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紀以來,建築界有哪些有影響力的建築思潮?

讀建築史,總覺得二十一世紀的作品與二十世紀的作品有種說不清的隔閡,大概是我還沒有理清楚二十一世紀的建築思潮演變,想請教如今建築界有影響力的思潮都有哪些?和之前的建築思潮是什麼樣的繼承關係?

應該不局限於建築設計領域,還有結合當下的經濟形勢和科技發展來考慮。


我來說個正在景觀學界引起巨浪的——Geodesign(2010)。

地理設計是正在發生的由技術革新反推方法論衍化的思潮,目前看很有潛力解決兩個長期困擾景觀學科的問題(1)由地理尺度差異帶來的「規劃」和「設計」的內容分歧問題;(2)由利益相關者不同價值觀帶來的溝通困難問題。

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景觀設計的核心流程就被麥克哈格界定了。在《設計結合自然》一書中,麥克哈格系統闡述這種後來被稱為「千層餅」的方法。基本原理是,用不同的圖層分別表達不同的信息,分別列出對空間位置好惡,然後疊在一起找到衝突最小的區域,在此基礎上做出讓各個因素滿意的設計。事實上,目前幾乎所有的景觀設計方案,雖然在不斷進化,但或多或少都沿用了這套工作流程。受益於它的簡潔有效,也不可避免地受制於它的局限。

圖源:Ian McHarg, 《Design with Nature》

圖源:Steiner,《The living landscape》

這套核心流程的最大潛在問題,就是它是單線程的,是以輸出的方案為導向——輸入地理信息底圖,輸入任務書目標,限制等,經過設計師的大腦黑箱,直接輸出方案。即使有分析,也大多是為了合理化這個方案(你懂的)。所以當設計師和利益相關方溝通時,後者有時候並不能確認這個「方案」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說,「滿足了多少需求」。當各方都已難以清晰地表述需求時,關注點就有可能被困在細枝末節,變為模稜兩可的拉鋸戰,而無視真正的痛點。而過程中如果溝通不暢,很有可能回到單線的起點,重新運作一次。

圖源:IGN a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而地理設計是場景導向的。情景導向和方案導向相比,最大區別就是數據進,數據出,產出的是「場景」,可以定量引入多個學科的模型來驗證——這種即時的測試反饋,不僅更方便了解各個利益相關方的需求,也能把方案轉化成各自聽得懂的語言,不再是「很美,但我看不懂,不知道好不好」。而這個介面引入了跨學科的內容,也能在專業性大幅度提高的同時,使設計師集中精力協調最集中的問題。

地理設計尤其革新性的一點,就是在操作流程上即將不同的參與者統一到一個檯面上,將地理科學,信息技術,設計專業,以及當地的人的意見合併考慮,並實時驗證。基於數據和實時反饋的設計。有更小的試錯成本和更大的探索空間。

來源:Steinitz, 《A Framework for Geodesign: Changing Geography by Design》

來源:Steinitz, 《A Framework for Geodesign: Changing Geography by Design》

ESRI上收集了很多Geodesign的案例和實踐:

Integrating GIS with Geodesign

基於可達性數據的交通線路規劃:

地理設計結合徑流設計:

測試了不同的場景和假設,以設計一個彈性的方案。

收集周邊居民的意見,以納入設計。


有一本《構建一種新議程——建築理論1993-2009》選擇了從20世紀最後七年到七年前這段時間有影響的建築理論文章和建築理論著作代表性章節,值得一讀。目前尚無中譯本,但英文原版不難得到。大致瀏覽這一本可以對21世紀的建築新理論新思潮有些了解。

Constructing a New Agenda

作者: A. Krista Sykes

出版社: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副標題: Architechtural Theory 1993-2009

出版年: 2010-03-31

頁數: 400

定價: USD 45.00

裝幀: Paperback

ISBN: 9781568988597

豆瓣鏈接:Constructing a New Agenda


先簡單說下,基礎設施和互聯網。

以後的社會,很有可能建築要變成人感覺不到的東西。比如阿里的倉庫,沃爾瑪的補貨預測系統。這些會對人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的設施,並不是傳統的建築的研究範疇,但是卻會對未來的建築設計造成巨大影響。

簡單先舉個例子,大眾點評和美團對人在商業建築里的行為產生了重大影響,商業建築本身卻還未發生變化,這就是一種滯後性。

待續。


還沒有什麼重大的理論進展


推薦閱讀:

有哪些建築的衰敗讓你覺得很可惜?
古希臘、古羅馬、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建築在風格上有什麼不同呢?
累成狗,怎麼迅速做一個高大上的建築作品集?
景觀設計前期意向圖應該如何繪製,需要達到什麼程度?

TAG:建築學 | 建築史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