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訪羅德學者張淳映:做一個「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張淳映,首批中國羅德學者之一。畢業於浙江大學,擁有經濟學與英文雙學位,現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系攻讀碩士學位。曾在上海路透社、《紐約時報》以及新華社實習,曾任浙大竺可楨學院辯論隊隊長、晨興文化中國年度論壇秘書長。

文 | 彭雯

「你們是我接受採訪的第一家媒體」,12月8日,當《知識分子》第一時間聯繫上剛剛成為羅德學者的張淳映時,她已經從上海返回紐約繼續學業。為了趕回紐約,她甚至沒能來得及參加羅德獎的新聞發布會。

本科畢業於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如今就讀於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專業的張淳映說,自己也沒想到會被選為羅德學者,可能是她對新聞的激情,感染和打動了評委。

一個「實際的理想主義者」

從南京外國語學校到浙大,從哥倫比亞到牛津,張淳映這一路走得似乎非常地「順」。她也常說覺得自己莫名幸運。但實際上,從本科的經濟類專業毅然轉學新聞,並不是一個那麼輕鬆的決定。張淳映告訴《知識分子》,當時有很多朋友都不能理解,她為什麼要放棄一條似乎「金光閃閃」的路,轉而去學「很窮」的新聞?「因為熱愛,因為新聞是我的理想。」因為這份熱愛,她甚至在本科快要畢業時申請延遲畢業一年,以擁有更多的實習經驗來為申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專業做準備。

談及這次羅德獎,張淳映笑言自己也不知道為何被選中。但她猜想,可能正是她對新聞的這種激情,感染和打動了評委。她告訴《知識分子》,羅德獎非常看重候選人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度,「fight the worlds fight」是羅德學者們的共性。而新聞專業的特殊性,使得她能很好地將學術與社會關懷結合起來。

談到最終的面試過程,張淳映透露,蓋茨基金會中國首席代表李一諾向她提出了第一個問題——誰是對她人生影響最大的人。她說,是她的父親。父親的理想主義思想深刻地影響了她,在她選擇新聞專業時,也正是他的父親在一眾反對的聲音中堅定地支持了她。

在本科期間,她加入了浙江大學晨興文化中國項目,她的導師周生春教授時時提醒她,要做一個「實際的理想主義者」——永遠心懷理想,目標高遠,從理想的高度出發,腳踏實地、踏實地走好每一步。事實上,她對《知識分子》說,這種從小在家庭以及在本科教育中被不斷澆灌的理想主義精神,恰恰是羅德獎學金的要求。

「我要做一個講故事的平台」

張淳映認為,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天賦和位置。而她擅長和想做的就是「講故事」,她想做的就是那個講述他人故事的介質和平台,這也是促使她學習新聞的最強烈的驅動力。

她告訴《知識分子》,面試時,羅德學者、美國總統演講稿撰稿James Fallows問她針對中國社會會提出一個怎樣的選題。她選擇關注的是計劃生育遺留下來的」黑戶「群體。她對這個議題的關注最初來源於搭乘飛機時,一位計生「黑戶」的母親的傾訴。「這讓我思考,除了這位母親,還有那麼多因為國家政策而受影響的個體,他們的聲音在哪裡?他們的故事誰來說?」

因此,政策實施影響下的個人的聲音,成為了她關注的焦點。「包括計劃生育政策下導致的失獨家庭,這些人現在發出的聲音還遠遠不夠。我想成為的就是為這些個人發聲的介質,我拿我自己當平台。」

問及未來的打算,張淳映毫不猶豫地說,」我肯定是會回國的」,她表示,自己的理想就是回國後創建自己的媒體平台,擁有個人的團隊,「為每一個個體講述他們的故事」。

知識分子,為更好的智識生活。

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刊物和機構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事宜:zizaifenxiang@163.com

《知識分子》由饒毅、魯白、謝宇三位學者創辦並擔任主編。關注請加微信號:the-intellectual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推薦閱讀:

自從粉了《知識分子》|新年讀者留言
王立銘專欄|減肥有術:拿好胃口「開刀」
收藏|《知識分子》最受歡迎文章TOP20
海內外學者、讀者熱議「韓春雨」現象

TAG:知识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