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日本
中國曾經是日本的老師,如明治維新之父福澤諭吉所言:「把日本人民從野蠻世界中拯救出來,而引導到今天這樣的文明境界,這不能不歸功於佛教和儒學。」
時過境遷,師生早已易位。2014年聯合國工業競爭力指數調查報告,日本蟬聯第一;媒體報道,中國軍事工業完全依賴日本技術,雙方科技、工業水平差距很大:「日本對華出口最主要的幾項為集成電路、電子元器件、碳纖維和精密機床。中國的國防發展實際上仍然受制於人。」
東瀛雖小,骨子裡卻有股強悍之氣。
1381年,深恨日本斬殺明朝使者的朱元璋,在國書中向日本發出「若叛服不常,構隙中國,則必受禍」的戰爭威脅。沒想到被明太祖目為「君臣跣足語蛙鳴」的倭寇,深得漢學精髓,後醍醐天皇之子懷良親王的回書汪洋恣肆、典故頻出,猶如太白轉世、稼軒附體:
「臣聞天朝有興戰之策,小邦亦有禦敵之圖。論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論武有孫、吳韜略之兵法。又聞陛下選股肱之將,起精銳之師,來侵臣境。水澤之地,山海之洲,自有其備,豈肯跪途而奉之乎?順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賀蘭山前,聊以博戲,臣何懼哉!」
19世紀面對西方列強頻頻叩關和自由通商的世界大勢,中日先後被迫打開國門變法圖強,差距自此拉開。日本對中國的相關研究汗牛充棟,中國亟需加強對日本這個昔日學生的了解、研究和學習。
從王師到禽獸
1894年甲午戰爭,雖有旅順大屠殺的污點,但日軍整體表現仍然得到各國輿論和國人的好評。
譚嗣同說:「若夫日本之勝,則以善仿效西國仁義之師,恪遵公法,與君為仇,非與民為敵,故無取乎多殺。敵軍被傷者,為紅十字會以醫之;其被虜者,待和議成而歸之。遼東大飢,中國不之恤,而彼反糜巨金泛粟以賑之。當日本去遼東時,民皆號泣從之,其明徵也。」
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人記載,軍紀最為嚴明的是日軍、美軍:「俄軍界內,存者唯狗而已,法意軍界內,觸目蕭條,幾無人跡,德軍界內,慘況倍之,英軍界內,雖有人煙,亦甚寥寥,日軍界內,熙熙攘攘,往來如市,而美軍界內,安堵如故,市肆全開,靜謐。」
這樣一支對平民秋毫無犯、賑濟饑民的「王師」,何以在二戰中淪為禽獸軍團?
1934年生於東京的日裔美國學者入江昭回憶,日本學校的國粹主義氛圍非常濃厚,學生每天早上都要在操場上列隊宣誓「我們是天皇陛下的孩子」。日清、日俄戰爭的勝利,以及大和魂的長期洗腦,使得日本的愛國激情、民族優越感無限膨脹,中日稍有衝突,為天皇進行聖戰、「膺懲暴支」的呼聲即響徹雲霄。
2001年BBC製作《戰慄東方》,訪問日本老兵,那些牙齒都沒剩幾顆的老鬼子提起中國人,依舊毫無悔意,一臉的不屑。在他們看來,中國人下流、劣等,根本就不是「人」。極端民族主義、種族歧視教育的毒害與納粹有得一比,觀眾馬上就會明白他們對待中國人、猶太人為何如禽獸一般。
林彪《平型關戰鬥的經驗》,認為日軍寧死不降,除了武士道教育、法西斯教育,「最主要的,是過去『華北軍隊』對日軍俘虜政策之不正確,採用野蠻的活埋、火燒、剖肚等辦法。故我們今後須加緊對日本士兵的日文日語的政策宣傳與優待俘虜。」
日本導演松井稔2001年拍攝紀錄片《日本鬼子:日中15年戰爭·原皇軍士兵的告白》,14名年過八旬的日軍老兵回憶自己犯下的戰爭罪行:「我們見了房子就點火燒,見了人就開槍殺,見了人群就用機槍掃」,n「見東西不搶,見女人不上,見人不殺,在部隊里你就一邊去了」。
日軍內部等級森嚴,體罰是家常便飯。因修改教科書與日本政府打了32年官司的著名學者家永三郎,對此有著精闢的見解:日軍士兵是「自己的人權全被人們無視的人,他們採取行動,無視置於自己實力之下的弱者的人權,那是必然的」。
日本為何支持中國革命
2011年辛亥革命百年,日本首相菅直人發表新年外交政策演講,特意提到梅屋庄吉長期幫助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1月31日,菅直人向在日華人致以新春祝賀:「今年恰逢辛亥革命100周年。其領導者孫文先生曾讓許許多多的日本人為之深切銘感和強烈共鳴。」
日本與滿清眉來眼去,又支持中國革命黨,確有無論中國未來誰當政都把日本當朋友的現實考慮,但日本朝野上下對革命黨的同情和巨大支持、日本成為革命黨的海外大本營,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和情感淵源,非簡單的「別有用心」的功利主義觀點所能涵蓋。
儒家文化圈視漢族政權為華夏正統。朝鮮用「胡皇」、「清虜」稱呼滿清,出使滿清的朝鮮使節感嘆:「周旋異域,日見醜類,凌逼飽盡,無量苦痛,磬折腥膻之庭,跪叩犬羊之賜」、「清人立國之規,大抵導風俗以禽獸之,率天下之民而愚之」,滿清「騎天下士大夫之項,扼其咽而撫其背,天下之士大夫率被其愚脅」。「服章之美謂之華,禮儀之大謂之夏。」華夏講究華夷之辨,「裔不謀夏,夷不亂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自生民以來未有剃髮之天子也。一剃髮則胡虜也,胡虜則犬羊也」。禮失求諸野。日本儒家認為,中華的本質在於文化和精神,不應局限於地域。1871年談判《日清修好條規》,日本不同意清政府在條約中自稱「中國」,幾經磋商,達成「一中各表」的妥協:「漢文約內則書中國日本,和文約內則書大日本、大清。」「日本伏爾泰」福澤諭吉聽聞戊戌變法,當即發表《關於支那的改革》,認為日本「應當回報幾千年來的師恩之國,今後在文明上相互促進,期望兩國成為真正的兄弟之國」;變法失敗,朝廷重犯梁啟超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登上日本軍艦大島號,安然脫險。
武昌起義爆發,日活電影公司創辦人梅屋庄吉一次性向武漢革命軍捐出的巨款,相當於現在的11億至15億日元。日本社會對辛亥革命的態度,從2012年10月新一任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的名字即可一見端倪:因其生於1952年10月10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其父特意在他的名字中加入了「昌」字。
見賢思齊的文化吸收機制
戴季陶1928年出版《日本論》,認為「日本民族一般比中國人審美的情緒優美而豐富」,知美、好美,加上「熱烈的『信仰力』」,使得日本人「無論對於什麼事,都能夠百折不回,能夠忍耐一切艱難困苦,能夠為主義而犧牲一切,能夠把全國民族打成一片」。
周作人驚嘆:「日本摹仿中國文化卻能唐朝不取太監、宋朝不取纏足、明朝不取八股、清朝不取鴉片。」不獨尊儒術、不取八股,給西學留下了空間,得益於這種見賢思齊的文化吸收機制,二戰慘敗之後,日本又迅速崛起,國民素質、環保水平、人均收入、政府廉潔程度在全球名列前茅。
日本學者依田憙家認為:日本的傳統文化形態比較適合於吸收外來文化,自上古時期日本便成功地源源不斷地從大陸攝取了幾乎所有的思想文化,在不斷獲益的過程中自覺地形成了開放的引進機制和健全的吸收體。日本較早地出現了限制儒學有效範圍的傾向,而中國卻遲遲擺脫不了儒學的羈絆。
日本哲學家梅原猛,曾與首相中曾根康弘談及一個不可思議的日本神話:「大國主神轉讓國家。對新的入侵者轉讓權力。這個神話,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沒有。在遙遠的過去,繩文人住的地方被彌生人侵佔,繩文人就把國土讓給彌生人。神話是這個記憶的復甦。明治維新是這個記憶的再現。」
1853年馬休·佩里准將率美國東印度艦隊打開日本國門,1854年日美在神奈川簽訂日美和親條約。為感謝佩里打破江戶幕府鎖國政策,促使日本走上明治維新之路,日本在佩里艦隊登陸的橫須賀市久里濱建立佩里公園,首相伊藤博文親筆題寫「北米合眾國水師提督佩里上陸紀念碑」。佩里公園每年都要舉行開國紀念活動(黑船祭),入侵者佩里在文藝節目中以英雄和日本恩人的形象出現。
1945年日本戰敗,身著禮服的裕仁天皇拜會連領帶都沒系的駐日盟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言語謙恭至極:「我對戰爭中所有的政治、軍事決定和行動負全部責任,我把自己交由閣下代表的盟國裁決。」大國主神轉讓國家的神話再次顯現。
面對有史以來唯一敢以國家形式入侵美國的日本,美國對日本的戒懼是全方位、多層次的。一味強行壓服,而不從文化、制度、價值觀的層面徹底將這個強敵改造成自己的盟友,誰敢說珍珠港的噩夢不會重來?為橋本以行《日本潛水艦隊覆沒記》作序的美海軍中校愛德華?比奇,其觀點頗具代表性:「日本人精明強幹、英勇善戰」,「把日本的現有實力逐漸引向保衛自由,日本就會成為我們在遠東的強大盟國。」
為穩定日本國內局勢、減少改造日本的阻力,麥帥對天皇個人極為體諒、寬容,但對戰爭的根源天皇制深惡痛絕。解散軍隊、搜捕戰犯、新聞自由、教育自由、和平憲法(天皇喪失一切實權,主權屬於日本國民)、民主選舉、土改,幾乎在一夜之間,天皇制賴以存在的法律、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基礎被叼著玉米芯煙斗的「太上皇」連根剷除。昔日國民引以為傲的皇軍,成了過街老鼠。黑澤明的經典影片《野良犬》(1949),對戰後退伍軍人如同喪家野犬備受歧視的凄惶表現得非常到位。 n1985年風靡中國的日本連續劇《阿信》,有這樣一個細節:土改之後,日本農民擺脫了實質上的奴隸地位,阿信的昔日戀人浩太感嘆:「一回憶過去就感到寒心,我為土地革命犧牲一切均無濟於事,可美軍佔領日本之後,不費吹灰之力就大功告成。」尼克松評價麥帥:「現代政治史上無人能像麥克阿瑟那樣被稱做法典制訂者。這是一個半神話式的人物,政治上高瞻遠矚,按照理想的模式獨力改造一個社會。」n1946年元旦,裕仁天皇發表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而不是神;「對日本國民擁有無限制的權力」、和平憲法的締造者、公民教育和新聞自由的開創者、引領日本走上憲政民主之路的麥帥,在日本享受著神一般的恩寵:1950年1月26日,麥帥70大壽,日本民眾紛紛向其獻花表達祝願。 n1951年4月麥帥解職歸國,「日本很多地方陷入一種近乎哀悼的狀態」,日本首相吉田茂向全國發表講話:「麥克阿瑟將軍把我國引上恢復和重建之路,使民主精神在我國社會的各個方面牢牢紮根。」上百萬日本人自發為麥帥送行,不少人痛哭流涕。2002年麥帥被選為對日本影響最大的外國人,成為大和民族的英雄典範。2012年BBC全球最受歡迎國家調查結果,日本獨佔鰲頭,麥帥與有榮焉。一個人的戰爭
2010年北京、上海舉辦原一男紀錄片回顧展,為國人了解二戰日軍退伍人員的生活提供了一個窗口。希望自己「永遠激進、永遠自由」的原一男,生於日本戰敗的那一年,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匱乏有著切身感受:「我製作苦澀的電影。我討厭主流社會。」
隨著日本經濟的復甦,蜜糖逐漸開始多得有些令人反胃,這些苦澀的電影大受主流社會的歡迎,拿獎拿到手軟,原一男成為小川紳介(1936-1992)之後最具國際聲望的日本紀錄片大師。「能看到多遠的過去,就能看到多遠的未來。」日本史學家田中雄喜發現,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吃人不是隨機和小規模地發生,而是令人震驚的團體性事件,飢餓的日軍覺得吃俘虜要強於吃自己人。原一男最重要的作品《前進!神軍》(1987)表明,新幾內亞戰役中外援斷絕、瀕臨絕境的日軍相當挑食,因為覺得「黑豬」(原住民)長得不好看,他們更願意吃「白豬」(白人戰俘)。尤為惡劣的是,在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之後的第23天,日軍為掩蓋罪行和補充軍糧,竟然吃掉獨立工兵第36聯隊兩名反對吃人肉的士兵。
2007年BBC發布全球27個國家28389人參與投票的最受尊敬國家排行榜,日本與加拿大並列第一。看過痛揭傷疤、告慰被吃掉的戰友及其親人,提醒世人軍國主義罪惡的《前進!神軍》,你會對日本在當今世界的地位留下更深的印象。 拯救白種人統治下的亞洲、建立大東亞共榮圈的熱情有多高,奧崎謙三戰後對軍國主義的仇恨就有多深。「為了自由和人類的利益」,奧崎謙三樂意使用暴力並承擔一切後果:1956年4月5日,殺害不良地產商,被判十年;1969年1月2日,以實際行動追究天皇戰爭責任:自製彈弓射擊天皇,被判一年半;1981年,因涉嫌謀殺前首相田中角榮被捕,後無罪開釋。 n1982年,作為36聯隊少數倖存者之一,62歲的奧崎謙三覺得必須為那兩個被吃掉的戰友討一個說法,開著寫滿反戰標語和「神軍」字樣的宣傳車四處尋訪當事人,要求他們站出來說明真相和道歉。為防止奧崎謙三與右翼發生衝突,警方將其列為重點保護對象。要說奧崎謙三獨自奮戰似乎也不盡然,至少原一男的鏡頭一直跟隨著他。戰爭帶來的巨創,使得日本左翼、反戰的力量非常強大,否則,這部電影不可能衝破右翼分子的阻力,公映後屢獲大獎。 看望或走訪別人,奧崎謙三總是備有一分薄禮,好話說盡、鞠躬如儀,比全日航的空姐還要溫柔和講禮數;若有人喜歡吃罰酒,他也會無條件滿足對方。這種兩面性體現了日本柔弱而又強悍的民族性,無論對錯,認準了就全力以赴貫徹到底。 奧崎謙三懇請戰友的母親把他當兒子看待。老人的淚水和歌聲增添了奧崎謙三的勇氣和道德優勢,遇到吞吞吐吐、顧左右而言他、無法說服教育的老鬼子,他會在不發出警告的情況下斷然出擊。60多歲的人身手如此敏捷,和風細雨頃刻間電閃雷鳴,以及主動報警的凜然正氣,實在令人敬服。有個剛出院的老鬼子裝瘋賣傻,當即被打得小便困難,送往醫院。觀眾彷彿親眼目睹一顆子彈忍無可忍衝出槍膛的全部過程,這樣的原汁原味,顯然比設計出來的槍林彈雨還要震撼。快要被內心隱秘的暴力衝動弄瘋的原一男,利用拍攝這些突如其來的激烈場面,「發泄內心深處的暴力衝動」。按他的說法,憑藉拍電影來制服內心的野獸,他才能活到今天。 下令槍殺士兵的前中隊長古清水(村本正夫)拒絕悔罪,信奉天懲的奧崎謙三替天行道,持槍擊傷古清水的兒子,在影片公映的1987年,被判入獄12年,島國為之沸騰,影片創下連映26周的輝煌紀錄,榮獲1988年藍絲帶獎最佳導演獎、電影旬報最佳影片第2名(讀者票選第1名)、日本電影導演協會新人獎。日本傳統強調紀律、集體,看到奧崎謙三辱罵、挑釁一群警察,青少年觀眾無不跺腳、歡呼。 不堪回首的戰爭,讓奧崎謙三片刻不得安寧:1989年,天皇去世,奧崎謙三拒絕大赦;1993年皇太子完婚,再次拒絕大赦。只有呆在監獄裡,他才能感覺到自由,不受「必須要做些什麼」的強迫。n1997年獲釋,77歲的奧崎謙三揮不動拳頭,竟悍然犧牲色相,以自虐的姿態完成一名神軍對戰爭的最後一擊:出演雷死人不填命的《神的愛奴》,「灌腸、食糞、大便、SM的場面足以讓正常人士作嘔」,並特意選在2001年的愚人節上映。你們喜歡看電影,太好了,看看戰爭把皇軍糟蹋成了什麼樣子!
記得著名詩人與謝野晶子(1878~1942)的《你不要死去》:你不要死去天皇不會親自參加戰役皇恩浩蕩豈能有這樣的旨意——讓人們流血而死讓人們死如禽獸還說什麼,這就是榮譽對戰爭的反思
二戰的慘痛教訓,令「愛國主義」在日本臭名昭著,是嚴重的政治不正確。極右只能以「愛家鄉」來曲線「愛國」。日英詞典「侵略」詞條下,第一個例句就是「日本軍侵略中國」。自衛隊背個雙肩包,就有議員開罵:把雙手騰出來幹什麼,是不是又想侵略人家?
1950年代日本學者就在研究、出版揭露南京大屠殺的專著,當時大陸相關研究還是一片空白;1981年日本學者常石敬一,查明日軍在活性出血熱研究中所使用的「猿」,實際上是用中國人進行人體模型實驗;著名作家森村誠一採訪了31名原731部隊的成員,出版《惡魔的飽食》,日軍惡行舉世皆知。
和許多大陸讀者一樣,年少的我,也是通過《惡魔的飽食》(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才得知731部隊的存在。
日本首相米內光政認為,迫使日本投降、日本因而免遭覆滅的核爆雖為悲劇,但給日本和世界帶來了和平:「原子彈是上蒼賜予日本的禮物。」1988年12月7日,長崎市長本島等直言不諱:「如果天皇儘早做出終戰的決斷,廣島和長崎不會挨原子彈轟炸。」獲得市民的熱烈響應;1990年1月18日,本島因天皇負有戰爭責任的言論遭槍擊,「要求言論自由長崎市民會」徵集了38萬人的簽名支持本島。日本眾議院議長河野洋平在2005年廣島紀念核爆60周年的致辭中提醒國民,核爆前日本對中韓等國犯下了暴行。
二戰之後,日本能夠再度崛起,根本原因就在於全面清算軍國主義的罪惡,獲得各國(包括中國)積極評價。2007年4月12日,溫家寶總理在日本國會發表題為《為了友誼與合作》的演講:「日本政府和日本領導人多次在歷史問題上表明態度,公開承認侵略,並對受害國表示深刻反省和道歉。對此,中國政府和人民給予積極評價。中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得到了日本政府和人民的支持與幫助。對此,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
作家老冰說:「現在50歲以上的日本人,大多數人對中國是有愧罪意識的。經歷過戰爭的人不用說,戰後的一代(日本叫團塊世代)是日教組教育出來的,也就是受日共的影響相當深。反戰思想是很濃的。加上麥克阿瑟的思想控制,『戰爭就是罪惡』在日本人心裡可以說已經紮下了根。年輕人雖然沒有上一代人那樣的反戰感覺,但是有很深的非戰思想。為什麼日本人不想打仗,原因很簡單,被打怕了。原子彈就不要說了,光B29的空襲,就炸平了幾乎全日本。」
2000年11月29日,在田中宏以及新美隆(花崗勞工原告律師團團長)等日本友人的協助下, 「花崗事件訴訟」經過13年的努力最終達成和解,日本鹿島建設公司一次性支付5億日元,設立花崗和平友好基金,用於賠償中國986名受難者。民權活動家王選告訴記者,要是沒有日本民間在法律、經費上的大力支持,大陸民間對日索賠官司一個都打不下去。大批日本人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傾力幫助中國受難者起訴日本政府和日本各大企業,從未因「日奸」遭到過政治迫害。n
2011年NHK製作《戰爭證言徵集》,向日本觀眾提問:「你願意為『國』而死嗎?」一群女孩回答:「才不會呢。」一位中年男子回答:「日本這個國家,還不值得為它去死。」一位少年非常乾脆:「要人家為它而死的國家,就讓它滅亡好了。」
2014年安倍首相有意修改和平憲法,京都700餘人上街遊行呼籲「打倒安倍」;日本《廣告批評》1982年登載的反戰海報「恭請首相先上前線」再度紅透日本。一名在社交網路上引用「恭請首相先上前線」的日本網民說:「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的人是絕對不會上前線的,因為會被炸死,那到底誰上前線去犧牲呢?」
2015年蓋洛普國際調查聯盟以「如果你的國家被捲入戰爭,你是否會主動為國參戰」為題,針對全球64個國家的民眾進行調查,日本以11%排名墊底,成為最不願為國而戰的國家。意願最高的摩洛哥和斐濟為94%,國防預算年年增加的中國高達71%。
NHK製作的《太平洋戰爭紀實》(1993)、《日本為何通向戰爭之路》(2011)以史為鑒,對二戰日本的戰略軟肋、外交策略、媒體狂熱、軍人干政、戰術原則進行了深刻反思,從技術上雄辯地論證了日本為何開戰、因何戰敗,既體現了大和民族善於細化問題、分析問題的優點,也顯露了島國缺乏宏觀視野的局限。
事實上,日本開戰和戰敗,除了一系列技術上的重大誤判和國力的不足,根本原因在於,自由民主思想啟蒙的不徹底和民主體制的脆弱,國家精英被日軍「暴走」、「下克上」的風氣綁架。
戰後日本拍攝了大量反戰、反武士道影片,藝術品質以小林正樹《人間的條件》(1959,共6部)、《切腹》(1962)、《奪命劍》(1967)為最;溝口健二《雨月物語》(1953),市川昆《緬甸的豎琴》(1956)、《野火》(1959),岡本喜八《斬》(1968)、《肉彈》(1968),筱田正浩《槍聖權三》(1986)亦令人激賞;1970年,日本共產黨人山本薩夫的反戰大片《戰爭與人》,藝術品質有待提高,但讚美中共抗日勇士、毫不留情地批判日軍和軍國主義的態度異常堅決、鮮明,轟動日本,屢獲大獎。
近年來日本戰爭題材的影片,《男人們的大和》n(2005)、《永遠的0》(2013)、《起風了》(2013)技術上進步顯著,但思想性和藝術性沒一部端得上檯面,這些片子試圖兩面討好,反戰、熱愛生命、珍惜家庭、無所畏懼,面面俱到的結果就是發射四不像的催淚彈,像《全金屬外殼》《現代啟示錄》《人間的條件》那種水準迄今尚未夢見。
總體感覺,似乎是對「自虐」史觀的反彈,新世紀的日本戰爭片對戰爭的態度日趨曖昧,令人遺憾。
------------
安利我的live《日本電影的魅力》
推薦閱讀:
※原本是日語辭彙的漢語辭彙有很多麼?有哪些漢語辭彙是由日語辭彙轉變而來的?
※[紐約時報:中國人素質趕上日本至少還要50年] 你有什麼看法?
※聽日本老師說日本陶瓷器史有一萬二千年的歷史,而中國陶瓷器史只有8千年的歷史。這是怎麼計算出來的?
※有哪些翻譯質量不佳的艦船名字?
※中國和日本的不同文化的生死觀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