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讀客]在線沙龍第四期:從遠方回來的吳非

吳非,生於1984。生於上海,長在江西,學在復旦。業餘譯者、版權經紀、圖書策劃。2009年吳非成功申請到紐西蘭打工旅行簽證,後辭職前往紐西蘭。從紐西蘭回國後出版《打工旅行》一書,成為中國年輕人中「打工旅行」的先驅。

人們對旅行的態度從未像現在這樣分裂。

聽說過「新四大俗」嗎?城裡開咖啡館、辭職去西藏、麗江開客棧、騎行318。——這還是早在2013年,專欄作家莊雅婷看到下面這張照片時的調侃。

而另一面,「再不去就老了」「人生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等金句變著花樣的流行,長盛不衰,誘惑著每一個心有不甘的年輕人。

來自「打工旅行」的誘惑,則顯得更加直接和深刻:

一件在18-30歲才有資格去做的事

一年僅1000名額的免費深度旅行

一人一生只有一次機會

世界上最IN的樂活方式

打工+旅行+戀愛+一年自由的生活=?

……

20年前黃舒駿在歌里唱:「天才就怕不夠天才,壞又不夠壞,天天都想離開,卻不知道哪裡才能換股脫胎。」至今,想要從庸常中逃離的年輕人們,依舊沒有找到比旅行更好的方式。

旅行已經如此重要。幾乎每家書店裡都有旅遊專區,那些權威的旅行指南規定了我們去哪裡、吃什麼,以及將要看到些什麼。我們按圖索驥,參觀那些被指導者設定好的關鍵性景物,對別人曾感興趣的事物大感興趣。我們想要偽裝成當地人,穿上他們的服飾,去吃最正宗的美食。我們拿出相機,為已被反覆曝光的景點再來一張。

悲哀就藏在「忙碌而充實的生活」的背後——快樂來自於對自己暫時性的遺忘。而當我們無法忍受與日常的瑣碎、虛無,以及孤立無援的存在本質相處時,就想起了要去遠方。行走曾經幫助人類認識世界,但現在它卻成為了拒絕認識世界的工具。——沈亮

旅行又已經如此平常,人們的問候從「吃了嗎」「天氣怎樣」變成了「最近去哪裡玩」,可能你走過的路比傑克·凱魯亞克還要多得多,但這再也引不起驚世駭俗的圍觀。你有故事,他有故事,誰TM沒有故事?

旅行需要承擔什麼使命嗎?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重要。稻草可不是因為結實才成為救命稻草的,旅行也一樣。——吳非

關於旅行,吳非或許可以聊得更多。

打工旅行是否如此深刻的影響過他的人生?

遠方回來之後他又做了什麼?關於生活,他還有什麼要說?

4月21日(周四)晚上8點,吳非將在「美讀客」沙龍,聊聊他的遠方。


推薦閱讀:

愚人節活動:開拓腦洞,給你讀過的一本爛書寫推薦語吧!
陸遊的《誡子書》,令人獲益匪淺
老闆請別跟我談理想,我要談錢
坐看預言,風雨欲來還是海市蜃樓,你可不能裝了逼就跑【知乎房市W贊回答多數是被打臉的】
夜讀書 | 四月二十六日:我要告訴你一個秘密,可我不能告訴你

TAG:旅行 | 阅读 | 穷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