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當前中國的婚禮儀式?怎樣避免不中不洋的感覺?

感覺現在的婚禮不中不洋的,怪怪的。


鬧哄哄的中國婚禮和該死的煙酒文化

茫茫人海之中,兩人相遇並決定廝守終身,這本是一件奇妙的事。但為了見證這種奇妙而舉行的婚禮,很多時候卻失去了那份神聖感。

幾個朋友的婚禮扎堆在一塊兒,導致我的五一長假成了趕場子。毫不避諱的說,長期以來,對於參加別人婚禮,我總是意興闌珊甚至有些抵觸。當然,我樂於到場慶賀朋友的人生大事,尤其我這樣的性格孤僻者,接到婚宴邀請就已經十分開心了。只不過,正如我跟這個社會的風俗人情有著太多的齟齬之處,中國式婚禮的嘈雜與膚淺也不例外,甚至比之其他有過之而無不及。

對於中國式婚禮的反感,可以集中體現在煙和酒這兩件事上。

就在昨天晚上,一個高中同學的婚禮,與我同桌的有四個新郎的鐵哥們兒。他們大概是跟新郎一起,從初中泡網吧、打街機時代就結下的死黨同盟。四人中身材最胖的那位令人印象深刻,他戴著一副紅色細邊框的眼鏡,穿著一件深藍色的襯衫,或許是因為肚皮上的肥肉撐出了兩顆扣子間的空隙,襯衫看上去總感覺臟髒的,厚厚的嘴唇上似乎總粘著剛咽下肚的食物的碎屑。

如果說其他三人舉止還算正常的話,這位胖哥從婚宴一開始就進入了某種癲狂的狀態。他聲稱與新郎的關係最鐵,大聲戲謔著新郎以往的「風流韻事」,各種黃段子、生殖器滿嘴亂飛。婚禮進行的同時,他又在座位上不斷大呼小叫,對菜品的口味和女服務員的著裝發表個人評論,完全不顧及旁人的感受,頗有一番唯我獨尊的架勢。為了表示禮貌,同桌人包括我在內,也只能適時的對他的「笑話」報以笑顏。直到新郎新娘的敬酒環節,胖哥的表演欲算是徹底爆發了,他先是跟其他仨哥們兒拼起酒來,進入半醉狀態、起到「熱身」效果後,恰巧新郎新娘這時來到我們一桌。他摁著新郎不讓走,非要大杯大杯的往下灌,並揚言說好哥們兒結婚,從來沒這麼開心,必須不醉不歸。

新郎也被他的肺腑之言所打動,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將一高腳杯五糧液一口吞下,結果弄得當場乾嘔,好一陣才緩過來。隨後,胖哥仍然不罷休,再開一瓶五糧液,接著五個哥們兒推杯換盞,最後紛紛跑進衛生間狂吐不止。

這就是典型的中國式的喝酒文化,在幾乎每一個婚宴上,總有一些像胖哥這樣的人物。他們盡情發揮表演性人格,以喝倒他人和喝倒自己為最終目的,並在這個過程中享受到某種極其暢快的放縱感。但是,你不能單純說是他們這類人的個性使然,其實恰恰相反,因為這與我們的婚宴鬧哄哄的氛圍十分契合,而鬧哄哄的氛圍恰恰鼓勵了這類表演型人格。中國人奇怪的價值觀正在於此,我們都認為——至少在婚禮舉辦者與部分宴會參與者的眼中,要是沒有這樣的人物「撐場面」,這場婚禮還真就顯得乏味無趣。

比喝酒更甚的其實是抽煙,只不過煙不像酒那樣生理反應強烈,所以很多人並沒意識到這一點。

就我所參加的江浙一帶的婚禮習俗來看,每個男士都會收到兩包香煙作為回禮,婚宴進行期間男人們就開始吞雲吐霧。這也是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如果說酒小喝幾口還能怡情不傷身、起到促進血液循環作用的話,那麼煙可以說對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那為什麼還要作為回禮送給賓客呢?這豈不是害人害己?況且有些平常不抽煙的男士也收到煙,不抽也浪費,豈不是鼓勵別人慢性自殺么?

以一部分健康為代價,來換取抽煙時的愉悅,這是抽煙者的自願選擇,本來無可指摘,但成為一種盛行的社會風氣就有點過分了。一二線城市還好一些,君不見,廣大農村地區在抽煙文化的助推下,抽煙者在男性中的比例之高簡直令人咋舌,向別人遞煙成為了社交生活中的基本環節,彷彿不抽煙就沒法說話似的,於是煙味兒里的尼古丁也跟空氣中的氧氣一道,成為了農村男人們呼吸的一部分。

事實上,雖然煙和酒都不是好東西,但至少在我看來,除了婚禮上的抽煙喝酒外,它們還有令人著迷的另一面。

曹操在營帳中寫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李白在凄白的月光下吟唱「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海明威整天泡在酒館裡,借著聖詹姆斯朗姆酒的酒勁兒寫下《太陽照常升起》。馬爾克斯和切格瓦拉這倆南美巨人都是雪茄不離口,醫生極力勸阻也不聽,然後一個寫出了《百年孤獨》和《霍亂時期的愛情》,一個成為了青年文化衫上的集體偶像。《重慶森林》里的梁朝偉、《阿飛正傳》里的張國榮、《午夜巴塞羅那》里的斯嘉麗約翰遜、《大佬》里的寺島進,他們叼著煙的表情會讓你覺得抽煙是件很酷的事。槍花樂隊的Axl、Slash、Izzy全都嗜酒成性,煙和大麻更是家常便飯,就是在這樣的糜爛與墮落中,享樂與頹廢主義的《Sweet Child O』Mine》和《Welcome ToThe Jungle》才得以問世。

無論是海明威的豪放,還是張國榮的陰翳,抽煙和喝酒都是「反求諸己」的,是自我孤獨的排遣與放縱,與他人無關。但在中國式婚禮的宴會上,煙酒卻是一種社交方式,與惆悵或開心無關,與文學和音樂無關,只是單純的口腹之慾,膚淺的享樂,這麼一想,還真挺沒勁兒的。

根本上來說,這與中國特有的人情社會分不開。在這個社會,很多事情根本不按規矩來,於是大家都明白,朋友多了路才好走。所以酒席上需要熟絡熟絡,煙酒就成了最有效的工具。那麼怎麼才能向對方表達誠意呢?語言很蒼白,只能用過度飲酒來自殘,喝得越醉,吐得越多,就能證明感情更好,才能證明對對方足夠的尊重,對長輩與領導足夠的敬仰。抽煙也一樣,過年回家時,不少在老家工作的同齡人都曾對我說,大家都抽煙,你一個人不抽就顯得很另類,以後還怎麼混圈子?

另外,當下中國式婚禮最大的問題在於,它沒有集體的信仰作為核心支撐。什麼意思呢?比如歐洲人的婚禮,在教堂里交換對戒,他們向耶穌作出承諾;日本人結婚時,雙方的父母親朋都得穿上正統服裝,在神社中舉行婚禮,男女雙方向天皇跪拜(當然天皇本人不可能親臨婚禮現場);最沒文化傳統的美國人,即便是《老友記》中Phoebe的戶外小型婚禮,也一定要讓拿過資格證的Joey客串一下牧師,否則婚禮就缺少了主持人。中國人沒有統一的宗教信仰,中國人的信仰是家庭和祖宗,於是古代婚禮都要很隆重的祭拜祖先,讓九泉之下的先輩見證與監督夫妻雙方。可是在二十世紀的文化大斷層與西風東進之後,年輕一輩已經不再尊崇傳統的中國式婚姻禮儀,而新的信仰與價值觀又還沒能建立起來,即使很多婚禮仍然會進行祭拜祖先的活動,但從內心來說已與信仰無關,更多是被認為是一套不得不為的繁文縟節。

在沒有信仰內核的中國式婚禮上,婚宴實際上就成了一場集體放縱的聚會,見證與祝福新人的初衷被降到了次等重要的位置。日本式婚禮現場的安靜可想而知,歐美的婚宴也多是井然有序,而即使是同宗同族的台灣人,他們也會相互敬酒、勸酒,但正如《一一》中開頭的那段婚禮,至少不會讓新郎太難堪。而我們的婚禮永遠是吵吵鬧鬧,亂成一團,該死的煙酒文化就在這樣的土壤中孕育開來。

當然,中國式婚禮的鬧哄哄似乎自古有之。在《紅樓夢》後四十回描寫的賈寶玉與薛寶釵的婚禮上,也是敲鑼打鼓、人聲嘈雜,煙花爆竹滿天飛,窮人家的熊孩子們擠在門口搶著看新娘子。貴族階層的婚禮都是這樣,更遑論底層百姓的婚禮,其嘈雜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只不過,時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年輕人習慣了西方式的婚禮套路,卻沒能改變中國人自古以來鬧哄哄的習慣,台上一個穿著婚紗、戴著鑽戒的新娘,台下一群抽煙喝酒、大吵大鬧的親友,這與當下的中國社會又是何其相似!

但凡婚喪嫁娶,鬧得越凶越好,長久來看,我們這套思維習慣還很難更改。為了政治正確,我得聲明一下,這裡面絕沒有自我貶損的意思。記得以前在一個婚禮的表演環節中,新郎請了兩個豆瓣民謠歌手,現場一人彈吉他另一人輕輕的唱歌,氣氛很輕鬆,當時我第一次覺得婚禮就該這麼辦。但是沒想到,周圍有些人不停咂嘴,他們說:「婚禮搞得忒喪氣,一點都不熱鬧,這要是老人家在要罵死的!」

是啊,不熱鬧怎麼能行?!

所以說,煙酒文化就是一場熟人社會與喧鬧文化雙重加持下的一個畸形的產物。五一長假接下來的婚禮還得繼續趕,作為一個好靜的人,我又得繼續盡全力跟上眾人的節奏。

------------------------------------------------------

我是

全國反雞湯協會會長

非典型90後

重度社交恐懼症患者

關注beiyewudemao

「北野武的貓」

音樂、文學、電影、足球辛辣點評

不定期更新中


關鍵中國現在的婚禮真的不是西式婚禮……也不是中式……混搭又俗氣


國內已沒婚禮儀式,所以也不能稱之為中式或西式婚禮


現在人都把西式婚禮作為正統,傳統中式反而成為一種特別的嘗試。。。


推薦閱讀:

新人推介:陳亦飄
如何打破你的惡性循環
被腳步丈量著的我的生活
你最想告訴他人的一句話是什麼?
若你夠強夠有勁,其實每天都是雙十一

TAG:生活 | 婚禮 | 當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