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朴:編劇創作「莫問前程凶吉,但求落幕無悔」

「行+」 系列人物專訪是如戲幾位同事做的一個內部項目。

在做主營業務(編劇經紀)的過程中,我們見到了大量優秀卻又不為人知的影視從業者。他們的睿智、經驗、對世界的看法經常令我們感嘆不已。因此,我們希望將這些人記錄下來,嘗試用一個平白直述的方法將他們的經歷與內心,那些值得我們反覆品味的思考展現給儘可能多的朋友。

我們希望與優秀的同行一起成長。

「行+」主編---薛瑾安

本次採訪對象:潘朴

知名編劇,著有電視劇作品《彼岸1945》、2015 年《武媚娘傳奇》等。

(以及,去年賺錢最多的編劇之一)

以下正文:

西影廠大院(原西安電影製片廠家屬大院),潘朴上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那裡。

早年西影人到港台或國外考察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帶著錄像機,把錄像機插在當地的電視機上錄一些帶子,當然也會買回來一些錄像帶」,因為當時收集片子的渠道特別少,多數是「拷貝」。

潘朴用家裡的錄像機看的第一盤錄像帶是喬治·羅梅羅拍的《活死人黎明》,後來才知道這是部 B 級片,在西影廠電影資料室、西影俱樂部潘朴又接觸了很多大片資源,片名大多都是長大後才慢慢對上。但因為很多片源來自「拷貝」,根本沒有字幕或者沒有中文字幕,影片沒頭沒尾、只有一半截都很常見。令潘朴最震撼的是蒂莫西·道爾頓主演的《007:大戰特務飛龍》,他第一次看到了「鷂式垂直起降戰鬥機」。

家裡訂了多部電影雜誌,潘朴先看了《七宗罪》《大玩家》的劇本,過了一段時間才看到電影,從文字到影像給潘朴的感覺很特別,小的時候也想不太清楚。

圖:潘朴小時侯在西影廠大院。

二十年間,潘朴陪伴著西影廠的紅紅火火一直到後來的七零八落。紅火的時候西影廠有自己的電影院、在深圳各地有自己的「辦事處」、家屬院一直在起新的,後來緊挨西影廠搞起了旅遊,秦王宮影視基地也被賣了出去…

23 歲,潘朴從西安交大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他並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工作,但他清楚他自己沒有做工程師的熱情,考研也就化為泡影。

千禧年初,西影廠的黃金時代漸行漸遠,北京這座城市有了開始成為中國影視產業招牌的苗頭,西影人陸續北上。潘朴畢業後也就到了北京。

  • 導演進修班與 MFA,從結緣創作到漫漫找尋

北京電影學院導演進修班,起初專門為國內幾大製片廠的導演深造設置。後來大片廠沉浮,進修班放開招生,幸好培養體系還是相當成熟、完善。潘朴嘗試著報了名,面試中談到了他對中國電影的一些想法。

「國內缺電影編劇,第四、五代導演的成熟作品,文本都不是來自職業的編劇,而是改編自優秀的原創小說。那個年代的大編劇,他們的前身還是著名作家/劇作家,像劉恆、高滿堂、慈文影視老總馬中駿等老師」。

真正摸到編劇的門道,是進修班的「表演課」。每個周一全天都是表演課,這課不是為了教潘朴他們如何演戲,而是重在體會以後如何與演員溝通。作業要求原創,每個人都得自己做編劇,並且飾演其中的一個角色,相關的演員和道具各自想辦法解決,無論是單人小品、多人小品還是多幕劇都行。當時教表演課的老師是《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導演張建棟。

進入導演進修班,潘朴怕「眼高手低」,嘴上說說還行但若是執行起來很糟糕,那就有點打臉了,作為創作者的他到底行不行亟待被其他人肯定。從面試通過到開學,潘朴跟了一個劇組,三個多月時間從第二場記做到了執行導演,他很開心因為他知道他自己極有可能適合這一行,但到底做什麼就有點迷茫。

潘朴第一次表演課排的是雙人小品,解構了岳飛與秦檜的歷史故事,有點「歷史虛無主義」味道。三次設定,趙構怕岳飛迎回靖康二帝讓秦檜設法殺了岳飛、秦檜和岳飛是好朋友但因民不聊生秦檜不能讓岳飛殺了趙構、岳飛真的要造反,同一個結局。這樣的玩法跟當下流行網路劇能夠老少通吃的必殺技有點相似,潘朴在表演課上收穫了很高的評價,編故事也漸漸小有名氣。

第二學期已經在幫同學的電視劇做「槍手編劇」,一集一千五,第一筆費用潘朴拿到了三千塊。

圖:北電導演進修班 2005 年畢業合影。

導演進修班畢業,潘朴拍了一支短片,前後參加了幾個電影節的展映。

去「第一視頻」做編導,潘朴接觸最多的是短片,但「第一視頻」是一個互聯網平台,對於製作、拍片的投入不是很高,潘朴離開的時候「第一視頻」勢頭正猛馬上就要上市,待遇相對很高還有股票拿。

後來潘朴加入中影集團二公司,名片上寫的是「製片人」但做的是製片工作,主要送立項的項目到廣電總局或中影集團過審,經他手的有韓國導演金知雲的《好傢夥、壞傢伙、怪傢伙》。其實潘朴真正的心思是朝九晚五的工作之外有時間寫劇本了,本子還有可能拿給公司老總看,很有可能被投拍。但事與願違,「朝九晚五」外擠著地鐵,每天容易精疲力盡,本子就寫得特慢。那一年,潘朴只寫了一個本子,還是改編的一部小說,並非純粹的原創。

繼續這樣下去潘朴有點難以接受。那一年正好北電開始要辦 MFA 了,內部消息說是這是一個大師班,畢業的時候每個人都要交一個長篇作品。本來潘朴之前在導演進修班只呆了一年有點意猶未盡,如果考上還可以真正做片子,就報名去考,第二年終於考上了。2007 年潘朴進入北電讀 MFA,就這樣過了三年。

這三年,經導演系田壯壯、王紅衛諸位老師的悉心教導,潘朴獲益良多。對於具體拍攝細節講授不多,更多是拓展和提升所有學生的「眼界與格調」。至於拍攝的具體技巧,在劇組現場總能摸索出來,而老師們主要教授的,是真正決定潘朴將來能走多遠的東西。

MFA 快畢業的時候,潘朴拜了夢繼為師,夢繼導演曾拍過電視劇《春光燦爛豬八戒》《武林外史》《行走的雞毛撣子》《傾城之戀》及現在熱播的《三八線》。夢繼覺得可以「帶一帶」潘朴,當時夢繼與唐德影視合作的新作品《彼岸1945》正在籌備中,潘朴以「演員副導演」的身份跟著師父進組。

圖:北電 MFA 2010 年畢業合影。

  • 《彼岸1945》與唐德,從副導演到救場編劇

《彼岸1945》籌備初期最原始的劇本存在很多問題,無論夢繼還是男主角周渝民都不願拍這個版本。

由於師徒關係,潘朴也就什麼都敢說,「我覺得抗戰後的上海據我了解應該是那個樣子,畫面應該是那樣的…」,師父夢繼覺得不錯,隨後就和唐德的吳總吳宏亮提了潘朴的想法,力薦潘朴「這小夥子科班出身,能寫劇本,可以讓他試試」。於是潘朴就不再做「演員副導演」,直接進賓館碼字。MFA 畢業那天,潘朴匆匆領了畢業證就趕回了花園路的賓館。

剛開始寫《彼岸1945》,潘朴根本找不到感覺,電影學院教學以電影劇本為主,寫電視劇劇本是另外一回事。潘朴寫了第一集的開場「冰雪覆蓋,戰鬥結束後的戰場,到處都是屍體,鏡頭隨著一隻老鼠在屍體間自由穿梭,老鼠來到一隻凍僵了的手跟前,老鼠咬這隻手要吃肉,咬了一下,這隻手輕顫一下,然後這隻手抓住了老鼠,把老鼠扔飛了,畫面這樣拉開,主角周渝民在戰場上這樣亮相…」,拿給師父看,夢導看了說寫的很好,但不能用,這是電影的開頭,拍電視劇沒這樣的時間,電視劇不能看畫面,還是要看台詞的。寫很多字但拍出來沒有幾分鐘,這肯定不行。

潘朴既努力又痛苦的適應,製作時間很緊,包括周渝民的檔期也很趕,就等著劇本了。「潘朴明明就是干演員副導的,因為『裙帶』關係寫劇本,如果寫不好,這個劇組也就很難待下去了」。

唐德特別專業,敢用年輕人,但這不是盲目冒險押寶,而是建立在對潘朴寫作水準的專業判斷,幸好潘朴很快找到了寫作的竅門。唐德讓新人覺得靠譜的地方還在於,稿酬是按最後剪輯的集數來算的,不用卡著每集的字數,但如果寫的不好,被電視台砍掉,就是編劇自己的損失,專心寫本子就行。

好的戰爭劇/電影一定是寫「反戰」,美好的東西被毀滅,《兄弟連》《血戰太平洋》《拯救大兵瑞恩》無不例外。

《彼岸1945》也是在寫這樣的故事,故事核有點像去年上映的電影《太平輪》。而歷來優秀的國產抗戰劇都在寫「強者」「贏家」,保護國家、保護心愛的人、保護自己,這樣寫沒有錯,潘朴也很喜歡這種寫法,尤其像《激情燃燒的歲月》《亮劍》。但潘朴還是堅持用新的視角去寫抗戰劇,輸贏雙方都有,小人物在儘力保護能保護的,一直也沒有放棄善良。

《彼岸1945》殺青後不久,潘朴去劇組做了兩月執行導演,休息沒到一個月,他接到了唐德吳總的電話,吳總問潘朴想不想試試寫《武媚娘傳奇》,通過《彼岸1945》的合作,唐德判斷潘朴可以寫出一個不一樣的「武則天」。一是因為潘朴覺得范冰冰適合演武媚娘,二是他對那個時代有熱情,潘朴還沒有來得及規劃,就為《武媚娘傳奇》傾注了三年的精力。

  • 一次長征,「莫問前程凶吉,但求落幕無悔」

關於李家關於武則天,只是電視劇在國內就有很多版本,而對於唐德影視的巨大投資,這一版得另闢蹊徑。潘朴曾試寫過一個大場戲「神龍之變」,這個開場給了唐德莫大的信心。一場戲定乾坤,從此唐德認定潘朴就是《武媚娘傳奇》的編劇了,唐德剛開始的判斷及希望並沒有落空。

潘朴對於「歷史」有自己的一套解讀體系,同是關於「親手掐死自己孩子」傳言,《舊唐書》沒有記載,《新唐書》只說安定思公主確實是死了,而《資治通鑒》卻描述的活靈活現,它用歷史服務當時的政治,深不可測。生存於人類社會活動頂端的政治家必然是殺伐果斷的,以往劇中對於李世民的形象偏向正面、賢明,看得到這個人物的智慧,但看不到他們的內心世界,武則天、魏徵都是。

史料記載,魏徵死後李世民曾經特別憤怒地騎著馬跑到魏徵墓前,揮金錘把那墓碑砸了,過了一陣,又派人把墓碑修葺好了,潘朴覺得這描寫才是符合人性的。比如潘朴寫魏徵,特別之處在於「魏徵有忠貞的地方,也有他自己的心結,他一定要輔佐一個太子登基,為這個心結,他不惜對李世民有所隱瞞,臨死前還擺了李世民一道」,即使如此,潘朴還是很尊敬魏徵。對於歷史人物的詮釋和思考,潘朴希望自己能夠和別人不一樣,剩下的都交給觀眾。

《武媚娘傳奇》每個人物,潘朴始終圍繞「面對權力和真情,一個人該如何選擇」在寫。剛開始潘朴想先寫 30 集,兩個部分包括武媚娘入宮到李世民死、媚娘從感業寺出來當上皇后,寫到後來就加上了最後一部分媚娘從皇后當上皇帝。潘朴沒想到會有那麼多集,最初是寫 5 集討論一次,以一個一個小單元去慢慢完成,日子倒好過一些。

兩年三個月,潘朴基本都在酒店裡寫,空間封閉很重要,後來北三環附近的酒店都住遍了,唐德的財務曾向策劃部「抗議」,這編劇也住太久了。有幾次寫累了,潘朴到樓下溜達,由於前台英語不好,潘朴就幫著給老外辦理入住登記。

早先在無錫拍攝時,吳宏亮與范冰冰都希望潘朴待在身邊以應萬變。直到劇組轉到橫店拍後半部,大家終於放心讓潘朴離開,但深夜范冰冰還是會發微信與潘朴討論劇本,這一段時間,潘朴處於隨時候命的狀態,直到殺青,正好九個月。

「莫問前程凶吉,但求落幕無悔」。

當潘朴看到自己寫的台詞在微博上廣為流傳,同《彼岸1945》播出一樣,潘朴都會在網上看或罵或誇這部劇的評論,這種滿足感很多瞬間都來自「你懂我」。

講故事希望收穫共鳴,比名利更上癮些。寫完《武媚娘傳奇》,潘朴最大的收穫是「像士兵能夠經歷一次長征」,一個人堅持寫 100 集著實能練就手藝,雖然很難熬,但熬出來就值了。

圖:潘朴在《武媚娘傳奇》活動現場。

  • 「當浮一大白」,分寸之間缺不了更高級的堅持

2016 年初,潘朴以 1400 萬劇本收入被列入「2015 年編劇作家收入排行榜」第二名,這是《武媚娘傳奇》帶來的名利,外界認為這是青年編劇成長的「天花板」。但對於潘朴而言,這僅僅只是自己創作的真正入門,創作本身沒有天花板,《大宅門》《闖關東》《潛伏》(每個人講話的腔調都是民國的,很高級)《北平無戰事》等劇都是無法逾越的典範,以及風靡全世界的眾多經典美劇,更是給了潘朴躍躍欲試的決心。現在很講究資源配置,製作完全可以全球化,因此還是講究機緣,只要有更高級的堅持就行。

「高級的東西」就是手藝,得反覆寫多練習,潘朴很忌諱對待好劇或好電影只聊「觀後感」,編劇、導演不能做評論家,最好的評論方式是寫/拍出一部作品,即使剛開始寫的爛透了,沒辦法,就得多次求證。聰明人用最笨的方法肯定能做出點事來,分析經典橋段的每句台詞,學習出現在某一刻的關鍵轉折。在北電上學時,潘朴記得老師薛曉璐曾教過他們,第一次看一部經典電影,某一場戲,看一半就停下來,作為編劇,想想自己會如何寫,然後自己把接下來的半場戲寫出來,再繼續看,找兩者的區別,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不斷練習。

潘朴很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其中的「對白」對古裝劇的台詞很有啟發,嘗試著和觀眾之間的距離不要太遠。潘朴寫《武媚娘傳奇》製片人有次表示看不懂,因為寫了一句「當浮一大白」,這是什麼意思?「喝一大杯酒」,策劃部也「抗議」,觀眾可能會看不明白,編劇得掌握一個分寸。而金庸對於這個分寸掌握的特別好,在潘朴小時候字還沒有認識太多的情況下,就可以把這些武俠小說看一遍,因為故事很好看。對於傳統文化,金庸全都很自然的融入到這個武俠世界,配角也極其生動,幾筆勾勒得很清晰,這是硬功夫。

當一個編劇手藝好、運氣不錯開始冒尖時,為了避免產量過低,「總編劇」都會有自己的團隊,編劇工作室也就應運而生。

編劇要在這行工作和生存,必須得跟人掰扯合同、署名與稿酬、再次獲酬權、版稅、素材的重新授權等多種事項,耗費編劇自己很多精力,對於創作、對於編劇的狀態都是一種傷害。

如果有一個經紀人,「編劇經紀」可能會幫編劇搞定一切,無論編劇成名或未成名,都可以少走彎路。只有「編劇經紀」是不夠的,潘朴希望有「工會」,無論誰違規都會受到明確的懲罰。編劇工作室目前好一些,是因為只有有成就的編劇才會去做工作室。而潘朴正在籌備的一個「影視工作室」,借鑒了美劇的製作模式,給自己嘗試的更多的可能性提供機會,《絕命毒師》的總編劇文斯·吉里根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想達到美劇這樣一個標準,國內還處於一個摸索的過程,但先得去學,包括協作分工、署名分配、稿酬分配、怎麼提高隊友的積極性…我們不可能學的又快又准,畢竟文化差異也大。但其實對於工作室這種模式,很多人都已經在嘗試,說不定不久就有人會把這個做好。編劇的作品對於潘朴而言只是一個半成品,真正重要的是呈現給觀眾,可能會是編劇和製作人兩者身份的組合,道阻且長。

「多重身份,我現在知道很多東西我並不擅長,試一試,趁著我自己還不是特別老,總應該試一試,萬一不行也不晚」。

圖:潘朴執導某數字電影的工作照。

圖:潘朴參加上海電影節某場活動。

?全文完。

推薦閱讀:

什麼樣的人適合當編劇?編劇應該有什麼特質?
在小說和影視劇創作上,有哪些典型的劇情模板?
採用多人編劇的劇,如何保證人物和故事的完整性?
如何進入編劇行業?
電影中,內反打與外反打的區別?編劇能學習到

TAG:编剧 | 人物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