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可能通過遊戲使人們閱讀名著?

第4次修改。

謝謝大家的反饋。關於反饋我做了一些補充。這是稍作修改後的問題。

我們大家都知道中國現在閱讀率很低,閱讀名著的情況就更不容樂觀。其實有時候並不是我們不願意去閱讀一本名著。而是拿起一本名著後自己沒有能力(或者說沒有動力讀下去)比如說我們很難去閱讀一本紅樓夢,去閱讀一本百年孤獨。裡面複雜的人物關係,場景變換給我們帶來很多閱讀困難。對其歷史背景的不了解也給我們帶來理解上的困難。我在想能不能通過遊戲來解決這些困難。遊戲能給我們帶來及時的成就感,多樣的場景,直接的視覺體驗更能帶給我們對其歷史背景的理解。也讓我們發動自己更多的感覺器官去理解這一部名著。

根據這些天的討論和大家的回答,我大概總結了現在這個話題的進展。

1.這並不是一部以獲利為目的的遊戲,而是以提高名著的閱讀率,或者說幫助大家讀下去名著的一款遊戲。【關於這款遊戲是否需要考慮盈利,我個人認為利潤是推動一個行業發展的極大動力。這個問題的深刻探討放在以後討論。】

2.對於一款這樣的遊戲,會不會在做遊戲過程中遊戲因為設計師以自己的理解來創作遊戲,而影響了作者的原意,使以後的讀者在閱讀這本名著的時候已經產生了很強的「偏見」。

最開始我們曾設想盡量不去將自己的理解加入到遊戲中,但是經過我和其他人的討論,我們覺得這個想法是幼稚的。我們做遊戲的任意一個細節,你都是已經加入了你對小說的理解而做出來的。比如說當你要設計小說中的一座山,當你閱讀小說時你覺得這是一座充滿神秘感的山,那你在遊戲中是否要加入一些虛無縹緲的雲來營造這種效果么?如果加入了,那便是加入了你的理解,如果不加入雲,光禿禿的山又顯然是不符合場景的。所以我們達成了一定的共識:如果要做一款經典的,高質量的遊戲。一定是加入了你的深刻的個人理解而創作出來的遊戲。我們在設計過程中不需要躡手躡腳,不敢去用自己的理解去設計遊戲。

3. 我們在調查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事情。其中一個受訪者說,小時候他因為把遊戲中一個錯誤的劇情當做了歷史事實而去跟他的媽媽吹牛。最後發現自己錯了,於是不甘心被這樣嘲諷而去讀了名著全本。 關於此,我們設想可以在遊戲中加入一些小的虛構的劇情來達到這樣的效果。

4.關於如何將名著轉化成遊戲我們有了一個很好的想法【當然也希望這個想法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起大家更多的想法】。 具體情況是這樣。關於小說《1984》【世界著名的反烏托邦小說】裡面並不是以複雜的劇情而著稱。反倒是因為一個強大的作者想像出的烏托邦的世界給了人們很強烈的印象。我們大膽的設想了這樣一款遊戲構型【甚至可以說超越了傳統意義上的遊戲】,先構造一個宏大的1984世界,裡面的畫風以及各種其他都按照1984中描寫的來做,比如電幕,老大哥的畫像等等。然後我們不再將這個遊戲的劇情設計為對所有人相同的劇情。而是給每一位玩家一個固定的接線員【當然這樣會將玩遊戲的成本大大提高,可能一個遊戲賬戶要上千元】。我們會先設計上千條劇情線路,各種遊戲NPC人物【比如思想警察,買菜大媽…】,這個接線員會根據遊戲玩家在遊戲中的具體行動,在特定的場景放入特定的NPC,給出特定的故事線。甚至給出與玩家的互動。每位接線員會根據自己對名著的理解來帶領玩家玩這款遊戲。

【註:①這解決了遊戲的固有模式對名著單向理解的限制。

②接線員也需要對名著和遊戲有雙向的興趣,並且足夠專業。

③當我們總結了一些這個想法的特點後,我們發現這有點像最近很火的美劇「西部世界」。

雖然最開始我們是由小時候玩的一個實景遊戲「種種子」或者另一個更有名的名字Dungeons Dragons引發的這個想法】

這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我們不能想到,或許提出對這個話題的疑問是更困難的事情,歡迎大家提出來!!!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解決方案。

這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我們不能想到,或許提出對這個話題的疑問是更困難的事情,歡迎大家提出來!!!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解決方案。

這裡面也有很多其他的問題,我們不能想到,或許提出對這個話題的疑問是更困難的事情,歡迎大家提出來!!!當然也希望有更多的解決方案。

重要的話說三遍

面對自己讀不下去的名著,真的希望有一種創新的方式來幫助自己。也想嘗試改變中國名著閱讀被忽視的現狀。

真心的謝謝大家!!!

如果大家覺得這篇帖子有意思,卻不能立刻寫出自己的想法,請幫忙拓展一下!謝謝啦!!!

希望這篇帖子能得到更多的關注和回答!!

謝謝@翎春

@Heinrich@Tikitoo

—————————————————————————

保留一下之前的一部分內容:(謝謝大家的回答;

關於有人提到的我的目的,不是做一款玩完遊戲就不用讀書了這樣的遊戲。我這裡說明一下,這並不是我的意思。讀書有很多困難使我們讀不下去,比如《百年孤獨》中複雜的人名,場景。《紅樓夢》中複雜的人物關係,社會背景以及閱讀它所需要的生活經歷。

由於這些原因我們不能讀進去一本名著,也想通過遊戲使我們對名著有個初步的認識或者理解(當然也可能要從遊戲帶給人的趣味性方面去解決這些複雜的問題)

這是我的想法。)

PS:大家如果覺得這個話題有意思,幫忙多邀請更多的人來回答,我們一起討論。謝謝啦~


在這裡先建議如果看了我的這篇答案就最好能夠完整的看完哦,因為有些長,我知道有的讀者在看到長回答就很難有耐心看完,不過既然長了,一篇文章里就會存在很多種觀點不是么?

……………………………………………………………………………

我覺得這很難,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遊戲選擇了不單單走娛樂向,劇情也會表現出很深的深度,但是這種深度與名著還是不一樣的,因為他們畢竟是遊戲。

名著就是指具有較高藝術價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恆主題和經典的人物形象,能夠經過時間考驗經久不衰,被廣泛認識以及流傳的_文字作品_。能給人們以警世和深遠影響的著作,以及對世人生存環境的感悟。【來自某度百科】

為什麼要強調是文字作品呢?因為文字是能夠給人們最大的想像空間的一種記述形式,通過文字進行聯想,是每一個讀者在閱讀的時候都會去做的事情,而因為生活經驗的不同,每個人與每個人心裡的想像都是不一樣的,這也就是所謂的一百個哈姆雷特,而不管是電影還是遊戲,都是可以通過畫面給人以直接的印象的。這樣就沒有辦法留給讀者無限發散自己的思維的空間。

就以題主的《百年孤獨》為例,如何用遊戲來讓人們理解《百年孤獨》呢?如此偉大的一部作品,我到現在一共看過三遍,第一次只當它是一本小說,了解了這個故事,二遍三遍開始追求書里的內涵,而越挖掘越覺得這本書深不可測,越來越能感受到自己思想上的淺薄之處。誠然,做成遊戲,可以表現出政客的虛偽與民眾的麻木,甚至表現出那種為拉丁美洲發聲,提出抗議的奔走呼號,但是這樣就足夠了么?也許有人說這是過度解讀,但實際上【過度解讀】也正是名著的一個精彩之處。我記得有人說過一個藝術品在它的觀眾完成二次創造之後,它才算作是完成品,所以一個作品被解讀出什麼,這都會成為這部作品的一部分了。

當然,我們知道一些優秀的導演【包括電影導演遊戲導演等等】,是有相當的才華讓畫面變成一種藝術,同樣給人以名著的感覺。雖然這樣的人不多,但也絕不是不存在的,那麼我們就可以從問題的另一個方面開始討論了,怎麼讓這樣一個已經可以充分表現原著的各種畫面組合成一個遊戲,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了。名著就算需要讀者二次創作,但是它畢竟已經完本,結局已成定局,並不能像現在很火的劇情互動式遊戲一樣,讓玩家通過選項對劇情進行干預,因為這是為了推廣名著,所以我的理解是不能對名著進行大面積的修改,最多更改個別不影響劇情的台詞或動作,這就已經封鎖了互動式的路線,而不能有選項,就只能走操作路線。。。額。。。exm?《百年孤獨》該怎麼秀操作呢?失去了這些可玩性的遊戲,就算有著很棒的劇情,它也就是一部電影了。。。

而這麼久以來,不斷有導演試圖將名著搬上熒幕,但結果我們也是知道的,很少有能好評如潮的,因為不管如何還原,這也是導演心中的名著,而不是讀者或觀眾心中的,所以說這條路真的是充滿艱辛的。

但是,題主的這種思路我還是要說是非常棒的,因為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名著的包涵性也讓它可以適應任何一種載體,雖然說要使遊戲能夠還原原著很難,但是如果是安利的話還是有可能做到的,通過遊戲的形式多少能表達原著的思想,如果能將遊戲者的興趣勾起,去看了原著那就是最好的了,所以如果題主要做,就大膽去做吧,雖然我現在並不能給題主提供一個成熟的思路,但如果真的開始做需要什麼幫助歡迎隨時找我哦~


遊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娛樂,有且只有這一個主要目的。

任何包括意識形態、社會思考、人文傳播的東西,都是附加項,是在遊戲本身有娛樂性之後才能加上的東西。

把娛樂放在第二位的遊戲的死相,在中國能找出一大堆。

國外的遊戲其實更是深知這一點,他們走過的彎路也很多,所以國外的製作人更明白,一個遊戲的核心就是好玩。

當然,許多人對於好玩的定義是不一樣的,他們也構成了不同的玩家群體,有人覺得探索世界、冒險是好玩,他們就變成RPG玩家,有人覺得拿槍突突突刺激、好玩,他們就變成了FPS玩家,如今的遊戲種類如此之多,就是因為玩家的種類多,且都願意去玩遊戲(並且為遊戲付錢)。

開發一個遊戲花上百萬上千萬的有的是,這筆錢有誰來掏呢?會有哪個遊戲公司放著當今熱門的遊戲題材、遊戲模式不做,非要去做一本以名著為核心的遊戲?政府掏錢嗎?政府能掏幾個3A遊戲的錢?

以名著為核心的遊戲的受眾群就只能是本身就喜歡看名著的玩家。

以娛樂為核心的遊戲的受眾群是每一個需要娛樂的人,幾乎可以覆蓋到全人類了。

中國現在的閱讀量很少,閱讀名著的人很少,則意味著玩以名著為核心的遊戲的人,也一樣會很少。

那麼可能會有人說既保留娛樂,又保留名著,同時一起做出個遊戲呢?那就是現在國內市面上一些網遊的作法,以《西遊記》為核心或題材的網遊有很多,但這些遊戲哪個是讓玩家玩完了遊戲想去看一遍名著的?

沒有動力讀書就是沒有動力讀書,把書的內容放到遊戲里也不會多好玩,就算做出了好玩的遊戲,好玩的也是遊戲本身而不是書,玩家比起別的遊戲也就可能記住了幾個人物的名字和故事的片段,這和直接閱讀名著是天差地別的,玩了某名著題材遊戲的人和直接讀了某名著的人,他們之間的差別就是遊戲和書本的差別。

而且就算把書的名字打在了遊戲的每一個角落,不想看這本書的人照樣不會去看的。

只有本來就對小說類型有興趣的人,會因為一個遊戲而買一本書,但如果是以小說為核心做出的遊戲,例如獵魔人,本身它就是一本魔幻冒險小說,那麼喜歡魔幻冒險題材遊戲的人,再玩完遊戲以後也很可能去買那些書來看,但如果找一個只玩競技網遊的玩家來,我想它非但不會買小說,甚至連遊戲都不會去玩,並且退一步講,也不是所有人在玩完獵魔人之後都會去買一本原著小說看的。

所以最終遊戲只會變成一種宣傳的方式,而不可能直接改變中國閱讀率低、閱讀名著少的社會現狀。

如果不追求其它的任何效果(當然必須要追求收回成本並且賺錢的效果),實際上就和現在的小說改編遊戲、電影改編遊戲沒什麼差別了。


外行,但是覺得很有意思

首先確立一個目標,你是想藉助「名著」而開發一個營利性的遊戲,還是純公益性的想幫助大家更好的閱讀名著,這兩者的區別就是,在前者,名著是手段,在後者,名著是目的。

鑒於前者已經太多了,說說我對後者的想法,首先目標人群,應該定位在對名著感興趣,而又無法耐心閱讀的人群,那麼我們就要搞清楚,他們為什麼對名著感興趣。

缺乏市場調查的基礎,我只能提出我自己的初步想法:1.想要提升自己,又缺乏耐性,2.虛榮心驅使。

那麼這類人群所希望得到的不是閱讀體驗本身,而是藉由名著提升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印象,因此他們需要的是1.名著梗概,2.名著思想,3.著名詞句和情節,由此可以在任何一個場合談論名著,而毫不露怯。

由此我們可以設定遊戲的背景,比如,中國古典小說系列,以各個朝代作為小說的背景,如唐宋元明清,每個朝代設定一個跟情節相對應的任務,比如設定一個崩壞的故事,紅樓夢裡,寶玉變成了一個直男癌,林黛玉成了女權主義俠女,然而情節還是和以前一樣,讓主人公在著名情景下,說出指定的台詞,才算過關。

還可以設定歐洲古典文學系列,日本怪談系列等,主旨在於,如何讓故事回到原來的軌道上 ,那玩家就在玩遊戲中理解,什麼情節影響了人物的性格(比如黛玉的父母早亡,且賈家的貪婪成性),對經典場景和經典台詞都會有深刻的印象,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寫作的思路。

其他的想到再寫


那要看具體是什麼名著了。像《冰與火之歌》這樣的通俗小說還比較適合做成遊戲,嚴肅文學就非常不適合做成遊戲了,特別是《尤利西斯》這樣使用大量使用」意識流「手法的現代派小說,目前現代派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成功案例都很少,更何況發展的更晚、對互動性要求很高的遊戲了。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我贊同 @dva愛你哦 的說法,接著拋磚引玉:

其實文字變成畫面可以是成功的,很多名著都翻拍成了電影電視。

但,文字變成畫面,中間再穿插升級打怪/推箱子造房子/飆車踢球/猜謎解機關 就不適合名著了。整個就稀釋了名著的文學性,不管是思考還是情感的節奏都被破壞了。

除非名著本身就是關於這些玩法的。三國演義已經有戰略和割草遊戲。紅樓夢大約也可以做成戀愛養成遊戲。

但是你要大家理解名著精髓,那麼蜀國必定要亡,林黛玉必須得死。這就很傷害玩家體驗了。

名著必定不是懷著輕鬆娛樂的心情,動動手指就能理解感受的。其中有很多思索和苦澀,用整個人的思想去體會。不然怎麼叫名著呢。

如果只想靠遊戲科普名著里的世界觀,我看行,很多人入門三國都是通過光榮三國志嘛。


為了了解巫師的劇情,我買了巫師的一整套書

巫師遊戲的劇情是在書的劇情之後發生的,況且書的情節比巫師遊戲本身更一波三折,更好看

於是我就花了近半年時間,看完了整個系列。並且等到了血與酒DLC


我舉個例子

上古捲軸5天際之《元氣滿滿的_____》?


薛蟠妮知道的太多了。


想學習的話 在哪都能學

打個比方你玩文明5 文明6

喜歡歷史的同學 可能會通過時間軸

把從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2016年的歷史都谷歌一邊,把從2016年到2050年的未來都設想一遍


有啊,不少遊戲是這麼來的

別說《三國志》《幻想水滸傳》《三國無雙》《戰國無雙》這種遊戲打多了想看看史書

就是那些輕小說們魔改的遊戲們,看看原著還是好的

題主說的想法雖然好,但是在遊戲中很難操作,單是一個多結局就不是原著能承擔的東西了,另外如果過度側重戰鬥、求生、升級等系統的話,大多數玩家也不會在劇情中收穫些什麼

但是最粗暴的還是這樣的

直接出個集成n本書的軟體,讓你的遊戲機變成閱讀器....


瀉藥。

很困難。

對於遊戲而言,我們姑且算是單機遊戲,講究的一是「世界觀的浸入」,二是成就感。名著改遊戲的話,在第一點上是有優勢的。而第二點則困難重重。如果是《三個火槍手》那樣的還好說,君不見《悲慘世界》電影跟原著的差距,更不要說戲劇與遊戲相比的表現力優勢。。。

說起來,蘇俄小說比較適合改遊戲,全是戰爭大片。。。


名著在當年也就是一些流行小說而已。

-

《紅樓夢》和郭敬明沒區別,都是當年寫上流社會的宮斗黃暴,讓聽眾獵奇。本質和TVB電視台的《溏心風暴》《金枝欲孽》等肥皂劇沒有區別。

-

你覺得茄鱉和達芬奇家具有什麼區別?上來炫富,觀眾獵奇,你敢寫兩厘米的珍珠,我敢寫十厘米的珍珠,痴線!

郭敬明總是被黑,是因為他不知道該怎麼做。

-

《天龍八部》在報紙上連載,後來金庸有事要出門,請倪匡幫忙,結果倪匡寫成啊紫被挖眼再恢復,整本書成了奇幻小說。

-

《三國演義》周瑜根本不是氣死的,他是後來老了病死的,就因為周瑜的後人當考官沒有讓他成為進士,羅貫中人品堪憂。

-

《西遊記》也就是報紙小說的水平,當年是寫小說和講故事,就和郭敬明公司一樣,一人寫一點快速拼接起來,於是出現了兩隻青獅。

-

《封神榜》胡編亂造大家都知道。

不過說個題外話,商朝是資本主義,後來中國一直重農抑商是因為商朝的前車之鑒。

-

《水滸傳》不說了,內容黑暗,而且很多事道聽途說,潘金蓮根本就是清官的妻子,歷史上根本沒這回事。

-

名著是當年沒有東西看而已,今天有更好的作品,我覺得唐家三少寫得就不錯,現在翻譯成英文,在國外輕小說市場火得不行!


抬走,下一個。


(樓主說的通過遊戲使玩家閱讀名著具體是啥意思呢?是玩完了這個遊戲就相當於把書讀完了?如果是這樣,不可能。遊戲和書兩種媒體,體驗也不一樣。樓主怎麼界定玩家玩完了之後等於讀完了?情節,人物,時間都記下來就算么?但是如果樓主目的就是「推廣名著,或者激發大家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動力】是我想做的」,沒問題。)

擺事實,講道理。

有。

我給我的女友安利了《80days》,玩完了之後,她買了一本《80days》來讀。

我玩完了《Bioshock》,然後我買了Ayn Rand的《The Fountainhead》和《Atlas Shrugged》。

不少玩家玩完了《Witcher》,都買了小說,還有《Metro 2033》。

至於如何達到這個目的,題主可以去玩這些遊戲感受學習一下。

(上面這些應該都算名著吧。當然可能名著越名,越難改編,因為你本身可能得對書吃透了。)


湊個熱鬧,隨便說說

本人30歲,對遊戲興趣最濃的時候正是單機遊戲紅火的年代。因為「金庸群俠傳的原因確實看了很多本金庸的書。再早一點,在我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還因為一個」吞食天地「從校圖書館裡借過一套三國演義。

大約從初中開始,網路遊戲盛行開來,那時我對遊戲的興趣反而淡了,更沒有因為一部遊戲讀過名著。

網遊講究的是玩家的自由性,對原著設計的情節免不了大幅度的更改,而且更改之後還要有延伸的情節發展。這並不是很利於體現原著的水平。

所以說,通過遊戲激發人對原著的興趣是可行的,但是題材的範圍確實比較窄。可能對於武俠,戰爭類的比較合適,因為畫面、動作設計、人物升級這都是遊戲擅長的東西。但是遊戲對於其他類型的文學作品並不是很好展現。

當然,有一類的遊戲可能比較適合根據名著改編,比如AVG或者ADV類型的,據說銷量很好,本人也玩過一些……呃……感覺並沒有激發出我看名著的慾望,反而更像看動漫了……


我覺得把他實踐起來才是難的 做成功了將會非常非常好


作為一個文學、電影、遊戲的多重愛好者,首先明確一點:文學和遊戲是兩種載體,就像文學與電影有所交互,但它們是兩種藝術形式。

遊戲可能會借鑒文學故事、文學人物,但如果這款遊戲成功,它的成功是屬於遊戲創意、關卡設定、畫面、故事、音樂等等因素的綜合,它或許取材於某部文學作品,但是它首先是一款遊戲,它的表現形式註定區分於文學。

討論任何東西,或者說藝術作品,脫離它的形式來看是沒意義的。文學的表現力核心就是文字,它必須要通過文字這種方式來表現。舉個有名的例子,《霸王別姬》是一流的電影作品,但這部小說只不過是二流文學。又比如《金閣寺》是一部日本文學名作,但它不適合改編成電影,因為它不適合用鏡頭語言表達。遊戲和文學的關係,同理,比如《金庸群俠傳》和金庸小說是兩個東西。

題主貌似有點憂國憂民呀。閱讀習慣這種東西,我真的懷疑能否培養。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對文字的敏感,對文學的愛好似乎是本能的。對了,《紅樓夢》居然是很多人讀不進的小說么?我十多歲的時候第一次看就入迷了,其他不談,《紅》本身的文字美感就夠吸引人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如果違背了任何人本身興趣的娛樂,哪怕你在其中夾私貨,灌雞湯,也只會讓對方逆反的。

剛忘了補充,比如打多了civilization ,可能不喜念書的人也會去看下《全球通史》吧。多打「好」遊戲,可能會使人觸類旁通,挖掘自己對其他東西的興趣,但一款遊戲如果最初的製作目的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和遊戲本身無關的事情,那麼路子跑偏了,可能反而適得其反。


三國志11玩了好幾遍,主要人物的字和故事經歷都知道了


可以做成文字冒險遊戲

不過我估計沒人會去玩


不能,但是可以用遊戲勾起人們閱讀名著的興趣

比如我的三國就是玩過《吞噬天地》後看完的


推薦閱讀:

當我準備寫很長的答案時,需要什麼樣的組織邏輯結構和敘述技巧才能使別人饒有興趣的看完全文?
《倚天屠龍記》黃衫女子史上最深度解析

TAG:閱讀 | 遊戲 | 文學 | 名著 | 情節設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