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iPhone,從拆開始說起
字元數 2280, 圖片大小 5.25 MB,轉載須註明出處。
第一次接觸蘋果手機是 iPhone3GS,那時候正從功能機過渡到智能機,對一個手機的好壞評價就是能不能暢快地切水果,而對手機在外觀設計做工方面,我幾乎不會去關注,,我拆的第一部手機是 iPhone3GS,第一次拆的時候戰戰兢兢結果把聽筒排線弄斷。
現在卻養成了一種手機拿到手就想看看它內部的情況的好奇心,iPhone 系列也就沒拆過初代,第一代手機被賦予了太多的讚譽,現在就剔除它身上的光環,拆開它的外殼,看看它的內在的本質。
它至今快八歲了,除了 LCD 斷了一條線局部壞點外,其餘都工作正常,商店大部分軟體已經將它遺忘。145g, 接近 12mm 的厚度,身子不長,被各種大尺寸蹂躪後的手再去拿它,易如反掌,稍微有點分量。
歲月不饒人,何況是一個工具,滿身劃痕磕碰的機身顯得有點不堪,蘋果 logo 歷經滄桑仍然耀眼,鋁合金後蓋,搭配底部黑色塑料,不算出彩。iPhone 和下面那行小字至今都是標配,只是如今的 iPhone 字樣纖細一些,第一代上看得出深深的激光雕刻痕迹。頂部碩大的耳機插孔,可能是沒有解決好耳機座大小問題。黑色塑料電源鍵,中間的標準鋁合金材質大卡托,縫隙控制得很好,放到現在那些還沒控制好卡槽縫隙的廠商,所有的借口我都不相信。屏幕邊緣那一圈反著亮眼光澤的想必是金屬,沒錯,它就是經過拋光後的不鏽鋼。
這個角度看上去,你想到了什麼?活脫脫的變瘦版且去掉了 2.5D 屏幕的 iPhone6 嘛,所有的設計並不是無中生有。
底部麥克風和揚聲器,是不是又看到了熟悉的影子,iPhone5 之後很多手機的底部差不多就這個樣子,要是它們產品經理用過 iPhone,也許還能趕在 iPhone5 之前。關於這個按鍵,經典到任何一句話都是多餘。外觀部分就介紹到此,吸引我的更多的是它未知的內部,看一部手機的外觀,就好比看一個女子的外表,而內在的東西更能代表這個女子的氣質和涵養。
機身外表沒有螺絲,只有從最柔軟的塑料部分動手,裡面有點臟,看相不是很好,所有的天線全部集中在此,一根同軸線搞定 GSM 網路,另一根搞定 WIFI、藍牙,沒有 GPS。拆掉幾顆螺絲,折騰一會終於把後蓋揭開,按鍵耳機通過一根排線跟主板連接,首次見到鋁合金後蓋與不鏽鋼邊框拼湊在一起完成的設計,不鏽鋼算是手機里用得到最堅固的材質,而鋁合金塑型相對容易,但是相比塑料是硬多了,兩種材質拼湊在一起對配合的要求比較高。蘋果對於自己的 logo 一直很在意,這樣的 logo 處理方法也在 iPhone6 這一代得到了回歸。
屏幕不是貼在不鏽鋼邊框上,拆開幾顆螺絲就可以把不鏽鋼邊框卸下來,仔細觀察內部紋路,還是 CNC 加工,表面則打磨後跟 iTouch4 的後蓋一樣效果, 蘋果在手機材質的追求上,從第一代 iPhone 就可見其端倪。可能有人會問裝回去了沒?其實是一個螺絲不多都裝回去了,但就是開不了機,遺憾。
最後感慨幾句:
通過對 iPhone 刨根問底式的拆解,在它身上我們看到了很多熟悉的設計和工藝,有蘋果慣用的鋁合金後蓋,也有 iPhone4 上的不鏽鋼邊框,不鏽鋼鏡面的 logo 也被繼續在 iMAC、iPad 和 iPhone6 上得到繼承,工藝方面大量運用 CNC 精密加工。
iPhone 的誕生,很大部分設計並沒有巨人的肩膀可采,它的大多點玻璃觸控顯示屏,首次封閉機身設計,把它放在一堆 iPhone 中,它顯得有點平庸,因為它生來就是被顛覆和繼續,很幸運的是蘋果也在後續的 iPhone 開發中,都以前一代作為繼承和顛覆的對象。
推薦閱讀:
※iPhone 5c 滯銷,但 Apple 沒輸
※鑽石的 App 謊言
※Android Wear :究竟是大腿還是坑?
※為什麼需要一個開放的智能硬體生態圈
TAG:笔戈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