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八位學者齊發聲:對《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中一些問題的意見

撰文 | 陳學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馮瓏瓏(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山大學天文系)

康熙(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

劉繼峰(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盤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

沈俊太(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張鵬傑(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系)

張雙南(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 ● ●

科技部、中宣部2016年4月18日發布了關於印發《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和《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以下簡稱《基準》)。

根據《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組織黨政機關幹部、工人、農民,科技、教育工作者,城鄉勞動者、部隊官兵、學生、社會各界人士等學習;各級黨政機關、科研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學校、部隊、社會團體等要組織《基準》學習和培訓活動;新聞媒體、網站要對《基準》進行廣泛宣傳。《基準》中則說明這一基準將為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導,適用範圍為18周歲以上,具有行為能力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

測評時,從500道題庫中隨機選取50道題目(必須覆蓋26條基準)進行測試,形式為判斷題或選擇題,每題2分。 正確率達到60%視為具備基本科學素質。

作為科學工作者,我們認為,努力提高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制訂這方面的基準作為公民科普的依據和指南十分重要。本次制訂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提出了26條基準、132個基準點,其中許多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如環保、健康、急救、災害防禦和事故救援等。《基準》也涵蓋了一些最關鍵的科學素養,如要求公民具有基本的科學精神,了解科學技術研究的基本過程、掌握獲取知識或信息的科學方法等。

但是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吃驚地發現這次公布的《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中存在一些不嚴謹、不科學的問題。如果不加以注意和改正,將會對我國的科普工作造成嚴重損害。我們在此文後面列出若干我們已發現的問題。限於我們的研究領域和學識,這些可能還只是《基準》中存在的部分問題。因此,我們鄭重呼籲科技部和中宣部組織有關專家,對此進行進一步的審議和修改。

另外,正如《基準》第3條指出的,科學的精神是求真、質疑、實證。因此,我們認為《基準》應該是作為一種指南,而不應作為一種只允許機械地背誦和考試而不允許質疑的教條,否則它就和提高公民科學素質的初衷相違背了。

以下為我們認為不妥當之處:

一、某些條目存在錯誤或不準確、不嚴謹之處。

例如,在第11條基準,「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識」中,就存在許多問題:

(45)知道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

這一條不夠準確。說分子、原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是可以的,但並非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的。在已知的物質粒子中,原子並非最小的單元,其本身就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又可分解為質子和中子,而質子、中子等又是由夸克等更基本的粒子組成的, 此外還有光子、中微子等微觀粒子等。另外,現代天文觀測表明,當前宇宙中的大部分重子物質(普通物質)是以等離子體形式存在,也就是說其中原子核與電子是分離開的,而並非以原子形式存在。因此,僅就已知的物質而言,也不能說「所有物質都是由原子組成」。更何況,現代宇宙學認為由原子組成的普通物質僅占宇宙總密度的百分之五左右,宇宙中還存在著大量的暗物質和暗能量,雖然我們目前還無法確定這些暗物質和暗能量到底是什麼,但幾乎可以肯定它們不是由我們所知的原子組成的。

(48)知道力是自然界萬物運動的原因;能描述牛頓力學定律,能用它解釋生活中常見的運動現象。

這一條有嚴重的錯誤。亞里士多德曾認為,力是維持萬物運動的原因。然而從伽利略以來,我們就已經知道這是錯誤的說法,力的作用是改變物體運動的狀態,物體的勻速直線運動並不需要力。

(49)知道太陽光由七種不同的單色光組成,認識太陽光是地球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主要來源;知道無線電波、微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X射線都是電磁波。

這一條說法不嚴謹。在初等物理中,我們有時介紹太陽光或白光是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的,如彩虹呈現赤橙黃綠藍靛紫等七種顏色,這也是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牛頓在他的《光學》一書中做出的顏色分解。但是,白光到底分解成多少「顏色」,與人的感知能力、文化傳統、語言習慣等有關。實際上,現代物理學上所說的單色光是指單一頻率的光,從這個意義上說,白光可以分解成無數多種單色光。所以,說太陽光由七種不同的單色光組成是不夠嚴謹的。

又如第13條基準,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識:

(60)知道地球自西向東自轉一周為一日,形成晝夜交替;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為一月,伴有月圓月缺。

這一條的表述非常容易造成誤解。「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為一年」,但造成四季更迭的是公轉過程中太陽相對於地球自轉軸角度的變化,而非公轉本身。「月球繞地球公轉一周為一月」,這裡的「月」是指陰曆的月,與現代通行的公曆的月是不同的。這些在科普宣傳中如果不加以說明,很容易造成誤解。

二、某些說法本身存在很大爭議,遠非學術界的共識,甚至與現代科學認識有明顯的衝突。

例如:第2條基準,「知道用系統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中,

(9)知道陰陽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觀念,是中國古代樸素的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並具有現實意義。

這些中國古代傳統哲學思想有一定的價值,但它們是否就可以完全歸為唯物論的思想?比如,對「天人合一」雖然有各種不同的解釋,但在歷史上「天人感應」論是「天人合一」理論的重要內容,而它有著明顯的迷信色彩。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等內容並非現代科學的一部分,在現代科學中並沒有現實意義。相反,許多現代迷信和偽科學正打著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幌子。作為現代中國公民的科學素質,應能識別這些迷信,而不宜籠統地把這些內容作為唯物論和整體系統的方法論,更不應該把這些內容作為科學。

三、有些內容是日常生產、生活應該具備的常識或技能,但其中許多內容與一般所說的科學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似不宜全部納入科學素養。

例如:

第19條基準,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識,能正確使用交通工具,

(96)了解基本交通規則和常見交通標誌的含義,以及交通事故的救援方法。(97)能正確使用自行車等日常家用交通工具,定期對交通工具進行維修和保養。

第22條,具備基本勞動技能,能正確使用相關工具與設備。

(108)能正確操作或使用本職工作有關的工具或設備。

(109)注意生產工具的使用年限,知道保養可以使生產工具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和延長使用年限,能根據用戶手冊規定的程序,對生產工具進行諸如清洗、加油、調節等保養。

第23條. 具有安全生產意識,遵守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

(112)生產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樹立安全生產意識,自學(應為自覺)履行崗位職責。

(113)在勞動中嚴格遵守安全生產規定和操作手冊。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趣生活。

歡迎關注知識分子知乎專欄zhuanlan.zhihu.com/zhis。投稿、授權事宜請聯繫:zizaifenxiang@163.com。


推薦閱讀:

老一輩在年輕時怎麼出國留學的?
「潘之隊」成員陳宇翱親述:量子糾纏到底「糾纏」個啥?
破冰之旅:1971年楊振寧率先回到中國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