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Fire 駐美記者的工作/生活是怎樣的?
我花了半個小時糾結,是不是應該先寫個謝邀,以示自己是個老手。
關於駐美生活如何,不妨就說說過去的48小時是怎樣度過的吧。25號凌晨三點,我窩在距離休斯頓機場和豐田中心都不遠的一個荒村旅館(其實是因為便宜),寫完稿並傳給後方就匆匆收拾好行囊,已經忙了差不多15個小時,補個覺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好東西趕飛機,回灣區。這15個小時,是以我早早趕到豐田中心等開門開始,之後看球員熱身,和相熟的記者、球員、教練、工作人員一一聊一圈,有正經的也有不正經的,差不多就到發布會時間了。在這期間,我還需要拍一些現場視頻po到微博上(做個廣告,我的微博:蘇宇騰-OnFire),以供球迷隨時了解第一時間的動態,隨時刷推特看ESPN等各信息渠道,了解聯盟的動向(這往往是和同行打破沉默的最好話題)。發布會我一般會提前兩三分鐘到,找到盡量正對舞台的位置,隨時準備開擼,不是,是開錄。每一個教練、球員的提問時間一般是十分鐘,我的習慣是全程拍下來,因為有的精彩對話需要第一時間剪輯好(謝謝老闆給了一台6s plus,操作快捷方便)交予後方的團隊做好字幕發布,但是在這過程中還有一個問題,一些重要的信息點(球員傷病結果、恢復狀況、排兵布陣、對熱點新聞的表態等等),記者盡量都想要第一時間發布,即便大家都在同一個屋子裡,有的人挖著鼻子有的人翹著二郎腿,但你提前一秒發出去,別人就會以為你比別人都先知道一秒。看似邏輯上是混亂的,但互聯網的世界其實是沒有邏輯、只有時間軸的。此時我恨不得有兩個手機,因為大多數時候發布會是不會停下來讓你有發推特/微博的時間的(我這句話是寫給我老闆看的,你們可以忽略),想發就不能錄。
例行發布會結束,再去更衣室。這個時候你是沒啥機會逮著球員採訪的,他們都有各自的賽前準備流程,這時候打擾他們雖然球員不會說什麼(官方規定記者可以進入),但球隊公關保不齊會給你記在小本本上,他們想為難你的方式遠比你想像的多(當然不是說他們心眼壞,而是你有干擾到球隊正常工作在先)。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同行記者一般只是會在更衣室站著,有機會就跟球員打個招呼,隨便聊幾句家常也就沒了。這個地方需要特殊說明的是,因為我跟的是勇士隊,庫里每場比賽都有既定的賽前熱身流程,二十分鐘左右的「雜耍」。發布會結束後我第一時間殺向的通常是球場,因為他一般是提前一個半小時出來熱身,這個時間點一半恰恰是科爾發布會結束之後。去球場的任務很簡單,拍庫里。站著拍,坐著拍,踮腳拍,夠著拍,但凡不傷及生命的體位,不對,姿勢,我都用過。即便他的流程都差不多,但我還是喜歡看,球迷更想要看。加上這次庫里本場復出,他的熱身就更值得關注,他最後能否出戰,熱身狀況是最後一盞信號燈。從更衣室出來後,有差不多半小時的清閑,補充食物補充水分,差不多就可以去媒體席了。相對來說,比賽是最輕鬆的時候,惟一需要乾的事就是緊跟比賽信息,實時發布熱點評論和現場動態,記錄比賽細節,順便和同行交流感情。這48小時比較特殊的是,趕上了庫里受傷這個新聞,所以比賽期間其實很忙碌,來回跑就不說了,緊跟動態,第一人稱視角觀察和記錄細節,都是瑣碎的事,但都耗費精力。賽後,發布會,同樣的流程。常規賽只有雙方主教練會參加,季後賽人更多,雙方除了主教練還有若干名球員,記錄、發布新聞,有好的視頻第一時間傳給後方的小夥伴。發布會結束第一時間殺到更衣室,我一般是勇士更衣室居多。採訪、觀察,記錄細節,碰上能說上話的球員聊兩句。但是不做單獨的採訪,一做採訪都是「官腔」,基本就問不出什麼東西。這樣不是正式採訪的情況下,有些細節球員告訴你了,即便明確告訴你這個不能爆出去,但也說明了這是球員對你的信任,也能幫助你更了解某些新聞事件(比如這次庫里受傷)背後球隊的真實反應,幫助賽後的稿件找到更貼切主題。所有這些全結束,一般要到賽後差不多40分鐘左右,這時候我會回媒體室,等完最後一波的quotes——即所有採訪的摘要,這才算完成了一場比賽的現場報道工作。具體時長以勇士正常的主場比賽為例,晚上7點半的比賽,我下午三點半出門,到家的時間一般為凌晨12點半左右。到家稍稍休整,就是寫稿。
如果那天的比賽有很強的主題,那稿子寫起來倒是快,一旦碰上主題不明確模稜兩可的比賽,可能需要跟後方編輯溝通很長時間。雖然之前對比賽有一定的預判和預估,但是比賽畢竟不是按照你設計得來打的,所以有的賽前想的點,根本就沒有辦法在賽後寫成文章。我記得最誇張的一次是和編輯溝通到兩點半快三點鐘才定下來寫什麼,最後交稿上午八點。對,我寫這種長稿不快,一般2500左右的文章我可能需要四個小時才能寫完,第一是希望文章盡量精,能有在前方的特點;第二也不希望簡單描寫後把教練、球員說的話放上去就交差,這樣的稿子很好寫,但也是一篇毫無重點和營養的稿子。休斯頓那晚的稿子是重點,恰逢突發事件,我寫了三千多字,耗時約6個半小時。我的晚飯是隔壁加油站便利店買的泡麵,本打算寫完當夜宵,但是寫完已經困到不行,把文字、圖片等素材傳給後方後,一扭頭髮現住地沒有熱水壺。作罷,合眼,最終入睡時間不知,睜眼時間9點半,起床洗漱,急匆匆退房,吃中飯(因為沒有飛機餐),趕往機場。坐飛機是非常難受的,因為塊頭比較大,那麼狹小的空間坐2個小時以上就腰酸背痛,回灣區還轉機,還遭遇了飛機離奇失去動力停擺於跑道上、因找不到機組人員而詭異延誤等一系列窘相。等我到灣區見著小夥伴(同樣是中國記者),已經是晚上8點。實際上今天耗在路上的時間加起來得有11個小時,因為時差的原因。胡吃海喝一頓,聊聊之前的新聞和最新動向(尤其是出了中國記者被格林駁斥的事件),補充體力、腦力,到家11點。收拾行李,洗衣服、洗澡等生活瑣事忙完,夜裡一點。再睜眼九點半,洗漱、早飯等一堆瑣事忙完,也就出門去訓練館。到訓練館還是照例該聊的聊一圈,沒的聊得打個招呼也是好的。進了球場該拍得拍一遍,隨後就到了跟」長槍短炮「比身體的時間。你不能站在攝像機前,你不能擋住老記者的位置,你不能干擾別人的工作。很多記者不需要拍球員訓練視頻,他們早早地就佔據了有利地形,等我第一時間拍完球員訓練視頻再走到採訪區,已經沒有位置了。再加上美國記者大多體格壯碩,想要擠過他們簡直妄想,有的時候我就擠進去,坐在一排攝像機的正下方,舉著仰拍。好在我個子不矮,這樣大多數時候能越過人群頭頂,從側面俯拍進去,但是球館極其嘈雜,現場也沒有話筒,一般都是離得近的記者問問題,有的時候被隔在外層,根本聽不清裡面在說什麼。黑人球員說話的調調外加一些他們的」黑話「,有的時候也會讓我摸不著腦袋。這種時候只能向身邊的老美請教,雖然不光彩,但總不比爆錯新聞丟人。
訓練採訪結束後,需要戴上耳機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把所有視頻音頻聽一遍,第一時間把遺漏的、最有新聞點的消息發布出來。今天恰逢科爾賽季最佳教練發布會,參加完發布會再把重點消息該發的發一遍,到下午兩點半,這才回家。還記得我在休斯頓買了沒吃的泡麵嗎?對,這時候它派上用場了,需要把今天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過濾一遍,把遺漏的信息發送出去,因為需要儘可能快,所以泡麵最省時間。該整理的整理完,也差不多該看球賽了,隨時了解聯盟其他動向,這是必備的功課。看完球賽,發現我們」技工部部長「邀請了我回答這個問題,還特意給我發了這個微信,於是我就寫到現在了。平常,記者同樣需要處理生活瑣事。買菜洗衣做飯,和各個房客的往來,這些都是事情。作為一個」外來者「,想要融入一個新環境,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遠比之前預想的要多。在NBA採訪是這樣,出了球場回到家做一名房客,同樣是這樣。所以我個人是沒有什麼娛樂時間的,偶爾討個清閑去打個球,但這種情況來這邊兩個多月,也只有兩次。媒體人的工作很受助於手機和互聯網,因為我們可以隨時接收、發布信息;工作的媒體人恨死手機和互聯網,因為只要睜眼我們就隨時是工作狀態。
駐外記者需要花很多時間跟別人溝通,小到球隊的安保,大到球隊的當家、主教練甚至管理層,這樣」惡意「刷存在感,就是為了混臉熟。得到一個球隊中儘可能多人的認可,這肯定不會是壞事。盡量多提問,多問些有營養的問題,這樣球員、教練也更容易記住你。中國人的英文名大多爛大街,但有的時候即便他們不記得你的英文名,記得你這張臉,比什麼都好使——舉個例子,在後期我去看訓練的時候,接待都認識我,我都不需要在門口登記了。但是,當發布會後專門有記者過來跟我說你的問題問得好,當諸如斯皮爾斯這樣的」大牌「會主動跟我碰拳打招呼,當公關在訓練結束後默許我和其他老牌跟隊記者一樣在場館內多逗留些時間(其他記者大多數採訪結束就會走人或者」被走人「),你就知道這種24/7式的付出是值得的,這種異國他鄉的孤獨感也沒那麼辛酸。當然,一切才剛開始,我還希望能做得更好。有人說記者是辛苦的,因為即便閉著眼,你也在路上。我倒是覺得,記者只是辛苦的一面而已,每一個記者背後的團隊,只會比他更辛苦。輕輕鬆鬆把活幹了,這哪是媒體人能碰到的好事兒啊。掃碼下載OnFire推薦閱讀:
※【球衣號碼篇】凱爾特人背號盤點—0號
※勒布朗真的打算來火箭?除非咱在他和保羅之間二選一……
※科比的轉變是其時代的序幕
※打籃球有哪些最常用的借口?看看你是否也中槍了!
TAG:体育记者 | NBA | 金州勇士GoldenStateWarrio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