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迷路的人

去年春末,我在知乎上初來乍到,驚喜地結交了許多學哲學的朋友,加入了一個非常有趣的討論小組。

或許因為都學哲學,即使聊起諸如愛情之類的感性辭彙,都充滿了濃濃的腐朽氣息。譬如,某人( @Andy Lee ) 吐槽,他覺得「好多小說裡頭給女性讀者甚至男性讀者灌輸了一種病——叫真愛病,好像命中注定有個真愛似的」,而他認為「其實沒有,你喜歡的是多個特指的組合」。這時,另一個朋友說「引入真愛理論有助於促進婚內團結,但對於相親配對卻有反作用,這也許是勒沙特列原理的一種體現?」。說出勒沙特列原理這個拗口名詞的人,就是@ *** 。

這可能是所謂圈子的唯一好處,如果你和其他人聊著愛情的時候說這些話,很容易就被認為是在裝逼。事實上,當一群學習哲學的人聚在一起的時候,對於不接觸哲學的人來說,對話門檻確實是在無形之中被提高了。哲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一點,在於它本身就是對日常生活的另一套話語的建構。

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梗,叫做哲學家的雞:

有個大學哲學系畢業生,回家後,父親殺雞打酒招待他。

吃飯時,父親問兒子:「你在大學裡學的什麼?」

「哲學。」

「學這有什麼用?」

兒子說:「學了哲學,看問題和別人就不一樣。比如,拿咱們桌子上的這隻雞來說,普通人看來呀,它就是一隻雞,一隻具體的雞。但在我們學過哲學的人看來,是兩隻雞,除了一隻具體的雞以外,還有一隻是抽象的雞。」

一直聽他們談話的妹妹聽了,突然插嘴說:「那好,我和爸爸吃這隻具體的雞,你一個人去吃那隻抽象的雞吧。」

這個梗和另一個著名的「黑熊裝扮者」,常常被哲學系學生拿來自黑。

哲學,本來就是抽象的,是對那些在日常生活之中被習以為常的事情進行的重新認識。為此,數千年來,從軸心時代到近代到現代,哲學家們在生活之外的領域裡,創造了許許多多對於我們實際的生活並無多大用處的詞語。有些詞,譬如現象、辯證、經驗等,還有些詞,譬如物自體、異化、範疇等,前者或許你覺得太過熟悉,後者或許你覺得太過陌生,但是對於學習哲學的人來說,它們是一樣的,它們都需要被重新認識,在一套新的話語體系里被重新建構。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你不可能再昧著良心說,學習哲學對我看待生活沒有絲毫的影響。

只是這種影響,並不是能夠被學習中的人突然發現的,它是異常緩慢,甚至悄然無息的,等你發現的時候,你只會覺得——難道這個世界不是本來就該這樣子嗎?而至於它從前在你眼中是什麼樣子,或許你已經記不起來了。

很多人會問,既然哲學家們研究的這些知識,對於我們的實際生活並沒有太大用處,那麼對於普通人來說,哲學到底有什麼好處有什麼幫助呢?——你看那幫人,不從事實際的生產勞動,整天坐在那裡瞎想,誰不會啊?

在我學習哲學以前,我也常常會有這樣的想法。事實上,在學習哲學之後,我也從來沒有認為學習哲學是一件特別」光榮「的事。它枯燥、乏味,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絲毫用處,如果沒有其他的技能得以仗身或者不爬到學術金字塔的頂端,光拿著哲學專業的學士文憑、碩士文憑甚至難以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

對於普通人來說,哲學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這個問題,這幾年來一直困擾著我。這看上去,就好像是一群無聊的人在做無聊的事,而大眾對他們,或是全然的蔑視,或是無知的崇敬,卻很難得到理解和共鳴。

很久以前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有沒有可能,這個世界被某些人默默拯救了,而我們卻不知道?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突然想到,哲學家就是這樣子的啊。哲學存在的意義,可能就是守護人類認識的邊界。人類認知的邊界線,就是哲學家們的戰場。與其他戰爭不一樣的,他們甚至不知道敵人是誰。踏出這片疆域,或許是汪洋大海,或許是噬人黑洞,哲學家們一輩子駐紮在這條邊界線上,默默地守護著人類的認識王國,默默地開疆闢土拓寬人類的思維範疇。

很多人不知道這有多少危險,就像他們這一生都在忙著飽腹果肚、談情說愛、生兒育女,卻從來不會去想,我們憑藉什麼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我們為什麼要工作?為什麼存在真理?為什麼我們可以信任真理?為什麼科學也是值得信賴的?為什麼我住在二十八層的高樓坐著電梯,卻不用擔心自己會死——在100年前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這些問題,不去想,對生活也沒有妨礙,我們的一生亦不會有多大區別。當你有一天突然想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你才會怕,才會恐慌,因為你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誰是否存在了。就像墜入無盡深淵,也許下面還有一群怪獸在張開血淋淋的大口等待你。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原來有一批人,他們的使命就是去想這些問題啊。那些讓你窒息的問題,已經有很多的人解答過它們,那些怪獸都被關進了籠子里,即使依然面目猙獰,但它們好像沒有那麼可怕了。

這就是哲學家的意義。他們的思想比最廣袤的海洋還要寬大。他們的生命結束之後,他們的思想就像一顆顆星星一樣,被掛在了黑色的天際帷幕上。只有迷路的人,才會懂得他們的意義。

學習哲學的人,可能是最清楚自己正在迷路的人。

一群學習哲學的人聚在一起,甚至相愛,那就是對自己正在迷路這個事實認知之後帶來的孤獨和恐慌的莫大安慰。

——我迷路了唉,你知道路怎麼走嗎?

——我也迷路了唉,要不一起找吧。

PS.這是3月6日針對跟學哲學的人交往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 - 羋十四的回答 ,發出之後被一些愛好哲學的同仁轉載了,也在一些微信公共號上看到了它。因此特意在文詞細微之處做了修改,如果想要轉載的話,以這個版本為宜。另外,請轉載之前知會十四一聲,感謝你們的喜歡:)
推薦閱讀:

哲學的第三課——第一大定律因果律(一)
怎樣從哲學的角度去理解「一切皆對象」?
中二哲學導論
既然神無所不能,那為什麼還要人來幫他們傳教?
如果一個胖子的死能讓你多了解一點哲學

TAG: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