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課文本,健身誤區TOP10

這些內容,其實我在知乎的回答裡面基本上都提到過,有人說要文本,我就把主要內容發上來,大家可以再複習一下。

做力量訓練的朋友都有這個經驗,頭天練力量,第二天肌肉就開始疼。有的時候,能疼好幾天。這種運動後當時沒事兒,肌肉第二天或更晚些時候開始疼的現象,運動醫學領域叫「運動後延遲性肌肉酸痛」。網上有很多說法,說這是因為乳酸堆積,排不出去,還介紹了各種所謂「排酸」的方法。實際上這都是不對的。

高強度運動,肌肉無氧代謝的比例會迅速提高,這就會產生一種代謝產物,就是乳酸。所以我們高速蹬車,或者舉啞鈴練力量的時候,會有一個階段,肌肉越來越酸,越來越酸,最後完全沒力氣了。這種訓練時發生的酸痛,就是乳酸堆積對肌肉產生的刺激,這種運動時的急性酸痛,是因為乳酸。

但是,我們也都知道。舉啞鈴的時候肌肉特別酸,慢慢沒勁兒了。停止運動後,這種酸痛感很快就會消失,這就是肌肉在迅速排除乳酸的過程。我們的身體不會讓乳酸一直呆在肌肉里,否則肌肉就會一直酸痛無力下去。肌肉排除乳酸,乳酸往哪兒跑?其中一個重要的途徑是是進入血液,由血液循環帶走。這個速度是很快的,幾乎在運動的同時,肌肉內的乳酸就會大量被血液循環帶走。肌肉內的乳酸完全清除到運動前的水平,雖然需要一些時間,但這個時間也很短,根本不會留到第二天或者第三天。

肌肉里的乳酸,進入血液,就變成了血乳酸。就算是血液中的乳酸,大概在運動後1-2小時內,也可以通過複雜的代謝反應清除,回到運動前的水平。所以說,乳酸這種東西,我們的身體代謝的很快,運動後第二天肌肉疼,甚至疼好幾天,根本不是因為乳酸的緣故。

那麼有人想知道,延遲性肌肉酸痛究竟為什麼?這個機制非常複雜,現在運動醫學界也沒有完全掌握。有很多假說,比如肌肉微損傷假說、痙攣假說、炎症假說、鈣離子損傷假說、收縮成分張力假說、代謝失調假說等等。我們這裡就不浪費時間一個一個說了。

按網上的說法,「燃脂心率」,就是指運動時心率要達到一個區間,心臟跳的得足夠快,才能有效率的燃燒脂肪。這種說法本身沒錯,因為,確實中高強度運動,比低強度運動,減肥的效率更高。大家注意,我用的詞是減肥的「效率」更高。也就是說,單位時間內,減肥的效果更好。這個道理很簡單,都是跑20分鐘,一個慢跑一個快跑,快跑時心率更高,同時減肥效果肯定更好。

但現在很多人,錯誤的理解了「燃脂心率」。認為,不是達到了燃脂心率,減肥效率就更高。而是只有達到了燃脂心率,才能夠開始減肥。如果不達到燃脂心率,運動時心跳不夠快,乾脆就不消耗脂肪,不能減肥。搞得很多人很累,運動的時候不停測心率,沒有達到燃脂心率,就想,完了,白運動了。或者說,有些人運動能力不足,運動時怎麼也達不到燃脂心率,認為運動也白運動,乾脆就放棄運動了。這就大錯特錯了。

之所以有人相信了這種錯誤的說法,是因為很多人可能有個觀點,認為只有劇烈運動,才能消耗脂肪,不劇烈運動,呆著,脂肪根本不消耗。實際上我告訴大家,這種認識是完全錯誤的。人在不運動的時候,哪怕我們躺著睡覺的時候,也是在消耗脂肪的。我們就算不運動,身體也無時無刻,不在消耗熱量。這個熱量,其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靠脂肪提供的。

所以,就算我們躺著,身體也在消耗脂肪,更不要說我們運動起來。不管運動時心率的高低,幾乎所有運動都能消耗脂肪。低強度運動,快步走,甚至散步,雖然心率不高,但也都能夠減肥。大家記住,只要動起來,就有利於減肥。

這是個流傳了很多年的誤區了,我小時候就聽人這麼說。現在,還有很多人,去健身房減肥,說我想瘦肚子,就使勁做仰卧起坐。想瘦腿,就使勁深蹲。我還碰到過一個女孩,在健身房所有器械都練,這個練兩下那個練兩下,很賣力。我問她我說你想練什麼呀這是。她說,我想瘦全身。

實際上,除非做抽脂手術,否則,局部減肥是做不到的。人體的脂肪,包括內臟脂肪,都是統一調配使用的。也就是說,身體的脂肪,要消耗,大家一起消耗,不存在就近原則。

其實我們想一下也能明白。比如你跑步,跑仨月,瘦了。是光腿瘦了嗎?實際上肚子也瘦了,問題是你的肚子沒跑步。就算說,跑步的時候,腹肌也在運動。但是你會發現你的臉也瘦了,臉總沒運動吧?怎麼也瘦了呢。

我們看兩個實驗,能最直接的說明問題。其中一個,研究人員對比了高水平網球運動員持拍手臂,和非持拍手臂的脂肪厚度。發現經常揮拍的這個胳膊,它的脂肪厚度也沒比閑著的那一側胳膊更薄。也就是說,比如運動員右胳膊經常揮拍,左胳膊老閑著,但右胳膊的脂肪也沒比左胳膊少。這就說明,不存在使用哪裡的肌肉,就燃燒哪裡的脂肪這樣的說法。

另外一個實驗,研究人員安排實驗對象做27天的仰卧起坐,數量逐漸增加,最後每天做336個。27天以後,通過檢測,發現被試者腹部脂肪的變化,跟肩胛骨下方和臀部是一樣的。並沒有出現腹部脂肪減少更多這個現象。所以以後大家不要再執迷不悟了,局部減肥真的做不到。

好多人會覺得,運動減肥,出汗越多效果越好。不出汗,是不是就代表沒燃燒脂肪呢?實際上,運動減脂的效果,跟出汗多少,沒有絕對必然的聯繫。

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出汗越多,減肥效果可能越好。什麼特定的情況呢?同一個人,同樣的環境溫度濕度,穿同樣的衣服,做同樣的運動,這時,出汗越多,一般代表運動強度越大,減肥效果可能就越好。

但大多數情況下,出沒出汗,出汗多少,並不能反映減肥的效果。因為人出汗,是為了散熱,調節體溫。運動會讓我們身體溫度升高,升高到一定程度,我們大腦的下丘腦,就會產生一個信號,讓汗腺開始排汗,來給身體降溫。所以說,運動時出不出汗,出多少汗,主要看身體的溫度。那身體的溫度,又跟環境的溫度、環境濕度,和我們穿多少衣服有很大關係。

同一個速度跑步,都是跑20分鐘,冬天跑跟夏天跑,出汗的量就不一樣。穿T恤跑,跟穿毛衣跑,出汗的量也不一樣。但是運動還是那麼多運動,消耗的還是那麼多熱量。該減多少肥,還是減多少肥。

分泌汗液,雖然也能消耗一點熱量,但是這種熱量的消耗太少,可以忽略不計了。另外,人出汗多少,還跟個體差異有很大關係。有些人特別愛出汗,稍微一活動就一身汗。有些人就不那麼愛出汗。所以,出汗多少,不能很好的反映減脂效果的好壞。所以,大家運動時不要太在意出不出汗,或者出多少汗的問題,更沒有必要給身上包上保鮮膜,或者穿什麼排汗服,都完全沒必要。

不過有些人說了,說我穿了排汗服,出汗多了,運動完一稱體重,就明顯輕了啊。我想說,這位朋友太實在了。你不想想,汗也是你身上來的,這叫人汗出在人身上,出汗等於排出了你身體里的水分,水分也有份量啊,體重當然會減輕。回頭吃飯喝水之後,水分補回來了,體重也就回去了。

另外有些人還說,出汗多,一照鏡子,人看著真瘦了。這是因為出汗的時候,排出了大量的鈉,造成了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滲透壓不平衡,我們皮下的水分就少了,看起來就瘦了。我們吃一頓飯,補充了鈉,細胞外液濃度恢復了,水分就又回去了。這種暫時的水分減少,並不是減肥。

有種說法是,運動後千萬別吃飯。說運動後人吸收特別好,一吃飯,飯馬上變成肥肉儲存起來了。這是一個版本。還有一個版本是說,運動後一小時內,吃多少都行,超過一小時,吃什麼都馬上變脂肪。實際上這些說法都非常滑稽。

真實的情況是,我們運動時,身體要消耗一些能量物質來提供能量,並且造成一些肌肉組織的損傷。所以,運動後,人體會進入一個合成代謝比較旺盛的階段。這個階段,目的是快速補充這些消耗的物質,同時修復肌肉的損傷,或者讓肌肉增長,來應對下一次運動。於是,運動後,人體倒不一定是吸收特別好,而是運動後我們的身體急需營養,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特別高。

那麼有人可能會想,身體對營養物質的利用率高,不就容易長胖嗎?其實沒那麼簡單。因為運動後,我們吃進去的食物,裡面的營養,會優先用來合成蛋白質和糖原,恰恰不是脂肪。這裡涉及到一個名詞叫「糖原」。大家這麼去理解。糖原,就是儲存在我們身體里的糖,這些糖,主要儲存在肝臟里和肌肉里,糖原,是我們身體儲存能量的一種重要方式。

有人說,脂肪不是我們儲存能量的方式嗎?的確是這樣,但脂肪是一種不能快速提供能量的物質,所以,身體儲存脂肪,主要的目的是用來「防餓」,也就是在沒有食物的時候,提供能量,保證我們存活。但我們身體儲存糖,除了防餓,更主要的目的,是在高強度運動的時候使用,比如快速奔跑,舉重物等等。這種高強度運動,脂肪供應能量的速度來不及,必須大量依靠糖來提供能量。

所以,我們運動的時候,尤其是有高強度運動的時候,身體消耗了大量的儲存在肌肉和肝臟里的糖原。運動後,身體就想要趕緊把這些消耗的糖原補充回去,來應付下一次運動。同時,運動後我們的肌肉會有一些損傷,需要修復。有時候肌肉的體積需要增加,這些都是身體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運動後,身體急需要糖和蛋白質,補充糖原和合成肌肉。我們運動後吃飯,食物里的絕大部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質,都用來干這兩件事了,反而很不容易變成脂肪。

那有人可能會問,運動時我們也消耗了脂肪了,身體運動後不會急需把脂肪補回來嗎?不需要。為什麼?因為我們前面說了,身體脂肪儲存的目的,主要是應付食物短缺。當我們長時間節食之後,身體會知道,我們現在面臨的首要問題,是沒吃的。所以節食一段時間後,恢復飲食,有可能脂肪儲存的效率會比較高。很多人也有這樣的經驗,節食一段時間後,發現吃點東西就馬上長胖。

但運動後,身體受到運動的刺激,身體就認為,現在最亟待解決的問題不是沒吃的,而是要跑要跳要舉重物。所以,必須馬上補充糖原和修復或者增加肌肉。

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身體的脂肪儲存量,非常大,普通人的脂肪總重量能達到十幾公斤,裡面儲存了非常非常巨大的能量。一次運動,消耗不了多少,剩下的脂肪也足夠用。所以,身體也沒必要急於補充脂肪。但糖原,我們全身也儲存不了多少。正常人全身的糖原,一般只有500-600克。有時候,一次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就能把肌肉中所有糖原消耗殆盡。所以,運動後補充糖原的需求非常緊急。

有些朋友可能沒弄明白,我總結一下啊。運動後,我們吃東西,食物里的熱量和營養,會用來優先補充身體儲存的糖原和合成身體蛋白質,一般剩不下多少,也就不容易讓我們長胖。所以,運動後不但可以吃東西,還可以適當多吃一點,運動後,是最不容易胖的時候。

但是需要強調,運動後可以吃,甚至可以多吃,但只限於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油脂類食物,還是不能多吃。因為油脂,既不能用來補充糖原,也不能用來合成蛋白質,只能用來儲存成脂肪和即時提供少量熱量。所以即便是運動後,也不能吃太油的東西。

好多人覺得蛋白粉特別神,練肌肉的人,必須吃蛋白粉,才能長肌肉,因為裡面有激素還是什麼。普通人不運動,絕對不能吃蛋白粉,有種說法是,不運動吃蛋白粉,吃進去的蛋白粉不變成肌肉,光長肥肉。這種說法是不對的。

實際上這種說法是對蛋白粉的不了解。蛋白粉,一點也不神。蛋白粉,就是濃縮的食物蛋白質。從本質上說,它跟我們平時吃的雞蛋、牛奶、大豆沒有任何區別。比如乳清蛋白粉,就是從牛奶里提純出來的。很多奶粉、沖飲食品里,都有添加乳清蛋白粉。有的奶粉添加的比較多,蛋白質含量能達到30%以上,實際上這種奶粉,也可以看成是一種蛋白粉。

不運動的人也完全可以吃蛋白粉,只要不拿蛋白粉當飯吃就沒問題。因為不運動,人也需要大量蛋白質。那麼不運動的人有沒有必要吃蛋白粉呢,這要看具體情況。蛋白粉,提供的營養,就是蛋白質。如果我們平時吃飯,蛋白質沒吃夠,那麼吃點蛋白粉就有好處。

從我國的營養健康調查情況來看,中國人蛋白質營養不足的比例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女性,很多都沒吃夠蛋白質。按照我國2013年的蛋白質推薦量,普通成年人,不運動也不做體力勞動的,每人每天需要多少蛋白質呢?是每公斤體重1克。也就是說,一個70公斤的人,每天就需要70克蛋白質。青少年、孕婦、乳母、體力勞動者,蛋白質的需要量還要高得多。

一個雞蛋里有多少蛋白質?大約6克。一杯牛奶呢?200毫升的一杯牛奶,大約也是6克蛋白質。100克米飯,也就是2兩米飯,裡面只有約3克蛋白質。肉類蛋白質含量比較高,100克牛肉里,大約是20克蛋白質。所以平常吃肉、蛋比較少的人,蛋白質一般都不夠。這種情況下,適當吃點蛋白粉完全可以,也是很有必要的。

這個誤區可能是從健身房傳出來的。有些女孩,擔心跑步會把腿跑粗,隨後就有了跑步後拉伸腿就不會變粗的說法。這種說法的流行,也是因為這種說法有很大的市場。給了很多擔心把腿跑粗的女孩很大的心理安慰。

實際上,大多數情況下,跑步不會把腿跑粗,跑步後,或者運動後拉伸也完全不影響長肌肉。這則運動流言,乾脆就是徹徹底底的偽科學。

但很多人說了,我跑步以後,腿就是粗了,完了拉伸一會兒,腿就細了。這怎麼回事呢?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平實運動比較少的人,跑步的時候,強度只要高一點,跑完之後腿部,尤其是小腿,就會覺得脹脹的,硬硬的。一照鏡子,發現,哎呀,粗了一圈。有人就覺得,這是跑步把腿跑粗了,或者是跑步,把肌肉跑僵硬了。需要趕緊拉伸。

實際上,這只不過是你的肌肉暫時水腫了。這是無氧代謝過程中,肌肉里堆積了大量的乳酸導致的肌肉水腫,也就是我們說的肌肉充血感,或者肌肉泵感。我們前面講過,運動的時候,強度高了,肌肉里會產生非常多的乳酸。肌肉里乳酸濃度升高,肌肉細胞裡面的液體,濃度就增加。這時細胞外液就會往肌肉細胞裡頭滲透。我們中學時候生物課,都學過吧,鹽水泡蘿蔔,蘿蔔里的液體就往鹽水裡跑,因為鹽水濃度高啊。這就是同樣的道理,水分總是忘高濃度液體里滲透。

所以,腿覺得脹脹的,硬硬的,看著也粗了一圈,其實是肌肉里水分暫時增加了。但我們前面也說了,肌肉內的乳酸,是會迅速的清除的。肌肉里的乳酸清除後,肌肉的水腫就慢慢消退了。這個過程也就是幾分鐘到十幾分鐘的時間。

所以,有的女孩子跑完步,小腿很脹,趕緊拉伸。但拉伸的過程需要一些時間,這個時間裡面,肌肉乳酸也就清除掉了,小腿也就不脹了。人們就會覺得,運動後拉伸真的有用。實際上,假如你不拉伸,什麼也不幹,坐一會兒,小腿的腫脹感也會自然消失,不信大家回頭可以試一下。

肌肉拉伸,就是把肌肉,和肌肉里的結締組織拉長,並沒有什麼神奇的功效,更不會阻止肌肉生長。反而,很多健美運動員相信,訓練後拉伸肌肉,還能促進肌肉增長。所以,他們都會訓練後拉伸肌肉,我們看下面這張圖,就是一個健美運動員訓練後再拉伸,我們看他的柔韌性非常好,顯然是經常拉伸的結果。

但是這個健美運動員肌肉可是很發達的。訓練後拉伸,或者跑步後拉伸,就不會讓腿變粗,完全是胡說,沒有任何科學依據。

這個健身誤區歲數也很大了,我小的時候就聽說過。好多人都說,跑步必須跑30分鐘以上,先把肌糖原消耗光了,才開始消耗脂肪,否則跑步就是白跑,只消耗了糖沒消耗脂肪。另外,還有的版本,這個時間不是30分鐘,是20分鐘,有的是40分鐘,我甚至還在網上見過說50分鐘的,版本很多。

實際上我們前面也講到了,我們就算是躺著,也在消耗脂肪。運動時也一樣,幾乎不存在完全不消耗脂肪的運動,只不過,消耗脂肪的比例不一樣。我們看下面這張圖。

這張圖告訴我們休息時和運動時都消耗什麼東西。橘紅色的部分,代表脂肪,綠色是糖,黃色是蛋白質。休息的時候,也就是最左邊的情況。我們看,我們的熱量消耗裡面,60%都是消耗脂肪。它旁邊的情況,「輕中度身體活動」,這相當於低速或中速跑步,55%的熱量,是消耗脂肪提供的。只有從左數第三種情況,高強度衝刺型運動,相當於短跑,400米這類運動,才主要消耗糖類,但是,也有3%的脂肪。

所以,根本不存在運動時先消耗糖,糖用光了再消耗脂肪這類說法。這兩種能量物質,都是同時消耗,只不過,運動強度不一樣,消耗的比例,哪個大哪個小不一樣。所以,大家也千萬不要覺得,我跑步體力不夠,跑不夠30分鐘,那是不是就白跑了,不能減肥?不會的,哪怕只跑5分鐘,照樣有助於減肥。假如你一開始運動,一次性跑不了太久,你完全可以分開幾次短時間的跑步,也一樣有減肥的效果。

這個健身誤區非常可笑,但是還真有不少人信。這是說,脂肪分兩種,軟軟的叫軟脂肪。但有些女孩小腿很粗,一摸是硬硬的,那是硬脂肪。硬脂肪怎麼來的呢,說這是因為脂肪太多,每天被壓著,越壓越硬,就變成硬脂肪了。

這實在是一種讓人苦笑不得的說法,我跟一些學醫的朋友,平時老拿這種說法開玩笑。脂肪是活組織,是有生命,能喘氣的東西,不可能跟地上的土一樣越壓越硬。學醫的,做過醫學解剖的朋友都知道,哪有什麼硬脂肪還是軟脂肪,人體所有脂肪都一樣的。

到目前為止,人體的脂肪要分的話,只有兩種,一種是黃色脂肪,成年人的脂肪,主要是這種。還有一種是褐色脂肪,嬰幼兒身上比較多。但根本不存在一種被壓硬了的「硬脂肪」。

那麼有些女孩子小腿粗,摸上去也硬硬的,是什麼呢?沒別的,就是肌肉。人的肌肉分布和大小,除了後天運動會造成一定改變之外,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基因決定。有些人是修長型的小腿,有些人小腿肌肉先天就比較發達。小腿比較粗,這也是沒辦法的。

很多人都有這個誤區,認為只要運動,就對身體有好處。認為運動員一個一個身體都特別好。於是很多人,運動不加節制,認為運動越多越好,運動能治百病,甚至生病的時候還堅持運動。實際上,這都是不對的。

我們看看專業運動員的身體到底怎麼樣吧。我們的運動員朋友,都有這個體會。1996年,佳得樂體育學院曾做過一項調研,調研對象是2700名中學和大學運動員。調研的問題是,你相信訓練會損害運動員的免疫功能,並使運動員更容易得病嗎?」結果89%的被調查者都認為的確是這樣。

我們平時覺得運動員身體都特別好,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運動員平時的訓練和比賽,強度都很大,對運動員來說,沒有適量運動這個概念。所以,很多運動員身體都不好,尤其是遇到高密度訓練,和比賽的時候。有報道說,50-70%的運動員在參加重大比賽後會出現上呼吸道感染。大訓練量的運動員,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是小訓練量運動員的2-4倍。

醫學研究很早就發現,跟不運動的人相比,過量運動的人,脊髓灰質炎患者麻痹癱瘓的發生率更高。動物實驗也發現,接種了柯薩奇病毒的小鼠,如果強迫其劇烈運動,跟不運動的小鼠比,在心臟裡面,這種病毒的繁殖率極大的增加。

這都是說,過度運動會抑制免疫力,降低免疫功能。這方面比較被大家熟知的有一個運動「開窗理論」,是說劇烈運動後,人會出現一個免疫「開窗期」。這段時間免疫力會受到抑制。所以特別容易受到病毒和細菌的感染。這個免疫開窗期,短的有幾小時,長的時候可能達到幾十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另外,運動對健康的影響,還有一類是對關節、軟組織的傷害,這都屬於運動損傷。運動員都知道,每個運動員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傷病。很多都是慢性軟組織損傷,或者關節損傷。甚至非運動員,普通運動愛好者,運動損傷的發病率也不低。比如跑步,有研究報告,有跑步習慣的人,1年以內因為跑步引起的運動損傷發生率,從24%-77%不等。跑步引起運動損傷的發生率也不小。

另外,運動還會造成人體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比如對蛋白質、糖類、鈣、鎂、鋅、鐵、硒、維生素C、維生素B族、維生素E、類胡蘿蔔素等的需求量,都會不同程度的因為運動而增加。如果飲食攝入量不夠,那麼就可能因為營養不良,對健康造成影響。

所以,並不是只要運動,就對身體有好處。對身體有好處的運動是什麼樣的呢?就是兩個字,適度。非常多的研究都能證明,適度運動,對身體確實是有好處的。但這個適度,怎麼把握,一個人一個情況,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機能都不一樣。

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運動,應該運動,但不要迷信運動。對運動跟健康的關係,也要辯證的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

那麼怎麼把握自己的適度運動原則呢?這個問題很複雜,比如針對免疫功能的適度,和真對關節健康的適度,就不是一個概念。但是,籠統地說,運動時,我們不要讓自己覺得特別吃力特別累。運動後第二天,體力和精神能完全恢復,身體也沒有任何不適感,這一般就問題不大。

如果運動一段時間,發現有過度運動的某些表現,比如食量下降、安靜時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失眠、情緒低落、持續的疲勞感、感冒次數增加等等,就有可能出現了過量運動。這時候就需要及時休息,不能繼續運動了。


推薦閱讀:

美國的攀岩者比中國的攀岩者抗凍,有這種說法嗎?
是不是目前能見到的振動桿只有Flexi-Bar這一個品牌?利用這個鍛煉是否可以減少已有損傷的重複傷害?
有哪些瞬間讓你覺得健身是值得的?
番外章,谷氨醯胺真的有用嗎?
為什麼在健身房裡跑步一個星期體重上升了?

TAG:健身 | 减脂 | 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