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設計師做的產品,會get到你G點
說起深澤直人,我們會想到三個關鍵詞:MUJI、原研哉和「無意識設計」。
大多數人是從MUJI開始了解深澤直人的。
當然更多人想知道的還是他和原研哉在設計上都有哪些異同。
因為有時候他們設計的產品,真的很像。
如果我們從概念上來說,
原研哉推崇「RE-DESIGN」(再設計),
深澤直人推崇「Without Thought」(無意識設計)
當然概念都是很高深的,不過我們可以舉個栗子來簡化一下:
上圖是一塊釘了釘子的木板,
如果是原研哉,他更多的是考慮這個東西怎樣醒目,也就是一眼就能發現。
而深澤直人考慮的卻是:
釘子和木板結合,人們在上面掛衣服會不會戳破,掛鑰匙會不會弔下來等等。
從某方面來說,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但不可認為就是這樣。
因為一個優秀的設計師,都是全盤考量,只是在某些方面的側重點不同而已。
不過關於深澤直人,最牛逼的就是他所謂的「無意識設計」。
可這究竟是一種怎樣的概念呢?
我們先從生活環境說起。
例如:我們每天都會乘坐地鐵上下班,
你會被擠地沒法動彈。
如果是我們自己,就這麼認了。
可深澤直人卻表示,「面對環境的改變,使用者行為應跟著改變」。
這就是他提出的第一個觀點:SPONTANEOUS(自發性)。
不過這聽起來好像和設計沒關係,倒是和公司安排有關係……
如果說第一個觀點沒法理解,
我們不妨看第二個觀點:「Archetype原型」
大多數人都覺得深澤直人的設計非常簡單。
比如下面的這把傘,就上面打個孔……
這是什麼gui設計?
這樣看或許看不出來,
不過我們可以情景展示一下:
我想大多數人打傘買東西都會想要這麼一個槽孔。
這就是深澤直人的第二個觀點:「Archetype原型」
你的不方便之處,他都會幫你想到。
是不是有一種「暖男」加身的設計感?
如果這兩點,就能讓深澤直人在歐洲和美國獲得五十多項大獎,
那也未免太簡單了。
在他的「無意識設計」概念里,還有一點:「Execution 藝術達成度」
我們拿他做的加濕器來舉栗:
這是一款以「水滴」概念設計的加濕器。
是不是覺得很簡單的感覺?
它的內部結構就不說了,我們從外形上來看。
深澤直人當時設計這款加濕器時,其要求是:不能有分模線……
要知道大多數產品在拼接處,摸著之所以不舒服,
就是分模線無法達到絕對的平滑。
要做到不要有分模線的方法只有一個——人工磨。
於是深澤直人就找了幾十家工廠,
終於找到一家任勞任怨的工廠願意磨這些加濕器的分模線……
最後的結果是:這款產品定價很高,但分分鐘就被搶購一空。
所以作為一名設計師,適當的偏執,還是有必要的。
而一個頂尖的設計師,除了偏執外,還都會在細節處下足功夫。
最後,我們說說深澤直深成為大師的最後一項技能:
「Affordance 功能可供性」
什麼是「功能可供性」呢,簡單的來說,就是人們下意識的動作。
比如:
1、花台上有一圈鐵欄圍著,人們會去坐;
2、喝完一灌裝牛奶,恰好有個垃圾桶;
3、手機沒電了,忽然就能冒出來個充電器……
總的來說就是:當你下意識(即將)要去或想要做一件事時,已有個產品考慮到你會這樣做。
這就是所謂的「Affordance 功能可供性」,如果難理解,就想想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不便,這個問題就會豁然開朗。
最後,我們借用米德萊頓評價深澤直人的一句話來結尾:「他相當激情地將工業設計和互動設計融合得天衣無縫,想法既簡單又神奇,而他的關注點在於創造事物與周圍環境相和諧。」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