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思聽力已達標,如何進一步改善實際國外生活中的英語聽力?

本人在紐西蘭留學,雅思聽力有8.0,辭彙量也近萬,同時聽網路公開課如Coursera或者TED也基本沒問題,但為什麼在實際留學時無論是聽老師授課或者與當地人交流時聽起來還是很吃力,很多地方聽不懂?這是辭彙量問題嗎?有什麼方法可以短期內提高實際生活中的聽力能力?


辭彙量近萬。。。近萬,我辭彙量基本用什麼app測都是兩萬+,大學lecture tutorial只要是formal的發言 我都能聽懂(理解)至少90%。可是其實在澳洲近兩年,對於非母語者的limitation,聽力上的,大概有幾點,

1.informal language

在formal scenario,一般使用的語言都有完整的句子結構和decent的語法,基本上只要辭彙沒有太大問題都很好理解。

可是informal talking裡面 怎麼每個停頓都那麼短啊!這根本不是一個句子啊!那麼短我怎麼能聽得出他們說的啥!他們是不是用了很多我不知道的動加介組合!很多slangs!還有很多人名和地名!怎麼process得那麼快啊!我還在想responce,話就被別人沒有間斷地搶走啦!另外一個引出的問題就是

2.進入不熟悉主題所需要的時間

聽著不熟悉的人聊著不熟悉的主題,你能夠進入他們對話的scenario時間是多長?

拔智齒的時候緊張得個一逼,聽醫生和助手在聊天,剛開始的一分鐘,我的媽,他們在說的啥,老子一個字都聽不懂!後來心裡想,憋著急,靜下心來聽。發現他們在聊的是他們共同認識的人的現狀。Tracy最近在幹啥~她在xxx買了一棟房子~Carragh在打算賣掉她的車買一輛新的~哪個holoday package great deal~話題之分散,沒有固定的主題,基本就是閑扯,殊不知這才是最難抓的啊!學習能夠容易學到的,都是小case好嗎。

總之我的感想就是,你要想有接近native speaker的水平 你就要,儘可能,無限接近地,擁有native speaker所擁有的一切環境,學習環境,生活環境,工作環境,家庭環境,交友環境。就我一個在澳洲將近20年,老公是Aussie的一個同學,口音非常好,表達上okay,可是在用英語授課內容的理解上,母語完勝啊。

哎,總之,

1.一個friendly的態度非常重要,很多要是從英語硬體上拼拼不過我,可是這種很adorable的personality,就是招人喜歡啊,大家都喜歡找他們聊天啊去玩啊~

2.環境,真的,特別對於留學生來說。老子之前差不多一年因為學習環境的關係只能跟local混,現在讀大學了玩得好的是中國小夥伴,只是一個學期過去你造我英語退步了奪少嗎!!本寶寶很難過!但是一個朋友圈很多ABC在澳洲和local co-work過好幾年的的妹紙,英語,非常好。

不說了說多都是淚。

再:我表姐的兩個roommates都是Canadian,小夥伴也是外國人居多,感覺再過不久她就可以嘲笑我的英語了呢:)


最重要的是得明白妳一輩子英語都不會足夠好。一輩子。不只是妳,我也一樣,一輩子都不會足夠好。所有非 native 都是這樣。[1] 這是必敗的戰鬥。

就好比本版「叛逆者」的答案,毫無疑問是有實用價值,但那個答案的本質是「降低要求」。意義是由語境決定的,很多時候語境可以幫助妳猜到陌生單詞的意思,但不要誤會,猜就是猜,猜中不等於弄懂。恰恰因爲不是 native,纔要加倍留心,不能用潦草的態度對待生詞。

妳現在詞彙量近萬。在妳詞彙量只有一千的時候,一定是如履薄冰地努力學習英文,才達到了今天的水平。或許雅思成績和一萬詞彙量讓妳產生了錯覺,認爲自己已經進入中等以上水平。這或許沒錯,但從中級到高級比從入門到中級更難,妳只應該更加如履薄冰,而不是反之。

有很多出國多年的中國人,尤其是站穩了腳跟的,對這一點沒有清醒的認識。她們會認爲自己已經擺脫了「外語學習者」的身份,成爲地道的外語使用者了。不是的。外語學習者的身份一輩子都擺脫不了。這也不一定是什麼弱項。而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人,在關於語言的討論中最喜歡拋出「語言是發展的」這句話。這兩者放在一起看不奇怪嗎?

---

1. 妳不必問我「如何定義『足夠好』」;妳自己心裡有答案,不然不會來知乎問這個問題。


差的不是聽力,差的是對文化熟悉的程度。

舉個栗子,即便是中國人,如果他沒有聽過費玉清講黃段子,對污最近流行的用法是什麼,仍有很多人不知道費玉污是什麼梗,哪怕這個人是漢語言文學的教授,教了五十年的漢語。

英語同理。猶記得第一年來美國的時候,上課怎麼也參與不到很美國人的小組討論中去,我以為是我英語水平的問題,聽不懂他們再說啥,後突然有一天,我發現這群貨根本沒在討論課堂的內容,整節課都在說昨天最新一集的某美劇的劇情。恰巧我看了。從此以後我懂了,語言從來都不是孤立的,語言永遠都是建立在文化的基礎上的。

多看看美國的雜誌,關心你關心的問題,你聽不懂的,往往都是你不關心的東西。還有,忘了是哪個老師跟我說過這樣一句話: u come here because u don"t know what u dont know. 翻譯過來就是,你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什麼, 這就是哪怕你覺得這節課沒用你還是得過來的原因。換到學英語同理,即便你辭彙一萬,你還是不知道你到底不知道什麼。端正態度,保持一個好學的心態,不懂就問why . 相信再過幾年你就會覺得你提的這個問題很傻,因為學習真的是無止境的。

偉大的人和普通人的區別其實不在於學識,而在於他知道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東西「很繞口,仔細品」,所以他們永遠都是在吸收知識,直到失去意識的那一刻。有點跑偏,大致總結一下就是

別慌,別急,不知道很正常,不知道又想知道的時候,其實你就在進步了,至少你知道了自己不知道什麼,難道這還不讓人歡欣鼓舞嗎?

加油,人,永遠都是行的。


沒有被邀請,但是很想回答一下。

其實這裡的道理很簡單,你的普通話可能特別標準,但是有可能你到了京城,也有可能一下子聽不懂北京人說的是什麼。

第一語言本是文化的一部分,變幻莫測。書本卻由於各種原因,多年都沒有太多更改。考試為了測試的目的,更是如此。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美國人最喜歡問how are you today?但是沒有人會回答Fine thank you and you?當然你這麼回答不會錯,但是當地人就能準確分辨出你是「外地人」。

再舉個例子,問別人時間合適不合適,我們學的是are you available? 而一般美國人更喜歡說does the time work for you?

這樣的例子很多。書本都對,但是簡單的說,就是過時了,或者說是口語裡面早就不這麼表達了。就像中國人問買了嗎,書本裡面我們應該問,雙十一你花錢買東西了嗎?但是口語裡面大家各種簡略就變成買了嗎?網路時代大家也會問剁手沒?估計一看這剁手會把多少學漢語的老外們嚇趴下。

英語也是一樣,新鮮的語言大量出現時,的確會讓你一下子無法聽懂。

鑒於排名第一的答案否定了這個說法,個人舉一個中文的例子。孩子的美籍鋼琴老師來家裡,表揚孩子的時候說:很好。「很好」非常正確,但是,我在家裡從來不用。誇孩子多半是,真棒,你太棒了。"很好」沒錯,教科書一定這麼教,very good。而我們自己小時候可能偶爾會聽父母這麼說,或者是不錯。但是如今教育孩子的理念變了,中國人不再是吝嗇對孩子的誇讚,所以語言也隨之變化,所以老外學的很好就過時了,至少中國人誇孩子已經不那麼說了。

第二則是口音問題,或者說是語言習慣問題。普通人說話不像電視廣播,沒有那麼標準,吞音爆破願意怎麼來就怎麼來。yes沒有人回答yes,都是yep,no沒有人回答no,多半是nope。書本里以及TED上都是官方比較正式的語言,這些語言習慣都會變成更為書面的語言,考試中為了標準化,發音都是遵循各種標準的,但是生活中就完全兩樣。而相對於誇張的美音,英音更不容易懂。英音發音口型變化相對小,嘴巴張的不那麼大,同時me不說me,非說mei,tell mei...再混上紐西蘭當地特色發音,就更難聽懂了。紐西蘭的英語裡面會把e音發成i 音。dead是did,head是hid, have sex成了have six,額音發的特別短,也 i: 音。person像peeson。紐西蘭英語口音通常被稱作「non-rhotic方言」,這種發音方式最顯著的特點是「R」的發音與美語不同,此外,紐西蘭人區隔母音的方式也與美國人不同。「正是因此,如果紐西蘭人說出一連串pin、 pen、pan、pun等詞的時候,美國人通常會聽錯,誤解為其他的單詞。」美國的電視節目甚至都為kiwi英語配上字母,避免聽錯。

第三則是文化問題。比如美國人一說football說的不是足球,是橄欖球;又或者you look so New Yorker;又或者this hat looks really Clint Eastwood...等等,紐西蘭也有自己的KIWI Slang,比如JAFA(Just Another Fucking Aucklander),奧克蘭人如果自嘲I am JAFA,我們就各種抓耳撓腮聽不懂了。

----------------------------------------------華麗的分割線-------------------------------------------------------------------------

上面的答案冠冕堂皇,下面的經歷眼淚汪汪

專八,托福聽力滿分。口筆譯外企摸爬滾打多年。一直覺得英語口語交流簡單得很。然而,然而,到了英語最容易聽懂的美國,最簡單的口語交流經常聽不懂,聽不懂啊聽不懂。只好跟人各種傻笑。最怕打電話,沒有眼神交流無法知道這句話是否重要,經常人家說一句類似客套的thank you for calling and 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的時候不知道該不該再讓人家重複一遍確認一下。

去餐館點餐人家問一句for here or to go簡單至此,就聽見前半句,因為後面to go實在吞的太厲害,一個勁兒回答yes,點餐的小哥兒問了兩遍,豆大汗珠冒了整個腦袋。

然後是各種奇奇怪怪的菜名,菜單拿來只能this, that,然後挑自己看得懂的選。有一次去了一家高大上的餐館,帥哥每上一道菜各種繪聲繪色地介紹食材調料更是傻眼。

如何改善?

1.辭彙量,尤其是名詞

生菜捲心菜青菜西蘭花菜花西葫蘆蘆筍酸黃瓜……

各種乳酪,一買錯成千古恨

等等

2.多看當地人愛看的電影及書籍

3.多跟當地人天南地北瞎砍,聽不懂無妨,excuse me? Sorry, I did not get that.重要的時候可以把理解的意思重複一下。

俺這邊已經是深夜,這個話題很有意思,對於我這個學語言出身的很想更好地寫一寫,先行休息片刻。歡迎在我睡夢中關注我的專欄。加州晴天 - 知乎專欄


學了幾十年的漢語,還聽不懂醫生的對話。


謝邀!

題主,這和你考試通過多少成績無關。和你是否經常接觸日常生活用語有關。我說的日常生活用語也不是教科書上的那種「標準日常生活用語」,而是人們平日里使用的。

既然在紐西蘭了,那就多利用日常機會,出去走動,和周圍的人交流。聽不明白沒關係,只要不是性命攸關的事情,跟他們說「Sorry, could you please say it again?」,沒人會把你當傻子的。


其實雅思聽力哪怕考到9,和實際生活的運用也不是一回事。

然而我並沒有考到9。


多交流就行了,畢竟考試英語專業英語和生活英語是不同的,雅思七八分出門就傻眼的不少,但有辭彙量做保證,適應時間肯定很短~但也是要時間的


交流不需要每個地方都聽懂,聽的是框架。比如前不久去超市,掃碼的時候收銀員問我周末幹啥,我說我看電影,他說他不看電影,因為有ADHD。我第一次聽到這個,誰知道是個啥,我還以為是個什麼NB的高清播放設備。接著他就在那邊一直說一直說。從框架里聽出來他表達的是注意力不足型多動症,所以沒法坐著2小時看電影。不知道ADHD是什麼的縮寫沒關係,很大程度上能從上下文猜出來對方想說什麼。

所以其實實際交流,辭彙量和聽力是基礎,對整體的把握是關鍵。


雅思成績只是用來留學和移民的門檻,並不能代表日常生活中的生活應用。

我雅思聽力8,閱讀9,口語寫作7,馬馬虎虎湊活移民,然並卵。

看個醫生,打個電話,投個訴,諮詢個問題就能分分鐘把你的自信給毀了。

非常同意「我們的英語永遠不夠好」。


我在美國留學,大多數中國同學進西餐廳點菜依舊兩眼一摸黑。

想學日常用語,多上 reddit,多查 urban dictionary。外國人玩起梗來也很可怕的。


也可能是因為澳村的口音...


雅思是一個科學的考試,它的科學之處就在於,它能基本準確地反映受試者使用英語語言的能力。我們來看一下雅思八分的解釋,

Band 8: Very good user: has fully operational command of the language with only occasional unsystematic inaccuracies and inappropriacies. Misunderstandings may occur in unfamiliar situations. Handles complex detailed argumentation well.[1]

所以,聽力8分在有些情況下聽不懂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已經寫在官方的解釋里了。其實,主要的問題就在於,1萬的辭彙量真的不算多。英語國家小學畢業生約認識1萬5千辭彙。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一般認識2萬5千左右的辭彙[2]。而語料庫測試顯示要理解語料庫95%以上的單詞,辭彙量要達到15000[3]。綜上所述,如果給出解決方案的話,提高辭彙量。至少要達到兩萬以上。

參考文獻:

1. Cambridge ESOL Examination: IELTS band scores. http://www.ielts.org/institutions/test_format_and_results/ielts_band_scores.aspx

2. R.L.G: Lexical facts. The Economist. http://www.economist.com/blogs/johnson/2013/05/vocabulary-size

3. Paul Nation, Robert Waring: VOCABULARY SIZE, TEXT COVERAGE AND WORD LISTS. http://www.fltr.ucl.ac.be/fltr/germ/etan/bibs/vocab/cup.html


我絕對信您有可能辭彙過萬,但是非常有可能這些辭彙都是閱讀、聽力辭彙。這些是輸入的辭彙。您在讀寫的時候能夠同樣保證輸出到萬嗎?輸入和輸出是兩個體系。

其次,就我和外國人聊天發現,其實他們日常不會甩很多我們記的大詞,而是非常非常喜歡用proverbs 和idioms。我覺得這是對我們非本族語者來說特別大的挑戰。比如,我說:it is important 您肯定能懂,但是我如果說it is the be-all-and-end-all這個至少我在第一次聽的時候當場就傻逼掉了。

還有,我接觸到的美國南非外教都很在乎我們的形容詞使用,在他們看來一個好的複合形容詞要好過許多動詞大詞,就是簡單精準的描述就可以眼前一亮。

最後,我想說的是,雅思八分的狀態是在一個純考試狀態下,聽標準語法幾乎標準發音無任何俚語的考試聽力,和實際生活差太多。

我的建議是您無需繼續糾結辭彙,辭彙到一定水平就夠了,剩下的就是用出你的詞,多掌握一些小詞的表達,了解常見俚語,多與老師和同學交流習慣對方的表述。慢慢融入就好了,不懂就問也沒什麼,反正我們是foreigner。


其實不管是聽力或者閱讀或者其他任何學習語言途中需要提高的方面,如果想要提高在國外的生活體驗,那就是在沒有生產內容的能力之前去消費和native speaker日常消費一樣的內容,越日常越好。

就像學最地道最前沿的中文要去百度貼吧或者別的論壇,那麼學英語就要如reddit之類的地方泡泡,學日語就要常逛2ch。如果你喜歡看電視,那麼就去看本地人最熱衷的新聞頻道,電視劇集和綜藝節目。因為學習語言永遠不是學習語言本身這麼簡單,語言只是文化和信息的載體,實質上你掌握這門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與這個文化下的人能夠發生有效的信息輸入輸出,那麼如果只有載體卻沒有內容,怎麼能做到有效信息交換呢。

具體說到聽力,就像我們中國人聽到把書逐字逐句讀出來都需要一個反應時間,就從側面說明了其實日常的口語和聽力對人在遣詞造句方面的要求和書面是區別很大的兩個體系。如果覺得自己聽力不夠好,那一定是對與語音文本的背景或者內容不熟,這種問題的解決靠通常意義上的學習其實並不能解決,是一種舍本求末的做法。就像你聽到兩個人聊你不太懂的話題之後,你不會去把這段話里你不懂詞挨個搞懂意思,而是會去了解這個領域的基本常識和一些基礎概念。

不管是中文還是外語,評判是否掌握,永遠是通過溝通的效率或者內容的消化程度而不是一些定量的指標,雅思的分數,單詞的掌握量是幫助你量化學習進度的工具,而不是評判你能力的最終指標。


就說一句,8分千萬別覺得達標了


可以試試雅思聽聽看


學習語言和學習其他學科非常不同。

如果說大部分學科可以靠考試來確定掌握程度,語言只能通過考試來確定你可以使用這門語言的複雜程度,與正確率,靈活度,泛用性這些判斷掌握程度的標準沒有太多聯繫。

換句話說,考試可以測試出一個語言學習者可以使用和理解複雜的句式,但是卻測不出他/她在各種情況下都能正確使用這個句式。

拿聽力來說,雅思聽力讀真題的人一共就那麼幾個,你能夠聽懂可能只是由於熟悉了他們的口音,對某些音有條件反射,幫助你理解和答題。但是世界上有無數個人,有無數種口音,又如何能夠通過考試測試出你能理解所有人的所有口音呢?

另一個語言學習難的地方: 沒有一個大一統對於正確的標準。語法書,詞典和課本只能告訴你一個較普遍適用的英語應用模板。但根據你個人的思想層次,交友圈,學歷水平甚至價值觀的不同,這個模板會有極大的變化,或者說,對錯沒有統一的標準。

你可能英語非常好,可以流利自如的和一個語言學家討論語言問題,但是卻聽不懂肯塔基農民最日常的對話。

這些我們遇到的問題,英語為母語的人從小就遇到過了。

我們都知道,兒語是最難懂的語言,因為兒語非常沒有邏輯性,也極其鬆散和自由。一個從小在語言環境中長大的人,接受到的是一種很informal的語言形式,然後隨著心智的成熟過渡到了更正規的語言形式。這讓native speaker很容易理解和聽懂不那麼正規的語言形式,因為他們從小就是接受這種語言形式長大的。再加上語言涉及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個話題每一種情況對於native speaker來說都已經了如指掌。英語學習者缺乏每日的語言沉浸,從辭彙和語法來學習,相當於建造空中樓閣,就算是翻譯學者也可能難以理解某個日常話題。

題主遇到的情況,是每一個留學生,每一個非母語的人都會必然經歷的階段,改變這樣的情況只能靠長期的浸入式學習,immerse yourself in the language. 多社交多用英語,少刷B站多逛油管,一年兩年可能還會力不從心,但八年十年以後,英語水平一定可以達到母語的標準。高票說這是每一個非母語的人都必輸的戰鬥,而我認為這是必定會勝利的戰鬥。只是還沒有達到足夠的時間。一個國外16歲的孩子,接觸了至少15年的母語,還是在接受能力最快的年齡,語言學習能力最強的十幾年。而我們從十幾歲開始學習,不至少要像他們100%浸入式的學習十幾年?甚至幾十年?認為自己一定無法成功的人,早在這場漫長的征程中放棄了,於是真的無法成功。語言是最複雜的學科,但也是最不需要高智力就可以掌握的學科,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是時間和努力程度而已。


原因:

一個是他們口音的問題(類似國內的方言)。每個地方的人都有每個地方的特色,這個特色包括他們的口音。

然後是他們當地的一些特殊用法。比如澳洲人懶,喜歡把university叫Uni。

還有一點是雅思聽力的語音速度其實是很慢的, 現實生活中會快很多。

解決方案:

1.好多人會說跟當地人多說說。這個是很有好處。問題是沒那麼多人陪你聊啊。

2.看新聞。順便把subtitle打開。看當地新聞:一是可以適應語速,口音:二是可以了解當地人土風情,順便增加跟當地人的聊資。

3.看當地電視台的真人秀。澳洲的有master chef(如果喜歡做菜的),big brother (看一群人關在一地方瞎聊),還有bachelor(電視相親)。同樣也把subtitle 打開。可以學到一堆日常用語。


…這邊是computer science

雅思一樣是聽力8

感覺專業課是最簡單的啊…

專業課第一個,你要預習,還要背專題辭彙,還要學術辭彙500(這個網上就有)

教授一般說的都比較正式的,表達也很單一,不知道你是什麼專業,但是我們這邊老師教課用詞很普通啊…


推薦閱讀:

哪來那麼多「動詞片語」?
[第19次聽寫] 瘋狂動物城(五) 甩掉字幕看電影
定製課程:最貴的一定是最便宜的
適合少兒學習英語的美國漫畫

TAG:英語 | 英語聽力 | 國外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