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心理諮詢的實踐工作中,我接觸到許多來訪者(client)自尊脆弱,極度在意他人的評價看法,經歷挫折就情緒崩潰,或出現嚴重焦慮抑鬱的情況。回溯這些來訪者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會發現在很小的時候有許多的創傷和問題,許多都和父母的錯誤教養方式有關,這些問題導致他們現在抗挫折能力較弱,心理健康水平較差,而工作與生活都受到不良影響。
很多時候,父母未必是有意傷害自己的孩子,他們可能是缺少基本的保護孩子自尊,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常識和知識。
實際上,我們常常會聽到所謂「挫折教育」,挫折教育確實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生總會經歷大大小小的問題,在經歷不順與逆境時,能夠以積極心態面對而不選擇逃避退縮,或者出現情緒崩潰,而表現出心理韌性的人,會有更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對生活有更高的幸福感,同時能更好地適應來自工作和生活的挑戰。
nn那麼如何做才是正確的挫折教育,對培養孩子有益,哪些方法和觀點是錯誤的?我會從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特點、親子互動方式兩個角度進行講解。
1. 兒童心理發展階段特點
最早的精神分析理論觀點認為,從出生到6歲的發展,會決定兒童一生的性格。雖然這種看法過於絕對,但基於大量嬰幼兒觀察及心理學的實證研究還是提示我們,早年兒童發展在每個人性格形成中起著極其關鍵的作用,如果在這個階段出現問題和創傷,會影響一個人一生。
因此,我們會詳細闡述0-6歲兒童的發展特點,如果這個階段能夠順利發展,就會為良好性格的養成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今後的發展中也能較好的抵禦挫折。
1.1 0-1歲半發展階段:信任vs. 不信任
nn根據心理學家埃里克森的發展階段理論,0-1歲兒童面臨著信任與不信任的發展挑戰。這個時期的兒童極度脆弱和無助,時刻處在大人的關注與保護之下。埃里克森認為,如果在這個時期嬰兒能夠得到來自父母足夠及時的關照,比如在因為飢餓和不舒服而哭鬧時,母親能夠給予及時的反饋,如餵奶給他,或者及時的換尿布,給予兒童情緒撫慰,兒童就能體驗到一種來自外界的安全感和控制感。他能感到世界和他人是值得信任的,是安全可靠的,這為他內心安全感的形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nn反之,如果家人不能給予兒童及時的回應,而是對兒童的需求表現出漠視和置之不理的態度,或者無法以正確的方式回應,兒童內心就會埋下不信任的種子,感到世界和他人是不夠安全的。這裡極端的例子,許多在青春期發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當追溯他們早年的成長經歷時,經常會發現他們在0-1歲階段存在創傷經歷,比如母親有嚴重的產後抑鬱,對嬰兒不理不睬,或者出生後就被寄養在別人的家裡,並沒有來自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
nn有些家長會有誤區,覺得挫折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因此對嬰兒,也要人為製造一定的挫折,比如孩子在哭鬧的很厲害的時候,就不回應他,就不理睬他,甚至毆打孩子,美其名曰挫折教育。這樣做是十分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內心會極度缺乏安全感,也缺乏對世界和他人的信任感,甚至會患上精神分裂症或人格障礙。
nn實際上,一個人並不是經歷越多的困難和挫折,就越堅強。越小時候經歷挫折,兒童的性格和心理結構還很稚嫩,還沒有做好承受挫折的準備。這個時候所謂的挫折根本不是挫折,而是一種創傷。正確的做法是,在兒童早年成長經歷中,通過科學的養育方式,讓他內心具備足夠的安全感,性格足夠堅韌,才能在年齡更大一些遭遇挫折時,不被挫折打倒。
1.2 1歲半-3歲發展階段:自主vs. 羞愧
這個時期的兒童已經不再是完全無助的嬰兒了,他可以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走路、穿衣、吃飯,控制自己的身體,訓練大小便。兒童對自己和環境有更強的掌控感,希望能獨立自主的做一些事情。
nn也是在這個時候,兒童認識到自己和媽媽不是一體的,而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不同於父母和其他照料者的個人意願,有時這種要求獨立自主的意願還十分強烈,甚至和大人發生衝突。兒童還學會說不,學習設立自我邊界。
nn自尊的養成也是在這個時期,心理學上把這個時期稱為人生的第一次自我意識的覺醒,而區別於青春期的第二次自我意識的覺醒。如果在這個時期自尊心受損的話,有可能會在成人以後罹患自戀型人格障礙的問題,表現為自尊脆弱,自卑,羞愧,經常無法在面對挫折時自發調整好情緒。
nn這個時期的兒童是既脆弱又堅強的。他已經可以承受一些與發展水平相一致的挫折,比如斷奶帶來的不快,這種承受能力源自在上一個發展階段得到良好的照顧,從而成長到可以承受挫折的程度。此外,兒童很願意自己嘗試去做一些事情,但父母在其中也扮演的非常重要的角色。因為兒童還不能完全獨立自主的做事情,需要父母的協助。
nn那麼如何協助孩子,才能幫助他更好地度過這段發展時期呢?
nn我們先說說錯誤的做法,這個時期孩子開始面臨大大小小的挫折,比如斷奶,比如學習自己吃飯、穿衣。由於個體差異等原因,有些孩子在做不好事情時會發脾氣,或者哭鬧,表現的十分脆弱無助。有些父母因為孩子表現的痛苦無助,十分心疼孩子,就會替孩子完成一些本來該他自己完成的事情,寵溺孩子,替孩子做事。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保護。研究發現,從小被過度保護的孩子,其挫折承受能力更差,心理上過分依賴他人。他們就像溫室里的花朵一樣,經不起風雨,容易患焦慮、抑鬱等心理問題。
nn另一類父母,經常覺得孩子以自己的意願做事情是錯誤的,非要把自己的意願加到孩子身上,如果孩子沒有按自己的要求來完成穿衣、吃飯、上廁所,表現出一些自發的行為,他們就會批評、斥責孩子,甚至體罰孩子,以讓孩子達到自己要求的標準。這在心理學上叫做過度控制。被過度控制的兒童,壓抑了自己的獨立自主感。當遭遇挫折時,他們缺乏自信,經常對自己感到羞恥或羞愧。
nn下面說說正確的做法,在這個發展階段,父母要鼓勵孩子的獨立自主性,在孩子表現出個人意願時,尊重孩子的意願,同時在孩子需要幫助的時候,為他們提供支持和鼓勵,但也不是替孩子做事情,而是相信孩子能最終能完成自己應做的事情,同時提供情緒上的支持給孩子。當孩子因挫折而感到挫敗,發脾氣或者哭鬧時,耐心的陪伴孩子,理解孩子的挫敗感,但也不要去替孩子做事情。接納、尊重、支持,鼓勵獨立自主的態度,會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尊,能夠在今後發展中,抵禦各種挫折。此外,也需要為孩子設立一些行為規範,當孩子做錯一些事的時候,溫和而堅定的制止孩子。
1.3 3歲到6歲:主動感vs. 內疚
nn這個階段的兒童富有好奇心,他們已經了解了自己的性別,會主動探索許多事情,也經常會問為什麼。他們會自發的進行一些模仿遊戲,如女孩子會玩過家家,男孩子會扮演騎馬打槍。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自由參加一些活動。
nn這時,父母應當鼓勵兒童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這會培養孩子的進取心和做事的主動性。反之,如果父母經常批評和否定孩子,或過於嚴厲地對待孩子的失敗和錯誤,兒童就會內化過強的內疚感。這樣,他們在以後遭遇挫折時,會出現嚴厲地自我攻擊和自我批評,陷入情緒崩潰或抑鬱當中。
nn以上是從兒童心理發展角度描述了最早學前成長階段,孩子面臨的挑戰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如果能夠順利度過這幾個關鍵的發展階段,兒童在性格上就會具備一定的堅韌性,能夠承受之後學業方面可能面臨的壓力和挫折。反之,如果在這三個階段父母採取了一些錯誤的方式,兒童的自尊和性格就會相對脆弱,在面臨挫折時會表現的較為敏感。
nn以上是從兒童的角度談論,下面我們再從父母的角度來講一講,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2. 親子互動方式
2.1 父母面對挫折的榜樣作用
所謂言傳身教,身教往往比言傳來的重要的多。父母嘴上說要讓孩子堅強,給孩子講道理,不如當孩子真的面臨挫折時,父母的行為反應來的重要。
有些家長,當孩子考試失利,或者做了給自己丟臉的事時,首先考慮的不是保護孩子的自尊不受傷害,不是去體諒孩子,而首先自己就hold不住自己的情緒,開始嘮叨、批評、指責孩子的錯誤。這給孩子樹立了一個很不好的榜樣。孩子會在心裡感受到,父母如此大動肝火,或者歇斯底里,或煩躁不安,說明遭遇失敗和挫折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像災難一樣。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呢?
nn正確的做法是,在孩子遭遇挫折時,父母在情緒上需要能夠跳脫出來,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孩子一時的失利或不順,傾聽孩子失敗的痛苦,耐心陪伴和鼓勵孩子,這樣孩子才能感到,一時的挫折並不是很嚴重的事情。在這裡,父母傳達的情緒信息是很重要的,平和包容的心態,會讓孩子更快平靜下來,也能以平常心來對待挫折和失利。
2.2 挫折教育的誤區
挫折教育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有些父母甚至把挫折教育掛在嘴邊上。那麼什麼是正確的挫折教育?那些做法又是錯誤的?
nn有些父母認為不能誇獎孩子,這樣會讓孩子退步。而經常指出孩子存在的問題,批評孩子,可以鍛煉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其實,這種做法是很有問題的。誠然如何誇獎孩子是正確的,也是存在學問的,這個我們會在下面的討論中提到。但經常批評孩子,指出孩子的問題,這種做法並不能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nn我們說,不能讓孩子做溫室里的花朵,要經歷風雨,經歷一些不順。但這樣的前提是,孩子已經成長出了足夠有韌性的性格品質,能夠抵抗來自外界的壓力和挫折。而孩子成長的前提條件就是,他有內心足夠強大的父母作為榜樣,內化父母鼓勵支持的態度。在他遭遇挫折時,這種鼓勵支持的態度會一直陪伴著他,讓他能夠維持內心的平和平靜,從容面對挫折。
nn如果在孩子性格還沒有成熟,心靈還很敏感脆弱的時候,就時常批評孩子,會讓孩子的自尊受到傷害,這時,孩子只會內化來自父母的批評和攻擊的聲音。他在今後遇到外界壓力和挫折時,更容易自卑,或在情緒上崩潰掉。
nn父母對孩子是最重要的人,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的言行真的會進入孩子的內心深處,留下不易磨滅的印記。尊重孩子的意願,體諒孩子的感受,用心的關懷和陪伴,不去做批評傷害孩子自尊的事情,孩子的性格才會變得逐漸堅強成熟起來。
2.3 如何誇獎孩子才是正確的?
最後,我們談談怎樣誇獎孩子才是正確的。之所以要把這個問題單獨拿出來講,也是應為存在這兩種關於誇獎孩子的誤區。一種誤區認為,時常誇獎孩子會讓孩子變得驕傲自滿,不再取得進步了,也無法承受挫折;一種誤區認為需要時常誇獎孩子,這樣孩子才能不斷取得進步。
nn但實際情況是需要分類討論的,也就是說誇獎的方式和內容不同,會產生十分不同的結果。心理學的研究發現,誇獎孩子的特質,或者與他人做比較時,比如誇孩子聰明,或者比別的孩子聰明,會讓孩子在面對挫折時,變得更加脆弱,而另一種誇獎方式,誇獎孩子的行為,比如做事積極努力,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面對挫折。
nn因此,我們在誇獎孩子的時候,要盡量做到對事不對人,誇獎孩子的行為,而非特質。因為聰明的特質是無法更改的,十分不可控,成功時是聰明的,而一旦失敗,就會質疑自己不夠聰明,很容易會感到挫敗。而如果誇獎努力鑽研,行為是相對可控,可以更改的,當孩子失敗時,他可以歸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只要更加努力還是會在未來取得成功,這樣對挫折的耐受力也會變強。此外,誇獎行為努力的同時,讓孩子分享自己的成功或失敗經歷,傾聽孩子做了一些什麼,還能夠幫助孩子總結經驗,在下一次中做的更好。
------------------------------------------------------------------------------------------------------------------------張智豐,心理諮詢師,提供北京本地及遠程心理諮詢服務
推薦閱讀:
※當我們談死亡的時候,我們在說什麼? ——獻給所有不願被傷痛擊垮的人
※深度:為什麼說「改寫過去」的願望會把你困在原地?
※怎麼理解前男友因為我違背了一個承諾堅決要分手的行為?
※人為什麼會有傷心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