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城市的理由之便利店

從即食文化看便利店

文/Vincent Ku @ HK

2010年港產片《志明與春嬌》其中一幕:在後巷抽煙混熟了的張志明和余春嬌頭一次約出來「打發時間」,一起走到便利店買煙,正是見微知著,他為她要了香煙架上左邊第二排第五包的「抽了會皺皮的幼卡」,她為他要了香煙架上右邊第三包的「抽了會陽痿的綠好彩」——所謂「幼卡」是原是R.J. Reynolds出產的香煙品牌Capri,因為煙身較一般香煙幼細(直徑17 mm,一般是直經25mm),所以有個昵稱叫「幼卡」;「綠好彩」就是美國出產的綠色盒Lucky Strike,薄荷味;至於「抽了會皺皮」與「抽了會陽痿」,是指香港政府強制煙草商印在香煙包裝上的健康警告畫片。然後,就像現代即食文化下的所謂情侶,經歷過曖昧不明似是而非恍惚吃醋的樣子,就在香煙加價的前夕,他們又在同一家便利店遇上,然後一起搜購尚未加價的幼卡和綠好彩。

電視劇里的港灣道7-Eleven

身邊很多朋友,不論在香港抑或廣州還是上海,都喜歡《志明與春嬌》這套電影,認為反映了時下的即食文化,從前渴求的一生一世傳統價值觀似乎慢慢消失,基本上用來打發時間、無甚計劃的「拍散拖」成為現代人感情生活的方程式——研究social studies的甚至可能會歸納到一夜情流行的因由——但對於我,《志明與春嬌》最讓我有共鳴的,居然是那家便利商店,有段時間上班途中幾乎天天經過,冬日買暖烘烘的維他奶,夏天買清涼凍飲,還有無數報紙雜誌,都在這裡。

那家便利商店是7-Eleven,從google地圖上可以搜尋到真身,地點就在灣仔近會展和碼頭的港灣道,周圍店鋪不多,頗有空間感,所以是港產片和電視劇的熱門外景地點——鏡頭外的劇組和器材可以有地方安置,路人也不算多,鏡頭要集中在主角身上也不難。

google地圖真實街景的港灣道7-Eleven

香港的便利商店文化,始於1981年四月初,由香港牛奶公司取得授權,在跑馬地成和道開設第一家7-Eleven,漸漸成為香港人生活中不可缺的商店。一旦熟稔,親昵又合乎廣府話文化的昵稱油然誕生,比如「七仔」和「些粉」。這種地道港式叫法,換了口音甚至方言去稱呼時,猶如港產片和港劇配上其他語言一般,那分親切老友的感覺立刻打了折扣。

當然,「七仔」與便利商店其實緣起美國,譬如在公路上加油站或diners式食店旁邊不起眼的小商店,售賣貨物種類多元化,自雨傘雨衣太陽帽,到牛奶汽水薯片,甚至墨鏡麵包螺絲刀桶裝電油一切與民生相關物資的商店。當公路修築到穿州過省四通八達時,這些小商店為開長途車的司機旅客提供方便。上世紀二十年代中後期,原本在美國德州做冰塊生意的Southland Ice Company發現兼營雜貨的小商店有利可圖,於是改組為Southland Corporation, 在德州開設了廿多間這樣的小店,後來有位店長從阿拉斯加買來一根印地安人的圖騰柱桿(totem pole)豎立在店外,以廣招徠,其他店長相繼效法,於是就有圖騰商店(Totem stores);1946年二戰結束複員,軍人逐批回國,圖騰商店為配合新近回國的潛在客人而將營業時間延長為早上7點至晚上11點,商店易名為7-Eleven,方便記憶上口。七十年代中,「七仔」登陸日本,七十年代末登陸台灣,八十年代初登陸香港。

三十多年來,除了7- Eleven,還有Circle-K也在1985年的香港開業,還怕circle一字繞口,改了個中文名叫「OK便利店」。如今,兩家企業在香港已擁有逾千間分店,從羅湖一入境,就能一眼看到有這兩家寶號並存。

便利店越開越多,固然是因為深入香港人生活,從而深得人心——假設在西貢要為八達通增值時,到底是去地鐵站方便還是西貢市墟的便利店方便?夏天走在路上酷熱口渴時,到底是往便利店買凍飲方便,還是找家茶餐坐下來方便?從美國返港時差尚未適店,深宵忽然心血來潮想吃咖哩魚蛋時,到底會心痒痒等翌日中午小食店開門營業,還是直奔便便利商店?看到八卦雜誌特封面標題,到底情願在便利商店翻一下才決定買不買,還是在書報攤做此事?甚至如劇集《使徒行者》般,男女主角情到濃時,到底是往哪裡買安全套--答案其實都顯而易見,便利店分店多,貨品種類也多,而且二十四小時營業,實在是「便利」得很。

便利商店,乍看是家裝修明亮乾淨的現代化的小型士多辦館(編者註:士多即store,小型商店;而辦館是比較大型的商店,有時兼營代理批發),實則蘊藏了現代社會裡所謂的「即食文化」。即食文化的講法源自速食麵:只需注入滾燙的熱水,蓋好焗三分鐘,就能方便快捷地填飽空虛的肚子,毋須求講求麵條是否手打,湯汁是否夠火候,面碼切得是否幼細。在追求快捷的原則下,方便和簡易的態度就是即食文化的寫照。

在便利商店出售的產品,大多數都屬於「即食」並「即棄」的類別:飲品冰淇淋、微波爐點心、報章雜誌零食速食麵、散裝香煙,都是即買即用。口渴買包檸檬茶,由打開冰箱到付款,只需一分鐘不到的時間,相比起到茶餐廳,不計等位,從下單到水吧沖制到奉上面前所消耗的時間,省下數十倍,完全合符現代即食文化的快捷特質。

而且廿四小時通宵營業,比起舊式士多辦館方便得太多,為年輕一輩在看電影閑逛喝酒這些夜生活中間,多提供了一種沒有時間限制的方便:就算在凌晨四五點加完班回家途中時想買些吃的來果腹,也不愁食肆已經打烊/還未開門。這種通宵營業方式,也正是以追求方便為本的即食文化特色。

此外,服務多元化和個人化,亦是便利商店文化盛行的原因。1997年九月,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當時只能在地鐵站和火年站充值,假使居住或上班的地方不在鐵路沿線,那就還是得照舊用「辰砂」(港式粵語,形容銅板輔幣)。後為了便民,全市的7- Eleven和Circle-K不但能提供增值服務,還可以代替現金進行消費。除此之外,便利店還具有手機充值、代發傳真、繳費、上網等服務,根本是個「一站式服務平台」,令香港人的生活變得輕鬆簡易,這也是舊式士多辦館望塵莫及的地方。

跑馬地的7- Eleven

便利商店文化的興起,說穿了就是商業化社會下衍生出來的產品:商業化的環境以崇尚效率為上,「時間就是金錢」成為現代都市人生活的金科玉律,人人都希望可以花最少時間來完成最多的事情,提升效率,從而尋求更多利益。漸漸地,這種商業思想和其引伸出來的行為,被潛移默化至日常生活層面上。如果以便利店的多寡來作為即食文化盛行的一個指標,我們就可以發現,香港、台灣、日本和美國這些高度商業化的地區,都是便利商店盛行的地方;甚至內地比7- Eleven 更常見的日系便利商店Family Mart,一樣是經濟發展出即食文化的催化劑,明顯也是大勢所趨的社會大潮流。

被便利店包圍的幸福

文/陳意心@SH

文藝青年最愛的豆瓣社區上有個叫作「很愛便利店」的小組,從成立最初加入到現在竟然也已有八年多的光景。小組話題里羅列了中國各地城市網友最愛的便利店,從7-Eleven、Lawson、Family Mart到C-Store都受到好評與追捧。便利店的妙處當然是以「便利」二字為主,所以像上海街區這般幾乎一個街角一個便利店的格局氛圍著實讓生活在這裡的人感到便捷與幸福。

在便利店出現在上海前,較多見的是雜貨鋪、煙紙店、小賣部這樣的沿街小店,玻璃櫃檯里擺放著實用的小商品物件,貨架上也是琳琅滿目,而老闆就坐在貨架前櫃檯後的板凳上招待人來人往的客戶,興緻來了有時說不準還會和顧客噶上幾句三胡,看上去著實是一道很美的城市風景線。

前幾年,朱鷹文導演了一部紀錄片《秦關路十號》,講的就是一位40多歲的店主,在上海一條極為普通的里弄里經營了一家從爺爺輩就有的煙雜店的故事,這家小店至今已有七十多年歷史。主人公每天簡單的經營方式和周邊顧客鄰居的交流,就是市民日常流水生活最好的寫照,但殘酷的現實卻是,煙雜店馬上要面臨動遷,這段傳奇即將謝幕,像這般美麗的畫面想必今後會越來越少。

秦關路10號的煙雜店

現代商業模式的便利店,從90年代興起並逐漸佔領了整個上海,其中好德、可的、良友、快客是比較不錯的本土品牌,這些店最大的特點就是售貨員大多是中年上海阿姨,這些快退休或已退休或下崗的上海lady能幹耐勞,但缺點是態度稍顯冷淡。

而台灣的全家Family Mart則喜歡用年輕有朝氣的店員來笑臉迎賓,所以成了外來品牌中受歡迎的佼佼者。在台灣旅行時,就曾經真切體會過全家便利店溫暖如家的感覺,而上海的Family Mart也絲毫不遜色。因為家門口就有一間,每天回家前都有種想進去逛下、隨意消費的衝動。有時早、中、晚三餐都可以在那裡解決,夏天更是買冷飲與飲料的最佳場所,有些在網上訂購的物品甚至可以去便利店自提。

而日資的羅森Lawson便利店,因為開在之前工作辦公大樓下所以也逛過很多次,白領們一下班衝過去排隊買關東煮和在門口的微波爐里自助熱飯糰是印象最深的情景。

作為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的美國便利店「7-Eleven」,卻是到2009年才由台灣統一集團開到上海,其中引進的廚房概念最有看力,每天都是現場烹飪飯菜,新鮮的食材誘惑十足,吸引很多白領來吃午餐而不是買速凍的便當,另外city cafe的現磨咖啡、「國際良品」的進口食品也對上海市場衝擊力巨大。

現在,就讓我們閉上眼睛靜靜回味一番踏入便利店時的美好時分吧:

入門的自動鈴聲叮噹作響,一抬頭就能望見貨架上令人垂涎的零食、薯片與巧克力;冷貨櫃里心儀的飲料從紅茶、綠茶、奶茶到可樂、汽水、咖啡、啤酒應有盡有;冰櫃里的冷飲該選擇夢龍還是哈根達斯還是明治呢;冷氣架上的便當、麵條、餃子、飯糰、壽司、酸奶讓人胃咕咕直叫;雜誌架上要翻翻時尚與生活類的最新一期;櫃檯旁的關東煮里花枝丸、魚蛋、魚豆腐、貢丸、北極翅、玉芙蓉究竟哪串最香滑爽口;送禮是紅酒、白酒、甜酒、燒酒還是vodka、whisky;結賬時來一包口香糖,低頭看到醒目位置放的杜雷斯時會有怎樣的心情;也許偷偷想像下使用時的場景,門旁窗前擺放著享用美食的餐桌餐椅令人駐足小憩片刻,坐下喝杯咖啡或者看會報紙;最後還再帶上幾份用積分兌換來的便利店紀念品,從變形金剛、漫威英雄到Hello Kitty、哆啦A夢。

所以便利店才是城市生活真正優越的體現,被便利店包圍著且幸福著。

本文來自Enjoy雅趣(公眾微信號caixin-enjoy)「雙城保險」專欄,摘自愛城市的理由之便利店_Enjoy·雅趣頻道


推薦閱讀:

好大的風的 Live -- 來香港留學:申請和學術。
對話:一個在中國住了19年的日本人眼裡的大陸,香港和台灣
中方為什麼反對英方對香港政改的調查?
關於香港政改的另外一種異想天開的方案?

TAG:便利店 | 7-Eleven | 上海 | 香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