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碎碎念

連續翻譯了好幾篇Thib的文章,感覺自己整個人都Thib了……

聯繫昨天和今天的譯文,想和大家聊聊訓練的經濟學。

很多人會覺得,訓練是一道加法。練的動作越多,訓練量越多,效果越好。一天兩練,每次訓練量要按噸來計算。推完胸之後立刻飛鳥(超級組),高位下拉做一組力竭之後立刻降重再做(遞減組),用四五種方式做彎舉,這樣就有大胸肌/寬背闊/粗胳膊……

我在健身房裡看到的人幾乎都像這樣。熱衷於使用超級組、遞減組等高級練法,熱衷於用多種動作練同一個部位,熱衷於分化訓練而從來不練複合動作。他們從來不用杠鈴。頂多只是用來卧推,還是半程的,下不觸胸,上不鎖肘。練腿的,史密斯抖蹲、腿舉機抖舉。半程卧推能抖個60kg,但是俯卧撐完全不標準,還做不了幾個。

這是一種合理的訓練方式嗎?

用Thib的話來說,你這是在透支自己的「訓練資金」。在你力量、肌肉量還沒發展起來之前,你就開始用高級練法、分化訓練,就好比在「鳥槍」還沒有失效之前,你就已經用盡了「炮彈」。OK,你是增長了一些肌肉,但很快你會發現:瓶頸期到了。你的肌肉已經適應了這些刺激,你又沒有力氣使用更大的重量,你創造不了新的刺激,無法再取得任何進步。還有可能,你從來不訓練靈活性,你只顧著練某幾塊肌肉而導致肌力失衡——你受傷了。於是,你帶著滿腹遺憾,離開了健身房。End of the story。

我個人認為,訓練,其實是一道減法。

參考CrossFit的體能金字塔,營養→代謝調節→自重→舉重與投擲→專項。每個階層,有每個階層自己需要集中精力去做的事。你俯卧撐沒練好,就急沖沖地學卧推,你不會有什麼好的收益。你卧推自重都做不到,就開始專項訓練(就假設是標槍吧),就你那點弱雞力氣能扔多遠?

《Starting Strength》的作者Mark Rippetoe說過一句話,我只記得大意,可能會有錯漏:「在你的力量登堂入室之前,做所謂功能性訓練和專項訓練毫無意義。」你的蓄水池都沒儲蓄到多少水,你就想著怎麼去用這些水,能用多少?

為什麼訓練是減法?既是宏觀,也是微觀。

宏觀上,你現在是什麼水平,就集中精力做你這個水平該做的事。入門者,調整體態、激活肌肉,訓練好基礎動作模式(推,拉,蹲,抬等);初中階者,集中精力在大項動作上,不過早接觸分化訓練或高級練法,提高自己肌肉量、力量、耐力、靈活性等基礎素質;高階訓練者,再想辦法找新刺激,儘可能壓榨自己剩餘的潛能。

微觀上,一次訓練課除了充分的熱身和冷身之外,正式訓練不要安排過多的內容。集中精力,選擇3-4個最適合自己的動作(此處默認是複合動作),合理安排組數,適合絕對力量或爆發力的就大重量低次數(比如上肢推下肢推),適合較重負荷耐力的就中重量中次數(比如上肢拉),適合輕負荷耐力的就小重量高次數或者等長收縮(比如核心)。訓練量不宜過大,避免勞損。注重動作,即使你自詡為健美練法,也要注重動作質量,做好動作你才能充分刺激神經和肌肉,調節代謝進行合成。

我個人覺得,不考慮專項需求,單單是以下這麼點動作就足以讓你變得很強壯:

上肢推:卧推(水平推)、借力推/實力推/地雷架推舉(向上推)、吊環/雙杠臂屈伸(向下推)

上肢拉:正手/反手/對握引體(向下拉),杠鈴/啞鈴/自重做正手/反手/對握划船(水平拉)

下肢推:高杠/低杠後蹲(蹲)、前蹲(蹲)、杠鈴/六角杠硬拉(臀部鉸鏈)、高拉/高抓/高翻(臀部鉸鏈、跳躍、向上拉)

核心:負重平板(抗伸)、負重側平板或單側農夫行走(抗側屈)、pallof press或鋼線偏載剪蹲(抗扭轉)

GPP:推/拖/倒拖阻力橇、各種農夫行走、各種甩戰繩

啰啰嗦嗦這麼多,邏輯也是一團糟,只是希望大家明白:

」訓練資金「是有限的。

做一個聰明且專註的「投資者」,將你的資金投資到最該投資的地方,讓它收益最大化。


推薦閱讀:

健身為何要吃燕麥——從腸道菌群解讀快速碳水化合物對人體影響
李小龍獨特健身秘訣有哪些呢?
健身房物語 - 關於重量的情♂節
吃夜宵會發胖嗎?
《健身入門學》第四課,肌肉生理生化基礎三(精選內容)

TAG:健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