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三觀 —設計的誤區

最近在看一些設計方法論的書,這本設計的方法 (豆瓣)把很多新手設計容易有的誤區都寫出來了。希望能多一些這樣的設計 有哪些外行人看來很蠢的設計實際上卻是精妙無比? - 生活 少一些這樣的 有哪些看似精妙無比卻實際很蠢的設計? - 產品 。以下是正文:

理解這些誤區n

設計並不複雜,就是製作產品。由於設計師的設計內容十分廣泛,從物品、信息設計,到動作、構圖設計,等等,這使得很難對設計進行明確的定義。毫無疑問,關於設計存在許多不同的判斷、理念與誤區,且在高效地產出作品方面存在一些分歧。這些誤解會阻礙我們創作出好的設計。n

需要證據證實誤區存在嗎?看看設計師們放在公文包里的設計作品吧!縱使外觀美麗養眼,設計本身卻殘破不堪。一些設計師甚至對所有客戶給出同一種房屋設計風格(不管是能量飲料站還是殯儀館);還有些設計師則設計出一些背離傳統且根本無法理解的界面;更有甚者設計出華而不實、與品牌理念差之千里的外觀。n

一旦設計理念植入腦海,便很難擺脫。它們與你想要打造的角色相矛盾,打擊你作為設計師的信心,進而毀掉整個設計。僅僅對這些理念提出質疑遠遠不夠,你需要的是徹底清除。n

我會闡釋11個常見誤區並分析它們是如何阻礙你的設計的。只有認清設計路上的絆腳石,你才能摒除雜念,專註於作品設計的重要方面。n

誤區一:設計是藝術的兄弟姐妹n

在真實的設計場景中,一個真正起作用的設計里,視覺,創意並不是排在首位的。

誤區之一就是將兩種類似的職業混為一談。遊走於任何一家書店你都會發現,設計類書籍往往夾雜在藝術類書籍中間。(商業類書籍可能單獨佔據一整層,即使它與設計的聯繫比藝術與設計的聯繫更加緊密。)這能夠說明一定的問題。你認為設計就是藝術,但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學科。n

將這兩種職業混為一談情有可原。藝術與設計都離不開洞察力,通常表現為表象,事實確實如此。每個人也許都同意——藝術具有探索性洞察力。無論是杜尚品位邊界的超越,塔倫提諾敘事的重塑,還是克里斯托公共空間的再構,所有的藝術都在探索可能的一切。n

想像一些設計產品:宣傳瑜伽課程的海報、保險續保單、玩具裝配說明書。你會關心設計師採用何種創新方法嗎?當然不會!每一件設計作品都滿足了其功能性要求。視覺處理應當能夠支持其設計內容而不能與之相分離。n

千萬別誤會,優秀的設計離不開新穎的設計方法。我僅僅想說明的是,探索並非設計首要的考慮因素。一件設計作品是否是創新的,令人意想不到的,或是有趣的,這可能沒有多大意義,它僅僅需要有效即可。設計與藝術彼此沒有多大關聯。你務必要獨立看待每個個體,切忌以同樣的方式衡量二者。n

左側代表藝術,右側代表設計,儘管二者有時發生重疊,但在多數情況下,它們是不同的學科。n

誤區二:創意是存在的n

有關設計存在已久的一個誤區當屬創意:想像數十億人帶著同樣的動機,遵循相同的基本模式,消費同一媒體。儘管存在一致性,人們仍幻想每個個體都具有——不,是被賦予——創新思考的能力。正是如此。n

很難說天才般的想法多久才會出現一次。我預言大多數人一生若是有一次已算幸運。期待每天都有天才般的想法或將職業依賴於此想法是很不明智的。儘管困難重重,你依舊可以看到新穎且令人可喜的創意每天都在發生。由此你可以學到什麼呢?也許答案是創意是難以捉摸的、不重要的。n

回顧從前你便得知,只有小部分人有了大的飛躍。但是你可曾想過——你或其他人是否很難將信任賦予個體?人類是重組藝術家,到處借鑒、混搭,藝術家們和普通人一樣,也做著同樣的工作。評估、創造、變化——每一個過程都不會在真空環境下發生。n

只有帶上眼罩,創意才會存在。換而言之,你腦海中新奇的想法可能並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獨特。沒關係。雖然大多數人都厭倦重複和單調,但能否創作出真正原創的作品是無關緊要的。我們追求的這個目標猶如攀登一座人力所不能及的高峰,其實是沒有必要的。n

相反,你應該嘗試了解客戶的問題所在。聆聽、觀察和思考他們所面臨的難題。只有深入地了解客戶與其處境,你才能夠想到合適的處理方法。切忌過分偏離主題,否則你會錯失良機。從現在開始,不要再幻想創造出「獨具創意的」方法了。n

誤區三:與眾不同即為好n

你的重點決不是創作出非同尋常的作品。雖然在很多案例中,別具一格的設計成就了優秀的設計作品。選擇設計策略時,首當其衝要考慮的是它是否能解決眼下的難題。在背離傳統的路上走了多遠是另一個需要討論的問題。有時設計師們會心煩意亂,將設計推向異端。這種錯誤導致的不合理設計是無法滿足客戶需求的。n

把與眾不同當作理由為作品辯護是藝術界的產物。鑒於人們很少會厭惡新的事物,優秀的藝術品時常需要挑戰非常規作品。例如,社會曾不識天才梵高;這種失誤使得人們後來在放棄一些無法理解的事物時表現得尤為謹慎。但是設計無需打破障礙,它屬於應用性實踐,設計師們更關心的是設計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n

早期的網頁設計師們熱衷於製作出「整潔的」界面。我發現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必須將滑鼠移動到每一個小方塊上才能找到相關的鏈接網頁。與眾不同?是的。明智嗎?很難講。n

獨特的方法有其用武之地。面向年青人的雜誌採用非同尋常的排版方法,自行車公司彰顯其奇異的風格,這些都無可厚非。但若是觀眾想要挖掘審美之所在,那就收斂起你的古怪吧!記住,令人意外的方法並非總是適用。如果投資銀行傾向於前衛的廣告,市場團隊和設計師們應當質疑這種設計是否有意義。n

新銳設計師們偏愛於打破前輩的傳統,建立屬於自己的全新方式。即使設計師們愈發「理智」,這種衝動仍會持續很久。一些說法耳熟能詳,「我要突破設計的界限。」然而,獨具一格的方法應自發而生,而不應強加在某一設計項目中。縱使大展拳腳的渴望是可以理解的,但你要記住,設計師好比裁縫。你的目標應當為放大品牌、組織、產品的特點,抑或是你想呈現的首創精神。追求新奇只會讓你遠離客戶需求。你應努力了解具體情境,而不是投身於尋找靈感。n

誤區四:必須尋找靈感n

靈感與復活節兔子有什麼共同之處?答案是二者的存在均無法證明。你也許不太認同,因為你多次受到靈感的激發。然而,或許在某一時刻你真切地感到體內有一股靈感在流動,你所做的每一步都順其自然,創作更是一氣呵成。n

譬如我自己,我從未坐等想法來襲,從未目擊天空被撕裂,也從未擦出閃電般的靈感火花。我想你也同我一樣。n

靈感的問題在於它的隨機性,它讓你把希望寄託於你無法依賴的外界影響。這些影響不由你控制,非觸手可及,也並不總是能與你手邊的設計緊密結合。隨手翻閱雜誌、瀏覽網頁也可收穫想法,希望你能邂逅一個極好的點子。n

進一步探索,思考客戶的要求、用戶的需要、設計中的阻礙,具體的任務以及作品的前景,你會做得更好。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誤入歧途,因為自設計之初,你已知曉該如何去做。n

誤區五:才華非常重要n

讚揚的話語令人身心愉悅:父母告訴你,你是他們的驕傲;導師在你作品中看到了希望;老闆說你超出了他的預期。讚美、喝彩和認可的內在衝擊讓你不遺餘力地翻越一座又一座高峰。難怪你願意不斷地嘗試超越自己。n

渴望設計出偉大的作品並非是不良的品質,但問題在於在設計中追求卓越可能不合時宜。大膽的創意令人興奮,簡單的想法差強人意,矛盾由此產生。然而,優秀而持久的設計往往傾向於後一個陣營。n

我愛上了被靈感擊中的感覺,它如此「令人振奮」(然而,腦袋上卻烙上了印記)n

你需要考慮你在作品中融入了多少自我意識。你是想獲得良好的自我感覺還是解決當下的問題?當你想做出具有開創性的設計時,你的標準可能無法企及,這會使你忽略很多可行的意見,因為這些意見看起來過於平淡。這種心態會阻礙你的思考;很快,你會認為任何想法都不盡如人意。n

在你積極解決問題的時候,思維的火花或解決方案無論出自哪裡都無關緊要。簡單、淺顯、常見也都不再重要。關鍵是能否有效地解決問題。這才是你該追求的態度,它會讓你進入更加良好的工作狀態。你開始與他人合作,請求反饋,迸發出無限的想法,因為你不再扮演孤獨天才的角色。n

記住,客戶並不要求你有多少才華。對他們而言,唯一的要求是設計作品足夠令人滿意。製作恰當的設計是一項艱難的工作。釋放壓力、解放頭腦、自由地勾勒設計的草圖、寓樂於中、測試設計的作品。你需要做的就是解決問題。n

如果一味地要加入自作聰明類設計師隊伍,你獲得的可能是阻礙而非機遇。n

誤區六:設計是一種生活方式n

儘管生意人對設計的看法有所改變,但設計師們有時卻在阻礙這種改變的發生。一些設計師堅持一種(本意或比喻義)著裝標準。他們精心挑選服飾,以便更好地向他人詮釋自身的文化修養。他們甚至嘲笑那些不會用蘋果電腦的人。他們不會接任何與身份不相匹配的訂單。n

就注重外表而言,很少有職業能比得上設計工作。也許這與你選擇的職業道路有關:幾乎沒有年輕人願意將美好的時光耗費在辦公室小隔間里。通過比較,你會發現與那些「製造優雅」的幽默人士一起工作會更能激發人的興趣。我能夠看到邏輯是在此如何體現的。與其他創意性的活動相比,例如雜耍、吞火表演,設計是相對安全的。因此,也就成了完美的「中間」選項:創意自由外加收入穩定。看起來好像是魚翅熊掌兼得,實則不然。n

許多設計院校的作品,如精裝書設計、高端社會項目設計以及高度隱秘的私人作品設計,都在向我們傳遞一種理念:設計應當是有趣的。離校後,這些初出茅廬的設計師們即刻面臨著要從美夢中醒來:等待他們去設計的都是無聊的報告、菜單、圖表、表單、廣告橫幅、郵件簡報及其他一些乏味的設計項目。這些工作往往要在幾小時之內完成,絕對不會給你一學期的時間仔細琢磨。n

儘管有時你會遇到一些振奮人心的案例,你要記得設計是一份工作,而不是一種生活方式。解決了設計難題,在使用中找到解決方案,你會欣喜不已。能收穫這些微不足道的快樂當然是件好事。然而,與招聘手冊的宣傳相比,然而,與招聘手冊的宣傳相比,設計師的一生是很平凡的。n

誤區七:自我表達很重要n

生命是短暫的,你當然想讓它變得有價值。無論是臭名遠揚、美名遠揚,還是渴望創作出有意義的作品,你都要有自己的目標。雖然這些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它們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實現個人追求的需要會引發矛盾,它迫使設計師要麼完成個人使命,要麼服務客戶。而這會將設計師置於與客戶競爭的境地。n

科技加劇了設計行業的個性崇拜。曾經的幕後設計師們如今可以塑造專屬的個人形象。市場雖然重要,但擁有自己的品牌是要付出代價的。確切地說,你必須創立出具有識別度的個人風格,這註定你要無限期地做同一種工作,例如你需要日復一日地烘烤一樣的蛋糕。彰顯個性會使你的設計備受限制,而重複的工作,也許並不適合當前的設計項目。n

設計師們就像助推手,你的目的不是生產自己的產品,或是創立自己的品牌。你就是一名幕後工作者。只有當你的設計作品十分出彩時,你才會被人注意到。你的工作獨立存在,無需解釋也無需任何支持。這並不代表你的工作不能帶有自我的表達,你僅僅需要將客戶的目的放在首位,將自我實現置後。n

誤區八:設計師比客戶聰慧n

說到設計,客戶會做出一些令人困惑的決定。你不應該驚訝,因為對於圖像的運作方式,普通人沒有多少概念。隨著設計重要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人會加入這個隊伍,被迫做出不合常規的選擇。他們將所學的知識發揮得淋漓盡致,卻還是不夠。對設計的這種缺乏了解不應成為你自身優越感的辯護理由。n

客戶的決定和建議有時會讓設計師苦惱不已,因為設計師不想放慢設計速度,不想回答問題,不想清除障礙。不管設計師對作品付出了多少,當他們感到苦惱時,多數還是會抱怨。發泄怒氣有益於身心健康,可如果讓這些怨氣影響到設計就得不償失了。n

設計師始終要認識到,他們所扮演的角色與遊客相似。即一些人專註於一個領域,而大部分人都不停地換工作。你是一名遊客,你豐富的常識能夠幫你完成旅行,但不要誤以為自己就是當地人。n

擁有專業領域的知識,可以讓你不斷地換新的工作。然而,不管你進了哪個行業,你都無法完全操縱該行業的常規、非常規變化以及細節。解決方法就是分享你們各自的知識,提出可行的設計方案。客戶與設計師之間最良好的關係應當是雙方平等直接的交流,能認可彼此在設計工作中的付出與努力。n

誤區九:設計師是受眾n

「我喜歡」是設計中是很危險的字眼,無論從誰的口中說出都一樣。對專業設計人員而言,這種表達更加令人無法接受。你要把自己從工作中抽離出來,即使注入情感,也要記得你不是受眾。n

你要避免主觀回應。你所做的工作不是為了你和你的客戶,而是為了那些真正的產品使用者:顧客、遊客、用戶。當然,你的客戶為你的設計買單,但他們真正的興趣在於人們如何對設計作品進行解讀及回應。你應當關注的是終端用戶或受眾,即便你與他們沒有什麼共同點。作為設計師,如果你認為你們的感知是一樣的,那這是很不明智的。

推薦閱讀:

一個獨立的室內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技能
二十多歲時還在當農民,年輕人你們焦慮什麼?王受之訪談精選│異能快報
如何評價 Raymond Loewy 在工業設計史上的地位?
眼鏡發明了這麼多年,有什麼優秀的眼鏡設計?
【蒙漢岳】你利用了99%的碎片時間來學習,卻輸在1%的「知識管理」上!

TAG:设计 | 用户体验设计 | 设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