位「總帥」,此人就是本文的另一個主角:維欽托利。
維欽托利在法國成為了「民族英雄」,擁有許多銅像HBO電視劇《羅馬》中的維欽托利,在第一集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就能見到他
- 高盧的游擊隊長
維欽托利是高盧一部的酋長,時人對其的評價可以概括成「素有勇名」四個字。不過更重要的是,作為之前曾經臣服於羅馬的諸部落之一,維欽托利曾經帶領著自己的部族加入過羅馬軍隊一段時間,因此他對羅馬人的戰術非常熟悉。在他取得了指揮權以後,高盧叛軍的協調性發生了質變,他們四面出擊,攻陷了一個又一個城鎮,殺死了成千上萬遷居外省的羅馬人,在一片腥風血雨中,高盧人又一次品嘗到了復仇的甜美。
但是,由於在羅馬軍中服過役,維欽托利深知羅馬軍團的強大,自己手下的部族武裝雖然足有羅馬人的五六倍,可若是在正面戰場上與羅馬正規軍硬碰硬,紀律、裝備與經驗都不及羅馬軍團的高盧人恐怕還真就討不到便宜。因此,在他的指揮下,高盧軍隊雖然一直維持著總體上的攻勢,但卻一直避免著與凱撒的主力硬碰硬。維欽托利極為謹慎的壓制住了部族會議上全面進攻的聲浪,堅持採用襲擾與焦土政策壓縮凱撒的補給線。
維欽托利的戰術給凱撒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羅馬人的補給變得越來越困難,行動範圍也越來越小。在經受了近半年的襲擾以後,他們依然無法迫使高盧主力與其決戰,眼看補給難以為繼,凱撒只得率領部隊南下,向義大利方向撤退。
凱撒的撤退賦予了維欽托利難得的戰機,他立刻率領部隊開始了急行軍,試圖趕在凱撒前面到達義大利北部,在那裡斷其後路,並利用兵力優勢實現對凱撒的包圍。如果他的行動取得了成功,整個世界歷史可能都要被改寫。只可惜,羅馬人比他們走得更快,等到維欽托利的前鋒部隊趕到指定位置時,羅馬人已經走到了他們的前面。面對嚴陣以待的羅馬人,維欽托利謹慎的發動了一次攻擊,結果不出所料,雖然沒有傷及主力,但悍勇的高盧勇士還是在羅馬軍陣面前碰了一鼻子灰。
不過對於高盧人來說,這依然是顯而易見的戰略勝利。因為在此時此刻,高盧全境的羅馬據點已經都被攻陷,來自南方的侵略者已經灰溜溜的逃向了他們的老巢,高盧也再次變成了高盧人的高盧。在他們看來,驅逐羅馬的戰爭已經結束,接下來對羅馬進行的報復才是需要關心的事情。他們的祖先曾經洗劫過羅馬城,他們也還要再干一次。
可胸中熊熊燃燒著的復仇烈焰卻不能用來果腹,此前的焦土作戰對高盧的補給能力也造成了很大問題。仇是一定要報的,但至少要等到來年春天再說。於是,在各部族拍著胸脯商定了來年的復仇大計,大多數叛軍就地解甲歸田,為這一年的冬天開始了忙碌奔波。維欽托利則帶高盧聯軍的多位酋長和共計八萬人的兵力向阿萊西亞方向進軍,想要在這裡準備來年的羅馬入侵。
阿萊西亞城的遺址,事實上,對於阿萊西亞的具體位置,考古學界依然存在爭議
但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凱撒並沒有走,僅僅是在義大利的家門口轉了一圈。在獲得了充足的補給之後,他帶著十個軍團殺了個回馬槍,憑藉著一系列的欺敵手段,凱撒的部隊一路尾隨維欽托利來到了阿萊西亞,神不知鬼不覺的突襲了他的後衛部隊,並將這位叛軍盟主包圍在了阿萊西亞城內。
阿萊西亞位於一座小山之上,有兩條小河穿城而過,城市擁有非常堅固的防禦設施,在當時絕對當得起易守難攻四個字。再加上這是一場50000人圍攻80000人的圍城戰,對於凱撒來說,強攻根本就不在選擇範圍之內。而對於維欽托利,在麾下擁有三十多萬人馬的時候他都沒有信心在正面對抗中幹掉十個羅馬軍團,現在兵力大幅縮水,深知對手實力的他就更加不敢出城決戰了。一個不肯強攻,一個不肯突圍,那就只剩下了一種可能性:圍困。
這幅繪畫中的高盧人形象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對其進行了美化,由於經濟上的極度落後,此時的高盧人經常是赤膊上陣,裝備很差,也極不統一
- 阿萊西亞的建築工地
圍城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凱撒接下來做的事情卻相當富有戲劇性。
他命令部隊,圍繞著阿萊西亞,開始修建圍牆,打算把整個城市變成了一座巨大的監獄。
看出了凱撒的企圖後,維欽托利故技重施,它開始不斷從城中派遣騎兵與輕裝步兵對凱撒的工程部隊進行襲擾。不過在凱撒的嚴防死守下,圍牆還是一點一點的修造了起來。這一大圈圍牆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石造或夯土城牆,我們可以把它理解成高規格的城寨防禦工事。它總長16公里,完全包圍了阿萊西亞,只在南邊的那條河上不得不留了個不大的出口。圍牆總高約3.5米,主體為木製,以堆土為基礎,牆體上布滿了各種各樣陰險的殺傷裝置,在牆體間每隔23米還配有一座箭塔。如果說此前維欽托利還有一絲突圍成功的可能,那現在他則已經徹底陷入了死地。
不僅如此,出城襲擾的部隊在被俘之後還向凱撒透露了一條重要的信息:其他高盧部落沒有放任維欽托利自生自滅,一支數量超過二十萬人的援軍正在遠方集結,在不久後即將開赴阿萊西亞城下。得知了這一信息的建築狂人凱撒立刻開始了第二道工事的修建,原理上非常簡單,那就是用另外一道圍牆將現有的圍牆再圍上一圈,用來抵禦即將到來的援軍。兩道圍牆的間距平均為一百二十米,凱撒的部隊就置身於兩道圍牆之間的安全區內。凱撒還在這段時間裡對兩道圍牆都進行了升級,他在兩道圍牆的前面都挖出了四米寬、一米半深的壕溝,面相阿萊西亞方向的壕溝連同了城外的河流,變成了護城河。他們在護城河的內側挖了許多陷阱,在護城河的外側挖出了另一重布滿尖刺的壕溝,外牆的壕溝中則布滿了削尖的木樁。
凱撒的防禦工事,這種程度的防禦設施,在隨後的一千多年裡大概依然很難被攻破這一番大修大造在阿萊西亞城外生成了一出奇妙的景觀,從理論上講,凱撒此時既是圍城者,也即將成為被圍者。不過從給養上來看,凱撒一方擁有相對的優勢,維欽托利與他的八萬人馬是倉促間被趕進的阿萊西亞城,完全沒有做任何守城的事前準備。再加上此前的焦土作戰已經讓各地鬧起了糧荒,城內還有著不少的平民,事實上,還沒等到凱撒的外牆修好,阿萊西亞的補給就已經岌岌可危。
維欽托利此時想出了一招險棋,他將城內不適合戰鬥的老弱婦孺都送出了城外,想以此減輕自己的負擔。他的想法大概是這樣的:凱撒如果把這些人當做俘虜的奴隸,那麼這些人就將進一步的消耗凱撒的給養;如果凱撒將這些人殺死,那麼憤怒就將讓守軍更加同仇敵愾。這看似是個挺靠譜的想法,因為奴隸向來是羅馬人嚴重的重要財產,而就在不久之前,凱撒的平叛之旅上也出現過多次大規模的屠城,而無論凱撒選擇哪個,都能暫時解決維欽托利的給養問題。
相對立體的示意圖但是,凱撒並沒有接招。他選擇了第三條路,不聞不問,任由這些老弱婦孺在城牆與圍牆間等死,既不把他們抓為俘虜,也沒有攻擊他們。這一手反將了維欽托利一軍,因為飢餓折磨著困在兩座城牆之間的平民百姓,這對於羅馬人來說影響很小,但對高盧人來說,看著自己的同胞一點點被餓死對士氣絕對是個沉重的打擊。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平民倒斃在城牆之外,維欽托利的手上也醞釀起了一場隨時可能爆發的兵變。好在此時城外的援軍終於抵達,感到壓力驟減的維欽托利也終於打開了城門,把平民放了回來。
- 血染山城
援軍的領袖是科米烏斯,這位老兄在歷史上留下的記載不多,但從他隨後的行動我們能夠看出,他恐怕不是特別喜歡思考的那種類型。總而言之,在科米烏斯的帶領下,高盧援軍在只準備了簡陋攻城設備的情況下對凱撒的外牆發起了攻擊,阿萊西亞城內的維欽托利也同時從內部發動了攻勢。但等高盧戰士們開始攀爬城牆時,科米烏斯與維欽托利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低估了羅馬人的防禦工事。
這個視角比較抽象,但高盧援軍的偵察兵所看到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番光景在外牆方面,寬闊的壕溝與可怕的尖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直接穿越壕溝變得非常危險,在他們的頭頂上則是羅馬人如雨的投槍和箭矢。此時的高盧人雖然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掌握了羅馬人的攻城器建造方式,但由於攻擊比較倉促,高盧援軍並沒有在這方面做足準備,因此也無法有效的破壞羅馬人的長城。
在內牆方面,由於壕溝被灌注了河水,已經變成了深至脖頸的護城河,維欽托利麾下的士兵必須先對護城河進行填塞才能攻擊城牆。鑒於他們的頭上也是如飛蝗般的投槍與箭矢,這項工作的難度顯然也超過了他的想像。
不過高盧人畢竟人多勢眾,尤其是在外側,二十幾萬生力軍的猛攻最終還是在付出慘痛代價的情況下換來了一定的成果。由於羅馬人必須兩線作戰,原本就相差懸殊的兵力此時已經難以有效的防守高盧人所有的攻擊點。越來越多的援軍士兵翻過了城頭,將戰鬥逐漸推進到了羅馬那一百二十米的安全區內,勝利的天平開始一點一點的向高盧一方傾斜。
面對危局,凱撒當機立斷,它集合了八個大隊(Cohort)的精銳士兵,在高盧人攻擊最猛烈的營寨南門發動了一次反衝鋒。凱撒的時機選擇得非常巧妙,攻擊的發動時間恰好是高盧人的前一支攻擊部隊退後、新的增員到達時的混亂時期。羅馬士兵轟然衝出立刻將這份些許的混亂擴大成了一團潰敗的漩渦。正所謂兵敗如山倒,恐慌很快擴散到了外牆的整條戰線,高盧士兵間由於紀律上的天然不足與缺乏溝通,很快全線潰退。
雙方的第一次交戰是凱撒方面顯而易見的勝利,但凱撒深知高盧軍隊士氣尚存且主力未損,故並沒有發動大規模的追擊。等士兵們的歡呼傳至內牆時,維欽托利也被迫停止了在內牆的進攻。
第一天的強攻讓高盧人吃盡了苦頭。但從戰略層面上看,此時的局勢其實對高盧人非常有利,因為如果不把牆內被圍困的維欽托利考慮在內,這實際上是一場高盧人用絕對優勢兵力對羅馬人形成的一場圍攻戰。牆外的高盧援軍大可像凱撒那樣再修一道牆,慢慢的把缺乏補給手段的羅馬人困死。不過可惜的是,大概是因為有許多重要的酋長和維欽托利被一同困在了城內,外面的高盧人最終還是沒有選擇這種更加有效的方法。
高盧人的第二次進攻發生在次日夜晚,這裡有一件事情很有趣,那就是牆外的科米烏斯與牆內的維欽托利通過某種手段建立了聯繫,雙方的攻擊非常協調一致。成千上萬的高盧士兵幾乎是在同時從內外兩面開始衝擊城牆,由於有了前一天的經驗,他們這次的準備更加充分,在夜色的掩護下,防守方的弓箭與投槍也失去了準頭,凱撒的防禦工事也因此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這幅畫更好的表現出了高盧人與羅馬人的區別,這邊是五花八門的裝備,另一邊是則是嚴整的隊列好在羅馬人在與周邊的「蠻族」作戰時經常要對付夜戰這樣的小把戲,尤其是凱撒手下的軍團,在對付夜戰方面可謂經驗非常豐富。與此同時,羅馬軍團更加優秀的訓練與工程技術在此發揮了關鍵作用,夜戰的混亂也並沒有蒙蔽凱撒的雙眼。他準確的調配自己的部隊,及時的填補了每一個防禦上的缺口。
戰鬥持續了整個晚上,到天亮時,高盧軍隊依然沒能對凱撒的圍牆實現真正的突破。可是人數優勢讓他們可以持續不斷的發動進攻,相比之下,防守一方的羅馬人已經疲憊不堪,用來攻擊敵人的箭矢也即將耗盡。但彷彿受到了戰神馬爾斯的庇佑一般,由馬克?安東尼率領的羅馬援軍卻在日出後不久出現在了遠處的林地邊緣。這支部隊人數不多,可高盧人並不清楚他們具體的實力。因為害怕腹背受敵,高盧人只得停止了進攻。
馬克·安東尼也是這一時期的重要歷史人物,在凱撒死後,作為凱撒身邊最受信賴的將領之一,他部分的繼承了凱撒的政治與軍事遺產疑兵終究是疑兵,安東尼的部隊並不足以幫凱撒解圍。高盧人花了一天的時間搞清楚了敵人的數量,隨後就繼續了他們的攻勢。經過了兩次強攻以後,他們終於認識到了凱撒的圍牆遠比看上去的更加堅固。有鑒於此,他們放棄了對城牆的全面強攻,轉而把攻擊主力方向轉移至了整套防禦工事的唯一弱點:即我們之前提到的、那處因為河流而未能完全收攏的缺口。這唯一的缺口也並不那麼容易突破,河流本身就是天然的障礙,而且凱撒早有防備,在河岸上布置了不少防禦設施和更多的兵力。
但這次負責突擊的援軍將領是維欽托利的親兄弟,麾下的兵力足有60000人。在他的指揮下,高盧人的進攻比之前更加兇猛。再加上牆壁兩側的高盧人同時從多個方向進行了協同進攻,凱撒的兵力很快就開始捉襟見肘。
凱撒的戰術指揮能力在此時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整條戰線長達十幾公里,但凱撒就像是有上帝視角一樣準確的把握著每一條防線的強度。總是能在最恰到好處的時候派出足夠的援軍(步行的騎兵部隊成為了他最主要的預備隊),總是能將敵人在圍牆上取得的些微戰果撲滅。殘酷而激烈的戰鬥持續了大半個白天,在午後十分,凱撒親自帶領著最後的一批生力軍向圍牆的開口處進行了反衝鋒。在凱撒的金鷹所到之處,羅馬士兵的士氣得到了極大的鼓舞,就連弓箭手與投槍手都拿起了羅馬短劍加入了衝鋒的行列。
羅馬人的反衝鋒如猛虎下山,在缺口處負責進攻的高盧援軍被瞬間擊潰。凱撒並沒有就此停止腳步,而是帶著部隊快速穿插到了圍牆正面高盧主力的背後,在那裡發動了進攻。由於其行動十分迅速,高盧人的主力部隊此時還沒有針對前方部隊的崩潰做出反應,凱撒就已經殺到了他們的身後。面對仿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自己背後的敵人,原本紀律就較差的高盧人此時勇氣盡失,儘管兵力依然佔優絕對的優勢,可恐懼的浪潮卻還是立刻壓彎了他們的脊樑,形成了一場可怕的崩潰。城內的騎兵此時也重新上馬,對城外的高盧人進行了無情的追殺。潰逃的高盧援軍撤回了他們的營地,但在羅馬軍隊的威壓下,尚餘十幾萬人的高盧援軍沒能找到反戈一擊的勇氣,他們就地做了鳥獸散,各自逃回了故鄉。
- 戰後
此時的羅馬軍隊其實也已經疲憊不堪,並沒有進行進一步追擊的條件。因此凱撒只得讓部隊休息了一陣,在午夜時分才再次發動騎兵進行了追擊。凱撒在《高盧戰記》里對此深表遺憾,感覺自己錯失了「永久解決」高盧問題的一次大好機會。不過後世的歷史證明了他的遺憾其實是多餘的,因為儘管凱撒在阿萊西亞戰役沒能對反叛的高盧部落予以致命一擊,其在高盧人心中種下的恐怖卻整整延續了三個世紀。在隨後的三百年間,整個高盧都沒有再出現過任何一次大規模的叛亂行動。
維欽托利投降,在凱撒的面前放下了自己的劍另一張維欽托利投降城內的維欽托利在得知了城外的敗訊以後自知大勢已去,在與幾位酋長商議後決定投降。凱撒接受了他們的投降,維欽托利被帶回了羅馬。但由於隨後凱撒與龐貝的內戰,凱撒的高盧凱旋儀式一直拖了很久都沒能舉行。維欽托利就這樣一直被關在牢房裡,直到凱撒戰勝了龐貝以後才最終在遲來的凱旋儀式上被高調的處死。
維欽托利真的有許多的塑像……
至於其他高盧人,所有被俘的士兵與平民都被分給了士兵,作為戰利品的一部分被變成了奴隸。但是凱撒赦免了其中兩個最大部落的高盧人,以換取這兩個部落的合作,這對日後高盧的安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於凱撒來說,阿萊西亞戰役為其掙足了軍事與政治資本,不僅賦予了凱撒驚人豐厚的個人財富,也讓他在軍隊與羅馬人民中的聲望達到了頂峰。然而,這也更加刺激了羅馬國內的反凱撒派,他們拒絕賦予凱撒一個凱旋儀式(這在當時是作為軍人最高的榮譽,從慣例上看也是凱撒應得的)。凱撒也因此拒絕返回羅馬,與龐貝的對抗也更加劍拔弩張。在三年以後,凱撒帶著麾下唯一的一個軍團跨過了盧比孔河,在犯下了叛國罪行的同時開創了一段新的傳奇。他還留下了另一句名言:「骰子已經擲出。」
遊民星空專欄作者:暗哨
推薦閱讀:
※有多少情懷能夠重來?端游IP催生的無限鍊金術
※《絕地求生:大逃殺》評測 這次終於「做完了」!
※被騙拐賣慘遭蹂躪,這些被拐少女甚至終身不育
※自然朋克:後啟示錄與反烏托邦的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