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文明之火——西亞
就像前文我用的詭異的三苗形象圖騰當封面,這次用了蘇美爾的楔形文字,你會發現西方的文明之路要比我們走的快了那麼一些。
前面說到華北平原的泛濫終於開始暫時性的消退了,可以說在整個早期新石器時代文化的發掘中,平原周邊(甘肅陝西內蒙山東江浙)的殘留要遠比平原中心(河南河北)的要多。很大一部分程度是中原地區的洪荒還是沒消停,但是進入到前3000年左右,情況就不一樣了。
三苗在南方悶聲發大財,排擠影響自己很深的百越不說,開始把矛頭對向了山東一帶的「東夷」。
東夷也不明白自己招誰惹誰了,自己天天飲酒作詩(霧)做個小買賣,怎麼就惹到三苗了,三苗說這就是新石器時代末期階段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這個時候的幾大文明農業發展已經非常完備了,也基本都進入到了父系氏族。尤其是東夷人,在中間當二道販子富得流油,因為氣候轉暖,三苗也不想總在潮濕的長江中下游待著,於是進入了安定下來的華北平原的南端——現在的江蘇一帶。
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江蘇和東夷控制的山東是接壤的,其實江蘇和仰韶控制的河南也不遠,這個交叉點就是後來被我們稱為兵家必爭之地的——徐州一帶(台兒庄也在那邊)。
而這時候東夷和東羌一直關係不錯,屬於依附關係。所以東羌也感覺到了危機,但是北邊逐漸興起的自己的同胞,就是那個崇拜龍的部族也開始想和自己分一杯羹,所以也總是不和。
長江下游的百越(浙江一帶)總被長江中游的三苗(湖北安徽一帶)排擠,乾脆也不參與北邊的事情,專心經營自己的的小日子,反正水土豐美。可是百越的南方部門可就苦了,大山裡的氣候越來越不好,要知道東亞雖然大,其實平整的地方沒多少,整個江南幾乎全是丘陵,所以現在兩廣一帶的一部分百越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渡海。
他們開始進入到了東南亞,走到了現在的馬來群島的地方,逐漸定居,但是這地方畢竟太小,所以可能有幾個部落的頭領就說——世の中の財寶が、探せ!海のかなたはワンピースがある!抱歉跑錯片場了,不過人類古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航海行動開始了。
他們陸續走到了美拉尼西亞(太平洋三大島群之一),竟然驚奇的發現了多年前的矮黑人D(估計大家都要忘了吧),遂同化融合之,他們想我在大陸混不下去還征服不了你們么。隨後又陸續進入了現在的「密克羅尼西亞」「新幾內亞、澳大利亞」甚至太平洋深處的」波利尼西亞「,其實這地方已經離美洲不遠了,當然這是一個千餘年的漫長曆程。
後來這群人還佔領到了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南美洲的復活節島,包括最北端的台灣島。這群人成為了世界上跨度最大的一個海洋民族,由於他們主要分布在海洋小島上,我們就稱他們所說的古越語為——南島語言,這群人也被稱為——南島民族。不過這也是後話了。
所以就在東方還是原始部落形式,並且矛盾一觸即發的時候,我們來看看西亞北非現在是什麼樣子了。
前面說過,F系人類從非洲走出來的第一站,就是西亞。西亞和北非也就是歐洲常說的「中東」(以歐洲為基準),而同樣是前3000年,這兩個地方已經進入「國家」的前夜了。
西亞的核心是兩條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這地方由於受到信風帶影響,幾乎全都是沙漠,要是沒有這兩條從北到南的河,這地方就真沒幾個人能住了。這兩條河和長江黃河還不太一樣,他們的支流沒那麼多,在加上是在沙漠上,所以在間冰期泛濫的很有規律,這非常有利於文明的產生。這兩條河沖積的平原,也就是著名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現伊拉克)
而不遠的北非,也是一樣,在廣大的撒哈拉沙漠上,一條從南到北的尼羅河洶湧而來,這可是全世界最長的河流,沒有之一,所以定期泛濫的尼羅河造就了沙漠上最大的「綠洲」,埃及文明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
北非的北邊,西亞的西北邊就是我們所說的小亞細亞半島(現土耳其)和希臘半島,這個是亞歐的分界線,再北邊就是那個傳說中的「高加索山『。不用懵,一會有圖。
而西亞北非以及希臘半島之間就是神奇的「十字路口」——巴勒斯坦敘利亞地區,當然了還有個說法,叫「迦南」。這地方說亞不亞,說非不非,說歐不歐。
圖 下面要說的文明圈我們看到,這一片是全世界最大的沙漠地區,在緯線30°附近,被我們稱作「東北信風帶」,所以風從東方吹來,結果東邊好死不死全是高原陸地(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最後搞得這個地方基本上是沒有一點濕潤的海風,所以別看周圍全都是大海,但是這地方卻乾的要死。
所以按理說這一片是最不適合人生存的地方。可是偏偏這幾條大河滋潤了這片土地,造成了——尼羅河三角洲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前文已經說過,人類最早的農耕文明就是從美索不達米亞產生的,他們不同於華北平原,兩河和尼羅河:「我們泛濫也是要按照基本法的」。所以這個地方就給這片土地的原住民良好的生存條件。
直到現在對這兩篇土地的居民基因也有著很多的爭論,但是個人比較認可的是,埃及是一批較早的白種人F系,而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爾人可能是若干民族的混血。
前面說過蘇美爾文明在兩河流域已經有了豐富多彩的農業生活和灌溉模式,尤其是在這個樹木及其缺少的地區,木屋子是弄不了了。那就用石頭?抱歉石頭也很少,那怎麼辦。
人家率先發展出了——磚建築。
早在前6000年,美索不達米亞逐漸進入大型農業耕作的「哈蘇納文化」由於人家地方小,而且只是一片片綠洲,也就避免了東方那麼大的跨度,精耕細作得以發展,而這個時候的我們卻還沒有進入成型的新石器時代文明。
隨後不久,輝煌的薩邁拉文化就產生了。
先放個圖
圖 薩邁拉考古遺址 比長城早5000年
薩邁拉文化現在由於歷史太悠久,現在很多人也搞不清這到底是哪一個族群的文明,這個遺址位於底格里斯河中游東岸,也就是離巴格達不遠的地方。據放射性碳素斷代,薩邁拉文化的開始大約是前5506年。整個遺址呈長方形,四周有壕溝。內有磚坯結構的T形建築3座,均由許多大小房間組成,布局規整。房屋的地面和牆壁塗抹泥灰,以外扶壁牆承托支撐屋頂的木板。其中的一座建築似具有宗教的職能,在一房間的壁龕內發現一「母神像」。還發現有約130座墓,屍體為屈肢葬,多是幼童,用席包紮,上面撒有紅赭粉。隨葬品豐富,除了各種貝殼和石串珠外,還有大量用雪花石製作的、造型別緻的碗、罐、瓶、長柄勺及女性雕像、石制生殖器等。等到稍後的時期薩邁拉文化也出現了彩陶,並且有私有制雛形。這一時期的薩邁拉文化已有灌溉農業。居民種植二粒小麥、六棱裸大麥、二棱有稃大麥以及麵包小麥等。工具為鐮刀、石葉片、邊擊器、垂直刀片及臼、杵、手磨等石器。家畜為山羊、綿羊、狗等。採集、漁獵經濟仍佔一定比例。
也就是說美索不達米亞開發出了和東方截然不同的一種作物——小麥。較為乾旱的美索不達米亞非常適合小麥的生長,這種高澱粉作物成為了他們大規模農業的主要來源。
全盛時期的薩邁拉文化,遺址周圍發現許多小型水渠,構成了原始的灌溉網。動植物的馴化過程也漸趨完成,不僅僅種吃的,還種穿的。除了各種麥,還有亞麻、小扁豆等手工業已相當發達,這個時代因為普遍發現了陶紡輪,並發現了素麵紡織品的痕迹。亞麻布就很可能已經出現了。薩邁拉文化的索萬遺址出土有非本地產的鍛制紅銅製品、黑曜石等,說明商業雛形已經產生,並且進入銅石並用時代。
也就是說當我們的仰韶文化還僅僅在醞釀階段的時候,兩河流域已經有了這樣發達的文化,而且不僅僅是薩邁拉文化,不遠處的逐漸發展起來的哈拉夫文化也產生了輝煌的農業文明,一時間整個兩河流域村落林立,互相交流廣泛開發,整個地區在有條不紊中發展起來。
圖 薩邁拉的陶器
圖 哈拉夫的彩陶盤(前5000年)
雖然我們還不確定薩邁拉文化到底是不是蘇美爾人的文化,但是確實不久之後的前4300年左右,蘇美爾人的——歐貝德文化產生了。
歐貝德文化是產生在兩河流域下游的,或許是由於上游由於洪荒逐漸變道,兩河流域的文明轉向下游(伊拉克東南和科威特一帶),歐貝德文化已經進入城邦階段,包括後來著名的城市——埃利都、烏爾。都是這個文化的結晶。
所以由於沙漠綠洲模式的文明,導致了城邦文化的不斷產生,和東方的鬆散的邦聯不一樣,兩河流域的城邦各自為政,由於私有制導致的貧富分化,加上小國寡民,一種奴隸性質的「中央集權」文化開始產生了。
圖 埃利都古城的復原圖 一種發達的城邦文明開始產生歐貝德文化有著旺盛的生命力,蘇美爾人的文明持續了兩千年而不間斷,終於逐漸產生了人類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圖 楔形文字的逐漸演變人類最早創作文字都是多用於祭祀和記載重大事件,可以說最早的文字並不一定是完全為語言而服務,楔形文字最早也是象形的圖畫一樣的符號,但是隨著城邦文明的而發展,人們逐漸簡化圖畫,逐漸發展出了在泥板上刻畫、擁有筆劃性質的文字。文字逐漸和語言緊密結合,開始成為表達語言的模式,所以這種象形文字逐漸成為了即表示讀音,也表示含義的一種成體系的符號。
如「箭」和「生命」在蘇美爾語中是同一個詞,因此就用同一個符號「箭」來表示,這種體系在後來的中國文字中也有體現,不過這是很久很久之後的事情了。
- 蘇美爾文化遠不止於此,這群人裡面出現了對於自然的原始敬畏信仰,在後來出現的史詩「吉爾伽美什」里,就出現了國王吉爾伽美什殺掉森林神阿胡巴巴創造出文明、生育女神伊師塔到處找人啪啪啪,天神為懲罰人類降下洪水,水神伊亞製造方舟來拯救人類的故事,這一系列已經被西方學界公認是後來閃米特人尤其是猶太人的洪水滅世傳說的源頭,尤其是兩河流域特有的7日計數法,也就這樣傳入周邊,形成了七日安息的習慣。
- 而與此同時尼羅河的埃及文化,由於本土條件較為優良,加上兩河蘇美爾文化的交流和滋養,埃及文化也逐漸崛起了。
古埃及的這個文化,大約在前4000年,逐漸進入前王朝時期。
不過別被這個名字迷惑了,就像我們後來忽悠的「夏九州」一樣,這名字只不過是包裝了一下,其實準確的說,這個時候的埃及也是新石器時代 ,我們叫它——「涅伽達文化」。
涅伽達文化分為I期和II期,我們又叫」阿姆拉特時期「和」格爾塞時期「好吧,我知道可能記不住,我拿輸入法都智能不出來這個名字。
早期的涅伽達文化其實不比東亞發達,制陶水平也很一般。
圖 早期涅伽達文化陶器
可是隨著蘇美爾發達城邦文化的影響,尼羅河地區的文化開始極其迅速的發展,各式各樣的作物開始耕種,磚制房屋開始飛快發展,甚至棉花和煉油也在廣泛交流中出現了。但是埃及北部因為處在尼羅河下游濕潤富裕,但是南部埃及由於在上游,所以較為落後,但是卻尚武好鬥,所以南北埃及的衝突也是此起彼伏,在涅伽達文化I期的中晚期,在埃及南北的兩個墓葬發現了神奇的東西。
圖 埃及北部發現的」眼鏡蛇王冠「陶器隨後又在埃及南部發現標有後來埃及守護神鷹王——」荷魯斯「的陶器。
圖 古埃及守護神鷹王荷魯斯隨後不久就發現了這兩個地帶中間的城牆遺址。
也就是說在涅伽達文化I期,政權已經逐漸形成,而且很有可能出現了一南一北兩個比較大的部落聯盟,很滑稽的是和東方非常相似,南邊的埃及就像東夷崇拜鳥一樣,他們非常崇拜」鷹「這個動物,而北邊的埃及就像東羌崇拜蛇一樣,他們也非常崇拜"眼鏡蛇「,也就是說這場全新世的洪荒,帶給東西方的圖騰意向出奇的相似,鳥和蛇這種洪荒的預示者也成為了人們的心靈寄託。
到了涅伽達文化II期,埃及終於出現了初級政權的模式。
如,底比斯、孟斐斯、布陀、希拉康波利斯、提尼斯這樣的城邦陸續在埃及出現,以孟斐斯為界,南北埃及的對立越來越嚴重,而南北埃及內部,城邦林立,互相也是各種不服,埃及進入了發展和動亂並存的時代。
圖 埃及的千百邦國在涅伽達文化晚期,出現了很多貴族墓葬,墓葬裡面有豐富的繪畫和刻畫符號,也有著戰場,搏殺這樣的激烈畫面。這些墓葬濃墨重彩的描述墓主人生前的奢華和權勢熏天。
所以比較強力的城邦開始在南北埃及佔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大貴族開始不斷產生,如在希拉康波里古墓,就發現了被稱為」蠍王「的大頭領,腳踩眾人。而隨後的」那爾邁「墳墓中,也發現了代表墓主人一聲征戰的」戰場調色盤「。
圖 那爾邁墓戰場調色盤終於在前3100年左右,也就是那爾邁這個神奇人物的登場,埃及逐漸走上了」最發達文明「的道路。這個人也就是後來希臘的史學文獻中著名的——」美尼斯」。
美尼斯本來是南埃及(一般歷史成為「上埃及」)提尼斯的城邦首領,這人迅速的勵精圖治,發展城邦,逐漸統一南埃及,讓鷹圖騰的南埃及成為了一個鞏固的整體,諸城邦全部拜倒在美尼斯的調色盤下,隨即美尼斯立刻趁熱打鐵,直接跑到了尼羅河下游的北埃及(也叫下埃及),一舉統一了埃及諸城邦,其實這個統一過程還頗有後來的德意志的味道。
城邦的統一,上下埃及的合併,使得埃及成為了一個整體。這個在尼羅河旁的富裕地區終於進入了國家性質的——早王朝時期。
插句話,此時東方還活在炎黃傳說里呢。
美尼斯為了鞏固上下埃及的統治,自己將上埃及的鷹王冠和下埃及的蛇王冠和二為一。
圖 上埃及王冠
圖 下埃及王冠
圖 美尼斯攢出來的王冠
圖 諸神造型 看那個荷魯斯的帽子
也就是說在埃及,鷹的上埃及統一了蛇的下埃及,建立了埃及第一個王朝——早王朝。
也就過了幾百年,世界的第一個金字塔就要誕生了。
也就是說現在東西方的時間都拉到了前3000年,我們回到東方。
推薦閱讀:
※安豐往事——龍鳳九年的素描與光
※史上最任性的五大土豪,根本不拿錢當一回事!
※華夏第一神文:難得的性教育文本原文
※詳細中國歷史地圖版本3-西遷完成
※洪秀柱拜謁中山陵: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