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類似突如其來的惡意,要如何回復與處理?

大概就是在網吧打完lol回家,看到有人@我,看到內容就感到很搞笑,這種人就閑的沒事幹,罵她都懶得罵,直接刪好友,之後還有挺多人點贊評論的,就這群三觀情商智商都不是正常人,高考完之後刪除不謝!


我想題主已經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把這份惡意加倍地還回去。

首先,這位在朋友圈掛你微信的同學,做事是比較不妥的。在朋友圈掛認識的人並且加以批判這個事情,還是顯得有些幼稚了。但是我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她(他?)。如果有人宣稱(或者把昵稱改為)是自己偶像的前男友,在很多人的眼裡看來,確實是令人憤慨的。

你當然可以說,這就是個玩笑,或者明顯是假的,或者我叫什麼是我的自由她憑什麼來掛我。但是我們換個角度想一下,如果你非常非常喜歡一個很美女孩子,然後你朋友圈有個人昵稱改成了這個女孩子的前男友,你會不會覺得他腦子有病?你會不會和朋友討論這人是不是傻X?你有沒有可能把他掛在朋友圈批判?你也會不開心對吧?你的朋友們會不會支持你?很可能會。因為他們是你的朋友,或者因為他們也喜歡這個女孩子。

好,我們再push一步,如果這個人從某處得到了你母親的名姓,然後改成了她的前男友,你是不是要拿起刀去找人了?這時候他如果和你說,我是開玩笑的,這明顯是假的,我叫什麼是我的自由你憑什麼來找我。你會聽么?你會覺得他有道理么?

而從偶像,到同學,到家人,中間有一個明顯的分界點么?有的人認為有,有的人認為沒有。但是這個事,是確確實實沒變的。不過是把名字改成了XXX的前男友。

好,這個女孩子做的肯定有不妥的地方,她的語氣里也可以嗅到嘲諷的味道,她的中心思想是——這個臭屌絲,配不上我家熱巴,還癩蛤蟆想吃天鵝肉。這種行為值得批評。

然後你的應對是什麼呢?

你把她給掛知乎上了。

你對她(還有所有給她點贊、回復的朋友)的評價是——三觀智商情商都不是正常人。不僅如此,你還說自己「懶得罵她」。不過很明顯,你認為她的做法是錯誤的,並且希望從網友那裡得到贊同(你也得到了很多)。

恕我愚昧,我實在是分辨不出,你的行為,和她的行為,到底有什麼區別。

同樣是看到了一個令自己不爽的事情,同樣是面對一個有一些爭議的問題,同樣把這個事和這個人掛了出來,同樣地進行了自己的批判和攻擊,同樣地等待和接受了「旁觀者」的贊同。唯一不同的的大概是,她發的是更加私人的朋友圈,而你發到了一個公共平台知乎上。

我實在難以想像,題主是如何在這個過程中找到優越感的。

我可以理解題主在這個過程中找到愉悅感,自己被贊同,對方被否定,這件事是愉悅的。就像這個被你掛出來的同學在朋友圈得到的回復一樣。但是優越感?在你提這個問題的同時,就應該沒有了啊。你和她是一樣一樣一樣的人兒啊。

不知道還在高中的題主,有沒有能力靜下心來,從客觀上思考一下我這篇回答。這絕不是你想看到的,但或許是對你有幫助的。如果能,我心甚慰。如果不能,那就看看其他人的答案吧,那些是你需要的。


很多年前我遇見一個很難搞的保安,他一副兇惡的樣子,眼神由上而下地打量我。剛開始,我試著對他微笑,並且試著慷慨對待。但是他突然叫住我說:「你是誰啊,為什麼這樣看我?」此後,我只要遠遠地瞥見他,我就小心提防他,站著但不向他微笑,更不對他說一句仁慈的話。就是在這樣的時候,悲憫來自於一種藝術,完全是公正的,而不做得過多。

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很想要對人仁慈,但是當我面前出現的是一個令人不快、心懷惡意與敵意或不仁慈的人時,我該怎麼做?」

佛教會建議我們別把他人加在我們身上的錯誤內化為自己的。有人辱罵了佛陀千百次,佛陀最後問了這個人:「如果有人要送個禮物給你,而你拒絕了,那麼最後這個禮物應該算是誰的呢?」這人有點窘迫地回答說,禮物應該是屬於要送禮者的。佛陀因此下結論說:「你的辱罵我並不接受,所以這些辱罵歸你所有。」

我覺得面對令人不快、粗野、兇惡的人,如果保持仁慈的態度,我就得勝。保持冷靜、有禮、對他人開放的態度,就等於是讓他的敵意失去作用。就算他不改變態度,我至少保住了自己的尊嚴與內在的平靜。要是和他起了衝突,我便落入我為他感到悲嘆的錯誤中。何況,衝突的結果往往是彼此的態度越顯激烈。對方大聲對我叫囂,如果我也提高聲量針鋒相對,最後總不免導致暴力。

但假如說我們面對的是恐怖組織,我們並不該寬容他們無人性的暴行,而是應該盡一切努力停止他們的恐怖活動。同時,我們應該了解到這些人並不是生來就想要砍人,是有一些成因和情況導致這樣可怕的行為。在這種情形下,悲憫之心即是想要醫治這些原因,就像醫生想要讓流行病消聲滅跡一樣。這即意味著我們要糾正這個世界的不平等、讓年輕人有機會受更好的教育、改善女人的社會地位等等,好讓這些恐怖組織賴以生存的社會沃土不再存在。

某人心裡滿腔恨意時,我們要以悲憫的態度對待,就像醫生面對躁狂的瘋子一樣。首先要阻止他做出危害大家的事情。不過,醫生在醫治侵蝕病人精神的病痛時,並不會拿棍子來對待病人,而且也必須採取一切可能的辦法來解決問題,而不讓自己落入暴力與恨意之中。要是以恨意回應恨意,那麼問題就永遠解決不了。

事實上,面對一些有問題的人時,我們為什麼很難當個利他主義者、很難懷抱著悲憫之心或對他和善?因為我們生命本身已經面臨足夠的痛苦,以致我們再也不想去觸碰刺人的仙人掌,但是萬一這扎人的事發生在我們的家庭、鄰近之人,或是工作的環境中,那麼這便造成了問題。往往,我們並不願意對這樣的人好、對他們和善,我們認為他們也該對自己有所表示,做他們該做的事:「每個人都應該踏出他自己的那一步,我不想替他做他自己該做的事!」有時候,我們甚至會很高興他們有了小麻煩,有種很高興看到別人陷在困難里的心理,心想,這說不定能教教他該怎麼做人處事。

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自己的狀態要很好,才能夠走向處於困難中的人。不管這是為了與之對抗(以防落入侵犯),或是為了對其懷抱悲憫(以防自己不受到他人擺布或剝削)。有時候,要是沒準備好的話,自己最好別扮演懷著悲憫之心的英雄。我曾建議一些人避免這樣的情況,因為我不覺得他們已經準備好去面對它。

為了獲得自由,我們必須辨別是誰拖拉著我們往下墜。這並不是要避開他們,而是當他們出現在附近時,必須加倍地注意。真的有人較容易激起我們的憤怒、害怕或是悲傷情緒。有個朋友對我坦承,他去看他媽媽的時候,他總是很小心地提防,等著她的負面情緒迎面拋來。這個兒子其實是很愛他媽媽的,我從他的自知之明中汲取了一項可貴的工具:當有干擾讓我不能和人有良好關係時,我要傾聽自己內在聲音提供的方向。在與人交往時,要拋棄那傷及關係的言行,也就是拋離與人相鬥之事,並且意識到自己在面對某些人時的脆弱。拋下偏見,即是驅散將我們與他人隔離的濃重霧霾,以便真實地面對對方。

哲學傳統提供我們了解這種情況的幾項工具。蘇格拉底說過這麼一句有名的話:「沒有人是故意兇惡的。」也就是說,兇惡的情緒主要是出於一個受苦的人,他顯然沒有平安與喜樂。就此,我們可以從侵略性、暴力中看出這是個警報,是他向外求援的警報。

選擇溫柔、放棄恨意,需要很大的勇氣。當我們譴責他人,只會使事情更惡化,為什麼不減省話語,甚至閉口不言呢,尤其是,不要加油添醋。我們也要記得,如果一切不能立刻解決,一點也不嚴重。即使我們盡了一切努力,總是有人寧願懷抱著怨恨和憤怒而活。有位女性朋友這麼對我說:「就算我咽下最後一口氣,我都還是怪他不好。」當我建議她拋下這樣的怒氣時,她卻對我說自己不是個懦弱的人……不幸的是,有時候我們寧願死去,也不願承認自己錯了。

要避免與人衝突需要很大的勇氣。如果從早到晚都得面對一個不斷向我挑釁的同事,我該怎麼做才能不落入敵意與憎恨中呢?有一件事是確定的:越是堅持深沉的和平,就越能避開以牙還牙的報復行為。為了好好地消化與人的衝突,有效的操練是把傷害我們的這個人,看做是被自己缺點所「蒙蔽」的受害者。我們當然不會去責怪一個在路上踩了我們腳的盲人……

蘇格拉底「沒有人是故意兇惡的」的這句話,可以有很多詮釋角度。根據柏拉圖的另一段話,蘇格拉底指的似乎是缺乏自由意志,他這樣說:「那些做了醜事與壞事的人都不是故意的。」自由意志是很複雜的問題。有些神經科學家表示,因為我們的行為是一連串的無意識,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控制腦神經運作的過程,所以我們做的就只能是我們所做的。不過,我們對此可以回答說自己有處理個人情緒的能力,有消除自己不受歡迎思維的能力,而且這樣長期下來,我們是有能力藉助操練,讓精神改變性格。

很明顯地,有些人有時候是會蓄意傷害他人的。問題在於是否為了傷害而傷害。根據心理學研究,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媒體和小說都喜歡提及純粹的惡,許多電影也都會拍攝惡人做些「為了傷害而傷害的事」,並且為自己毫無理由做惡事而感到開心。不過,就像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在他的《惡:在人類暴力與殘酷之中》所指出的,絕對的惡其實是迷思。即使是那些犯下最殘酷惡行的人,他也認為自己是在防備以免受到邪惡力量的侵擾。那些起而報仇的人也認為自己有權力以暴力來修補別人對他的傷害。儘管他們對現實的詮釋十分反常,至少他們認為自己不是「為了做壞事而做」,而是為了防備或修補。

根據佛教的說法,絕對的惡並不存在,因為就算是作惡多端的人,內在深處都具有「佛性」,就像落入淤泥里的一小塊金塊,爛泥永遠不會讓金塊起變化。

那些落入暴力里的人,肯定地表示自己的理由是正當的、他們的權利受到他人的嘲弄。儘管他們所說並非為真,但還是要注意聆聽,以避免再度落入暴力之中。亞歷山大引用斯賓諾莎的話:「不要嘲笑、不要哭泣、不要怨恨,而要了解。」這是第一件要去做的事。2011年於挪威犯下大規模殺人案的安德斯.布雷維克,在警官審訊他時主張「聆聽他的說法」:必須要問罪犯怎麼解釋自己所做的事。

為了避免惡再度冒出頭,重要的是了解它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一開始是怎麼發生的。

例如,要是我們觀察種族大屠殺是怎麼發生的,會發現它幾乎總是從視特定一群人為惡魔、把特定一群人去個人化、去人性化開始的。

這些人不再是如你我一般,有家庭、有歡樂也有痛苦的人。這些人都成為相似的一群,只把他們看做是登記簿里的一個人名。我們也會對自己加諸於他們的痛苦變得不敏感,並將自己的罪行看做是一種責任,或者是一種對大眾的救贖。我們就是這樣犯下起先認為不可能犯的醜惡罪行。

蘇格拉底想表達的,大概是沒有人在本質上是兇惡的。不過,我們卻可以蓄意當個兇惡的人。事實上有很多駭人聽聞的社會新聞就是這樣;我不知道這樣的殘酷是不是有意識的,但卻是完全且徹底的。這涉及心理變態的問題:有部分人是沒有能力感受到同理心的,他們在悲憫方面是殘障。那些重大案件中傷害同學的青年人,顯然他們的價值觀出了問題,一點都不尊重生命。

無論在任何情況下,悲憫都不應該被視為弱點、負擔或犧牲,而應該看做是最好的選擇,即使是在情況最錯綜複雜的時候也一樣,就像這那些完全沒有同理心的青年人。這也是保持自己完整性的最好辦法,因為只有悲憫,存在才有意義。


一笑而過,遠離他們。

舉個例子吧,開車的朋友,應該會碰到開電動車各種闖紅燈、逆行、玩手機、轉彎不打燈的,有時候嚇一跳,應該生氣嗎?應該,有必要採取行動嗎?沒必要。

他們不遵守交通規則,增大了自己出事的幾率。說不定哪天碰到技術差的,或者脾氣暴的,就給懟上了。所以,遠離即可。

會受到懲罰,但不需要由你來執行。此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是也。

再舉一例,禰衡罵曹操,曹丞相是咋處理的啊?派去劉表處,劉表也不一般,給送去黃祖,死哪兒不是死,何必自己動手。

如果要問職場問題,可參考我其他回答,或針對性討論。


說說我自己。

現實生活也好,網路生存也罷,我從來不和XX者「搶飯吃」(爭輸贏或者證明自己有什麼的意思),這需要發自內心的悲憫,也需要超越人性弱點的剋制。錢,誰不愛?「壞事」,誰不會做?故事會,誰不會開?刻薄的話,誰不會說?關鍵是,你能不能剋制。

我做人,這一輩子,求的不是「優秀」,我首先求的是「不要又蠢又壞」。

我一直努力去原諒一些刁難我的外人,忘記一些給我造謠的路人,遺忘一些抱團黑我的人,揮別一些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接近我的人,這些行為,對於我來說,都只是為人根本,我不覺得,這是什麼悲憫。

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人,跑來告訴我,說她原諒我什麼的,但我真的不知道,她在原諒我什麼?我不曾傷害她。不曾和任何人說起她。只是她自己,給我繪製了一幅畫像,後來發現,我沒有活成她希望的樣子,她就火冒三丈。

有人說我有「被迫害妄想症」,我想說的是,搞清楚事情的背後的邏輯:

1在你面前,我只講述事情的前因後果。我說的不是「XX救救我的」的口號。

2任何事情都存在第三方,對質是分分鐘的事情,如果我沒有,那是因為,我不想。

我來給大家說一個八卦。

曾經有一個女性知友加我,她加我的原因,她說是因為她喜歡我,事實上,我知道不是。她的動機我並不清楚,目的,我還是知道的。她加我,是為了一個男性大V——她為了討好他嗎?猜不出,她只是暗示過,她是他的女神。

這背後的故事是:這個男性巨巨巨V回答一個情感問題時,舉過一個例子,故事的女主角是我,她認出來了。我覺得她很厲害,整個知乎,就她認出了。

我之所以沒有排斥這個路人,是因為:

1那個男性大V在答案里,事實上是誇了我。(要不然,她也不會加我)

2那個男性對我真心真意很好,我人生低谷的時候,他每天給我打長途電話,他和我一個人說的話,比所有的人加起來一年都多,我覺得,他把一生的寬容與理解還有支持,都用在了我一個人的身上。

我是說,我默認這個女性路人是他的朋友,我對她好,也是因為他而已。但,我的此後的很多悲劇,就是來自於此女性路人。

她對我做過什麼,不重要,我只拜託這個男性大V好好想想背後的邏輯。

回到題主的問題,「面對類似突如其來的惡意,要如何回復與處理?」

忍,或者,遺忘。


有時候

你要相信

神經病是存在的


不必理會就好了,你真的撕起來才正中那些人的下懷。

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對你的生活和心態產生不了任何影響。離狗遠一點狗也就不叫了。

寧與同好爭高下,不共傻瓜論短長。


現在,仍然有人覺得,女生不是處女,就是不自愛,比如以下這位暖男。

而仍然有一些女生認為,自己不是處,就好像犯了十惡不赦大罪。

甚至還有人指責那些站出來的受害者。

不建議你這樣處理這種忽如其來的惡意:

不建議你當面和他理論。

建議你學會保護自己,不要用有色眼鏡看待受害者,而是和他們平等交流,開導。你當他們是正常人,忘記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悲劇,遠比你的施捨和憐憫更能幫助他們。


我覺得粉明星本來就是一件很高危的事情,很容易粉絲之間就會互撕(?? . ??),也許在題主看來這是突如其來的「惡意」,在對方看來明顯就是idol被一個不怎麼樣的人YY之後她們的反擊吧。

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因為明星和粉絲之間天然有地位上的不平等。你用「前男友」這個字眼拉平了明星之間的距離(而實際並非如此),如果你寫的是迪麗熱巴的十八線迷弟估計只會引來很多同好說「我也粉她誒」

所以感覺還是不要輕易粉明星什麼的,心理上平白低了一截⊙﹏⊙

至於遇到惡意,不是認慫「我就是她的迷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當她前男友,都不敢奢求成為她現男友」

或者硬剛,嗆回去


有實力就碾壓,沒實力就遠離


知乎真可怕,挨個罵這種事還有必要拿來批鬥?


告訴他,尊重他的意見,已把昵稱改成你媽前男友


無視、退讓、賠償、止損、報復

報復是沒必要的

根據情況是否嚴重來選擇是否無視

賠償的條件是讓對方意識到錯誤並道歉、補償,但是這事在他們眼裡是沒什麼大不了的掛了就掛了,所以估計不會成功。

退讓便是通過改名讓其刪除消息。

請求原諒、情有可原、指出其行為不妥、真誠

你可以私下溝通:

非常抱歉,我原本只希望表達對XX的喜愛,畢竟XX多麼可愛,沒想到會引起如此反感,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但是其實你可以私下和我溝通,我覺得擅自把別人掛在朋友圈是不妥的。最後再次由衷的表示歉意,希望能刪除該信息。

止損呢?就是講道理。取明星男女友名,這種事情各有各的看法,沒有真正的正確答案(是否可以取這種名),但是她的錯就是擅自把人掛在朋友圈。

貶低她,抬高自己,發揚人格魅力,獲得觀眾認同,剩下的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她的朋友什麼的緊追不放很正常,我們也不需要和她們再糾纏,重要的是讓 你想讓的人 看到你的態度,幫助他們理清思路,明白這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而顯得她很幼稚。

你可以說:

不好意思,這只不過表達對偶像喜愛的一種方式而已,很正常,很多人都覺得這沒什麼大不了的,也有很多人像我一樣取類似的名稱,我覺得不必計較太多,有部分人覺得不舒服也很正常,我們也不要要求人人觀點相同,但是僅因觀點不同就把別人掛在自己朋友圈批判的做法,我覺得是不妥的,是對人的不尊重,也侵犯了別人的權益,希望能刪除。

一點薄見,

供參考。


現實中的人還不簡單,打她啊,找人揍她啊,網上的人你找不著,現實里的給個教訓還不簡單,我這麼說,你生氣了,很氣,最好的方式就是發泄出來。


我遇到過很多次

經常玩推特,然後遇到一些,讓我怒不可遏的

非人哉!!!!!

用最髒的話來侮辱我

全是謾罵的話

我基友每次安慰我說→_→………

Their superman

have the effect of turning everthing into shit.

點石成屎

…………

…………

…………

…………

…………

…………

祝好(??ω??)??


推薦閱讀:

思維的利劍|C計劃周末薦書(以及書作者寫的很長的後記)
打比方講道理也可能是思維錯誤?
【認真想】我為什麼不關心權威的意見?

TAG:人際交往 | 批判性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