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風》—— 要啥自行車?
________________
早在十八世紀自行車被發明的時候,蹲在路邊玩耍的小孩可沒想過從身邊溜過的這個帶輪子的傢伙會成為一種競技運動,更沒想過它會成為一件扮酷工具。即便是在1896年舉辦的第一屆奧運會上,自行車就擁有了亮相機會,也很難令在場觀眾覺得這樣的比賽很有意思:彼時的自行車比賽是12小時賽,運動員從凌晨五點開始圍著一個場地繞圈圈,不吃不喝不停歇地轉900多圈,到傍晚時分才結束——運動員累成狗的樣子能好看到哪去呢?
緊身衣改變一切。
舉凡有點肉的,只要胖瘦不要太離譜,在緊身衣的包裹下,似有若無地性感便開始蔓延開來。就好比白雲有了藍天,黃渤有了寶強,襯托之下,沒有誰不會自我感覺良好。緊身衣塑型帶來的自信給許多競技運動平添不少美感,也由此吸引不少目光。不少人會為貝克漢姆緊緻的臀部而觀賞一場足球賽,會為詹姆斯繃緊的胸肌看一場籃球賽,甚至會耐下心來欣賞一場可能完全不懂的橄欖球賽,只因那些傢伙都穿著緊貼肌肉的緊身衣。儘管這多少有些調侃意味,但不得不說,裝備的改良和不斷美化讓不少運動普及得更廣。君不見,以往閉門不出的宅男宅女們,在買了一雙漂亮的跑鞋和一身絢麗的彩色緊身衣之後,哪怕是在奧森公園溜達溜達,也會心滿意足地調整角度自拍一張,附上一句「一不小心又跑了五公里,感覺自己美美噠」。
這當然只是玩笑之言。即使的確存在不少為了趕時髦而參與運動的有趣現象,也依舊不能就此忽略掉運動本身的魅力。而運動本身的魅力之一,其實就是運動過程所產生的美感。朝陽中奔跑的剪影即使沒有炫彩跑服也依舊充滿美感,驕陽下游弋的身姿即使沒有人魚線也仍然富有魅力,夕陽里急速向前的自行車手即使不戴頭盔也照樣吸引不少目光。運動產生的美感永遠源於運動本身,緊身衣可以改變參與熱情,可以增添運動美感,卻不是全部。運動的美感有外在的形體運動之美,也有精神內在之美。自行車賽事在一百多年之後變得如此受人矚目,當然不僅僅是緊身衣帶來的美化,而是這項運動本身那股運動之美、競技之美以及精神之美,撩撥了觀者的心弦。
因此,拍攝自行車運動題材的電影首先要做到的,便是體現這項運動的美。
林超賢的電影《破風》在美感上,幹得不賴。我們會在寬銀幕上看到各種賽道的風光美:無論是高樓林立的城市賽道,還是風光迤邐的海邊賽道,亦或是盤山曲折的山區賽道,甚至是黃沙飛舞的沙漠賽道,都一一呈現出各自獨有的美;還會看到各色運動緊身衣流動在不同賽道上的美:無論是彭于晏領穿的藍白系運動服,還是崔始源領穿的紅白系運動服,亦或是王珞丹穿著的女款自行車運動服,五顏六色間,緊身貼肉間,都展現著運動員外在的美;但最令人難忘的還是自行車這項運動本身的運動美:低頭俯衝、傾身猛踩、快速地踩踏車板帶動自行車的速度、穩健地掌握車把控制著左右方向,所有的技術動作細節,都體現著這項運動的美感。
林超賢用豐富的鏡頭和激情的配樂為這些運動美錦上添花。大量的航拍讓視野變得開闊,讓群體運動的車流變得壯美,讓沿途風光也變得氣勢磅礴,構圖雖然時有彆扭,卻絲毫不影響整體的美感。加上豐富的細節鏡頭,快速的剪輯,將自行車運動的那種緊張、速度與刺激很好的表現了出來,使得這項運動的美感變得酣暢淋漓激情四射。勁道十足的配樂也讓這樣的刺激和激情上升了不少層次,尤其在每一次競賽的時候,看著流暢而快速的畫面,伴隨著激情昂揚的配樂,看著很燃,你會忍不住在影院窄小的座位上挪動身體,恨不能馬上去騎行一段出一把汗。
可惜的是,後期調色離完美差了一些距離,使得很多畫面看起來就像高清電視直播,電影感不夠濃烈,雖然不影響整體美感,但總還是可以做到更美的。而配樂雖然足夠勁爆,卻又太過濃烈,彷彿每一段都強塞著一段勁爆音樂一樣,顯得粗暴。關鍵是,只有賽事階段才有的勁爆音樂讓文戲部分顯得寡淡無味,而競賽與文戲又是交叉進行,剛剛風平浪靜下來,猛地又來一段勁爆的音樂,讓觀影過程難免有種坐拖拉機不斷顛簸的感覺。
文戲過於平淡甚至莫名其妙則讓《破風》有點「破傷風」。與之前《激戰》不同的是,《破風》的敘事里加入了某種曖昧的三角戀關係。並且這種三角戀還分兩類,一類是兩男一女的激情,一類是三個男人的基情。當然,理智地說法應該是一類是愛情,一類是友情。原本這樣的設置會讓影片的戲劇衝突更足,人物也會更飽滿。但愛情戲的莫名其妙讓其變得可有可無,彭于晏和王珞丹趴在沙灘上看著海龜爬向大海,然後一個直白地表白和一個更加直白的吻雖然也會有一絲絲大膽的浪漫,卻總歸還是覺得站不住腳。加上後來的暫時分開,竇驍的暖男關懷,比賽的默默關注,手術的自我奉獻等等,都不大給人一種信服。除了那段王珞丹知道彭于晏獻了肌肉之後滿含熱淚地擁抱多少令人感動之外,其他的都沒法激蕩起愛的感覺。或許,唯一的領悟來自暖男竇驍:他告訴人們,過於老實的好,從來都得不到愛的那個人。至於彭于晏、竇驍、崔始源他們的那份友情,不同人當然會有不同理解,有人覺得這是情義的完美寫照,有人會覺得這是基情的毫無道理。有人覺得很好,有人覺得彆扭,這就是當下處理男性角色間遭遇的尷尬,到底是哪種情?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電影在表現這些關係或情誼的時候,是否能讓觀眾信服。由於一些細節交待的不足,這方面的效果似乎不夠良好。不得不說,《破風》的整體文戲不如運動戲。
儘管如此,《破風》仍然不會讓買了票的觀眾感到太過失望。除了運動環節的速度與激情能夠讓觀眾如臨其境地感受緊張和刺激之外,影片對於自行車運動本身的精神內核的表現,也是很不錯的。無論是個人的成長還是團隊的協作,榮辱與成敗,自我與大局,都一一在影片節奏的流淌中有所表現。最為扎眼的莫過於彭于晏飾演的仇銘,倒不是因為他一如既往的肌肉,儘管緊身衣作用下的肌肉的確令不少人合不攏腿,但最閃耀的地方還是角色人物所歷經的成長:一開始的爭強好勝、不可一世讓人看到的只是自行車運動的體力美,隨著暴脾氣引起的停賽風波以及對王珞丹愛的重拾、對母親情感的回溫,讓他也逐漸收穫了成長,最終在沙漠競賽中,以一種令崔始源意想不到的方式獲取了另一種勝利,這時候所展現的,才是競技體育的內在美。這部十足的運動題材電影帶給了我們炫目的、刺激的運動美感,也帶來了許多立足於人本身、運動本身的情感以及精神美感,令人看完之後頗有一些勵志味道——尤其是看著彭于晏豐碩的肌肉時。但影片最勵志的地方實際上出現在影片結束時放映的拍攝花絮,那些幕後的故事,那些關於演員艱苦訓練、電影艱辛拍攝、導演承受巨壓等故事,能夠讓不少試圖去想像拍攝這樣一部電影的人生出一份敬佩。不得不說,拍攝這樣題材的電影並非易事,僅就自行車競賽的調度而言,就很有難度,何況拍攝過程中還要面對不可避免地一些運動帶來的傷病呢?
影片的不足當然不容忽略,但也不能無視其做得好的地方,作為觀眾,我們可以去羨慕那些緊身衣裹著的有型身材,可以驚嘆那些自行車運動的刺激美感,而對於電影本身也需要保持一些基本克制。不滿意之處給予得體批評是可以的,但不要用謾罵來發泄情緒。本來爛片就那麼多了,要啥自行車?_______________
木易:對電影常年保持高濃度荷爾蒙的非資深影評人、專欄作者。追逐有趣,人多時易靦腆,人少時易相思,光影間,摳著鼻屎看百態。歡迎關注木易的個人微信公眾號【木易的島】(muyidd2015)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