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純粹的善會讓人覺得討厭 甚至比純粹的惡感覺更強烈?

也許是因為我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看 但別人一次次的背叛還是能原諒他 而且仍然不懷疑他 真的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就是liar game里的神崎直啊


作為一個心理諮詢師,我覺得你說的這個觀點非常正確。純粹的善意會比純粹的惡意更讓人難以接受,我想那是因為,純粹的善意是真正的不留餘地的對待

首先,我相信人性本善,每個人生來都具有對他人和世界的善意。但是這個善意是應當具有邊界的。善意不是犧牲,不是強制性的給予,因為犧牲會讓人承擔著無法回報帶來的壓力,而強制性的給予會讓人承擔著必須接受的委屈。純粹的善意很容易成為沒有邊界的善意,如果它成為了沒有邊界的善意的話,它將給人帶來異常巨大的壓力,並帶給人一個不得不說對的選擇。我想這一定是非常非常不舒服的。

因此善意應當是適當、節制、因地制宜、且具有邊界的,這樣才能讓善意真的起到善的作用,促進關係的發展和和諧。

來自中心諮詢師 李昂


聖母不叫善。


人總是不願意看見自己無能為力的事情,別人做起來得心應手。


沒看過題主說的那部。不過如果題主把原諒侵害者作為善的話,恕我不能苟同。

侵害是惡。原諒惡,並不能直接證明善,只能證明寬容。而寬容,恰恰不能算善。

舉一個例子,小偷偷了你兩百塊錢,被你抓到。

如果小偷說哥哥我是第一次求你放過我,我實在是沒錢吃飯了,我想很多人都會放過他,甚至為他尋求更多救助和謀生渠道,而不會非要把他扭送派出所。

這種原諒,是基於對方的惡已經終止,並且幫助他向善的基礎上而做出的。如果這能夠幫助一個人回歸正途,幫這個社會挽救一個人,那這種行為就是有價值的。

但這種有價值的善,也是自身的行為,不值得,不必要廣為擴散,逼人學習。原因顯而易見。原諒借錢不還的人形成了風氣,就會讓信用破產,不會有人再借出錢。原諒女孩被欺凌形成了風氣,就會助長重男輕女,會有更多的女孩從學校里離開被送去生產線。原諒錯誤僅是個人行為,為錯誤付出代價才是社會公理。

還是小偷偷錢。如果小偷哈哈大笑,傻逼我就是偷了不服你來打我呀動我一個手指頭我找人卸你兩條胳膊!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原諒,這是對惡的縱容,原諒本身就是一種惡。

與此類似的,原諒黑社會,未必是出於理解他們的生存處境,可能只是畏懼恐嚇,原諒性侵,未必是出於對加害者的諒解,可能只是不想繼續糟蹋自己的名聲。

原諒並不都是善。即使是原諒,也要有限的原諒。

國家設立刑法,就是為了使公權力介入到對惡行的懲處上來,從而避免某些私下無限原諒的濫用。否則我捅你一刀,再逼迫你對我表示原諒,通過取得你的原諒,徹底逍遙法外,再去捅其他的人,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真正的善,是制止和消除惡。

你來侵害我,你悔改了,我可以考慮原諒你,這是善。

你來侵害我,你不悔改,我把你抓起來,讓法律處理你,制止你為惡,這是善。

你來侵害我,你不悔改,我還是原諒你,你一而再,再而三,無休無止侵害我,連帶侵害其他人,我還是原諒你。

這叫純粹的傻逼。

拋棄立場,無限為了原諒而原諒,那簡直是更可恥的事情。

瘋狗咬了你,狗不懂事,原諒它不要擊斃它吧。

林森浩毒死黃洋,黃洋死都死了,再殺了林森浩也於事無補,原諒他吧。

日本搞了南京大屠殺,過去這麼多年了證人什麼的也都死光了我們原諒他們吧。

……

這是聖母婊。他們所為的不僅不是善,反而是比原本的惡更可恥的東西。惡至少只限於侵害,而他們助長侵害,如果你在這種時候意圖發表不同意見,他們還嫌棄你不夠善!

這種聖母婊還經常推己及人,完全無視受侵害者的傷痛。

你為什麼不能原諒那個強姦了你的男人呢?你不是都走出來了嗎?說明他也幫助你人生成長了呀!

去尼瑪,你過來,勞資弄死你。

為虎作倀,說的就是這種人。他們的某些打著善的名義做出的行為,反而縱容了惡,使惡擴散流毒更甚,使善受到更大的傷害,這比惡本身更惡。

原諒我不夠友善,這他媽都是傻逼。


嗯,題主就舉了一個例子,我實在是無法細緻點的理解題主所謂「純粹的善」的意思。

(按照問題描述,我看不出這個人的性別,所以我在下文用了她)

那就泛泛而談吧,題主厭惡

也許是因為我是作為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看 但別人一次次的背叛還是能原諒他 而且仍然不懷疑他 真的讓我覺得很不舒服 就是liar game里的神崎直啊

估計是因為:這個人善良,我喜歡,但她會受傷,我會不爽,因此我不能再喜歡她,但這也不好,所以我要去厭惡純粹的善而不是她。

當然,就我,是看不出問題說明裡有純粹的善的……有的人可能會認為這個女性迴避現實,不願直面——也許這樣子可以維持吧。當然,哪天被拋棄,她也是善人,站在制高點上,被安慰,有好評,討人喜歡。在這種情況下,她可能是(1)沉迷於這種評價,不去反思前面這個情感;(2)會在夜裡哭,會回味情感的美好,依舊希望挽回關係。

如果是(1)我只看到了個戲子,開開心心的上演,不算好。

(2)則是沉迷於情感,貨真價實的內化了很多社會上強調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子才是好,但也稱不上純粹的善。。。

還有就是純粹的惡遠離現實,在遠處發生,可以給我們提供感官刺激(文學作品裡的純粹的惡),或者話題,反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受害者一般不會被人代入,或者過多同情。


他知道我看到了小巷裡的一切,知道我站在那兒,袖手旁觀。他明知我背叛了他,然而還是再次救了我,也許是最後一次。那一刻我愛上了他,愛他勝過愛任何人,我只想告訴他們,我就是草叢裡面的毒蛇,湖底的鬼怪。——《追風箏的人》

「如果我讓你吃泥巴,你會吃嗎?"我說。我知道自己這樣很殘忍。

……

「如果你要求,我會的。」他終於說,眼睛直看著我。我垂下眼光,時至今日,我發現自己很難直視像哈桑這樣的人,這種說出的每個字都當真的人 。

……

這就是那些一諾千金的人的作風,以為別人也和他們一樣。——《追風箏的人》

這真是一部奇異的小說,和題主的問題契合無比。

作為主角的「我」和僕人家的兒子哈桑自幼一起長大,甚至哈桑第一個說出的單詞還是少爺「我」的名字。

然而,哈桑身上發生某件悲慘不堪的事時,我卻袖手旁觀,最後更為了怕這件事被發現而陷害哈桑,逼他離家。

哈桑則像對自己僕人小屋照單全收一樣,默默地收拾東西離開了。一如既往的「純潔得該死,和他在一起,你永遠覺得自己是個騙子」。甚至後來,在戰亂中,他還和「我」父親的朋友一起守護著遺留下來的房子,並且依舊住著僕人的小屋。

即使是我這個看書的人,看到這樣的哈桑,也忍不住感嘆,什麼默默奉獻、無怨無悔、不求回報,這些詞根本就是在說他。哈桑也以他的一生作證明,實現了當初「為你,千千萬萬遍」的諾言。

真是討厭啊,這樣純潔得該死的人,哪怕發現你辜負了他,也只會失望而不是反抗。

遇到生活中真正像哈桑一樣聖[zhong]母[quan]的人,只要看著ta的眼睛就會不自在吧。

可能心裡有一種追求善的本能卻很難實現,看到這樣純粹的人會微妙地讚歎、羨慕、乃至嫉妒吧,覺得自己為何沒有那麼純粹,甚至會恨鐵不成鋼,有一種過來人的心態,善良要吃虧的,不要我扶?看你多跌幾次。

可我又不得不承認,雖然不是一類人,依舊會發自內心的敬佩他們。

然後敬而遠之。


善良超越了顏值

你看很多人對我的善意還是很認可的,這說明了什麼?誒~~~

這麼晚了,曉美焰不會出來的吧?

偷偷發!


網上看過一段話——

「如果長得好看身材也好,錢都是大風刮來的,每天只用做做美容,回家榨榨汁擦擦地翻翻書澆澆花烤烤蛋糕,和朋友擼擼串喝喝酒旅旅遊用真正的豪言壯語吹吹真正的牛逼,不用奮鬥也能碌碌無為過完富饒的一生,我想或許我會更善良一些。」

承認吧,我們並不討厭善良,我們討厭的只是那些「善良的人」做了我們不敢做、不想做的所謂「蠢事」,並且還能活得比我們好罷了。

———————————————————————————————————————————

不要和我談那些為了所謂的善良犧牲自己的利益、委曲求全的例子~

在我看來,如果我有一百萬,我願意拿五十萬出來做慈善,這叫做善;如果我有五十萬,我全拿出來做慈善,並且還向高利貸借五十萬也拿來做慈善,這叫做蠢。

如果你打了我一巴掌,我本來可以叫幾十個兄弟來砍死你,但是我最後卻選擇原諒你,這叫做善;如果我只是單純因為打不過你而選擇不追究,這叫做慫。


這不是純粹的善,是鄉愿

至於純粹的惡,由於這種惡是真實的,人在潛意識裡反而不會反感。人其實是會接受真實的。

你說的被屢屢背叛還毫不猶豫的信任,一般來講這真不是善,是心理問題。是鄉愿

真正的善是符合客觀規律的

你的反感可能是潛意識感到這是一種虛偽,虛假


題主所厭惡的,其實是對惡的縱容和不反擊。與其說是善,不如說是懦弱和愚昧。善的存在是為了消解惡而不是為了與惡共存。寬容不意味著妥協,救贖不意味著放縱。所以,題主所厭惡的正是對惡的放縱而不是善本身。


純粹的善惡都是一面鏡子,我們在純粹的善意麵前自愧弗如;而在純粹的惡面前優越叢生。誰不喜歡高高在上的感覺呢。


一次次原諒和姑息惡,不是純粹的善,乃是純粹的蠢。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作惡。若惡得不到懲罰,就會擠占善的生存空間。孔子說得好,以直報怨。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先前答案提到了聖母,我認為那些聖母們最大的問題,不在過於善良,而在於完全無視受害者的痛苦,一味為作惡者開脫。受害者已經傷痕纍纍,她們還要再踏上一隻腳。這不是善,這也不僅是惡,還是蠢,是自私。

純粹的善,不僅在於能將他人置於優先地位,還在於能明辨是非,對他人的苦痛能感同身受,這需要智慧和生活閱歷。純粹的善之所以難遇,也在於此。


這種所謂【純粹的善】,是否也包含了【濫用同情心】【不辨是非】呢?

「不分好壞對所有人的行為都原諒理解」聽起來確實要比「只對好人好」要更純粹一點兒。但我們不喜歡它不是因為自己做不到或者這種聖母光芒太耀眼,而是因為【它是錯的】。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私以為樓主說的這種情況有不辨是非之嫌,甚至不能用善良概括。

「善良」定義:純真溫厚,沒有惡意,和善,心地好,沒有心機。亦指和善而不懷惡意的人,說明一個人的品質好。中國傳統文化歷來追求一個「善」字:待人處事,強調心存善;與人交往,講究與人善;對己要求,主張心常善。(摘自百度百科)

我認為面對對方一次背叛,善良的人會選擇原諒和釋懷。

面對大家不喜歡、不信任的人,善良的人會看到他的優點,對他溫和有禮,給他同別人一樣的關懷。

面對陌生人,善良的人也會隨時伸出援手。

面對壞人、惡人,善良的人會同情他們,不會用帶偏見的目光看他們。

在生活中遇到這樣的人,我們也許會嫉妒。但是更多的,是羨慕和欽佩吧。

但善良【不意味濫用好心,允許別人再三傷害自己】。一次次相信已經無可救藥的人,這種行為不僅是對自己無益,那些關心你的人也會因此受到傷害。這種行為豈非【對自己及身邊的人不善良】?這並不值得認同。

————————————————————

現在這個問題的答案似乎分成兩派,一派不認同這種所謂的純粹的善,一派認為這種不認同來源於自身的狹隘。

第二種說法很有自省精神,適應這個題目,但並不適用題主所舉例子。


你覺得他們並非正善,只是偽善或愚善,但似乎又無法斥駁,且在世人的肉眼凡胎中還比較出你的不夠善。如同愚忠一樣令人厭惡。令你本能的想與之為對立面。

其實是否正善還是非常好區分的,老子一早就說過「上善如水」,那是一種不會令任何人不舒服的一種善。即便和罪惡一起,也不會令罪惡感覺被刺痛至無處自立,但如水的善卻會在看似順隨同流中無形影響著邪惡,令邪惡在不知不覺中慢慢發生質的變化。污垢雖可渾水一時,但經過一段時間沉澱,依然分外清澄。


你們講的都好有道理。可我依然不敢相信,純粹的善竟然也會讓人討厭....

我想,題主也許只是討厭待人接物無原則、無底線的無知行為。這屬於純粹的二,未必算純粹的善。善和二還是有區別的。比如西遊記里的唐僧,我只是反感他的二,並不討厭他的善。

總覺得,純粹的善應該是一種更高的境界,雖然我無力形容它,但我相信,它至少不會讓人討厭。

--------------------------------------------------------------以下更新---------------------------------------------------------------

本來覺得,既然自己無力解釋純粹的善,那就沒必要也不應該說得太具體。可一覺醒來,發現答題區突然變臉之後斬釘截鐵地倒向了另一個極端,受教之餘,忍不住又想再說兩句。

善,應該包括仁和義。仁,是慈悲為懷、寬容大度、扶貧助弱。義,是是非分明、嫉惡如仇、斬妖除魔。該仁的時候仁,該義的時候義,才是科學的善。如果該仁的時候義,該義的時候仁,那就是愚昧的善,雖然初衷也許是善,但未必值得提倡,討厭其實也很正常。

但是,純粹的善不等於愚昧的善,更不是什麼「純粹的蠢」。前者應該是指發自內心、毫無功利的善,側重於強調光輝的人格。而後兩者則特指無知和愚昧的行為,更適用於題主所說的情況。


聖母本來是褒義詞,現在貌似成了貶義詞,我現在深深厭惡聖母,白蓮花,瑪麗蘇,也嘲笑過去自己的天真。


分頁阅读: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