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識的牛人,大部分都有這個習慣
因為現在工作關係,能碰到不少牛人。
閑暇時聊天,都會發現彼此有同樣的愛好。
當人與人之間有相似愛好時,比較容易溝通。同樣的話題,人都會選擇與自己思維模式相似的夥伴合作。
那就是閱讀書籍。
畢業至今,自己為數不多能堅持下來的習慣。
現在,
我挺害怕長期閱讀的人。因為他們很容易看透人在想什麼。
同樣,也挺敬佩長期閱讀的人。因為他們身上在發光,能淡然面對順境和逆境的光。
當做分享時,我常常提到我一年約莫能讀100本書時。
聽眾大部分發出讚歎的聲音;而嘉賓,一般會頻頻點頭。
為什麼?
我是試著羅列了一下今年看過的書,大概37本左右。每一部分都有完整的記錄。
也會像現在這樣結合身邊的案例分享給大家。
1月(14本)
《今天也要用心過生活》
對於幸福的定義,或許能有另一種解釋。「人生不是靠你做了什麼、從事什麼工作、做出什麼東西來決定的。關鍵在於,你給予了別人多少。 不過我所說的給予,給的並不是物品,而是指生存的智慧、舒心的方法、對新事物的認識。去發掘許多像這樣的見解和思考,並儘可能與人分享,我認為這也是使自己幸福的方法。 」作者如是說,我們審視自身,是不是對幸福有什麼新的定義,或許真的和物質無關。
3月(17本)《秋葉:如何高效讀懂一本書》
讀書這事,看來的東西不是自己的,寫下來也未必是你的,只有反覆想,反覆講,把這東西變成潛意識,成為方法論,成為習慣,那或許才是你的。 自己反覆看了這句話,對照自己的經歷。 似乎得到的結論是對的。有時候不需要讀太多東西,可能需要想很多東西,天天想,時時想,有一天,想的東西真的成了。 除此之外,更多是做,根據想的東西,一點點,一點點的做起來。
《設計與死》
色川武大有句談及人生的佳句:「八勝七敗,再好不過。九勝六敗,理想人生。在每個人一生結束之時,大概都是五五之數。」
很多時候,為什麼人比較有趣。見識不多的人,談資比較少,會顯得有點無趣。當然不是壞事,每個人擅長的東西都是不一樣的。
閱讀量越多,準確說,是讀到一定階段後,開始階段並不可能那麼多。會越發覺得很多東西是互通,看的速度自然就上來了。
持續做這件事情一段時間,你會發現看問題的角度變了。因為人生很多疑惑,其實書裡面都有答案,這類似一種自我修行。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的最快途徑。
可惜的是,國內人均年閱讀量不足一本,其餘大部分國家閱讀量都遠遠大於這個數值。
當然,本身閱讀是不會直接給我們帶來任何實質上的收入。我一朋友父母問,女孩子讀取研究生幹什麼,趕緊找個人嫁了得了。可是,當真的到了那個台階,再返回嫁人時,會發現即使回到原來的生活,你已經擁有能再度選擇的自由了。
『閱讀,永遠是最便宜的貴族運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錄:
」利器」公眾號一個問題:『推薦一件生活中的利器給大家。』
答主回答道:『只能是書籍了,平均每年會閱讀 90 本左右的書,差不多一周 2 本。閱讀常常是差旅途中必備的休閑學習方法,所以我出差可能行李輕便,但一定攜帶一本會看的紙質書。因為我看書速度比較快,也很喜歡買書,在公司會專門設一個團隊成員互享的圖書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溫度的創意書影單,主動!設計!
微信號:izddesign
推薦閱讀:
※[每周讀書 七十] 周浩暉《死亡通知單》系列
※他誕生在唐朝大墓的棺槨上
※《影響力》——看穿商人不自覺利用你的把戲
※[每周讀書 七十一] Andy Weir《The Martian》
※只是從來沒有人站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