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美國恐怖小說家史蒂芬·金?


謝邀。

初次接觸斯蒂芬.金的作品,還是在十多年前看了部美國片子《肖申克的救贖》。當時我還不知道斯蒂芬.金是誰,更不知道《肖申克的救贖》正是根據他的原著小說改編的。

但這部電影卻給了我極大的震撼,並沒有任何恐怖的內容,完全是一部關乎於人性與自由的監獄題材片,至今我仍認為那是我所看過的最好的美國電影。2006年,我終於得以讀到了《肖申克的救贖》原著的中文譯本。

2000年,我第一次看了斯蒂芬.金的小說《寵物公墓》,初看覺得語言羅嗦,情節拖沓,過多細節與心理描寫使人厭煩,更可怕那股濃烈的翻譯腔,美國小說中的跳躍式思維。

然而,當我看到前三分之一,那隻貓居然從寵物公墓中死而復生,回到主人公身邊,心底立即被撞擊了一下。儘管接下來的文字照舊繁瑣,大段對話令人頭皮發麻,我仍然耐著性子看下去——記住這是閱讀斯蒂芬.金的秘笈:一定要有極強的耐力,從頭到尾仔仔細細讀完,否則你將半途而廢。只要你能讀到斯蒂芬.金的結尾,那麼他帶給你的震撼將無與倫比。

之後,我又讀了斯蒂芬.金的另一部佳作《死亡區域》,第一次完全沒有讀懂,後來隔了一年才真正讀了進去,確實是一個需要慢慢品味的作家。斯蒂芬·金對我的影響,更集中在精神的領域,他的意識形態與我非常相像,喜歡與討厭共同的人。正如他在自己的書里寫的一段文字:「現在我是個作家,許多書評人說我寫的東西都是狗屎,我也時常覺得他們說得沒錯……但每回在銀行或醫生辦公室里填表格填到職業欄,我填上『作家』二字時,都仍然覺得心慌。」

而在斯蒂芬金的另一部監獄題材的長篇小說《綠里奇蹟》之中,寫了一個被冤枉坐上電椅的黑人的故事,他有著黑色的皮膚,兇惡的外形,被認為是強姦殺人犯,事實上他有一顆聖徒般的心。

在斯蒂芬金的這些作品裡,可以明顯看到大師的政治傾向,他譴責以監獄與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機器,呼籲人們無論如何絕望都不要放棄希望(安迪十九年的越獄),他同情少數族群,反對美國白人社會對黑人的歧視和偏見。

出身美國藍領無產階級家庭,成為作家首富,仍保持純真的中下階層本色,他是活得真實的美國人,永不裝逼的偉大作家。


他的那本1408,應該篇幅並不長,可是拍成電影之後,情節之豐富恐怖,關鍵是心理恐怖,看過的人肯定印象深刻

寵物公墓說實話電影拍得不錯,但是恐怖程度和書比起來差多了,那本書我看到一半,嚇得沒法繼續看了,就倒過來先看結尾再看中間。。還是嚇死了

可是他那麼多以恐怖,驚悚,驚嚇的書中,時不時總是有人性的閃光,記得好像是玫瑰瘋狂者,那個飽受家暴的婦女奮起反抗的時候,雖然不同時代,不同國度不同文化,真有熱淚盈眶的衝動;雖然是個恐怖靈異故事,但是是個光明的結尾

他的書里經常出現小鎮時候的朋友,四個小男孩,記得stand by me?是這個電影嗎?以及捕夢網,都有類似的設置,應該是他自身經歷的投射,非常的溫馨美好

在高產的作家中,幾乎要追完的應該就只有阿加莎克里斯蒂,阿西莫夫還有他了吧


「把你嚇死,就是我最大的成功」。

三觀很正的首富作家,經常在作品裡戲謔某些把基督教搞成邪教的人。

好吧,其實他不是什麼恐怖小說家,我也沒看過他一部小說。回答這個問題,純屬空虛


在愛倫.坡之後可以坐懸疑小說頭把交椅的人


第一次真正接觸斯蒂芬·金是在大一期間: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沒錯,就是這本書,斯蒂芬·金的《寫作這回事》。

當時想看一些有關寫作的書籍,於是百度和知乎,這本書就出現在我的視野了。這本書我看完之後的最大的一個感受是,作者寫得非常真摯與誠懇,把寫作理論娓娓道來,像良師益友一般。同時這本書也是作者的創作生涯回憶錄,讀來親切感人,讓我對作者多了幾分認識。

在搜索這本書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肖申克的救贖》也是斯蒂芬寫的。要知道,我高二(嗯,我清晰的記得是高二)的時候在數學晚自習上就看過了這部電影。看完之後內心真的久久不能平靜,既驚嘆於電影情節的巧妙,又為男主角安迪感到高興(雖然他經歷了那麼多苦難,最後也終於善惡有報),還對國外的監獄制度的黑暗有了最初的認識。但我當時並不知道這部電影是改編自書籍的,一直以為是好萊塢的劇作家寫的劇本。(自動尷尬臉)

在我看來,斯蒂芬的小說情節緊湊,合乎情理,同時又能設置很多懸念,著實做到了引人入勝。另外,結構巧妙,結局出人意料。

哦,對了,不久前上映了一部電影:《小丑回魂》(It),就是以斯蒂芬的小說《It》改編的。好看不好看,大家去看看網上的評論就行了。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手機碼字,排版較渣,請見諒


我知道《閃靈》,知道《迷霧》,知道《綠里奇蹟》,但我不知道居然連《肖申克的救贖》居然也是他寫的。

感覺像是開掛選手,各種題材隨意切換。說不定也是穿越選手,穿越回來把優秀的作品都搞自己頭下-------滑稽


我讀斯蒂芬金的小說,前期沒什麼感覺,越往後越有種如墜冰窟的恐懼感,這種恐懼源於內心對人性和生命的拷問。

詳見斯蒂芬金---《納粹高徒》


聽說有一次馬丁老爺子,就是寫權利的遊戲那個,和史蒂芬金,兩個人對話如下


沒讀過他的小說,無意中看過改編的一些電影、美劇。無聊打發時間還行,沒什麼價值。

瀏覽了下其它答案,基本都是他的粉絲。那麼,我可以相信,他在恐怖氣氛的操控、人性陰暗面的刻畫上,可能確實有一手吧。只是,本人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所以不欣賞。請互相理解,免噴,呵呵。

(本人不喜歡、不需要恐怖小說、電影,但也不介意、不害怕偶爾看看。為何?因為,這年頭,現實社會夠陰暗了,不需要另外去看虛構的。)


他的恐怖小說,挺幼稚的——邏輯上不能自洽,說不通,也不反應生活或哲理。著迷於這類小說的讀者,和以寫作這類小說為主業的作家,當然都算不上高端。

史蒂芬金的書在美國銷量不錯,絕大部分作品沒什麼文學上的價值。他在通俗小說中的地位,相當於網文中的三少土豆之流,供消遣用的快餐小說的製造者而已——當然,在迷弟迷妹的眼中,他是無與倫比的。


真正「高產似母豬」的作家

同時作品還都是有品質的

現如今,他這麼認真的、職業的作家,

在國內是不多見的。

可能是他比較珍惜自己的腳踝的緣故。


首先對他的了解起源於《肖申克的救贖》,我是先看的書,再看的電影,講真,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電影比書更精彩。

但他的恐怖小說我看過《納粹高徒》《呼吸——呼吸——》《屍體》,這四個故事在一本中篇集里。《屍體》和《納粹高徒》故事彼此之間是貫通的,故事的基調確實很壓抑,看到後半段的時候確實會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很吸引人。《呼吸》中用孕婦的呼吸使故事的節奏加快,我的心也緊跟著揪著不放,到故事的結尾,孕婦頭滾出畫面,呼吸卻一直繼續的時候,瞬間嚇到⊙?⊙!

我也從來沒有涉獵過恐怖小說,只限於他的這幾篇。所以確實很恐怖

但對於斯蒂芬金這個人來說,我超級喜歡他,他在那本書的序中寫道(只記得大概意思)我既做了自己喜歡的事,又用自己喜歡的事情掙到了錢。

這大概是每一個人都希望的事情吧


我看的恐怖小說也不多,以前很愛看恐怖電影與那種小報刊亭賣的那種恐怖小說,所以可能沒有太多參考價值。

史蒂芬金的作品裡比恐怖與驚悚更加優秀的是對人物的描寫,人物很豐滿,有大量的人物心理以及人物經歷的刻畫,相比於很多恐怖小說,那些小說作家會更加絞盡腦汁的去營造恐怖的場景與氛圍,的確也會令人影響深刻冷汗直流,但是讀完了,也僅僅只是記住那些場景和簡單的情節而已,會講故事的人還能夠向朋友們繪聲繪色的講出這個故事,也讓朋友們感受到閱讀的恐怖感。

但是史蒂芬金的小說是沒辦法說出來的,裡面大量的心理描寫,人物細微的心理變化,人物與人物之間的關係的拉扯,人物自我的糾結,搖搖欲墜的人性…… 這些只有通過閱讀才能理解和感受。

讀完史蒂芬金的恐怖小說,除了記得那些令人冷汗直流的場景,還會記得那些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且場景與人物是一體的,就好像這些故事一定是屬於這個人物,而不屬於讀者,所以讀完了也不會像看完咒怨一樣,每天都神經兮兮的。

(其實咒怨我沒敢看完,因為太怕了… _(:зゝ∠)_)

史蒂芬金有些像東野圭吾的感覺,前者披著恐怖小說的外衣,寫的是人性與故事,後者則是披著犯罪小說的外衣,寫的也是人性與故事。我相信很多人愛讀他們的小說,更多的也是愛讀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里包含了作家獨一無二的思想與對世界和人性的觀察。


跑個題。

小學讀過格林童話系列,再沒碰過教科書之外的書籍。

直到大學圖書館無意借了一本恐怖小說《手機》,走路看、坐車看、上課看、拉屎看,看書時候同學叫了我一聲,我驚得直冒冷汗,因為太投入。

那段時間把校園裡所有斯蒂芬金的書都看了,工作以後也抽空去圖書館找其他書,心理作用,不愛買恐怖書籍放在家裡,害怕,否則他的所有書我都想買來珍藏。其實他的書里沒有鬼!

從那時起養成了讀書習慣,至今九年,到現在問我最喜歡的作者是誰,依然脫口斯蒂芬金。


老金的小說看了不少了,其實他的題材涉獵也挺廣的,不知道為什麼都把他列為恐怖小說家。

說這話可能有點招噴,個人感覺老金還是最適合那種小鎮題材的,在狹小的空間內把人物、心理刻畫的讓人慾罷不能,情節安排的絲絲入扣,肖申克和四部曲不用說了,暗夜無星、頭號書迷、杜馬島之類的看起來很普通的故事,偏偏能讓人一口氣讀下去欲罷不能。而相對來說宏大一點的題材就不算太成功了,黑暗塔系列靠著情懷支撐啃了大半年才算看完,科幻題材的手機也感覺一般。當然了,文學這東西還是見仁見智了,喜歡就好。

總體來說,老金的作品還是比較有品質保證的,巨大的產量也是書迷們的一件幸事。前提是你要有耐心細細品味他塑造出來那種意境。


不得不說《四季奇譚》夠贊。但所謂的恐怖類小說《寵物公墓》之流我個人覺得名過其實了。至於翻拍的影視作品的話,恐怕佳作都是弗蘭克達拉特邦的,例如《肖申克的救贖》《迷霧》《綠里奇蹟》。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