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F專訪 解焱:讓城市成為保護區的堅強後盾
出品:中國科普博覽 SELF格致論道講壇
解焱 中科院動物所副研究員 保護地友好體系發起人
自然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它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欣喜,是「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新奇,是「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探尋……在大自然里,人與野生動物互相依存、休戚與共,這也是大自然美之所在。為了追求這樣的美,解焱一直為此而不斷努力。
來自地球另一端的啟發
解焱出生在四川大涼山的少數民族地區,在眉山農村長大。小時候,每天上學都沿著小河和農田行走,鄉村裡優美的自然風光,一花一樹、一鳥一魚,都有著無窮的朝氣和生機,這一切讓解焱的內心深處充滿了對大自然的依戀和熱愛。在她的眼中,自然是神秘的,吸引著她去探索,野外是自由的,可以讓人任意馳騁。
一次偶然的機遇,她讀到了《我和黑猩猩》這本書。書里講述了野生動物學者珍妮·古道爾在非洲觀察黑猩猩的故事。古道爾憑著一腔熱血,二十歲出頭就來到肯亞研究自然與生物,度過了三十八年的野外生涯。她奔走於世界各地,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保護地球的環境。
也許是被古道爾的故事所打動,又也許是將古道爾作為自己的榜樣,解焱開始熱衷於研究野生動物和野外考察。因此考大學時,她的十多個志願中,除了一個是應用數學之外,全部都是生物學。最終,她如願以償地進入南京大學的生物系動物學專業學習。
經過系統的學習,大學畢業後解焱順利地進入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工作,成為野生動物保護研究人員,逐漸開始接觸和了解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領域。
2005年7月,解焱開始擔任國際野生生物保護學會(WCS)中國項目主任,領導WCS開展對西部地區藏羚羊、馬可·波羅羊、東北虎、揚子鱷和斑鱉的保護工作,同時還從事華南地區減少野生動物消費和控制野生動物貿易的有關工作。二十年以來,她一直在盡其所能地保護野生動物。
立法鬥士
解焱除了參與野生動物保護和研究工作外,她還積極投身於反對不科學的中國自然保護領域最高法立法的戰役中。
我國自然保護地相關的立法,在十年間經歷了《自然保護區法》、《保護地法》、《自然保護區域法》、《自然遺產保護法》名稱和內容的變化。易稿多次、數度更名之後的《自然遺產保護法》,由於覆蓋的保護範圍過於狹窄,保護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都非常薄弱,不能有效地保護我國的自然保護地,多次遭到法律、生物保護界學者們的「炮轟」,這其中就包括解焱。
2012年2月5日晚上,解焱向自己熟悉的媒體記者發去了郵件,希望推遲可能在全國人大會議上被投票通過的《自然遺產保護法》審議。幸運的是,她的意見通過當年兩會的20多位全國政協委員作為提案提交給了全國政協,該法案的審議也如其希望地順延。
兩會落下帷幕,但她的戰爭卻遠沒有停歇,因為她需要為立法草案提供科學的信息。2012年4月,她呼籲專家聯名成立「自然保護立法研究組」,以組織形式推進科學有效的自然保護地立法研究工作。同行們的響應很積極,來自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林業大學、貴州大學、廈門大學、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以及多個國際保護組織的近100位生態、法律、政策研究、管理和公民社會建設等領域的專家都參與其中。
對這次參與立法的行為,解焱自己戲稱是「以卵擊石、螳臂當車」,即便如此,她也絲毫沒有退縮。這位看上去溫婉嫻靜、文質彬彬的柔弱女子,做起事情來卻是雷厲風行。
從保護區到保護地友好體系
「我以為我會像珍妮·古道爾一樣一輩子在野外從事研究工作。」解焱說。但是,在從事近二十年的保護工作後,解焱逐漸開始有了新的想法,「過去二十年從事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我覺得始終沒有解決保護工作的可持續機制問題。」
在從事東北虎、揚子鱷等野生動物的保護過程中,解焱經常和同事們一起到野外清理農民安放的捕捉動物的器具,也經常到保護區引導當地居民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但是收效甚微。
「我們每年都組織去東北虎保護區清理套子,往往是前腳剛清理完,農民後腳就又安放上去。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保護區不但沒有給當地居民帶來經濟效益,還一定程度上傷害了他們的利益,比如有時候老虎咬死當地居民放養的牛羊。」
除了這個問題以外,保護工作的經費來源也是一個大問題。「我們過去依靠申請國家項目經費來維持保護工作的開展,但這些經費也是逐年減少的。」
如何獲得保護工作的可持續經費支持?如何讓保護區居民心甘情願地支持甚至參與保護工作?解焱和她的同事們有過深入的思考。
2012年,解焱開始在東北虎保護區的琿春地區發起一次嘗試。這個地方是每年上十萬隻候鳥的停留棲息地,他們在農民種植的稻田裡休息覓食,所以當地糧食的污染程度對大雁的生存繁殖有著直接的關係。
「當時,我們與當地的農民合作,承包了幾十畝地,開始種植不施加除草劑等農藥化肥的大雁米。」非常幸運的是,大雁米的嘗試獲得了成功,在試驗的第二年就獲得了較好的收益。
「我們相信,大雁能吃的米就是非常健康的米。」實際上,這種大米也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大雁米對外發售,獲得的經濟收益也補貼了當地的保護工作者和農民,這大大促進了當地居民參與種植大雁米的積極性。
這次嘗試,讓解焱看到了希望,她和她的團隊根據這次嘗試總結出了一種模式,起名叫「保護地友好體系」。為了使這種體系更加成熟和完善,她邀請全國200多位各行各業的專家參與討論,設計框架、尋找試點,幫助農民種地,和當地的NG0一同組織,進行產品策劃、品牌建設,從管理經濟發展的角度出發,和大型企業和政府之間的合作,讓保護地友好體系發揮真正有效的作用。
如今,保護地友好體系已經在在雲南,四川,貴州,海南,山東等全國15個地區推廣開來。解焱仍不滿足於此,她希望能發動更多的城市居民參與到保護地體系里來,於是開始嘗試在大城市建立連接保護地與城市的驛站,通過驛站向城市居民宣傳和培訓動物保護的知識、理念、推廣保護地的產品等。「通過驛站,你不用放棄工作,放棄高薪,也不用非常辛苦地天天在野外做跑,也能參與保護工作。」
事業的蒸蒸日上,使解焱有種緊迫感,時時要考慮下一步的工作計劃,「我想將現在的保護地友好體系建設成永久性的體系,未來可以涉及成千上萬的保護地——從中國到全球的保護地。」
這不僅是解焱一個人的心愿,也應該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方向——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成為自然保護地的堅強後盾。
本文為SELF格致論道講壇人物專訪。SELF講壇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和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聯合主辦的公益講壇,每月一期。SELF是 Science, Education, Life, Future的縮寫,提倡以"格物致知"的精神探討科技、教育、生活、未來的發展,嘗試打破過去純粹以「知識傳播」為主的科普形式,專註于思想的傳播,力圖從思想的源頭上促進公眾參與科學的積極性,打造具有中國科學院特色的、融合創新、科學與人文關懷並存的公益演講品牌。
登陸「SELF格致論道」官方網站獲取更多信息(http://self.org.cn/)。更多合作與SELF工作組self@cnic.cn聯繫。
推薦閱讀:
※你需要的不是完美,而是勇敢
※呼濤:足球的魅力來自於數學 | 造就
※TEDxYouth@BRS:策展人的總結和感悟
※TED 傳達了怎樣的價值觀
※7個被TED最受歡迎演講者使用的講故事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