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娘的寂寞——緙絲

兒時念書,讀到《核舟記》,其中王叔遠的高超核雕技藝令我讚嘆不已:

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又讀《穆斯林的葬禮》,被陸子岡「碾玉妙手,造水仙簪,玲瓏奇巧,花如毫髮」的精巧琢玉技藝深深折服。

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國的手藝人憑藉巧奪天工的技藝和日復一日的用心雕琢,為我們留下了琳琅滿目、令人拍案叫絕的珍寶。

然而今天我想要和你們聊的,是一門用紗線做雕刻的藝術——緙絲。

初見這名字,嗬!這麼生僻的字,看起來好厲害的樣子。

緙絲,音同「刻絲」。這名字不光咱們不大認識,宋代的古人們對於它的解釋也頗多爭議。諸多解釋,什麼「緙」「刻」「克」「剋」,亂得跟繞口令似的。

我比較認同《說文》中的解釋:「刻,鏤也」。

緙絲織物表面的圖案有雕琢的立體感,流光溢彩、豐富動人。

雍容華貴,也是龍袍的常用面料之一。

這是一種梭織物,由經紗、緯紗組成。

簡單粗暴理解法:

豎線就是經紗,經紗是本來就在織機上排排坐好的。

橫線呢是緯紗。梭子帶著緯紗在經紗間遊盪,蕩來蕩去,就形成了織物。

緙絲在原料選擇上,一般遵循「細經粗緯」「白經彩緯」原則。

經線(豎線):一般選用較細的白色生絲,(比緯紗細,所以呈現出的圖案更加立體)

緯紗(橫線):豐富多彩,可以採用較粗的彩色熟絲,也有採用真金白銀孔雀毛紡出的紗線。

(孔雀的羽毛只有中間一小段的細度和強度是滿足製造要求的,將孔雀羽毛一小段一小段接起來製作孔雀毛紗線,也是極其費心力的工程。)

一般古代的梭織物,如織錦,是「通經通緯」的——即經紗和緯紗連續不斷。通過改變緯紗與經紗之間的上下關係,而織造出不同的花紋效果。

(比如看這張圖片里的土家族織錦機:大大的梭子牽著一根粗粗長長緯線,在藏青色的經紗之間穿梭。)

(比如看這張圖片里的土家族織錦機:大大的梭子牽著一根粗粗長長緯線,在藏青色的經紗之間穿梭。)

而緙絲則不同,製造的特點是「通經回緯」——即經紗連續,而根據花色圖案的變化,會有許多不同種色彩、質地的緯紗接力編織。

一幅緙絲作品要用到幾十隻載有不同色彩緯紗的精緻的小梭子來參與編織。

正因為緯紗的接力編織,而不連續,透光可以看到緙絲織物有通透的邊縫、小孔,類似雕塑作品中鏤空雕刻的效果:

此外,緙絲織物還有一個特點:在織物兩面都可以觀察到完全相同的圖案。

現代的緙絲織匠又對緙絲機進行創新改良,從而實現雙面不同的花型效果:兩面不同的圖案,不同的色彩,甚至緯紗也採用不同的材質。

雙面花型不同的製作原理目前大師們都秘而不宣。

我個人猜測,應該是採用雙層的經紗,兩層經紗間緯線進行串套使得兩片織物結合在一起。

另外還注意到一個細節:我見到的所有雙面不同的緙絲作品全都是正面花鳥圖,背面是書法作品。可能也是因為書法作品的白色部分較多,所以可以較多採用白色的緯紗,不容易映到正面,影響正面的花形圖案吧。(不敢再多猜下去了,一來怕自己見識短淺猜錯了,小看了前輩們的智慧;二來怕自己一個不小心猜對了,害得人家沒飯碗。猜對猜錯,都是冒犯。)


推薦閱讀:

訪談 | 趙婧 & 李雁軍:快照的意義與等待發生的第2202次眨眼
講道理,影樓風也是可以進MoMA辦展的
你不必看懂當代藝術,因為你也不配成功
抄襲者,你們為了賺取利益,願意做任何猥瑣的事情
芭蕾塔下看演出,塗鴉街漫步,做個地道墨爾本文藝人

TAG:纺织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