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死不開實體店的Everlane是怎麼火起來的(二)

前傳請點這裡: 打死不開實體店的Everlane是怎麼火起來的(一) - 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 。

聊完Everlane打死也不定價的小倔強,今天我們來聊聊這種定價策略後的底氣:精益庫存管理和營銷策略。

庫存:寧缺毋濫

精簡的產品組合+人為創造的供不應求,是Everlane信仰的less is more。

先看數字:

再講故事:

Everlane網站上,男女裝款式共有196個,基礎色10種,666個產品ID。Everlane網站上呈現產品的最細顆粒度是款式+顏色,而非單純的款式。這樣的做法,需要拍攝上傳更多的模特圖片,一定程度上增加了overhead;然而每款每色的呈現,方便了用戶選款定色。這之間的權衡利弊,有興趣的可以研究下。

那麼Everlane的產品數到底是多還是少呢?這裡用米歇爾奧巴馬頗為偏愛的Jcrew作為對標。Jcrew同樣也採用了款式+顏色的呈現方法,僅是女裝打折區產品就達1200+,是Everlane所有產品ID的2倍左右。

產品數的精簡,造就了Everlane獨特的網站設計:沒有搜索欄,也沒有翻頁。這樣的方式,無疑增加了產品的曝光率。然而這樣的一頁式設計,必須匹配合適的產品數。假設在Jcrew這樣的平台,這樣的設計大概會招來罵聲一片。

Everlane的尺碼設定也較為簡潔。

同樣是女裝上衣,Jcrew是這樣的: 分普通(regular),嬌小(petite)和高挑(tall)三個大類,每個大類下又有對應的數字尺碼:

Everlane是這樣的:

由於Everlane系統中的SKU,由款式-顏色-尺碼構成。Everlane的招牌性冷淡設計,讓其可以在尺碼劃分上較為寬鬆。而尺碼的簡化,則進一步保證了SKU的精簡。但是Everlane的尺碼精簡,並不是一刀切的簡單粗暴。

可以看到,男裝褲中,Everlane的尺碼並沒有簡化:

在該使勁兒的地方使勁兒,才是Everlane的極簡核心。

精簡SKU意味著供應鏈管理更簡潔,從而削減相應開支。精簡的SKU同樣意味著公司可以對市場的需求做出快速反應。

精簡的SKU同樣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商品越多,消費者買得越多?未必。當有太多選擇的時候, 選擇困難症候群卧倒裝死,乾脆不選。Consumer Preference for a No-Choice Option 的實驗中, 相較於只能選一種電話機,面對兩種差不多的電話機時,消費者放棄選擇的概率增加了40%左右。

Everlane的SKU哲學和北美人民親兒子Costco是類似的: 提供儘可能多的商品種類,但每個種類下面,只提供最好最優的明星SKU——大而全固然美好,但一偈得道,更容易做到。

Everlane另外一個雞賊的點是,故意保持低庫存, 造成產品脫銷。

Everlane網站脫銷品不少:

估計在傳統零售,這樣的庫存管理會被大大指摘:waitlist造成的backorder(補貨),大概會產生7-12美金的額外成本,再加上消費者耐心耗盡的潛在損失。

而Everlane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從Everlane Petra Bag的提供,我們看到,首批只生產了1000件產品,有6500個人在waitlist上。生產規模只佔需求量的15%,屬於飢餓營銷的範疇。

假設Everlane總是提供預測需求量的15%(實際將高於此比例),讓我們看看,backorder真的損害了bottom line嗎?

假設商家對總體需求的預測為 1。傳統商家備足數量為1的貨物,文藝商家(Everlane)只備0.15。

Everlane網站上,商品平均成本為:$27,markup(標價提高率,具體說明見系列(一))平均值:1.3。 backorder產生的額外支出取平均值$10。用在此處計算。

a: 登記wailtlist用戶/缺貨無法購買的用戶

b: 補貨購買的用戶/登記waitlist用戶

X:用戶實際需求

補貨簡化為:用戶在waitlist上登記多少,商家補多少;補貨之後購買的用戶,一定登記過waitlist

當x>1,供不應求時

傳統商家利潤:

P傳=1*27*1.3+(x-1)*a*b*27*(1+1.3)-(x-1)*a*(10+27)=35+62abx-62ab-37ax+37a

文藝商家利潤:

P文=0.15*27*1.3+(x-0.15)*ab*27*(1.3+1)-(x-0.15)a*(27+10)=5+62abx-9ab-37ax+5.5a

P傳-P文=30-53ab+31.5a=30+(31.5-53b)a

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傳統商家的利潤總是高於文藝商家。但:

b>=0.59 且 a、b越大時, 兩者利潤差越小;b<0.59且a越小、b越大時,利潤差越小

當0.15<x<1,供大於求時(對x<0.15即商品極度滯銷的情況,這裡不做討論)

P傳=27*(1+1.3)x-27*1=62x-27

文藝商家與之前一樣:P文=5+62abx-9ab-37ax+5.5a

P傳-P文=62x+9ab+37ax-5.5a-32-62abx

b值越大,在0.15<x<1的範圍內,更有利於文藝商家。

當b>=(37x-5.5)/(62x-9) ,a越大,利潤差越小。取a,b都為1(即對文藝商家最有利的情況),當x<0.77,文藝商家的利潤將高於傳統商家。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在滿足一定情況的供求環境里,飢餓營銷、少量備貨能產生更多的利潤。

影響需求量(即上文x)的參數較多。因此較難預測。對一定的消費群體來說,waitlist的響應率(b值)是較為穩定。因此,玩轉飢餓營銷的關鍵,就是能有效的喚醒waitlist上的用戶,落實購買。Everlane在頻繁的缺補貨實驗中,想必對這個參數有了較好的把握。但消費者不買單,再好的故事也出不來。Everlane能這麼任性的讓顧客等待,也不過是被偏愛的有恃無恐。讓我們看看,是到底是什麼讓Everlane被愛任性。

營銷:假性社交落地

不知道Michael Preysman在校期間人緣如何。他帶領的Everlane,簡直就是那種專門打擊人的學霸:明明聲稱從不複習,但其實比誰都通徹用功。

先回顧一下Everlane的經典語錄:

-我們可不開鋼筋水泥的實體店

-我們可不打廣告

-我們的社交媒體營銷很成功吧?就一兩個人在打理, 呵呵。

實際上呢?

Everlane確實沒有實體店,但他們在三番和紐約開了兩間show room。Michael Preysman的解釋是,之前組織了幾次在三番辦公室開放日,導致有些顧客以為那裡是Everlane的店面,經常跑到他們的辦公室來下單——這個裝逼我給滿分。

Everlane的showroom和一般店鋪看起來也差不多:

但紐約的需要提前預定,三番的也最好預定。

即使到了店裡下單,商品還是只能快遞給你。這意味著人到店裡,各種程序走的還是線上。Everlane這種融合線上線下數據的方式,頗為別緻。

在Everlane的showroom概念里,突出的是個人造型師,用Everlane塑造你的時尚品味,而不是簡單粗暴的推銷商品。

Everlane個人造型師的傳統,遠在開張之前就存在。正式運營之前,Michael Preysman和他的小夥伴們,在Tumblr上一開始只是單純提供各種搭配板的「板主」(curator)。漸漸問的人多了,才從一開始的純推薦,到後來打造自有品牌。

之前的「板主」賬號,就時不時就問有沒有人要一起出來玩——Everlane愛派對愛互動的基因,早早就萌芽。

在Twitter、Instagram和Tumblr上,陌生人們因為興趣經驗互動,雖然顯得親密無間,但互聯網上,誰知道電腦那頭是不是一條狗——這是一種親密的假性社交關係。而Everlane的高明之處是,通過舉辦線下活動,把這種假性社交落地。

舉個例子。

辦公室開放日,邀請了時尚博主還提供食品和雞尾酒。

和其它北美品牌恨不得聲稱件件產品造於義大利不同,Everlane對自己的中國代工廠毫不避諱:把某年黑五收入的一部分,用來給中國的代工廠建籃球場——一招借花獻佛玩的漂亮。

通過落地假性社交,Everlane的消費者常常產生參與進商品每一步決策的錯覺。沒什麼比養成遊戲更黏人,更讓人願意掏錢了。

《小王子》里的狐狸早就對這一現象發表了真知灼見:

「對我來說,你只是一個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萬個小男孩一樣沒有什麼兩樣。我不需要你。你也不需要我。對你來說,我也只是一隻狐狸,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狐狸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如果你馴養了我,我們就會彼此需要。對我來說,你就是我的世界裡獨一無二的了;我對你來說,也是你的世界裡的唯一了。」

即使Everlane的設計簡單,對被它馴養的信眾來說,Everlane兜售的情懷、將假性社交落地的努力,都讓它變得獨一無二。因此在waitlist上的消費者,聽到召喚乖乖掏出錢包,理所當然。

結束語+扯閑篇:

在之前討論Everlane的文下,不少讀者表示,Everlane玩得都是我國淘寶店家玩剩下的。對此個人表示謹慎同意。不過在美國這片沒有淘寶這樣bug級服裝引流入口的土壤上,孕育出Everlane這樣的品牌,也頗為不易。而且Everlane賣情懷賣出了一個品牌,賣到GQ和紐約時報,讓安吉麗娜朱莉主動購買,也算非常勵志。再加上Everlane確實也有自主創新,大家有則優化,無則引進。

另外,看到@李玩 說其實Choose what you pay 就是小費模式——非常同意。其實就跟北美餐館裡覺得服務生表現不錯,多打賞兩塊以資嘉獎差不多。

據Michael Preysman聲稱,Everlane的主流用戶是接受良好教育的城市年輕人。

這些人群願意為產品附加的情懷買單。比如Zara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血汗工廠。比如美國人民愛whole foods, 就算貴點,想到它有機健康又為社區做貢獻也就忍了。當然我國國情不同。不用照搬Everlane,但努力找到我國消費者的情懷點就好。

最近一直在想,未來的商場會是怎樣?未來的商場,應該更偏向於一個社交場所:線上因為共同興趣審美的人,在商場集結在一起,落地假性社交。 與此同時,它也更像一個學校: 想要提高自己時尚品味的人,來到各個品牌的show room尋求意見、學習搭配。到時候,具有不錯審美的導購,或成稀缺資源。

引用:

Everlane

Everlane is dressing a new professional class

Everlane launches new showroom in San Francisco designed by Brook and Lyn

Everlanes retail recipe: stock less than youll sell and never discount a thing

Consumer Preference for a No-Choice Option

—————————————————————————————————

更多文章關注 數據冰山 - 知乎專欄,更多精彩回答請看Peabody的主頁


推薦閱讀:

「私人定製」的高級感究竟從何而來?
無品味,非品牌
阿迪達斯Y-3,一個蜚聲國際但又鮮為人知的品牌
ShanghaiWOW推薦了美食,我來聊一下無限極薈的實際觀感
為什麼線上平台那麼看重消費者評分評語

TAG:网上购物 | 数据分析 | 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