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後談「艷照門」:這不僅僅是場輿論狂歡

陳冠希老了。2016年3月19日,當我們看到一組關於他的高清黑白寫真中暴露無遺的毛孔、細紋和色斑時,我們如是說到。時隔八年,在面對著如今已經35歲的陳冠希時,媒體所能拋出的問題,依舊跳不出「艷照門」的弧線。長達50分鐘的採訪中,幾乎我能接觸到所有中文媒體,都只抓住了中間幾分鐘關於「艷照門」的討論。

08年的「艷照門」事件距今已有八年,在這八年中,華語娛樂圈中的各路新聞媒體寫斷筆頭也未有新聞性能與之相提並論的熱點新聞。八年前,當「艷照門」被首次曝光時,大批網友情緒異常激動,各大媒體紛紛站隊,其語氣之惡毒,傳播之迅速實在是娛樂新聞的里程碑。然而,當8年後陳冠希再談「艷照門」時,幾乎所有的媒體評論一邊倒式的倒向當年那個「無恥下流」的陳冠希。反而是當年被當做英雄的電腦修理工,在八年後的今天被相當一部分網民刻在了職業道德的恥辱柱上。

在接受採訪聊到「艷照門」時,陳冠希發言句句切中要點,他原話說到「我深深地認為這件事的發生,是因為我沒有確切地弄清楚自,就得出了很多結論,我沒有考慮到整個大環境,只考慮到了自己,誤判了環境,沒有尊重我生活和賴以謀生的地方文化。」陳冠希繼續解釋:「全世界的having sex都是關著門發生的,我並不認為我在那個情景下做了任何特別錯誤的事情,我唯一錯的是,在那個文化背景下處理事件的做法,但是在性這方面,我不認為我錯了。

八年後的我們終於步入了八年前陳冠希和張柏芝所處的文化和時代,也終於不再因為他們的所作所為而感受到任何的突兀與不安。我們終於也來到了一個可以關著門having sex的世界,也會在魚水交歡時為了尋求更大的刺激用手機記錄下火爆撩人的畫面。這八年的變化之大足以讓人大跌眼鏡,從那件事過後的層出不窮的其他艷照事件讓人開始產生「審美疲勞」,網路外衣下部分人將「約嗎?」這樣的詞寫在臉上,「腐」文化的興起和同性戀對權益的爭取,甚至包括大洋彼岸的色情行業的女優們都紛紛來到大陸撈金。這些是八年前的我們想都不敢想的未來。

是國人的世界終於變得寬容了?是我們終於懂得尊重私人空間了?是我們終於可以將SEX放到桌面上來談論了?都是,卻又都不是。

當我們談到陳冠希,還是躲不開「艷照門」,「艷照門」說無可說的時候,我們專註在他的臉上,他有斑有皺紋,他一定要丑要老,彷彿這樣才能符合人們心中的道德期待。而女主之一的張柏芝在這八年里用結婚離婚成功替換掉這個熱點,但阿嬌卻連這點運氣都沒有;

當我們說到炙手可熱的明星時還是扒著看他的私生活,甚至讓一大批狗仔娛樂媒體、自媒體成了大眾榜樣。我們開始認為明星就應該是二十四小時被長槍短炮包圍的,就是應該在家約會也要被拍到,就是應該把買什麼衣服,去哪裡旅遊,用什麼廁紙都要向大眾公布的,而我們的明星似乎也在這樣的環境下如魚得水;

當我們探討性,發現絕大部分青少年的性啟蒙都來自島國A片,絕大部分女性還是羞於談論性愛體驗,我們的情趣用品商店大多數還是男用器具。人們對於性愛的觀念與八年前的不同僅僅在於披著網路匿名外衣下的開放,但人們常常忘記,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管這個叫耍流氓嚴重點說是性騷擾。

沒有問題存在的社會的確是不完整的,可這八年過去了,我們所在意的竟沒有一樣改變的令人欣喜。中庸文化就是這樣,他們抨擊著過度落後的東西,又排斥過分先進的理念。這麼一種大規模抱團的烏合之眾心理籠罩著過去和現在,從這個角度說,陳冠希當年沒有考慮到的換到今天也未必能。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艷照門事件本身,再不是可以衡量善惡的標準。我們終於肯放過陳冠希,我們終於能讓一個人活得像是一個人,而不是夾著尾巴做人的狗。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陳冠希甚至可以作為人生贏家,因為這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能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自己的一生。

反觀站在社會大背景下的我們自己呢?八年前孩子氣的我們在今天掌握著網路輿論的走向。可當我們面對明星,面對媒體報道,面對社會熱點,還是那個習慣拿著道德標尺,站在制高點上指手畫腳的同類。我們很少從「人」的角度,用眼睛去看,用心去體會,用雙腳去丈量。我們聽得太多,接受的太多,加工的太少,產出的太沒營養。我們從未嘗試著站在當事人的角度去思考與審視,對所謂的行為做出的贊同與反對,褒獎與謾罵的出發點也從未因為該事件本身。我們支持是因為支持對自己有利,這並不是真正的理解。我們反對是因為反對讓我們有好處得,這不是真正的正直。我們標新立異是因為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這不是真正的勇敢。我們隨波逐流是因為我們要保全自身,這不是真正的客觀。八年的變化,陳冠希還是陳冠希,你也還是你,我也還是我。悲觀的說,彷彿是世界推著我們在前進,我們需要走的路實在太長。

八年後再說艷照門,我們試圖用更加客觀理智的角度和態度去應對,畢竟時間已經把該放冷的放冷,讓該尖銳的愈發尖銳,但我們仍舊逃不脫固有價值觀的束縛。只是,陳冠希們實在不應該被「寬容」,因為他自身沒有任何過錯,甚至我們應該感謝他們,像對待文藝復興時的思想先驅般,感謝他們曾帶給我們的衝擊,讓我們在八年後意識到,這不僅僅是場輿論的狂歡而已。

訪談視頻:Edison Chen - In Your Face: Interviews

推薦閱讀:

手機材質淺談
不鏽鋼邊框的車床之旅
第一代iPhone,從拆開始說起
iPhone 5c 滯銷,但 Apple 沒輸

TAG:笔戈科技 | EdisonChen-InYourFace:Interview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