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揚的黑歷史

據說古典音樂愛好者常見的標榜手法有兩個,其一是鄙視卡拉揚淺薄,其二是鄙視柴可夫斯基庸俗。老卡和老柴都不粉,也都沒有資格鬥膽去「黑」。只是在此說說一點兒個人不喜歡卡拉揚的緣由。

1987年,中央電視台第一次轉播維也納愛樂的新年音樂會。電視的影響力當年空前的強大,大多數國人第一次接觸到的古典音樂指揮就是卡拉揚。也許是這個先入為主的原因,說他是中國大陸名氣最響的指揮家應該沒有爭議。音像市場上卡拉揚的版本蔚為大觀。即便是他的盜版CD,都要貴個幾塊錢。我陸陸續續買過不少張他的CD,聽了些年頭,說不上特別的喜歡,也沒覺得不好。

聽音樂結識了三五同好。其中有個小夥子我視為最佳「聽友」。此君個子不高,雲南人,自小學習鋼琴,做過樂隊的鍵盤手,後來去了上海育碧做遊戲音樂,目前失聯狀態,略遺憾。

當時我們都住單身宿舍,他一樓我三樓,業餘時間常一起用Cakewalk在電腦上做「音樂」然後刻成CD聽。他有朋友圈裡唯一的一塊midi鍵盤,而我擁有整棟樓「最好」的音響設備——東芝1875管做的功放,三分頻倒相式音箱。資源匹配度堪稱完美。

彼時Cakewalk用的是軟音源,需要下載YAMAHA的軟波表。電腦還是賽揚的CPU,輸出成品等半天。有一次我們聽著卡拉揚等待電腦運算,他告訴我說卡拉揚音樂「機器味道太濃」。

說實話,當時我完全沒聽出來。

多年以後,看了英國作家諾曼.萊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的大作《誰殺了古典音樂》,回憶這個事情,細想不無道理,有恍然大悟之感。

萊布雷希特爆了很多卡拉揚的料,比如他1933年加入納粹,利用納粹的力量搶奪演出地盤,但戰後卻轉變說辭是為了「藝術」。為了干擾迪卡的錄音,故意把維也納愛樂的演出排期造成衝突。林林總總黑材料一大堆。書中說到卡拉揚喜歡被人稱為「Der Chef」,一如黑社會「老大」的稱呼。其中有一個細節談及錄音,卡拉揚為了彰顯自己的權威作派,往往到了現場扔了衣服拿起指揮棒就開錄,全然不顧錄音師需要調試設備。事後又會對效果大加指責,要求改這改那。試想在這種狀態下的錄音最後能成為出版物,沒有技術手段的拼貼和剪輯,近乎奇蹟了。

關於卡拉揚的錄音,現在我們知道他是迄今為止錄音版本最多的指揮家,甚至於成立了專屬的製作公司Telemondial錄製產品。他和DG的合作錄音,一度佔到了古典音樂全球銷售的近2成。出於對錄音科技的濃厚興趣,卡拉揚不斷的重錄自己的指揮曲目,僅貝多芬的全集在DG就重錄過四次。看過萊布雷希特的言說,發現卡拉揚這麼做的原因並不全是處於藝術的考慮,唱片的版稅是重要的動力。為了打擊音像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他把薩爾茨堡音樂節變成了「私有」,大肆屏蔽其他可能的競爭對手及其作品。更多的黑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這本書看看。

因著這些私徳的問題以及不明不白的納粹身份,卡拉揚雖名動天下,但始終被猶太裔的音樂家不待見、嘲諷、鄙視甚至於唾棄,其中悲苦,也只能打掉牙和血吞。據說,「巴倫博伊姆和他的朋友們」是看笑話挖苦揶揄的反派主力軍。

誠然,藝術和私徳不應該劃等號。但知曉這段私徳欠佳的卡拉揚黑歷史後再回頭去聽其作品,個人感覺到有些錄音的確「過於穩定和精確」,聽著有種透不過氣的感受——「事後修飾太多」應該是原因之一。

聽友所說的:「機器味道太濃」也許帶有個人主觀的聽感,也的確沒有辦法用「反編譯」的方式來驗證。我在看過卡拉揚的一些現場指揮錄製影像後,愈加傾向於同意他的意見。自己的判斷——「過於精確」的背後是唱片工業的修飾加工痕迹。(有興趣可以看這個視頻對比錄音,試著體會一下youtu.be/3svMUPdkzrY

隨著後續逐步有條件聽到其他指揮家的錄音以資對比,特別是貝交的全集,自己的喜好逐步偏向隨性自然風格的演繹,對嚴謹規整的錄音興味索然,慢慢就把卡拉揚的碟片轉贈友人,其中也包括一套老柴的全集(一起唱歌、買碟的亮哥)。僅余幾張個人感受比較自然的偶爾聽聽。(翻拍封面作為本文配圖也算是物盡其用之一種)

特別聲明:無福無緣聆聽大師的現場,只能通過錄音來體會。所以這些感受的表達僅僅限定在錄音的範圍內言說。

回過頭來多啰嗦幾句Cakewalk。

當年玩票製作過《瑤族舞曲》的弦樂、管樂多個版本。同樣的一段旋律,改變配器、音色、速度、節奏,基本可以做到想要柔情就水波瀲灧,想要雄壯絕對鬥志昂揚。所以我一向不太認同所謂不加任何前提的「大調輝煌、小調憂傷」之類說法——音樂的情緒體驗調式影響不是為宜因素。再說都十二平均律甚至於無調性人工智慧作曲了,這麼說似乎也「不科學」。留待後續再細細分解。

因為有過midi音樂製作的過程體驗,大體能分辨得出電腦做出來的音樂。這類音樂說不上難聽,但規規整整的總歸聽著不自然。根據流行歌曲旋律改編的鋼琴曲合集、標著【夏日柔情】【冬日戀曲】的情景音樂、懷舊經典輕音樂之類,十之八九就是電腦作品,不值得花錢更不值得花時間,咖啡館裡聽聽足矣。

========輕鬆閱讀 友情提示========

初次訪問本專欄,請點擊這裡:

專欄閱讀索引:理清內容,調整架構

專欄持續更新,敬請關註:古典音樂的美好

更歡迎您留下評論和建議,共同發現、完善聆聽的方法。

聯繫作者,請點擊:作者的知乎主頁

接下來請看:音憑誰來定協和

【音樂,用耳朵思維的藝術】


推薦閱讀:

樂談|重金屬音樂擴散全球,互聯網是源動力嗎? | 政見CNPolitics
【硬派健身】健身聽音樂,會影響運動效果嘛~(附拋磚引玉音樂推薦~)
Fuji Rock | 這個把高曉松都嚇壞了的音樂節長什麼樣?
當我們緬懷Linkin Park主唱查斯特的時候,我們究竟是在緬懷什麼?

TAG:古典音乐 | 音乐欣赏 | 音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