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在科技公司的5年所觀(1)

從畢業就進入阿里,算不上元老但也經歷了很多「變化」。之前朋友@朱晨說希望了解某公司的發展史,說實話我沒資格談論,畢竟我沒有一開始就參與,更沒有堅持到最後。不過我這5年多里,把一些瑣碎的見聞拼湊著看看。

剛開始的時候,應該是07年初時,那是公司非常年輕的時期,所有核心都是圍繞如何服務好唯一一位大客戶身上。體驗團隊也人數不多,加起來不超過兩隻手。當時沒有用戶體驗,主要分為UE、美工、前端。而我恰恰是夾在美工和前端之間,也所幸如此,才有機會更了解技術。

說來慚愧,技術一直不是我的強項,但當時人手不足時,我們連簡單的java都要寫,而且是直接參与開發環境的。當時其實更像現在所謂的迭代或者精益,從需求提出到修改上線只要幾個小時,一周兩次以上的發布,甚至有時候可以發布更多。每個人都有個需求管理list,做不完的需求。從美工到前端js到後端淺層的java配置等,一個人做完所有。當然其中也不乏一些專才,只做美工或者只做前端,所以像我這樣半調子的,就啥都不專業。大學裡開發過Flash全站,還做過flash動畫(當年特別流行閃客帝國,手癢也嘗試過),所以當年在公司里的flash部分的設計和開發都由我完成,可惜自己是半調子,始終只是停留在解決需求層面。

逐漸,因為系統發展,出於各種安全性考慮,發布周期變成一周一次,代碼規範也越來越完善,漸漸地我就退居只需要前端頁面設計和製作就可以了,偶爾也會稍微調試一下後端,但機會不多了。於是慢慢關注GUI的問題,畢竟是做工具產品,推廣設計比較少(除了HR時不時地會拜託做一些內部的宣傳單頁)。當時人不多,幾個老油條(老同事間的戲稱)除了工作,彼此生活上交流還挺多的。

這個時候還是沒有所謂真正的用戶體驗,只是大家胡亂摸索而已。而我的精力在前端上也投入地比較多,映像最深的是當時有個項目是把全網800px改成1024px,那簡直是體力活,動用了所有懂前端的同學一起改,現在看起來這簡直就是低級碼工,但當時我們閉關還是樂不思蜀。

開始接觸做真正的交互設計,之前都是直接產品經理或者UE(現在來看應該是用研)在word文檔上畫兩三個框,然後提點要求就開始做。那個時候我也是一門心思考慮怎麼做得更漂亮,質感質感質感!一度沉溺於GUI方面,臨摹成為很重要的興趣。當時對於交互設計,一度認為是所謂的互動設計而已。

07年底開始寫博客,沒啥目的,就是把一些想法表達出來,也是在這個過程中,開始真正接觸交互設計,折折熊這個名字也來在這個時期誕生出來(一開始只是覺得設計就應該比較有愛,所以取個比較可愛一點的名字,無任何典故)。公司的崗位也從純視覺變成了交互設計,當然其實這一切都做得很初級,當時講的還是用戶體驗的基本要素,Dont make me think這本書也被翻爛,當時還開始推廣Axure成為交互設計師的利器,作為第一批使用的人,轉發一些教程之後,博客還因此獲得不少流量。但其實公司的產品並沒有見得被改善多少,設計師仍然是資源。

這個局面直到08年底的時候,被白鴉打破,印象中在他來之前,團隊已經開始有交互設計的苗頭,他來是先給大家做用戶體驗的工作坊培訓,貌似時間挺長的。然後他就莫名其妙開始做了一次全站改版,有幸的是,當時我和他合作做這事兒。磨合中覺得自己學到東西越來越多,包括用戶訪談、需求分析等。這個時期公司在用戶體驗方面也愈漸重視,特別是這次全站改版,白鴉拿著ceo的「尚方寶劍」,徹底革命了。最有趣的是原來有個角色是叫需求分析師,因為白鴉和我帶著其他幾個設計師,在原型設計上已經極度細緻到連欄位長度都定義好了,所以這個需求分析師的崗位被活生生地拆掉,合併到產品經理中去。從那時候開始用戶體驗在公司中的地位被無限度地提高,還有很多事情影響著,比如「捉蟲小組」,是自發的組織,專門挑公司產品的體驗毛病,這個小組最後還得了年中CEO大獎。

[本來想一口氣寫完,最後發現寫了半天還只寫了一年,so,未完待續,明天繼續]


推薦閱讀:

本地網上超市有沒有可行性?
2017信息安全渠道大會 | 你要找的全國經銷商都在這裡
如何評價最近比較火的百萬答題?
互聯網簡訊-20171112
從「約P」需求說起,扒出一個年入十幾億的黑產「兵工廠」

TAG: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