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訊失速的時代( 四 )n—?—?,一本研究網際網路訊息物挖掘工程的書籍:《 Googmesh 》 】。

《 文化遺產檔案國際委員會 》( CIPA )主要由兩個組織組成,一是國際文化紀念物與歷史場所委員會( ICOMOS )、另一則為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ISPRS )。而其中 ISPRS 為一非政府的國際組織,致力於攝影測量,遙感和空間資訊科學知識、研究、發展和教育各方面之國際進階合作。空間資訊科學是一種對地球表面上自然或人為物件的地理位置及特徵之標識資訊進行理論與應用的研究、最初以地理資訊系統( GIS )和遙感探測學( Remote Sensing )的發展為主。地理資訊系統用於採集、存儲、查詢、分析和顯示地理空間數據的計算機系統,而遙感探測學則是利用航空感測器技術收集地理空間資訊,再通過圖像處理來分析並解釋的一門學科。有了前面這些國際現實機構的描述,接著來討論一個還未曾存在( 或正生成中 )的議題?—?Internet History。先不談計算機科學更早以前、已橫跨數十年的硬體歷史,早在上個世紀九零年代網際網路向公眾開放始,至今已累積可觀的檔案數量、近年更有部分微型博客熱衷翻攪那些令人尷尬,已被遺忘的社群網站內曾殘存的信息物,匯集成為一座藉由「 遺棄圖像 」組成的新資訊殖民地( http://www.vice.cn/read/internet-history-finds-your-secrets )。這套正在滋長的配置仍舊是借用廢墟物件中常見的美學技術來想像網路空間與殘跡內容的運作關係,一種延伸自傳統考古學的概念、透過重建與分析( 古代 )人類的物質文化或環境資料的概念。但唯一沒加以考慮的便是「 時間 」,時間的意義在資訊社會中其實正不斷被改寫中( 例如 Snapchat 這類平台的特性?—?http://www.inside.com.tw/2012/12/18/facebooks-own-snapchat)。有一本書很合適放在此命題下被討論?—?《 Googamesh 》。

《 Googamesh 》是一本研究網際網路訊息物挖掘工程的書籍,書中依照時間動態順序定義資訊物的歷史性、並對翻攪這堆龐大的材料所使用的「 工具 」詳加分類。作者?—?「 束刀日 」將整套系統稱為「 Auto?—?Momus 」,一種能由「 進入者 」不斷自我批判的概念。《 Googamesh 》中亦獨立出單一章節描述一種常用軟體:《 The Others 》,這個軟體能匯集網路內同一生物密碼的運動邏輯、並依照生成年代、存有時序,進行分類,二零三零年後被大量持續淘汰而出現的社交墳場群落( 其中最大的囤積處即是人們熟悉的 Facbook )促使了這類工具的開發。而別於一般所理解、用來參照地球歷史事件的時間描述,《 The Others 》很可能出現同一物質層中對時間的無限提示,例如熱門轉貼造成的時間疊合、或直播平台的共時性詮釋。歐洲議會早前所提議執行的「 被遺忘權 」逐步於全球通用後,曾湧入大量使用者要求各網路公司在搜尋結果中移除自己負面或過時的個人身分資訊。言論自由支持者則擔憂數位足跡過早被消除、而崩毀網際網路文化體系的成型,便要求另一種基本權的設立?—?「 Cybordelics 」。「 Cybordelics 」是由「 Cyber 」和「 Delicious 」複合而成,一種提倡人們的文化( 美味 )義務重於隱私權的概念。束刀日在《 Googamesh 》導言中曾對此加以批判:「 一群自由思想者最後竟然改為支持過氣的社會主義式的控制與分配技術來做主張,簡直可笑。」回到《 Googamesh 》自身,這裡指的是技術聞名中的巨量邪惡。Geegh 是古代克爾特語( Celtic Languages )的「 滾開 」或「 走開 」,作者?—?束刀日取其諧意、用來嘲諷曾經版圖凌佔三十年的 Google 伺服器。當然,在此篇幅不足,必須放棄進一步的詞源闡述。

把名字作不同切割,變成 Goo-game-sh,則預示本書的其它面向:Game 是玩遊戲、也是獵物(史詩中 「 Gilgamsh 」的情況則是追逐人 ),而 MESH 能是圈套或羅網,是一種齒輪嚙合的陷阱( 例如:synchroMESH )。《 Googamesh 》書中介紹的另一個重要的工具?—?《 Faceblock 》,原是為了調侃最大社群遺址 Facebook 而存在。和《 The Others 》不同、《 Faceblock 》是一種以人格記憶為串聯路徑的特殊器具。部分網路公司曾試圖讓用戶可以在「 生前 」通過「 數字遺囑 」指定自己「 死後 」處理個人數據的程序、而開發一種常態工具?—?「 不活躍賬戶管理器 」( Inactive Account Manager )。二零一五年後卻因個人媒體興起、網路社群模型改變,產生批量全球網路用戶集體遷徙的熱潮。積存的社群物材、日趨增多,充滿天堂用戶( Memorialized )的過時社群服務和無人認領的「 數字遺囑 」促成一種新的資料死亡方式。該死的實名制更迫使許多主身仍存活、而分身( Sockpuppet )卻非得在網路世界不斷死亡的窘境,《 Faceblock 》便在此時橫空出世。《 Faceblock 》能夠輔助網路史學家對網路社群遺跡資料的存取、並有系統的整理其中的人格訊息,加以分類「 輸出 」,成為另一種有效的( 網路史 )物質編纂工具,是一種別於文本書寫和檔案規劃的技術。但、束刀日也坦言,《 Faceblock 》畢竟是一種仰賴「 分靈制 」( Bunrei )的人格工具?—?它,無法更貼近史實。( 本文由一本未曾出版的書籍《 Googmesh 》為假想論題、文中提及的網路撰史工具皆由作者?—??#?賴火旺? 所建構,感興趣者可後續關注其、實體行動規劃中,關於未來歷史撰寫工具的部分 )。


推薦閱讀:

「上廁所」「下廚房」的上下是怎麼來的?
費玉清講黃段子是什麼水平?
有哪些比較經典的德州撲克電影?
如何理解網路惡搞?
陳志偉:年輕父母都應該學幾招小兒推拿

TAG:互联网 | 艺术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