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無邊框」群毆大戰的背後
最近一段時間,手機邊框這個問題成了微博上的熱點。起因是樂視發布手機的時候號稱自己無邊框,但是顯示出來一片大黑邊。雷軍開始調侃說,這能算無邊框的話,那小米4和Note也都能叫無邊框手機了。此番言論迅速引來樂視TV總裁梁軍的回擊,他高調向雷軍科普了所謂無邊框的概念,提出來一個ID無邊框,令業界跌碎眼鏡。緊接著360與OPPO加入戰事,老周對樂視的無邊框提出質疑,而陳明永則暗示自己才是無邊框技術的「鼻祖」。最後Nubia智能手機總經理倪飛也站了出來,強調Nubia Z9才是真正的無邊框手機。
到底誰才是無邊框,各個廠商的CEO爭吵這個為了啥呢?我們從頭說起。
從窄邊框說起
首先說一句廢話,手機是從出現以來就是單手手持打電話的,而不是兩隻手捧在面前打。也不是用耳機打。因為這種傳承下來的操作方式,決定了手機要單手把持。
既然單手把持,就有一個把持舒適的問題。數字鍵盤機時代,不考慮屏幕大小,手機寬度一般在45mm-50mm,厚度一般在15mm以上。翻蓋手機輕易達到25mm,摩托羅拉的v3做到13.9mm就驚為天人了。
早期的WM智能手機大一些,但是事實證明寬度超過70mm,厚度超過15mm,普通人的手掌就很難把持,多普達900這種異類根本就沒法單手操作。
iPhone一代就考慮了手掌與大屏幕的矛盾,選擇了3.5寸的3:2屏幕,寬度控制在62mm左右,厚度控制在12mm左右,這個尺寸基本就是大部分人手掌把持的極限了。
後來隨著手機越來越薄,手機寬度可以大一點,但是到70mm-75mm也就到頭了,再大需要vivo這種在UI上為單手操作優化,所以主流手機的寬度基本都在75mm以內。
而手機屏幕越大體驗越好。屏幕要大,手機要窄,就只有從邊框上做手腳了,這就是廠商要對邊框下手的原因。
很長一段時間,單邊邊框(廣義概念,手機寬度減去屏幕顯示寬度除以2)都在5mm以上。直到iPhone4用金屬邊框突破了這個極限。此後邊框就越來越窄。
魅族MX是很長一段時間邊框記錄的保持者,3.5mm,在當年這已經是極窄的邊框了。
此後隨著產業鏈的成熟(窄邊框面板)和手機寬度與屏幕尺寸矛盾的日益突出,窄邊框普及。邊框記錄也被不斷刷新。如今2mm左右的邊框已經很普及了。
從窄邊框到無邊框
窄邊框到了一定極限就無法再窄下去,因為手機側面是要有保護的,邊框窄了,抗摔能力就弱了,這裡有個極限。但是越來越激烈的競爭讓廠商不得不動腦筋,於是就有了新技術。
OLED是一種柔性顯示屏幕,三星就利用這個特性把屏幕彎曲到了側面,雖然不是真正的無邊框,但是看上去很像無邊框了。
而真正動腦筋的還是OPPO,OPPO利用光學折射,把屏幕的內容折射到邊框上的蓋板玻璃上,這樣你正面看,邊框的黑邊被折射的內容遮擋,看上去就真像無邊框了,OPPO還把這個折射申請了專利。
Nubia Z9也號稱無邊框,目前技術細節還沒有透露,不過從圖片看和OPPO不太一樣,似乎是用2.5D玻璃儘可能把邊框做的曲面化,這樣邊框和屏幕不在一個平面上,看上去也像無邊框,和三星有點類似。
至於樂視那個ID無邊框,我就無力吐槽了,因為之前沒有這麼個概念,如果這個能算無邊框,那麼從全貼合屏幕出現以後,很多手機都算無邊框了,難怪雷軍吐槽他。
差異難找才是炒作無邊框的原因
其實邊框的炒作在2012年就已經被手機廠商反覆用過了,不過當年炒的是窄邊框。
廠家糾結這個,還是因為手機同質化嚴重,差異點難找。自從OPPO Find5之後,手機頂配成為各家旗艦的常態,各家都找供應鏈最強的硬體,結果就是各家的旗艦都一樣。
再加上大屏幕手機的ID設計雷同,要做點差異化實在是太難了。
於是,邊框,2.5D玻璃,一塊304不鏽鋼的藝術之旅就成了宣傳的熱點。為了邊框撕逼也就不奇怪了。
其實,以中國廠商現在的規模,有實力有志向的廠商應該走定製硬體這一步了。
蘋果獨步天下,除了IOS,還因為他收購了CPU設計廠商,有最強的處理器、
三星手裡有14nm工藝,在A57核心上就是能壓高通一頭,三星的旗艦也比各家的安卓旗艦都強。
中國廠商要做差異化,糾結於口水仗是小家子氣,找上游廠商開發獨家專用的技術才是差異化的根本。邊框撕逼可以休矣。
本文為百略網(ibailve.com)作者maomaobear原創,首發於百略網(微信公眾號:wwwbailve),轉載請註明作者與出處。
推薦閱讀:
※為什麼蘋果繼續開設實體店而一加選擇放棄?
※LoopPay能否實現三星的移動支付夢?
※轉型太慢藥丸?西數欲舉債180億美元競購閃迪!
TAG:百略网 | ibailve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