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GDP核算不靠譜

Angus Maddison(安格斯 麥迪森)《世界經濟千年史》的作者,他的中國史數據為人們所熟知。他估算了中國自公元元年至目前的 GDP總量、人均 GDP量等數據,其估算結果曾廣為引用,但其估算的依據及方法存在很大的缺陷。(《數據估算與歷史真實——中國史中GDP估算研究評述》仲偉民,邱永志)

麥氏的數據見:《世界經濟千年史》,伍曉鷹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公元960~2030年》,伍曉鷹、馬德斌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關於麥氏數據的詳細評述見前引劉逖《1600~1840~前近代中國總量經濟研究———兼論安格斯·麥迪森對明清 GDP的估算》。

====================================================以上是來源,下面是分析

麥迪森方法論:

在 《中國經濟的長遠未來》 和該書第二版 《中國經濟的長期表現》 中,麥迪森運用比較分析方法和國民經濟核算技術,勾勒了兩千年來中國經濟增長線索,探討了影響中國經濟進步的重要因素。他認為,中國 GDP 在公元84年佔世界 GDP 總量的26. 2%,1000 年佔22.7%,1500 年佔25%,1600 年佔29.2%,1700 年佔22.3%,1820年佔32.9%。按1990年美元不變價格計算,中國人均 GDP 在公元元年和 1000 年為450 美元,1300至1820 年為600 美元。

然而遺憾的是,麥迪森未披露具體估算方法。其對中國古代經濟總量的研究主要服務於其長期經濟走向的研究目的,總體上看極為簡略。我們根據麥迪森已發表文獻判斷,麥迪森主要依據兩方面因素估計古代中國的GDP:

一是根據已有對中國農業產量、市場等的研究進行估算;

二是根據最低生存水平進行推算。

==============綜合分析這兩方面因素,我們發現麥迪森的估算在統計技術上存在較大缺陷

第一,麥迪森的估算基礎是其對中國農業(特別是糧食)產出的分析,但嚴格地說,麥迪森並未直接統計古代中國農業部門的產出。

他主要參考了珀金斯 (Perkins,1969)、何炳棣 (1959)、劉克智等 (Paul Liu,et al. 1977)

對中國農業、土地和人口的研究。麥迪森採取珀金斯的假設,認為古代中國人均年糧食消費量 (包括消費、飼料和種籽) 差不多一直在285 公斤(帶殼原糧)左右。以此可以看出,麥迪森是按支出法估計農業產出的。在經濟統計學中,GDP 測算有生產法、收入法和支出法三種方法,從最終結果看,三種方法是等價的。生產法統計最終產品的價值,即各行業或各企業、各單位和個人產出的增加值之和;收入法統計各常住單位在生產過程中創造的收入;;支出法統計生產出的社會產品最終使用去向(總消費、總投資和凈出口)。麥迪森未進行生產法的估計,而生產法獲得的數據可能更為可靠。麥迪森認為中國糧食總產量從1400至1820年增加了5.3倍,和人口增長是一樣的,但由於其假定幾百年來中國人均原糧產量不變,這其實不過是同義反覆,循環論證。

第二,麥迪森甚至沒有統計手工業和服務業的凈產出,只是籠統估計約佔 GDP 的四分之一。

第三,麥迪森假定 1300—1820 年中國人均GDP為 600美元,然後以人均水平乘總人口得出GDP總量,而不是從總量數據推導人均數據,數據的可靠性令人懷疑實際上,人均GDP和總人口這兩個數據只要有一個存在問題,就會導致總量 GDP出現較大的偏差。在相關研究中,麥迪森認為按 1990 年美元價格計算,維持基本生存的下限(subsisitence level)為人均400美元。且不論國際上對最低生存線頗多爭議,麥迪森估計的600 美元中國人均 GDP 數據似乎與其提到的「中國人口對土地的壓力始終非常顯著」自相矛盾。(《論安格斯·麥迪森對前近代中國 GDP 的估算———基於1600—1840 年中國總量經濟的分析》劉逖)

麥迪森在中國人口估算問題上和中國古代耕種面積估算不太嚴謹,沒有充分利用現有的新研究成果,而仍沿用以前的,這就導致其計算中國古代GDP出現偏差。

麥迪森還有一個致命錯誤,那就是轉換為國際元(美元)。

在劉逖的《論安格斯·麥迪森對前近代中國 GDP 的估算———基於1600—1840 年中國總量經濟的分析》詳細計算,發現和麥迪森的數據有較大偏差。

=====================既然麥迪森的方法論有問題,那麼還有幾種分析中國古代GDP的方法

1.管漢暉、李稻葵對於明代的核算(《明代GDP試探》)

2.劉逖對於中國前近代經濟總量的研究(《1600——1840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估算》)

3.李伯重對於年華亭一婁縣地區的研究(《中國的早期近代經濟——1820年華亭一婁縣地區GDP研究》)

除了運用統計核算或產量價格測算等會計方法來估算中國歷史上的之外,還出現了用計量模型推算歷史的學者。

4.代表人物為劉巍,陳昭(《大蕭條中的美國、中國、日本和英國》)

古代經濟中很大部分是不進人市場或不能用市場經濟原理進行解釋的。在這方面,莫斯和薩林斯等做出過傑出的研究。所以對古代GDP以現代GDP的標準來計算,本來就是不科學的,即使計算出來也是不準確的。
推薦閱讀: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58 鴉片戰爭 太平天國
唐僧到底有沒有愛過女兒國國王?
中國古代的思想家為什麼沒有興趣去研究邏輯學和做精確的定義?
雍正和慈禧都喜歡養狗:這才是真正的「人不如狗」!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22 永元之隆 西域復通

TAG:中国古代历史 | 国内生产总值GDP | 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