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三途川這些說法是中國自古就有的還是從日本等國傳入的?
最近在準備一次關於文化入侵的課堂作業,搜集資料的時候忽然發現一些比如說:彼岸花、曼珠沙華、三途川、忘川等等耳熟能詳的名詞,以前一直以為這些是中國傳說中流傳下來的,但是後來發現這些並不像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名詞,所以想請問一下各位大神,這些名詞是不是真的是一些日系的名詞翻譯,還是說這只是中國文化中的一些小眾的的說法?
三途川應該是中國就有的,叫忘川。是神話概念。而彼岸花,算是外傳進來的,不過不是日本,而是身毒(古印度)。這是一個佛教概念,後來又由中國傳到了日本。
三途川的三途來自佛教的經典《金光明經》,指六道輪迴的三惡道。日本神話里的三途川一般指《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以下簡稱「十王經」)里的葬頭河,屬於十王信仰(十王即十殿閻羅)。
《十王經》是在中國的佛經,《十王經》是這樣描述三途川(葬頭河):「葬頭河曲,於初江辺官聴相連承所渡。前大河,即是葬頭,見渡亡人名奈河津。所渡有三,一山水瀬、二江深淵、三有橋渡」。一般認為《十王經》在飛鳥時代傳入日本,平安時代末期在日本社會裡廣泛傳開,葬頭河也有了很多別名,如三途川、三途之川、三途河、三瀨川、渡川等,但正式名稱仍是「葬頭河」,不過現在一般都是稱「三途川」了。關於三途川的名字由來有很多說法,一直沒有個定論。關於「忘川」,沒查到任何古籍出處,在Yahoo! Japan里搜索「忘川」,全是中文信息。搜索「忘れ川」,沒查到忘れ川與冥界有聯繫的信息。在百度搜索時,有大量忘川的信息,都與冥界有聯繫,都表示忘川是奈何橋下的河,但答主表示懷疑這個說法,因為沒查到任何古籍里有「忘川」這個辭彙,而且這個辭彙也不符合中國古代取名習慣,答主小時候曾看過一些中國神話書籍,都沒有一處提到「忘川」,而且《西遊記》、《封神演義》里也沒提過「忘川」。關於奈何橋下面的河的名字,只查到《宣室志》說該河俗謂奈河。答主認為「忘川」這個辭彙可能是現代人造出來的辭彙。同樣的還有「彼岸花是黃泉路上唯一盛開的花」。
彼岸花,中文學名叫「紅花石蒜」,日文學名叫「ヒガンバナ」(higanbana),漢字寫作「彼岸花」,取自該花開於秋的彼岸時期(秋分時期),彼岸花的另一個名字「曼珠沙華」來自佛教的《法華經》等經典,意為「天上的花」。彼岸花雖然不是日本原有的,但是日本文化賦予了彼岸花冥界之花、黃泉之花、幽美、絕望、凄美、轉生這些意義。
彼岸花其實在日本最初是被厭惡的,覺得不吉利,古代很少有人關注它,明治時代開始後,彼岸花開始大量在文藝作品裡登場,之後因昭和·平成兩時代的大眾文化繁榮而開始流行起來。彼岸花文化在中國火熱應該是大量日本文學作品、動畫、漫畫、遊戲等的流行而興盛起的。其實在現實的日本里,有幾條河叫三途川⊙﹏⊙∥
日本共有四條河叫三途川,在青森縣、群馬縣、千葉縣、宮城縣
群馬縣的三途川路牌
司機:我不是去秋名山嗎,咋來到三途川了((((;°Д°))))
有個電車站名也叫三途川……
「尊敬的乘客,三途川站到了,前往黃泉的乘客請在此下車」
求乘客心理陰影面積
青森縣的三途川
害怕((((;°Д°))))推薦閱讀:
※《西遊記》里的美男子
※斗母元君
※《民國演義》第一回 西太后怒砸封魔台 長庚星托生香山縣
※吳剛伐桂,內涵故事裡的男性悲劇
※女媧是人首蛇身,沒有手是怎麼捏泥人和鍊石補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