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平台,投資者資金入金到平台後,放款前,託管到第三方平台還是通過銀商轉賬存管銀行,區別利弊?

當今p2p平台,投資者資金入金到平台後,放款之前,放在哪裡?為了不建立資金池,可以選託管到第三方平台(匯付天下,一麻袋)。。還是通過銀商轉賬對接銀行系統,(類似商品交易所)??這兩種方式詳細到底是什麼,區別,利弊,安全性分析!!??


人人貸COO顧崇倫:細聊P2P資金託管之路


投資者資金充值到平台直到放款前這段時間:

1、託管三方平台,無利息收益;

2、銀商轉賬到銀行,可以享受活期低息;

其實還有第三種方案,在放款前可以對接類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產品。

放款時,錢直接從貨幣基金扣除,在等待放款這段時間內,資金享受貨幣基金收益;放款後,資金劃入P2P,享受P2P高息收益;

其實招財寶也是這麼玩的!用戶購買招財寶產品的賬戶資金來源於餘額寶(不來源於支付寶),用戶在預約購買後,購買資金從餘額寶扣除,在預約這段時間內,資金享受餘額寶收益;購買成功後,資金劃入招財寶理財產品,享受招財寶的理財產品收益;


用我公眾號上的一篇文章來作答,如果覺得答案有效,就關注一下我吧,公眾號叫花捲財團。

在很多人眼中P2P意味著跑路,不安全,這話在2016年下半年很對,但現在就不一定全對了。

P2P是個舶來品,源自歐洲和美國。在美國,關於P2P跑路的信息很少,但在中國這種情況卻是相反。

本來好好的投資產品,到了中國怎麼就變味了呢?這還得從P2P在中國的發展來看。

互聯網打破信息壁壘,P2P有了形成基礎

P2P的本意是個人對個人,在投資理財領域就是個人對個人的借貸。說白了就是你有錢,然後把錢借給需要錢的人。但是有錢的人並不知道哪些人需要錢,而需要錢的人也不知道那些人有錢,這就尷尬了。雙方都深受信息不平等之苦,只不過需要錢的人更苦。

到了互聯網時代,人與人的信息壁壘逐漸被打破,這給有錢人跟缺錢人之間搭建橋樑提供了可能。可這個橋樑誰來做了?互聯網P2P平台出現了,化身成琳琅滿目的理財平台。

這樣一來,很多急需用錢的個人或者微小企業就樂開了花,他們寧願支付比銀行高很多的利息去借錢,因為他們對自己未來的財務狀況非常樂觀。

為什麼不去銀行借?

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銀行是P2P形成的主要推手,也是壓倒他們的稻草之一。

在2011年,中國經濟決策層猶豫2008年4萬億投入的副作用而力圖收縮銀根,讓市場上的貨幣更緊一點。所以那時候提高存貸比(就是銀行存款額和貸款額的比率)和用行政手段抑制商業銀行貸款成為主基調。

貸款融資受到限制讓很多公司生存遇到問題,他們開始不惜代價的尋求融資途徑。而很多民營資本看到了這個機會。P2P互聯網理財平台出現的必要條件形成。

2015年,P2P平台迎來高爆發,開始野蠻生長!

P2P的畸形分支

P2P發展過程中出現一個畸形的分支——裸條。這一方面是由於大學生理財意識淡薄,涉世較淺,缺乏判斷力;另一方面是大學生經濟來源單一,高度依賴父母,而且面對的誘惑太多。

在物質的誘惑下,如果有人很樂意給你解決燃眉之急,而條件僅僅只是幾張裸照,如此低的借貸成本,自然會吸引一批單純的校園之花。

在這裡,請允許花捲問候一下那些搞裸貸,禍害女大學生的人的家人。好在後來這股邪風的到遏制,不至於讓更多單純的校園弱勢群體落入魔爪。

與P2P運營成本增加相比,跑路成本更低

在這種幾乎剛需的前提下,藉助互聯網的快車,P2P理財平台開始野蠻生長。短期最低12%的收益,足夠割一波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

這樣一來似乎就形成了一個生態閉環:有錢人→平台→缺錢人。此處我們先打一個「呵呵.JPG」的表情,事情其實並沒有這麼簡單。

1、P2P理財平台運營成本增加

到了2013年以後,政府的策略變了,他們開始執行給銀行降息降存準的政策,以期通過這些策略讓整個經濟體運行速度不要太慢,並以此降低企業的借貸成本。這下p2p的問題來了。

降息降存准意味著企業更容易的從銀行以低息借錢,尤其是各大商業銀行,借貸業務激增。而p2p的融資和運營因為規模小,因此受到降息影響也小,這就相當於之前銀行將企業推給P2P,現在又從P2P手裡將企業收回來。

這樣一來,P2P業務開始萎縮,整個平台的運營成本增加。而在另一端,P2P公司風控水平有限,面臨著借款難以回收的風險,埋下的種種「地雷」開始爆發。

2、原始慾望爆棚

P2P平台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賴交易量,交易量萎縮導致運營成本增加。加上銀行放款,P2P收益下降,同時風控不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撤資。P2P平台的處境著實尷尬。

在多方壓力之下,加之每天數千萬的現金誘惑,P2P爆發跑路似乎只是時間問題,這個時間恰好是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這一時期P2P行業淘汰率(也就是算上跑路的,倒閉的和其他原因關張的)高達39%!這遠遠高於華爾街對垃圾債券所規定的危險界限!

去年下半年,國家開始花心思,挽起袖子整頓P2P平台。直到現在,P2P理財似乎規範了不少,也出現了很多比較靠譜的平台。不過我們還是建議大家慎重選擇P2P理財平台,而且不要下重金。

為什麼美國跑路的P2P那麼少

1、美國的新企業似乎沒有中國那麼多,也沒有中國那麼需要貸款

中國很多p2p的借走錢的一方其實不是個人,而是項目或者某個公司。而這些新公司信用記錄模糊,從銀行借不到錢,所以才走的p2p這條路。而在美國,經濟沒有中國這麼活躍。

2、美國人個人儲蓄率低

美國個人儲蓄率遠遠低於中國,即使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這一數字有所提高,有時候平均可以到達10%,但相對中國還是很低。沒存款的壞處是個人投資少,但好處是也不容易被騙。

3、即使投資也不需要個人投資

美國個人投資者獨自作出投資決策的比較少。他們通過把錢交給基金或者養老金機構來間接投資。而基金投資會相對謹慎,他們會把錢投給信用等級比較高的投資產品。比如會買相當一部分美國國債。通常養老金拒絕買類似於p2p的垃圾債類產品。

4、美國徵信系統相對透明

美國徵信系統相對透明。這也就決定如果你的信用記錄證明你是一個講信用的人,那麼銀行會借給你錢;如果你的信用記錄糟透了,大家誰也不會借給你錢。

我們該怎麼對待P2P平台

算一個薅羊毛的機器,可以考慮,但是要注意選擇平台,而且不要下重金,也不要長時間停留,最多不超過3個月。

不論是P2P投資還是一般投資,都存在一定風險,如果能夠提前辨識風險,識別出投資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陷阱,保持一個正確的投資觀,就能規避80%的投資陷阱。

由於篇幅限制,這裡就僅僅針對P2P理財平台給大家科普一些投資觀。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花捲財團,後台回復「投資」,即可查看。(註:不感興趣可以選擇無作為,認為我們在打廣告的朋友出門右拐,走好不送)

1、不要只看p2p平台字面上的收益率

我們之前說過,p2p是不能承諾收益率的。p2p的收益率有點像人們在互聯網上自拍頭像,那些美女頭像和真真實情況差距有多大?這不用我細說了吧,總之她們之間隔著道深淵。安全性才是主要的。

2、產品資料真實信息對你來說意義不大

所謂的真實信息就是p2p平台把他們上邊買的產品的資料都告訴你。今年的確有些地方的金融辦要求p2p平台這麼做了。但是對普通投資者來說這有P用。

我敢肯定,即使是最簡單的金融產品的說明給普通投資者看,也能讓人們在10分鐘內睡著了,誰知道那些數字在說什麼。而且即使你知道他們在說什麼,又有什麼保障那幫傢伙沒有說謊。

普通投資者基本沒有能力去調查這些說明書的真實性——其實很多專業投資者都沒有——這種調查成本太高了。

3、p2p產品最重要的選擇條件大概也就是其平台的信譽

p2p產品的安全性,最重要的是它在哪個平台上賣。如果那是個商業銀行或者非常著名的電商平台,p2p產品的可信度就高。

這就像一個信譽很高的人說話會更慎重一樣。很多銀行和大型電商平台的主要盈利在其他方面,比如存貸利息差或者電商平台收入。他們在挑選在他們平台上販賣的p2p產品時,會相對謹慎。在大多數情況下,為了信譽他們會有給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兜底計劃。

4、別被資金存管的文字遊戲欺騙

資金託管意思是把你的錢直接託管給銀行,不過平台的手,而且銀行有義務監控資金流向,相當於將你的錢跟P2P平台隔離,保護你的資產,降低跑路的風險。

而資金存管則不具備銀行監管資金流向的義務,僅僅是平台在銀行開設賬戶把你的錢存進去,但還是可以自由支配。也就是說根本起不到保護投資者資產的作用。

喜歡我們的文章就微信關注公眾號:花捲財團吧!周一到周五,每天一文,傳授財技。適合小白學理財!


推薦閱讀:

P2P小白投資者應該如何鑒定投資平台?
如何看待677家P2P平台跑路(基本上一天就跑路2.5家)?
請問現這個時點進入p2p公司做信審專員的職業發展前景如何?從收入,和經驗升值空間的角度來分析?謝謝。?
為什麼P2P理財年化收益率比銀行理財產品多很多?
傳聞銀監會擬訂 3000 萬准入門檻和槓桿管理會給 P2P 行業帶來怎樣的影響?

TAG:期貨 | 投資者 | 金融 | P2P網路借貸平台 | 銀行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