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阿弗雷德·阿德勒
孩童時期的家庭教育和潛移默化的環境影響,將直接導致一個人的人格能否正確樹立。這種自卑心理的形成,四五歲就開始顯現,然後不斷加強,最後表現為說謊、自卑、甚至犯罪。書中提出了一種遠離自卑心理的有效方法,即通過老師的教育和引導來改變和糾正孩子。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的機會,未來的鼓勵和誇獎一樣可以起到這種告別自卑的效果。
來看幾個具備自卑心理人格的具體表現。當遇到困難時,總把責任全部推卸給別人,彷彿其內心在強烈的告訴別人:我是那麼敏感、脆弱,可是你們卻那麼殘忍地傷害我。有一種完全被害者的定位。之所以會有這種定位和想法,源於其潛意識的暗示,我是受害者、我是自卑的,這個世界是與我對立的思維在作怪。而一個人只要確定了自己所追求的目標,他的人生態度就會為此服務,所有的行動也會與這一目標相一致。個人的行為和習慣不管正確與否,也都會遵循這一目標。所以當一個人孩提時代就因為家庭教育和影響形成自卑人格後,弱者被害者的這種自我暗示的定位就會被確立,然後表現為遇挫折就強化我是受害者,我是如此脆弱,你們卻還都來傷害我的惡性循環,並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強化著這種觀念!因此在自卑人格的人看來,他所認為的都是別人的錯和全世界與我為敵的觀念並沒有什麼問題,因為其所有的態度和行為是服務於目標和定位的,而他的定位和認知恰恰是我是無辜的,都是你們的錯,全世界都與我作對,別人都是快樂的就我不快樂,我沒錢都是你們的錯。具備這種自卑心理的解決方案其實非常簡單:實行誇獎和鼓勵式交流,來彌補自卑人格的否定式立場,時間久了,即可得到完全的扭轉,歸根結底還是其目標和定位的問題,改變了目標和定位,服務於此的態度和行為自然也就隨之改變了。我這個事情沒做好,沒關係,沒人規定必須要做好,這個根本不重要,沒做好又怎樣?不要批評和否定,能誇獎的就誇獎,不能誇獎的也儘可能鼓勵,超越自卑指日可待。
另外探討下說謊問題的養成。通常來講,其背後都會有一對嚴厲的父母。除非說真話會帶來危險,否則說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從孩提時代就被父母嚴厲責罵的孩子非常容易造成說謊習慣。假設父母教育中反饋給孩子的是你需要告訴我真相,就算全世界都與你為敵我們作為家人也不會責罵你,我們會一起和你想辦法,這樣的鼓勵式教育培養出的孩子,幾乎就不可能具備說謊人格。
再來看下這兩種癥狀:妄想症和憂鬱症。這種狀態的表現有著強烈的不合作,保持與人疏遠的行為。妄想症通常表現為會抱怨所有的人,認為別人都聯合起來與自己對抗。而抑鬱症的表現則為過於自責,表面上總覺得是我的責任我的錯其實內心想責備的是別人。本書作者是佛洛伊德時代另一派別的心理學領袖,在個體心理學領域研究的非常深入。
推薦閱讀:
※五十歲的少年
※送什麼禮物給想像力豐富、熱愛寫小說的少年兒童呢?
※讀書群優秀作品 | 王瑋楠 《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
※三戒大師和他的五本歷史小說
※簡單專業的H5製作工具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