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把你的手機貼膜撕了吧

原本我想試試取名《快看看吧!千萬別給手機貼膜了!》一定傳播很廣,點擊數很高。但是我要那些低智商傳播的漂亮數字幹什麼呢?n

1992年,我和父母親歡天喜地迎來了第一台彩色電視機,父親捨不得拆掉遙控器外的塑料包裝,於是用透明膠帶把塑料紙貼上繃緊,用來保護精緻的遙控器。接下來的十年中,這台彩電壞了修,修了又壞,而遙控器一直嶄新如剛剛出廠,無論操作如何不方便,無論手感如何受影響,父親始終不願意去掉那層保護套,只是每隔一年換上新的塑料套。一直到我工作了給家裡換了新的電視機,舊的那台已經無法工作了,而遙控器一直保持著我第一次見到它的樣子。當然不光是我家,我們廠區幾乎所有人家的遙控器都是同樣的待遇。

那台電視的品牌叫做創維,那是創維第一款電視機,還用的舊商標。父親和他的朋友們都笑稱它:修新紀錄。當年的設計師工程師如果早知道遙控器會遭遇這樣的命運,何必費盡心思去把這小小東西上的按鍵材質、鍵程和分布距離安排得那麼恰到好處呢。

也許每個人都在成年前就在家裡看到過各種貼了保護膜的東西,我印象最深的是遙控器,你最深刻的或許是蓋著塑料膜的茶几、蓋著玻璃板的書桌、還有覆著花布的洗衣機。

長大後我有了收音機、索尼隨聲聽、還有CD機,但是那些設備的屏幕太小,外型不太規則,所以沒有貼膜的機會。但是我會把我所有的磁帶封套鋪平了,然後用寬膠帶或者塑料紙整齊的包好貼好,讓它們不會被折皺,也不會在南方的空氣中受潮褪色。去年我老家打開當年收藏的那些黎明的磁帶,封套和歌詞紙一張張都新得刺眼。

1999年我買了BP機,小小的單行液晶屏幕上的出廠膜一直沒捨得撕,後來買了手機,諾基亞的3310,也在綠色屏幕上貼上了小塊的保護膜。於是,我們的貼膜,正式進入了手機時代,一發不可收拾。手機屏幕越來越大,尺寸越來越多,貼膜也漸漸成為一項專業化的生意。(其實在手機貼膜繁榮之前,MP3播放器率先享受了該項福利,2006-07年我在淘寶開店賣MP3,iPod、索尼、三星Yepp、iriver和創新是賣的最好的一些產品,國產貨我只賣魅族。那時候搭配不同MP3賣出去或送出去的貼膜也是無奇不有,也讓我更了解到貼膜的成本及製造工藝。)

智能機時代之前,手機屏幕不能觸摸,所以對於膜的厚度及防刮沒有太高要求。自從Palm和Windows CE等PDA和商務通等玩意使用電阻屏之後,貼膜開始有了薄的要求,而不是越厚越耐磨越好,還要同時考慮壓感和透光性了。以前買一塊大膜可以按照手機屏幕不同裁剪成合適的大小貼上,後來每款手機都有了自己特定的膜 ,尤其是有了iPhone之後,那一塊膜,不單上面要露出聽筒網,下面還要露出home鍵,貼的時候需要格外細心。手機貼膜再也不是只為了保護屏幕,而是保護整面機身。甚至在iPhone1代的時期,我看到朋友的一台iPhone全身各個角落各個弧面都貼得嚴嚴實實,任何地方都不會被劃傷。(我也看到iPhone6還有這樣貼全身膜的,丑得無可比擬。)

也正是從2008年iPhone和Google G1那時候開始,手機貼膜正式成為了一個產業、一個職業被所有人認同。電腦城門口、天橋上、社區路燈下,到處都能看到「專業貼膜」的招牌,似乎貼膜成了大學的一門專業。一張成本幾毛錢至2塊錢的不同名目的金剛膜鑽石膜炫彩膜鏡面膜,被賣到5塊10塊甚至1、200塊。當然這其中也得計算貼膜師傅的手藝工夫,沒有他那日理萬機的經驗,一般人不太能在貼廢3張膜之前刷出精準無氣泡的卓越成就。

大家應該都能猜到膜的成本極低,但是願者上鉤,總希望去相信賣家宣傳的有多高級。再隨著貼膜的包裝越來越好(甚至有的包裝成本比膜本身還高),在這個看臉的年代也自然有更多人願意為三五千塊的手機貼上200塊錢的面子。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貼膜的硬度指標,在莫氏硬度中最硬的當屬硬度為10的金剛石,現在大部分比較好的手機屏都用的大猩猩玻璃,硬度為7。而現在正常的貼膜硬度都在6左右,有時候賣膜的人會拿美工刀來使勁劃屏幕,以此說明他的膜有多厚,但是實際金屬的硬度只有5,當然劃不傷。但是如果拿砂紙試試,就知道什麼是真正高硬度的玻璃膜了,因為砂紙、砂石的成分含石英,石英硬度有7.5,一划就花了。但是那些硬度達到9的玻璃膜也不一定是很好的選擇,它畢竟為手機增加了比較多的厚度,當年喬布斯費勁千辛萬苦把手機厚度減少0.1毫米,一張膜貼上,手機反倒厚了半毫米。讓人家喬老爺子泉下有知情何以堪。

前陣也在微博看到了個哭笑不得的照片,手機掉地上,高檔玻璃貼膜果然完好無損,但是膜下面的屏幕完全粉碎了。我貼出這些數字,想表達的是:在如今這個年代,無論你的手機貼膜不貼膜,它都不會被指甲鑰匙或小刀劃傷;而無論你的手機貼膜不貼膜,它都逃不過掉在地上的碰到砂石。關鍵就兩個字:運氣。是的,前年國慶前我的iPhone6到手不到20小時就摔碎了,三里屯蘋果店員都來圍觀北京第一例碎屏6,誰都不知道該什麼價該怎麼修——官方售後都還沒培訓沒準備。

每次我在變賣二手數碼產品時看到它們完好無損一如全新卻並不能再為我享受時,我都情緒複雜。雖然能多賣一兩百塊,但是我會遺憾我沒有去好好體驗充分擁有它最完美的狀態。我早已不再貼膜了,什麼東西都不貼,不管是幾千塊的iPhone還是幾萬塊的全副微單和黑卡(我甚至不給蔡司鏡頭裝UV),不管是會在飯桌上沾到油漬的還是在戶外噴上灰塵的。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既然為它花了錢,既然設計者讓它以最完美的狀態示人,那就應當讓它活得堂堂正正瀟瀟洒灑。

我看到有人為Apple Watch貼上膜的時候,我並沒有吃驚,他大概太心疼這玩具。我看到有人為手機背面和邊框貼滿鑽的時候也沒有吃驚,畢竟大家品味不同各有所好。我看到有商家在宣傳貼膜防輻射的時候也完全不吃驚,因為這世界還有人信奉用路由器來養生……但當我看到有人在Macbook的鍵盤上鋪上硅膠膜的時候,我驚呆了,鍵盤作為一台筆記本電腦(非Windows8觸屏電腦)唯一的輸入介面,蓋上這麼一層厚過1毫米的顏色醜陋質感噁心的硅膠,你花一萬塊買來的Mac和四千塊的惠普華碩有什麼區別?我敢說後者用來打字還更舒服更快。

好吧我承認,貼膜也許是中國現在生意最好的類別之一,無論是貼在手機上的、貼在臉上的還是貼在車上的。中國人愛惜自己,愛惜自己的心血和面子,也藉由這一層膜表現得淋漓盡致。大家要面子不要里子,只要好看了,好不好用沒有關係;只要包好藏好了,好不好看也沒有關係了,自己是不是享受得了,也沒有關係。

那天我去洗車,擦車的師傅給我推薦隱形車衣。我問他是什麼東西,他說就是給全車包括車燈貼上一層進口的高級貼膜,並給我示意用打火機怎麼蹭都劃不傷。我告訴他你用刀試試,也劃不傷。他倒是沒敢試。他說全車貼下來1萬多不到2萬,你這麼好的新車應該要貼。

我和他說:2萬,相當於4個點,你知道我當初和4S店的銷售廢了多少口舌才砍下折扣4個點嗎?東西買回來是用的,不是拿來供著的。

要不要把你的手機貼膜撕了?這樣似乎才符合經濟學原理。

朱宏

前微軟用戶體驗首席佈道師,寶馬MINI科技顧問

公眾號:蛋疼語錄

首發於知乎專欄:中國式體驗


推薦閱讀:

UX 設計師顏色工具包
《用戶體驗設計師的必修課 》知乎Live筆記(1)
數據圖表化的兩個關鍵點
為什麼沒人為 Linux Terminal 設計鍵入提示功能?
迅雷有哪些體驗不好的地方?

TAG:用户体验 | 手机 | 苹果水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