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語錄 Vol.68

我們聽到她的名字不會感到肉體的痛苦,看到她的筆跡也不會發抖,我們不會為了在街上遇見她而改變我們的行程,情感現實逐漸地變成心理現實,成為我們的精神現狀:冷漠和遺忘。其實,當我們戀愛時,我們就預見到了日後的結局了,而正是這種預見讓我們淚流滿面。

nMarcel Proust,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s

馬塞爾·普魯斯特《追憶似水年華》

如果你安慰過人,也被人安慰過,一定有這體驗:安慰者說的那些道理,什麼要看開點、什麼要節哀,你都懂,但你自己說服不了自己;得聽別人說了,才句句入心。

n張佳瑋《我這個普通人的生活》

人生在世,快樂和痛苦本就分不清,我只求它貨真價實。

n王小波

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n魯迅

日子就像盛在米袋子里的米,足夠慢慢數著的。有時我們也驚覺歲月的流轉,白雲蒼狗,白駒過隙,都是眨眼間的事,可我們也只是小小傷感一下,對風對月發上一會兒呆,過後,日子依舊混沌著。很多的事發著誓地想做,卻基於這樣那樣的原因擱淺下來。

n丁立梅《彷彿多年前》

我們總愛笑話小時候的自己,笑我是一個努力學好的壞丫頭,而他是一個努力學壞的好小子。多年以後,這些角色會顛倒,然後再顛倒,直到我們開始接受自己的雙重性,我們就這樣接納了大相徑庭的信條,接納了自身的光明與黑暗。

nPatti Smith, Just Kids

帕蒂·史密斯《只是孩子》

人類面臨有三大問題,順序錯不得。先要解決人和物之間的問題,接下來要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最後要解決人和自己內心之間的問題。

n梁漱溟

每人如果肯認真地對待自己的親歷親見,由此形成自己對事物的看法,那麼都能說出一些讓別人感興趣的有價值的話。可惜的是,人們往往非常馬虎地對待親歷親見,不願花時間回味和思索,留在記憶中的只是一些零亂的印象。於是一旦開口說話,說出的多半是社會上的定見,人云亦云遂成普遍現象。

n周國平

激勵你成長的是你的嫉妒與不甘心,而不是你天生的善良。可是大多數人嫉妒完之後只剩下了怨天尤人,或者乾脆心生妒火想要去破壞其他人的幸福。可是如果別人沒有傷害你,沒有用不正當的手段搶了原本屬於你的東西,那麼你又有什麼理由去辱罵甚至傷害?

支持你成長的或許不是你天性里的善良,而不代表你在成長的過程中可以把善良丟在一邊。

所有的妒忌,報復,不甘心,以及那句「我一定要過得比你好」,都應該轉化成你去努力向上的一個動力,支持你往你妒忌的人的層次去努力,甚至去得到比他們擁有的更好的東西。

渡渡《你過得不好,不是那些過得比你好的人害的》

我仍相信書是一種有效媒介,我不認為其效率下降到社會所認為的程度。你現在手裡拿著的這本書也是一樣。如果你唯一的目的就是把進入你頭腦的文字放到某個方便、易獲取的地方,那你大可把它們存在網路或是光碟這種東西里。而在此我選擇了叫做書的媒介,是因為我希望大家能享受印在紙上的信息;因為我希望把它作為一樣有分量的東西遞給別人;還因為當你在火車上把它從包里拿出來,我希望你能按自己的節奏一頁頁翻過;還因為我覺得若是它隨著是時光流逝而成為古董也挺好。當然,作為設計師,我極盡創意之能事,讓此書在讀者手中能營造出一種愉快的氣氛。我意識到書的魅力不在於從左至右地傳送信息,而在於對信息的珍惜。而且,我中意紙不是因為耽於懷舊。我不是不喜歡電子媒介。我已如此深深依賴信息技術,一旦失去電子郵件服務,我會很難過。實際上,這也是為何一旦我採用紙媒介,我不認為這是出於無意識,而是意願明確。拜電子媒介之興起所賜,紙終於能夠去做它能夠做也該做的事了——充當一種本性迷人的材料。

n原研哉《設計中的設計》

題圖 "Fiordland Sunrise" 來自 David Capellari

推薦閱讀:

語錄 Vol.82
語錄 Vol.10
讀詩 · 我和這個世界不熟
知乎專題 · 如正吐打 Vol.2
語錄 Vol.66

TAG:语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