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魚時,為什麼要加酒?

在中國,做魚會加黃酒之類的;國外的做法中,會加一類dry whitewine.隨便一想,應該在香味方面起作用,但具體如何化學反應,起什麼作用?除了香味這方面,還有其他方面作用么?


謝邀。要說化學原理其實我也是臨陣磨刀。

白酒去腥的化學原理

魚蝦一類水產品所含的蛋白,經過細菌分解,會產生三甲基胺、六氫化吡啶、氨基戊醛、氨基戊酸等有腥味的物質,遇到酒就會被溶解,隨著烹飪時加的熱而迅速揮發掉。同時,酒里所含的醛、酯之類,又能給菜肴增香、添色。

西餐加酒的做法跟咱們中餐加酒是不太一樣的。西方人吃魚不喜歡有骨頭,所以很多菜對於魚的處理方法跟咱們不太一樣。同樣是做鯽魚(tilapia),咱們是整魚一起做,他們則是把魚橫剖(fillet),去皮,去骨,只剩一塊乾淨無骨的魚肉來進行烹飪,這樣處理過的魚肉其實腥味不大,因為腥味主要還是來自魚皮,內臟等部位。如此,西餐烹飪中使用酒來進行去腥的需求也不是那麼大了。另外,西餐菜譜中,我也沒見過像中餐蒸魚最後靠淋油激發酒和香料香味的做法,他們用酒主要是調味。對於烈酒,(e.g. brandy)他們是要點火去酒精的,而一般葡萄酒,則讓其在加熱過程中把酒精自由揮發。他們做魚傾向於用濃汁,這可能也和他們吃的海魚比較多有關。

中餐做魚加酒,一是去腥,二是香味,三根據用的酒來調味。前兩個不講了,只講調味。咱們中餐用酒調味更傾向於保留其中的酒精。哪怕是烈酒,我們也不常用點火去酒精。我倒是覺得這是一種挺特別的口味,而且還挺好吃的。因為咱們做魚不去皮,有點酒精味道還能進一步去腥。你就想蒸完魚後在魚上碼上蔥絲,用豆豉醬油和五糧液淋遍魚身,最後熱油呲一澆。酒雖然沒有揮發乾凈,但是白酒就著蔥姜和醬油的鮮味,再以油來潤滑口感,對於肉質細膩的魚來說,這種做法要比西餐的濃汁調味要高的多。


我好像理解題主的意思了,從香味方面考慮。

加酒還加醋對吧,就裡有乙醇則醋里有乙酸。

乙醇和乙酸發生酯化反應

形成乙酸乙酯,這個在濃度較小的時候是很香的喲,較易揮發。

酯化反應,簡單的說:就是酸脫羥基,醇脫氫,形成酯鍵。

非廚師專業,非化學專業

期待更專業的回答。


推薦閱讀:

為什麼油在做菜前要加熱?
晴雨時間秋寒乍暖 五臟廟裡重生涅槃
信不信由你系列之——調味
擼啊擼
又軟又甜又黏人,決定了,開工甜品就是你啦!

TAG:烹飪 | 好吃 | 廚藝 | 廚藝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