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說讓你有哪些感悟?

各人的一些感受啊、想法之類的。或者哪本書、哪個人物、哪個情節,讓你有所感悟的?


永遠不能釋懷的是
郭靖和黃蓉趕到桃花島上發現江南七怪死了六個,南希仁還有一口氣在地上手書「殺我者乃十" 本來想寫楊康沒寫完就死了,結果被郭靖誤認成黃藥師的草字頭引起一堆誤會 看到這裡我就想啊,卧槽為什麼不直接寫名字啊!!!!!!!死到臨頭寫什麼殺我者乃啊!!!!!為什麼!!這難道不是一個bug!!!!有悖常理啊!!!!!正常人不是應該抓緊機會寫最重要的兩個字嗎!!!!!!!!永遠印象深刻!!!!!!!!


我總說金庸是我三觀的啟蒙。

以前我是個超級彆扭的小孩,脾氣壞,喜怒無常,被害妄想,敏感,膽小,怯懦,杞人憂天,等。看了李若彤的神鵰俠侶,感到我的心被擊中了,太美了!於是開始對金庸感興趣,初中的時候把書翻出來,覺得小龍女果真太有范兒了,太淡定了!真希望能成為她那樣一個心如止水,不被情緒控制,不被外界困擾的人,這樣我就不會這麼痛苦了。於是出於偶像崇拜,我開始模仿,逼自己不在意一些事,然後慢慢脾氣真的控制住了耶~!但我內心仍然是個彆扭的小孩!

(在此,我又要吐槽我爸!

不不不,這次不是說他打我,而是他幹嘛把他關於廉政、法律等相關雜誌亂放啊!我從小看到書就要翻!

於是我小小年紀就看當官的怎麼在家人、群眾面前裝大公無私,背地用什麼陰謀詭計斂財,當丈夫的偷情無法自拔,設計弄死髮妻,當妻子的跟姦夫謀害丈夫,子女貪年邁父母的錢,不孝順,搞內訌,氣得父母半死。

搞得我從小內心就很陰暗好嗎!?我看著我父母都在想「誰說得准你們是好人壞人、真的裝的」好嗎?)

後來上高中,我不愛學習,專門看閑書,就把金庸全集看完了。看了《天龍八部》,每個彆扭的小孩都有一段傷心的往事,這眾生皆苦的情懷,讓我感到我的心又被擊中了!不禁內牛滿面!我好長時間都沉浸在這難以描述的情緒里無法自拔,好久都緩不過神來!更加不愛學習了!我感到一道曙光包圍了我的身體!明亮了我的眼睛!溫暖了我的心靈!從此覺得眼前的世界不再黑暗!不再對人性和世界充滿懷疑!覺得身邊再討厭的人,內心深處都是溫柔!

咳咳,以上用了誇張的修辭手法。請不要當真。。。

雖然有點誇張,但是現在想起來,我確實是因為金庸得救了。從那時起,我正式開始用不同的角度看待這個世界,用換位思考,去理解身邊的人了。

不過有個副作用,我沒事就把別人,死命往好處想,不管ta的行為有多奇葩,其他所有人有多討厭ta,我都盡最大可能幫ta找借口,找理由,因為我覺得身邊都是好人的感覺,真的太美妙了。直到我無法再找借口,無法再自欺欺人,崩潰的承認,這世上,確實還是有賤人。。。

為此,我又抑鬱了一段時間(不是抑鬱症哈,就是感覺自己被信任的好朋友欺騙、背叛,一時接受不了,午夜夢回哭得睡不著而已)。。。

當然,我現在仍然沒事就把別人往好處想,誰沒有壞習慣、怪脾氣啊。

上段跑偏了,我繼續說。

因為《天龍八部》里的眾生皆苦背後的故事,成功的把我的注意力帶到了心理學方面。我沒事就看心理方面的書籍和資料。明白了我彆扭背後的故事,進而進一步幫別人的彆扭找理由,來更好的理解別人、包容別人,潛意識裡,也包容自己,不為難自己。

後來看得多了,對找借口這事兒膩味兒了,幹嘛翻來覆去給自己找借口!煩不煩啊!知道自己彆扭就改唄!別一天到晚多愁善感、傷春悲秋、磨磨唧唧的!難道研究心理學、人類進化就是為了給自己的心理缺陷和人性劣根找借口的?肯定是要知己知彼的進一步完善自己嘛!

我彷彿當頭棒喝的一下,從柔情似水,又變回冷血無情了。。。

所以說到這兒,想起前幾天答的如果你老公在你懷孕期間提出離婚要你打胎並且告訴你他在外面有人了,趕緊打掉孩子騰地方,你怎麼辦?,就聯想到小孩的成長環境、教育方式,產生的心理影響。我確實不是單親家庭,有站著說話不腰疼之嫌。但我覺得心理有缺失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看到有些單親家庭的朋友有過希望不曾來過這世上的痛苦念頭,其實我想說,不是單親家庭的孩子,一樣會遇到別的事情讓他產生消極念頭。我當初被我爸打的時候(不好意思,我又吐槽我爸了),我沒想過死,我是想被我爸打得半死,打得一輩子殘廢,我寧願後半輩子殘廢,受一輩子折磨,也要活著看我爸後悔痛苦一輩子,因為我知道他不是存心虐待我,只是不懂教育方式,控制不住自己,內心還是很愛我的(你們會不會覺得我變態。。。)。我覺得我這想法比尋死的念頭扭曲多了,但我現在不好好的嗎?正直、正常又正派!人哪有不遇到挫折的,從小父母、老師、全社會都在說,人是在挫折中成長和完善,不摔跤學不會走路,所以不要溺愛小孩,溺愛孩子只會害了孩子。於是,單親帶來的缺失怎麼就不是挫折了?一樣教他面對挫折,戰勝心魔,完善自己不就得了。

還有昨天看到一個問題,大概是:為什麼脾氣好的人一旦生氣就尤其不可理喻。

下面有個答案,分析了好脾氣這一優良美德,背後心酸的故事。

老實說,自從接觸心理學,美德背後的故事也看得不少。本來嘛,這世上大抵是沒有心理健全的人的。

我脾氣剛變好那陣,也覺得自己脾氣好得好心酸,為什麼沒人懂我內心的困苦,嚶嚶嚶。。。

可我現在覺得:毛!好習慣不都這麼來的嗎?習慣好反倒要別人可憐了?你的優秀品德,要麼自己吃一塹長一智來的,要麼看別人吃塹吃得慘不忍睹,嚇來的,要麼長輩繪聲繪色給你灌輸的,大概就這三種可能了吧?要能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要這些品質幹嘛?裝逼讓人服你嗎?那也是為了少吃虧多要好處啊!

(我認為好習慣、好品質,一開始都是為了「好處」強迫自己養成的,慢慢的,就真的成了信仰)

所以不管背後的故事多麼心酸,好品質就是好品質,能讓挫折成為獲得無形財富的契機,也是天大的緣分。

當然,我不是說那些依然困惑的人太想不開了。每個人的緣分、契機、造化來臨的時間是不同的。我自己也正在探索光明的道路上。而且思想總是比身體的速度更快,所以現在心理也遠遠沒強大到: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不過也能朦朧的感覺到,一切悲歡離合都是上天給自己一個新的認識自己、完善自己的契機。慢慢來,不著急唄。

咦?我們不是在說金庸嗎?


金庸筆下第一高手是誰?

答:韋小寶 因為馬屁功才是天下第一神功。


射鵰裡邊南湖上的那場大亂斗讓我明白訴說和傾聽的重要性


我可以說我日常買股票買基金操作的基本原理都是從金庸小說中學的么?

比如公孫止曾說過:

至於歡樂愁苦,世事原本難料,明天的事又有誰知道了?大家走著瞧吧。——《神》,18回

我從中領悟到股市無法準確預測的道理,從而始終對未知之事保持足夠的敬畏和警惕。

再比如鐵木真曾說過:

過分小心,一千次也不打緊;莽撞送死,一次也太多了!——《射》,6回

所以我在資金調動過程中始終保持足夠的謹慎,堅決避免孤注一擲的發生。

根據丁不四的一招掌法:

丁不四雙掌轉了幾個弧形,斜斜拍出,這一招叫做「左右逢源」,掌力擊左還是擊右,要看當時情景而定——《俠》,9回

我學會了臨場操作當隨機應變,理應根據形勢隨時調整對策。

旁觀郭巨俠打出亢龍有悔:

初推出去時看似輕描淡寫,但一遇阻力,能在霎時之間連加一十三道後勁,一道強似一道——《神》,2回

我明白了分批分步建倉的重要性,總要預留一部分後勁含而不發以防萬一。

有幸聆聽四師父的諄諄教誨:

打不過,逃!——《射》,7回

我懂得了當局勢不妙時,當果斷止損、斬倉出局。


小時候讀神鵰,我覺得郭芙要多討厭有多討厭。簡直公主癌晚期啊。

直到走了一段好長的彎路後看到這句話:她從來要甚麼便有甚麼,但真正要得最熱切的,卻無法得到。

突然就哭出來了。


我是金庸和周杰倫的腦殘粉,我一直覺得他們的作品是華語藝術里最好的東西,是過去中國四五十年間中國發生的最美好的事。不僅在流行上很成功,在藝術成就上也是其中翹楚,超越時代。羅大佑李宗盛還可以說和杰倫在同一水平線,而金庸則毋庸置疑武俠古往今來第一人,俠客行中白自在自誇各種暗器內功第一,要是金庸那天也這樣自誇則毫不狂妄,寫打鬥第一人,語言描寫第一人,想像詭奇第一人 Blabla...

提到感悟我就隨便選兩個片段

  1. 看慕容復答題這段,特別傷心,本來慕容復在我心中是一個小男人,心胸不寬,武功不強。但讀書至此,捫心自問,若和他異地相處自己能做到他這樣折而不撓嗎?

這問題慕容復曾聽她問過四五十人,但問到自己之時,突然間張口結舌,答不上來。他一生營營役役,不斷為興復燕國而奔走,可說從未有過什麼快樂之時。別人瞧他年少英俊,武功高強,名滿天下,江湖上對之無不敬畏,自必志得意滿,但他內心,實在是從來沒感到真正快樂過。他呆了一呆,說道:『要我覺得真正快樂,那是將來,不是過去。』」

2 郭靖吟詩,郭靖一生努力的做每一件事,真誠的待每一個人,因而不管是同齡人還是長輩,一見到他就特別喜歡他。所以最終能收穫愛情,成為一代大俠。

楊過聽他吟得慷慨激昂,跟著念道:「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郭伯伯,這幾句詩真好,是杜甫做的幺?」郭靖道:「是啊,前幾日你郭伯母和我談論襄陽城守,想到了杜甫這首詩。她寫了出來給我看。我很愛這詩,只是記心不好,讀了幾十遍,也只記下這幾句。你想中國文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他憂國愛民之故。」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幺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歡喜,說道:「經書文章,我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由此儘力,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楊過問道:「郭伯伯,你說襄陽守得住嗎?」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鬱郁蒼蒼的丘陵樹木,說道:「襄陽古往今來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當年耕田隱居的地方。諸葛亮治國安民的才略,我們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說只知道『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敗,他也看不透了。我與你郭伯母談論襄陽守得住、守不住,談到後來,也總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八個字。」


14歲之後起碼十年吧,我真的覺得一生只愛一個人才是對的。沒錯,就是看了神鵰俠侶。。。

他寫情實在是絕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


這個沒有不太可能,而且太多,一句話說不完。比如神鵰最後襄陽大戰,郭芙猛然意識到對楊過的情感,那一端心理描寫很經典,那種隱藏在深處的東西若不是有些刺激將他們激發出來,或許我們一輩子都不會與它們會面,也就是從認真讀那一段文字的時候才發現感情有時候真的是連自己都搞不清猜不透。


手邊沒有書,大概是講令狐沖在小師妹的墳前想:春天又到了,小師妹的墳頭上生了青草,不知道小師妹在裡面過得怎樣。這時,令狐沖身後響起了一陣清幽的蕭聲。(任盈盈啦(*ˉ︶ˉ*))高三地理課上看的,特別感動,覺得盈盈就是那種特別善解人意的人,懂得陪伴的意義所在,理解大師兄尊重大師兄~改變我挺多,覺得人與人之間就是需要這樣。


其實說來,金老令我有所感悟的情節,著實不少。有楊過十六載後的一躍,有丁典牢窗邊的一盆花,有蕭鋒胸前兩截斷箭,有洪七公與歐陽鋒華山上相對而亡。。。

數之不盡,道之不完。

但令我最難以忘懷的,卻非書中正文,而是金老在《倚天屠龍記》後記的最後幾句。

事實上,這部書情感的重點不在男女之間的愛情,而是男子與男子間的情義,武當七俠兄弟般的感情,張三丰對張翠山、謝遜對張無忌父子般的摯愛。

然而,張三丰見到張翠山自刎時的悲痛,謝遜聽到張無忌死訊時的傷心,書中寫得太也膚淺了,真實人生中不是這樣的。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

讀倚天前便知,金老有老年喪子之悲,故看此處,感慨萬千。

小說中情節再感人至深,也需多作描寫。

那似如此,不過一句「 因為那時候我還不明白」,道出多少悲痛與辛酸。

讓我明白,現實中,事情總是經歷了才會真正懂得,感情即使不似小說中跌蕩起伏,但一樣刻骨銘心。


金庸寫的是古代武俠,想像力之豐富,故事節奏把握之精妙,筆法純熟,令我五體投地,哎,現在的我簡直就是望塵莫及,難以望其項背,當今文壇也無出其右者(武俠這一塊)。我以為自己的辭彙量不算少,但是讀過大師們的作品之後,只有慚愧二字,如星輝比之明月。特別是金庸老先生的筆法,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他在古典文學上的造詣,可以說是爐火純青,對古文的運用可以說是信手拈來,不著痕迹,遊刃有餘。每個動詞和形容詞的運用都是那麼的自然與貼切,人物對話更是出口成章,句句妙言。即使不是為了緊張有趣的劇情,就文筆而言也是十分值得看的。加上天馬行空的劇情,就更是賞心悅目了。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金庸武俠在大陸風靡大江南北,佔盡各家銀屏,老少皆宜,男女都愛。似乎是自從有了金庸的武俠世界來,其他的武俠都不作數了。這種一家獨大的現象不是偶然,寫武俠的人千千萬萬,為何半個多世紀以來,歷史只選擇了金庸?

如今網路小說也是在年輕人當中特別流行,可是為何沒有把金庸的武俠擠出歷史的河流。

我也對兩部在網路上風靡的小說著迷過一段時間,可是過後,印象卻不是十分深刻,因為沒有觸及心靈的東西讓我回味。比如說《盜墓筆記》,想像力比起金庸來毫不遜色,可以說,《鬼吹燈》和他開創了寫作領域的另外一個天地:盜墓。光怪陸離的故事情節讓人應接不暇,懸念迭出的故事設置也相當引人入勝。可是,過多的故事線索與懸念卻沒有一個合理的延續與解釋,最後的收尾也明顯力度不夠。有著名歌唱家就說過,唱高音的人不會去拼高音。同理,講故事如果把精力都放在稀奇古怪的事情上,而不重視如何把故事講精彩,最後就會出現虎頭蛇尾的結果。反觀金庸武俠(看過電視劇的不算),他的敘事卻冷靜的多。剛開始的時候,總似滾雪球般的娓娓道來,人物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事件一個接一個的交代,有條不紊,循序漸進。甚至,在前幾章,會讓人覺得索然無味,覺得故事並沒有那麼精彩,似流水賬一般。可是,某處之後,你會發現事情越來越複雜,人物越來越多,節奏越來越快,雪球越來越大,每滾一圈都是剛開始的好幾倍,所以力道也是加倍。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之前積攢的能量開始呈幾何倍數式的爆發,讓你欲罷不能。直到你讀的眼睛累了,放下書本,還是久久沉浸其中不能自拔,甚至後悔自己一直看了那麼久,耽誤了那麼多的時間。當哪一天,故事講完,你會不禁掩卷感嘆,拍案驚奇,寫的真好!故事精彩,人物性格突出,情節緊湊,整個敘事不緊不慢,有條有理,從頭至尾絕無冷場,讀完有餘音繞樑之感,蕩氣迴腸。除此之外,還寫盡了人間冷暖,世態炎涼,人心的叵測,人性的複雜,命運的捉摸不定,人生的潮起潮落。好人是那麼的好,壞蛋壞的那麼有個性。偽君子是那麼的偽君子,既偽也君子;真小人也是徹徹底底的小人。總之人世間的悲歡離合,種種際遇都可以遇見。這就是大師手筆,非當代網路小說能比。(感覺我寫的有點誇張)

回味整個故事,便會發現,幾乎沒有邏輯不通的情節,前後的呼應是那麼的自然,全然不見刻意加工的痕迹,整個故事渾然天成。如果說這不算什麼,只要知道他的小說是連載,而且是連續幾年的連載,而且是一部接一部,一共14部,多者達百萬言,少之也是數十萬之多,這就可以知道金庸先生的積累是多麼浩瀚無邊。其中關於琴棋書畫的描寫,傳統禮儀的描寫等都是來自於自身修養。整個故事的底蘊都來自中國傳統文化,小道人物的姓名都與人物本身的性格和命運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比如林平之,游坦之,一平一坦正是父母對他們將來命運的希望,可是縱觀兩人的一生,無不悲劇連連,讓人感慨不已。這也是金庸先生對命運捉摸不定的一種解釋。

故事中出場的人物眾多,個性鮮明,言談舉止也是惟妙惟肖。可見金庸先生駕馭人物的本領也是非同一般。

更讓人驚奇的是,金庸先生不是武術家,可是書中關於武術打鬥的場面卻是讓人如臨其境,精彩紛呈,甚至讓人目不暇接,呼吸急促。拿來仔細分析,卻也有幾分道理,並非全是胡編亂造,不切實際。各個招式的名字也是讓人耳目一新,讀起來,念起來都有一股典雅的書卷氣。而且,招式名字的意義也與招式的攻守變化相通,少有張冠李戴,嘩眾取寵,可以說是沒有。

什麼是才華橫溢,這就是才華橫溢!

當然,絕對不可能沒有瑕疵,挑刺是件很容易的事情,閉眼就可抓一把。在這裡,我就不說了。


多和長者交朋友。


金庸小說碎碎評

金庸的六部長篇,《射鵰》是長篇處女作,情節熱鬧但有很多漏洞,人物形象鮮明卻性格臉譜化。《神鵰》是失敗之作,唯一精彩之處是郭靖大顯神威。《倚天》情節單薄,但是在武打描寫上已臻化境。《天龍》塑造了喬峰這個成功的人物形象,情節宏大但是因為有三個主角,偶有支離破碎之感。《笑傲》是巔峰之作,令狐沖可稱之為有獨創性的不朽人物形象。《鹿鼎記》是金庸最成熟的作品,可惜思想的功利主義傾向嚴重,而且部分情節把微服私訪模式玩得太過頭了,比如韋小寶一幫一幫朋友,翻來覆去折磨鄭克爽。

金庸小說,在情節編排,人物塑造,動作描寫,美女創造,這四個方面是很厲害的。但是金庸小說為了取悅讀者,專門玩弄扮豬吃虎的微服私訪模式,這種廉價的閱讀快感,使其在藝術方面永遠不登大雅之堂。而且金庸小說嚴重挾帶私貨,除了靖蓉等於金庸,黃蓉小龍女等於夏夢,之外還借著《碧血劍》美化袁崇煥也就是醜化明朝,借著《鹿鼎記》為其先祖查伊璜不光彩的告密翻案。這些行為不僅使金庸小說距離四大名著越來越遠,而且等於是把天下人都當成阿斗,而一旦被識破之後,反而會在歷史上留下道德污點。射鵰第一回張十五說:「眾位看官,常言道得好: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兇徒人吃人。」金庸你為人有沒有「用欺心」?我們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

金庸小說,干打沒勁。必須化妝成一個農民(神鵰俠侶中的郭靖)、一個道童(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一個官軍(笑傲江湖中的令狐沖)、一個小和尚(天龍八部中的虛竹),然後才能扮豬吃虎,使讀者在代入上述主角之後,因為書中惡人的大驚失色,從而獲得廉價的雙重閱讀快感。金庸的六部長篇小說,就是在這種循環往複的微服私訪模式中,不停地吃丹、喝葯、奇功、寶典,武功每提高一次,就把以前打不過的壞人拎出來收拾一次。這樣的小說是極其有趣的,但是也毫無文學價值可言。我們因此就有了如下蓋棺定論:金庸小說是極其精彩有趣的故事,但是和小說以及文學藝術完全無關。小說的要求是反映生活,藝術的本質是改善精神。金庸小說二者皆無,甚至是個負數。

小說是最高的文學,武俠是有趣的故事。故事不是文學,武俠不是小說。故事只求生動有趣,文學承載藝術追求。武俠可以隨心所欲,小說反映慘淡人生。武俠是一個輕快的夢,小說是刺向黑暗的劍。所有俠客的刀槍劍戟神功異能,在巴爾扎克式的小說面前,通通不過是一些兒童塑料玩具。

趣味性,金庸小說不亞於甚至超過四大名著。思想性,金庸小說的思想非常落伍甚至反動。藝術性,金庸小說在武俠小說的層面是集大成並有發展創新,但是在文學藝術的層面,無論從語言還是情節編排以及人物塑造都是老一套,沒有創造出什麼新的中文辭彙,也沒有塑造出什麼新的典型人物。說到底都寫了些什麼人呢?仗著熟讀經典,起了很多好聽的名字。好聽的名字,加上美貌、武功高強、名門之後等等優厚條件,讀者怎麼可能不喜歡呢?但是這種喜歡,並不是因為人物塑造得有多成功。舉一個曾經說過的例子,金庸一再描寫黃蓉肌膚勝雪,但是黃蓉常年生活在南方海島,又擅長游泳,請問皮膚怎麼可能那麼白,又不是歐陽鋒這個白人的血統。所以說美貌是虛假的,封建社會千金大小姐的身子,硬要和武功高強的女俠客拼湊在一起。我們知道這是假的,卻仍然願意被騙,但是請不要叫醒這個美夢。

十五部金庸小說,相當於十五部武俠電視劇,劇情人物繁多,演員卻只是那幾個。郭靖就是蕭峰就是林海峰,獨孤求敗就是風清揚就是吳清源,虛竹就是游坦之就是金庸,黃蓉就是小龍女就是阿紫就是夏夢,段譽就是韋小寶就是賈寶玉。至於其他反面角色,無一不是金庸在現實生活中的政敵或情敵,只不過原型已經很難考證了。金庸小說就是這樣了,不翻開書,你會想像文采有多厲害,你打開書仔細研究,卻很難找到有幾處精彩的描寫。金庸的人物是抄來的,金庸所擅長的是動作和對話,金庸小說的情節無非就是霸王硬上弓,為了郭靖攀附成吉思汗,硬是讓李萍挺著大肚子從江南逃到蒙古。為了郭靖結交老頑童,硬是讓黃蓉一上桃花島就獨自回家,扔下郭靖在迷魂陣里亂鑽一氣。如此而已。

金庸讚美二月河的《雍正皇帝》,但是評價二月河的《乾隆皇帝》為無主題。這說明了金庸贊同李漁的文藝理論,那就是所有角色只為一人而設,所有情節只為一事而設。從這個角度來分析,金庸小說為什麼每次都必須從孤兒的幼年寫起,那是因為金庸的「一事」,就是孤兒從小到大,通過各種奇遇,成長為武功天下第一。我認為這種「一事」的設定是錯誤的,因為比如當郭靖武功天下無敵後,金庸就不會寫了,只好換一個楊過從小重新寫起。但是《天龍》的喬峰突破了這個限制,因而以正確的「洗冤」為一事,從而塑造了喬峰這個成功的藝術形象。而《笑傲》的令狐沖,從頭到尾都是在做一件事,無論面對何種考驗,哪怕面臨生死關頭,令狐沖始終以豁達的態度,一切無所懼,瀟洒走一回。

金庸小說有很多經典人物,但是其中相當部分的所謂經典形象,是靠著怪異的性格或特殊的生理,而使讀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我認為這是一種偷機取巧。郭靖四歲才會說話,六歲時仍然笨得要死。洪七公少了一根手指,而且是個要飯的。老頑童和桃谷六仙瘋瘋顛顛。柯鎮惡、梅超風、謝遜都是瞎子。楊過少了一隻手。小龍女失貞。段譽就是賈寶玉,韋小寶也是賈寶玉,請看清楚,韋小寶佔了賈寶玉的寶字,段譽佔了賈寶玉的玉字。虛竹是個丑和尚。到最後還剩下什麼呢?令狐沖和喬峰,這兩個人物是特別成功的。

《紅樓夢》是三維的,每一個人物彷彿活在紙上,即使你不看他們。射鵰三部曲是二維的,大家回想一下,當我們懷著激動的心情,看完《射鵰》合上書,事隔多年之後重新打開《神鵰》,郭靖黃蓉十幾年做了什麼?只是在桃花島,什麼也沒做。金庸的小說人物就像是牽線木偶,金庸沒有寫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停在那兒一動也不動了。當楊過成為《神鵰》的男主角,到處拉風泡美眉的時候,郭靖在做什麼呢?永遠守在襄陽城一個點,而且沒有任何事情可做。以同樣的方法來回憶一下《天龍八部》,三個男主角,當喬峰在全國範圍內到處奔走呼號時,段譽和虛竹在做什麼?也是完全停住不動了。你寫到他,他才存在。

易筋經,不是金庸的發明。乾坤大挪移,六脈神劍,降龍十八掌,九陰真經,葵花寶典,非常漂亮的名字,這正是金庸的長處,但也可以說是金庸的短處,因為這些漂亮名字的背後,實際上只是一個空殼子。乾坤大挪移怎麼練?六脈神劍是一種真實的武功嗎?降龍十八掌是哪十八掌,有哪個金粉能背下來?九陰真經的具體經文是什麼?只有前幾句:「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從老子《道德經》里抄來的。葵花寶典更是隨著太監的消亡而不可能存在了。你說這些能和桃園三結義,火燒連營相比,我告訴你不能相比。虛構的名字再漂亮,也不能和真實的歷史事件相提並論。而且四大名著的影響是中國人的真實生活,多少人拜關公,多少人以劉關張的精神結拜為兄弟。相比之下,你所提到的這些漂亮名字,和四大名著根本不是一回事。有人說令狐沖、蕭峰、謝遜、岳不群、歐陽鋒、胡斐、程靈素、韋小寶個個性格鮮明個性突出,我說金庸小說確實有不少經典人物,但是和四大名著相比,一部三國演義有多少光輝的藝術形象?金庸十幾部作品全加起來也比不上。

武俠小說即是騎士小說。無聊荒唐的騎士小說,終結於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這點常識金庸心知肚明。因此金庸的《鹿鼎記》,即是《堂吉訶德》。武俠小說是金庸的一個夢,金庸要做的是一個夏天的夢,但是當他名利雙收時才猛然發現,那個代表了心中理想的美女,和象徵文學藝術殿堂的仲夏夜之夢,竟然是學佛三年佛在天邊。於是金庸親手創造的武俠巔峰,便要在他自己手上終結。金庸要寫一部屬於自己的《堂吉訶德》,以示對過往種種的反動。於是金庸親手殺死了自己的文學之夢,還有那夢中的美女。武俠小說死於上世紀七十年代,《鹿鼎記》誕生的那一年。剩下的都是殘山剩水,我們在金庸早已拋棄的夢裡,糊裡糊塗這麼多年,這場荒唐夢是該醒來的時候。


段譽見到阿碧的神情,憐惜之念大起,只盼招呼她和慕容復回去大理,妥為安頓,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眼色中柔情無限,而慕容復也是一副志得意滿之態,心中登時一凜:「各有各的緣法,慕容兄與阿碧如此,我覺得他們可憐,其實他們心中,焉知不是心滿意足?我又何必多事?」輕輕拉了拉王語嫣的衣袖,做個手勢。

眾人都悄悄退了開去。但見慕容復在土墳上南面而坐,口中兀自喃喃不休。

每當我心中又被勾引起管某些閑事的慾望的時候,我都會默默地問自己一句「介裡邊有你的嘛?」,就好了。


分頁阅读: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