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春戀愛物語果然有問題》中比企谷八幡的生活方式,思維模式是否是正確的,或者說有可取之處嗎?
本來應該是只想回答遊戲相關的問題的,但是很喜歡春物語和大老師的人設,看到這題目相關的回答一邊倒地認為不可取,我想給出一點我自己的看法。
首先拋出這麼一個問題,如果有個人說「我不想跟你說話了」,產生了一個「困境」,那麼如何快速解決這個「困境」呢,一種解決方案是說好話,哄。但是很多時候,這並不效率,如果遇到一個喜歡得寸進尺的人那麼越哄可能情況越糟糕。更效率的做法是「罵」,對方忍不了回罵,那麼也就打破了「不跟你說話」這個困境。
而這兩種做法我覺得就是春物語這部動畫裡面的矛盾衝突。「哄」這個做法雖然不能直接解決問題,但是並不會讓關係變的更糟,而「罵」這個做法雖然能高效率地解決問題,但是會使關係變的更糟(或者是損失些其他什麼)。
基於這個原因,其實無所謂怎麼「正確」,而是取決於「是否真正想解決困境」,用這個觀點再看春物語。
截圖自第十二集
相模南沒有能力但是搶了委員長的位置,然後又嫉妒雪乃的能力,在最後的時候逃走了,大老師為了找到他公布投票結果找到了天台,為了完成雪乃的委託。這時候相模南還在意自己的面子,因為確確實實就是她的責任。這時候,葉山隼人開始勸,用的就是哄。
通過「你沒有責任」這種方式讓相模南能放下包袱,然後回去。但是對於隼人而言,相模能否回去公布投票結果並不重要,作為班級裡面的紅人,在學生群體裡面有威信的人,勸這個行為很重要,如果相模回去,那麼皆大歡喜,即使不回去,隼人該做的已經做了,有責任也是相模來承擔,所有同學都會知道最後沒有完美結束是相模的責任。
而對於相模而言,她自己明明確確實實該背這個鍋,但是又不願意承認,需要同學給個台階下,然後給了台階下又覺得立即答應太丟面子。對於她而言,是否回去也不重要。
所以這裡的劇情就非常耐人尋味了,隼人在勸相模,內容是希望她能回去,但是是否回去對隼人和相模都不重要。真正需要相模回去的人,是雪乃,只有相模回去了,才能證明雪乃的努力沒有白費,而唯一在意這件事情的,就是大老師。
套用我的觀點,那就是這邊形成了一個困境,而在這個天台上除了大老師以外的人並不是想真正地解決這個困境。於是,他選擇了效率最高地方式解決了困境,最後典禮成功閉幕,只有大老師自己一個人背了鍋,而大老師自己是無所謂別人的目光的,所以對他而言並沒有什麼關係,只是作為觀眾非常心疼,對大老師而言,他選擇了自己認為的最優解。
舉了一個最典型的例子,不額外舉例了。作者用大老師的視角,寫的是一些生活中很常見的事情,簡單來說就是很多「嘴上」和「實際」不一樣的事情。大部分人嘴上說的努力,很多只是停留在嘴上,而不會付與行動,或者其實並不想改變目前的狀態。大部分看上去很好的關係,其實很脆弱。大老師非常清楚這些然後對此非常地看不慣,甚至於是厭惡。
無法評論這個行為是否正確,單單從解決問題的方式來說,我是非常欣賞大老師的,看問題揭開表面查看本質,用最簡單高效地方式解決問題。但是有些注意點,首先是他消極的一些心態,這種心態讓他忽視了對他好的人,所以造成了糰子股的悲劇。第二是,大老師本質上是很聖母的,他對誰都是想辦法解決問題,而其實整部劇裡面,注意到他的付出並有所感恩的,只有幾個主要角色罷了,或許這叫做溫柔,或許這也就是這個角色吸引人的地方。
可參考而不可取。
大老師的孤高行為模式是由「高」而「孤」,這是有別於很多僅僅拒絕融入集體又自詡大老師給自己貼正面標籤的中二少年的。龐大的閱讀量讓大老師有著遠超同齡人的見識,對身邊的事物都有著看似犀利而深刻的見解。可實際上,這不過是玩弄文字的自我滿足,其思想遠說不上成熟。大老師本人也犯了和模仿他的中二們一樣的錯誤,作繭自縛地把自己代入到《心》里的「老師」,自認為洞察一切卻不作為,還為這種「全知無能」沾沾自喜。
《春物》作為輕小說,大老師在重要event中必須承擔起劇情發動機的作用而做出了一系列自爆行為,這也是有悖於感情邏輯的。小說中無數的強調自己受過傷害又害怕傷害,卻一次次的為了「怎樣都好」的「他人」自我犧牲,這種冷幽默式的傲嬌顯然無法適用於現實。
其實相比大老師,奉行「最も賢い処世術は社會的因襲を軽蔑しながら、しかも社會的因襲と矛盾せぬ生活をすることである。」的陽乃才是更有建設性的模仿對象,可這又是另一個極端,「全知全能」帶來的內心孤獨和大老師也殊途同歸,終究無法觸及到「真物」。
最受用大老師思維的其實還是死宅,作為一群沒有優越感就無法自我滿足的文化消費者,其口中的「高二病」恐怕才是最為健康的心態。
謝邀,
世上哪有絕對正確的見解,比企谷的見解當然不是正解,更不是全解,只不過是解得一種罷了。
我覺得他的想法是有可取之處的。
可取之處在於,他提供了另一種解法,於是我多了一個選擇。
說到底,對於比企谷的詬病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他只選擇那一個選項,只有一個選擇可以選。
再出色的處事方法,再高尚的原則,也無法面面俱到的處理所有狀況。
第九卷說的不就是這個么。
因為事物在變,而方法和原則不會變。
春物給我提供的愉悅很大程度上也來源於此,因為它讓我看到了另一個選項。
以上。
他是個半吊子的「局外人」。
同樣是表現為社會疏離,他的行為是有動機的,即流放自己避免破壞別人正常的社會生活,並將其解釋成一條光榮的荊棘路;真正的局外人則是沒有動機的,疏離是因為沒有去接近的必要。
所以不可取。大多數人不是會對母親的去世無動於衷的人,選擇這條路徒增和他一樣的痛苦。
(書讀少了,詞不達意。有可取之處,但並不正確。正如大老師其人,值得同情但並不值得學習。儘管春物的內涵超越了一般校園戀愛輕小說,但春物的本質依舊是是校園戀愛輕小說,大老師也僅僅是比一般輕小說男主思想稍成熟些的輕小說男主。大老師擁有相對成熟的世界觀以及相對全面的思考問題的方式,這些無疑是有可取之處的,但另一方面,相對成熟的世界觀反而固化了大老師的思維方式讓其不容易改變大老師的屬性一:熊的藝術大老師拒絕融入群體,並把特立獨行視為自己的驕傲,這一點依舊是典型的中二病癥狀,之所以讓你有種這不是中二的感覺,僅僅是因為大老師善於通過偷換概念和狡辯為自己的行為作出合理化解釋。然而矛盾的是,大老師並非是神大人那種真正享受孤獨的人,他渴望融入群體,但因為恐懼受到傷害,於是自己編出一套理由保護自己,這種抱著批判一切、目輕一切的態度審視問題,其實與網上很多心智未成熟的少年相似,他們批判社會、批判國家、用不合作彰顯自己的存在,從某種角度上恰恰證明了「故作成熟之人才是幼稚的」這一論斷。而現實中,是不會有一個才貌雙全的雪女和你打趣逗樂,對著中二的,如果你學習大老師,那麼你只會成為一個玩世不恭,看一切都不順眼的頹廢老憤青。大老師的屬性二:拔旗
其實起源自大老師因為初中告白被拒後自暴自棄,因為黑歷史對現充世界抱有敵意,從此自閉心門,其實從本質上看也只是對自己告白失敗的一種逃避,與一般輕小說主角不同,大老師情商很高,因此敏感而多疑的性格更加柔弱,大老師渴望戀愛卻害怕戀愛,與其迎接一個可能悲劇的結果,他更願意將戀愛在萌發前扼殺,以達到心裡的安穩,這也是大老師不斷拒絕糰子的感情的原因。然而現實中,對於一個孤僻不合群的人而言,是不會有一個熱情善良的糰子主動向你投懷送抱的,如果你學習大老師,那麼你只能一輩子做單身狗。
大老師的另一屬性:自爆自爆是大老師最具個人特色的標誌,這種悲壯感讓這個人物更為可敬,然而,這卻是三個標誌中最不現實的一種,它的成功完全依靠主角光環,它的偉大完全在於一眾後宮與葉山的理解,大老師過於強調了自己的作用,也過於高看了自己的地位,把所有矛盾都指向自己來消除矛盾,本身是一種自負行為。更何況這種行為非但不能消除原有的矛盾反而容易引起更多的新矛盾,之所以效果拔群僅僅是因為他是主角,然而現實中,不會有葉山這種高富帥來關注你、理解你,你的自曝除了傷害你自己以外不會有任何意義。大老師的所作所為之所以取得成果,並不是因為這些做法本身對,而是渡航安排了他必須成功,而渡航之所以這麼做並不是因為他覺得這種彆扭的性格是對的,而是希望通過大老師的成長改變這種性格。而當大老師哭著說出自己想要尋找真物時,也說明他開始試圖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你看完這部作品得出的僅僅是「大老師卡酷衣」,那你就白看了。是幡,不是蟠。好好的大老師強行給你弄成了呆霸王。大老師的行為有一定可取之處,但強烈不建議模仿。
以下純粹是個人的觀點,覺得不對的話,請指出,不喜勿噴。
可不可取倒不說,我覺得到老師的行為不應該用正不正確來評價。其實大老師吸引我的並不是他多麼樂於助人,怎麼為兩個後宮 (可能不止兩個,但是我心目中只有雪乃和糰子算正宮)解圍,無論是看透險惡的人心,還是為了維持身邊人希望的人際關係而犧牲自己的人際關係(自爆)。是他一開始就強迫自己放棄為了期待而活的這種想法。他撕開了人際交往這層表面關係,他在小說的一開始就強行抹去了自己對有朋友的這種期待。
其實大老師最初是有所期待的,他其實是羨慕現充的生活,他想和別人交朋友,他希望有人真正的關心他,課後會有人和他說話,打網球的時候會有人和他一組,因此彩加說想跟他一組時就答應了,他其實是有點高興的。然而在這本小說的故事(高中生活)開始之前,這一切都沒有發生。他嘗試過,通過苦澀吐槽自己的黑歷史,可以看到他努力過。他想跟班裡的女同學說話,但是卻弄得人家很尷尬,讓自己顯得很無趣。他也想交朋友,提出和同學交換聯繫方式,但是感受到的只有她的不情願。他也開始對女孩心動,他向折本香織(這應該是他的初戀)告白,可折本並沒有在乎他,把他所做的一切努力當做笑話來看,還不時地拿他告白時的樣子開玩笑。
這樣的初戀經歷,放到誰身上都受不了吧。多到覺得這種經歷真是再普遍不過了,因為我不是帥哥,他這麼想,因為女生只喜歡帥哥,我做什麼都會讓別人覺得噁心啊。如果故事就這麼結束了,他或許只會成為一個默默無聞普通被人討厭的宅(成為你們所認為的材木座)而已,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讓大部分人噁心。終於,他受不了。他討厭一開始那個期待能夠交到朋友的自己,因為這種期待讓他受傷。在之前那麼多次挫折經歷,讓他覺得,對呀,我就是不受別人歡迎。我不指望自己有朋友 ,交朋友有什麼好的,失去朋友了也要受傷,孤獨一人也很好的,為什麼我要這麼費力。他覺得自己一開始就會失敗,因此還是一開始的時候不要有期待好。一次又一次的拒絕。但是,怎麼可能不去期待,我還是想要真物(有人能真心對待我)。
我幫助你們,但我不希望你們覺得虧欠我因為這對我好。我希望的是有一個人真真正正的,不是因為我去幫助過他,為了維持表面關係努力去討好她不要因為這而覺得我是好人,而是真真正正的喜歡我的個本人,理解我,覺得我可以做同伴。如果有可能呢?我只是想做這麼試一下而已。可是,有這樣的人嗎?有,他遇到了雪乃結衣他們(這些人總算可以稱之為同伴了)。於是他的青春戀愛物語開始了,果然還是有問題啊,但總算開始了。沒有絕對的正確。至於可不可取——
比企谷考到總武就是為了脫離初中的人際圈重新開始。為此他在開學第一天特意提早上學,然而遇到了一隻跑到馬路的小狗,後面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也就是說,大老師對他最早的一套生活方式,思維方式並不滿意。他其實也憧憬現充的生活方式。
那為什麼他又在開頭對校園頂尖團體充滿批判呢?這就是青春期少年的彆扭根性了。
另外對於比企谷的「自我犧牲」,靜老師有相對比較準確,又或者說是代表渡航本人的評價。
如果他生活方式思維正確,如果當初按照自己的方式,不聽老師的話,不接觸糰子和雪乃現在估計還是單身汪。
謝邀。我只能說現實中你這麼干會死的很難看。
我贊同西西弗斯的說法,大老師是典型的中二病患者,他的過人之處只是情感細膩,比較擅於洞察人心而已。然而這並不能說明他情商高,揣摩人心是一回事,如何待人接物是另一回事,大老師在後者上絕對是負分。現實中這麼乾的話,是不會有什麼人願意主動接近你的,更不用說糰子和雪乃這種女神級人物了。你想想看,如果大老師沒了他身邊的一幫關心他的老師妹子漢子妹妹的話,他會變成啥樣子?大抵只會更加憤世嫉俗,最後變成一個負能量爆炸,自以為看透了這個灰暗世界的可憐人物。我一直覺得對於那些有些天賦,自覺比較聰明的人,一定要小心不要變得狹隘,否則的話這將喪失對自己和外界客觀評判的能力,最後走上歪路甚至邪路。
如果你想靠思想深度來撩妹的話,大老師這麼干也是行不通的。妹子們願不願意跟你接近,取決於跟你吃飯逛街聊天開不開心。如果你一上來就跟人家扯什麼人性的深刻見解之類的,跟顯擺你專業知識學富五車的效果大概差不多。也許這些東西等到你跟妹子關係更近一步,或者至少獲得了妹子好感和信任之後再談,會有錦上添花的效果,然而大老師恐怕連妹子的第一關都過不了,畢竟他長得不帥。
我們看春物的故事,看的是大老師雪乃這種性格方面有缺陷的人是如何變得成熟豐滿的,而不是藉助他那套人性論,來為自己的不成熟和傷害他人來開脫,更別沉浸在開後宮的百日夢裡。
以上都是我亂扯的,我沒談過女朋友,所以才會看這小說。
做為一個立意在於反典型的主人公,拆台的衝動存在於其人物內在結構之中,所以他表現得欠打是舞台的裝置,必須如此。
而比企谷的套路就是:人與人互相傷害,我的生存策略就是心理再細膩一點,預測到最大傷害,也就迴避了最大傷害。練成這點之後,看誰都是圖樣奶衣服。景觀經過了這個想像力的越遷,從而讓長久的希望都是對醜陋的掩飾,都是假的。普通人都本質有病,而我比較明智,知道忍痛把切下來。
異常構成了他的世界的延續,而他聰明的看到了本質,放棄了治療。不可取的。
大老師的初期的各種彆扭行為都是建立在他自己認為自己不會被別人在意的前提下的,後期發現有人在意後,已經開始在改變了。
說到底能這麼做,也是先要承認自己是個loser並且也不在意別人眼光。任何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模式都談不上正確性和有可取性。不要那麼中二刻意學別人,做好自己就行了。
談論正不正確是沒有意義的,就好像杯子里有半杯水,有人說還有半杯,有人說只有半杯,你覺得哪個才是正確的?再者說我們一般所說的正確到底是什麼?不過是【絕大多數人所認同的】罷了。舉一個極端點的例子,一般來講1+1=2是正確的,但是對於絕少數人可能1+1=3或者1-1=2才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把一個事物放在兩種體系中來判斷正不正確是無解的。
如果是站在【多數人的價值體系】,那麼大老師的思想和行為是不正確也不可取的,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比企谷就是一個不求上進遊手好閒沒有集體意識性格陰沉的問題學生。
如果是站在【少數人的價值體系】,那麼大老師的思想和行為是正確和可取的,或者說這才是大老師的生存之道。
為了避免誤會我先說明,成為【多數人】或者【少數人】並不取決於你【想不想】,而是取決於你以前的經歷以及你的性格,也就是說這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並不是說在短時間內你想改變就能改變的。此外,那些覺得【少數人】就代表著獨特和優越感或者是特意想成為【少數人】的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確實是【少數人】,畢竟腦子有問題的人確實是比較少。
為什麼說是可取的呢?
因為這是一個【多數人】的世界,是由【多數人】制定的規則,是依靠【多數人】來運行的。
【多數人】說錢很重要,那麼我們就要去賺錢。
【多數人】說團結很重要,那麼我們就要抱團成團。
【多數人】說一男一女才能戀愛,那麼結婚就是要一男一女。
也就是說這個世界並沒有特意為了【少數人】而制定規則。如果你是【多數人】那麼你很幸運,你可以自然而然的融入這個世界,你可以順著這個世界的規則而生存。如果你是【少數人】,那麼你就必須要依靠自己來摸索出一條生存之道,你可以偽裝成【多數人】,也可以努力變成【多數人】,當然也可以像大老師一樣帶著你的驕傲以自己的生存方式活下去(不過大老師有妹子你不會有,雖然我壓團滅結局)
如果說異性戀是【多數人】,那麼同性戀或雙性戀就是【少數人】
如果說追求特權的是【多數人】,那麼期望平權的就是【少數人】
如果說互相欺騙的是【多數人】,那麼尋求真物的就是【少數人】
正常人都是差不多的,而不正常的人總是各有各的不正常(非貶義)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屬於比企谷那一類的【不正常】,那我教你一個簡單粗暴的方法:把你那一絲可憐的毫無用處的自尊心及優越感輕輕的扔在地下,然後用你的後腳跟碾碎它,若是心中波瀾不驚,那便是了。
另一個答案的判別方式也適合:先承認自己是個loser,並且也不在意別人的目光。
吐槽大老師的名字都搞錯的就我一個嗎?(?_?)
我記得貌似作者本人都說了,他寫的是個反面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