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開推內容開放協議,會再造一個互聯網嗎?
內容創業浪潮正在深刻改變互聯網的形態:基於URL的WEB已不再是主流形式,反而是一個個內容平台,正在形成大量的「內容孤島」:微博、微信、今日頭條、百家號、企鵝號等等,均已實現自產自銷,自成一體,不同孤島之間的內容,幾乎不會互通有無。近日,微博率先推出了「內容開放協議」,主要針對頭條文章和直播視頻等內容,使得第三方平台可以更方便的同步內容到微博,或將改變「內容孤島」現象。
微博開放協議提升媒體內容傳播力
微博、微信號、頭條號、百家號、網易號、一點號、UC號、搜狐號、企鵝號…越來越多的「號」的背後是開放式內容平台的繁榮。最早嘗試開放內容平台的,是搜狐,張朝陽當年復出之後主導的項目。眼下聲勢最大的,則是微博、微信號和頭條號。對於內容創作者(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網紅等)來說,一般均會在所有平台開通賬號,將內容更新到各大平台,實現一處水源供全球。
內容創作者將內容更新到不同平台,過去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手動更新,需要耗費較多人力,但在標籤選擇、封面圖配置等方面可提升體驗,還能篩選優質文章發布進而獲得更好的推薦效果;另一種則是基於RSS機制,平台自動抓取網站內容並自動更新,好處是省了人力,不好則是全部更新推薦效果往往不好。
不同於以上這些方式,媒體通過開放協議接入微博後,就會是完全不同的一種情形:媒體既不用手動發布頭條文章,也不會把文章一股腦的發到微博上,而是在用戶在微博分享該媒體網站的鏈接時,可以直接被解析為頭條文章的形式,從而使媒體內容得到更好的展現。這樣一來,微博對媒體的核心價值就不再是「導流」,而是內容分發。海量用戶直接在微博上消費內容,包括長文章、短視頻、直播等形態的內容。
有了內容開放協議之後,就免去了二次手工發布的繁瑣,媒體可將更多精力放在內容創作和粉絲經營上。通過自動化的手段將提升內容分發到微博的效率,進而幫助媒體內容實現更好的傳播,進而獲取更多影響力、收穫更多粉絲和獲取更多收入。
內容開放協議進一步強化了微博的內容開放戰略,它不再只是追求用戶去「發微博」,而是通過內容協議,吸引海量內容向微博奔涌而去,即能吸引更多媒體的更多內容,還能在時效性和完整性上有更強的保證,進而提升用戶內容消費體驗。
開放協議加速內容流通避免孤島效應
在新內容時代,內容創作者是否擁有自己的App或者網站已經不重要了——許多新媒體已經停止了網站訪問,只在客戶端更新內容。不用維護網站和App這些做內容的人不擅長的事情,反而可放他們聚焦於內容本身,內容開發者只需要做三件事:生產優質內容、傳播優質內容、變現優質內容。除了第一點之外,另外兩件事情,都依賴內容平台,比如微博。
開放協議的價值在於,通過技術手段加速了內容的流動,在這一點上,倒與搜索引擎不謀而合:Google的使命正是加速信息的流通,開放協議的價值正是加速內容的流通。
自媒體們幾乎都不會有自己的網站或App,但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還是有不少都保留了自己的內容平台,並且有一定用戶基數和周邊功能。然而,這些媒體的用戶數都遠遠小於微博等巨頭級內容平台,因此它們不約而同地擁抱開放內容平台,對各種「號」都十分重視。有了內容開放協議之後,媒體的內容就能在第一時間、低成本高效率地分發到更多平台。所以,內容開放協議將會成為內容行業標配,這有利於解決「內容孤島」問題,同樣的內容將會在多個平台出現。
標準開放協議或將成為內容行業共識
文章的「自動分發」很容易理解,寫作者只需要在編輯器編輯一次,內容就會在微博等平台出現。
這一次,微博還向媒體等認證賬號開放了直播的介面。這樣一來,像央視這種以直播見長的媒體,就可以將自己的直播後台直接接入到微博,從而給用戶帶來電視級的視頻直播體驗,也有利於媒體直播在微博上獲得更好的傳播。。
微博在開放頭條文章和直播之後,應該還會將內容開放協議擴展到視頻、圖片、音頻等領域,未來或許還將會支持一些結構化、卡片式的內容,比如電影條目信息,再比如列表式內容(List),這樣你就可以在微博點評和標記豆瓣的電影了。現在微博還在探索與無人機、運動相機等硬體設備實現兼容,使直播可以不限於手機,而拓展到更多的硬體上。相信隨著技術的成熟,內容生產工具與內容消費平台打通只是時間早晚。
可預見,內容開放協議將成為行業標配,不同的內容平台之間,內容生產工具、內容生產者和內容開放平台之間,或許會制定類似於W3C這樣的WEB協議,來迎合新時代的內容流動需求,一個全新的後WEB時代即將到來。
微博@互聯網阿超 微信 羅超(luochaotmt)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