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群優秀作品 | 王瑋楠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
在 5 月初的時候,創建了一個以「輸出」為中心的讀書群。
今天分享給大家的,是群內小夥伴王瑋楠關於《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的讀書筆記。
最後還有王瑋楠的自我介紹,想要和他有更多交流的小夥伴們不要錯過(為什麼搞得像個徵婚節目……)。
您的每一次閱讀,將會直接轉化為對作者的獎金:
獎金金額 = 公眾號讚賞金額 + 公共號閱讀數*10% + 知乎專欄讚賞金額 + 知乎專欄贊同數*30%
單位:人民幣元。
————————————————————————————————————————哎呀,再不寫點東西就要發紅包了,還是三位數的紅包。前一陣子覺得自己需要點外部壓力,就加入了陳章魚開的一個讀書群,群裡面每人每月讀一本書,然後寫書評。月底前沒完成的,統統踢掉或者罰款。
今天是30號,你懂的。
我當時挑選的書是《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結果後來因為種種關係,先後看了《經營的本質》、《麥肯錫方法》、《商業的本質》等,就是沒看完《華爾街日報》,後來努力了一把,get到了這本書的精髓。
一、紮實的案例輔助閱讀
先從內容結構的角度來看看這本書,我最喜歡的一點是《華爾街日報》每一章都會列舉出真實的案例,也就是記者們在過去曾經發表見報的文章。用真實的素材來進行復盤和分析,講述記者當時選題的角度、付出的各項機會成本,以及各種可能的新姿勢。寫字和打槍一樣,是要靠彈藥喂出來的。那麼書里的數篇文章就起到了喂槍的作用,不需要讀者去自行想像。
二、寫作絕對不能倔強
在華爾街日報那種寫作方式下,最危險最容易觸礁的環節發生在選題。比較固執的記者會在一開始就定好題目和框架,然後根據框架來收集素材,不管拿到什麼樣的材料,就硬往框架里塞,塞好了就發表。而相對正確的做法是像游泳一樣,根據接觸到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動作,直到找到最恰當的出手時機。外出取材的時候可以有想法,但是要能接受其他的可能性。
三、取材的藝術
有時候,記者太懶,完全靠著二手資料攢出一篇文章,裡面全是別人寫剩下的,這個時候寫什麼都處於劣勢。
其它的時候,記者出門了,遇到了幾個當事人,咣咣把問題一丟,跟做居委會戶口調查一樣,期望對方給出詳實有料的回到,然後敗羽而歸。
記者中的老鳥則會想辦法想和訪談對象產生閑聊關係,讓對方在放鬆的情緒下抒發出自己的情感和事件的信息量。我覺得這是一項很厲害的技能,就我認識的人裡面也只有幾位能做到,其他人還處於前兩種。
四、相信直覺
前一陣子有個社交元素的概念,就是說一個違反人直覺的事情會引發大家的傳播,比如開跑車送外賣等。而在寫作領域,如果你捕捉到一件你有特彆強烈情感的事情,比如興奮或者質疑,那麼就順著這個感覺往下走,很有可能挖到寶藏,寫出一篇有意義的報道。第六感就是這麼任性。
五、看了等於沒看
鍛煉技能的書籍不能只是看看,甚至寫讀書筆記或者做記憶卡也不好使,真正的使用方式是將書里每一章的要點去一一實踐,寫出個五篇八篇文章。然後對照書里提到的技巧、心得、禁忌,從而提高。所以,接下來我就要按華爾街日報的風格寫幾篇東西,比如我是怎麼帶著一個乒乓球隊被其他校隊虐得滿地找牙的。
對,聽起來沒啥意思,但是等我加入書里提到的一些方法後,石頭湯會很美味。
—————————————————————————————————————————
大家好,我是王瑋楠,現在北京插坐學院工作,也是在行行家、虎嗅作者、留學小海龜。歡迎大家關注哦~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章魚讀書。推薦閱讀:
※三戒大師和他的五本歷史小說
※簡單專業的H5製作工具你知道幾個?
※每周讀書 #127 阿西莫夫《神們自己》
※我認識的牛人,大部分都有這個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