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然現象來比喻論證有邏輯可言嗎?

顯然立意是「靜水流深,不顯不露」,但這一自然現象與人生哲理究竟是完全偶然的巧合,還是有一定聯繫在其中?可以用這一自然現象來論證這個人生哲理嗎?嚴謹嗎?

同理,荀子、莊子中也有許多類似的比喻論證,比如《勸學》中: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

這些自然現象可以作為論據嗎?用這些論據可以得出論點嗎?


「比喻論證」這四個字有誤導性。所謂「比喻論證」,更多地是一種用來解釋自身觀點的方法,把自己的意思更直觀形象地說清楚,以使他人明白,而不能有效地起到論證觀點的作用。

比如眾所周知的孟子與告子之爭——

孟子認為人性向善,但什麼叫人性向善,一般人可能不好理解。於是孟子可以解釋說,就像水或許可以一會兒向東流一會兒向西流,但最終總是向下流的,人性也如此,也總是向善的。

但是,

但是告子和孟子用水來說事,都不是為了像上面那樣解釋自己的觀點,而是為了論證,這就有問題了。水到底是向東流向西流還是向下流與人性的善惡都沒有半毛錢關係,他們犯了邏輯學中的不相干謬誤。

(當然,他們到底在各自解釋還是各自論證,從原文來看,似乎並不一定。但如若他們不是在論證,而是在解釋,那這段對話簡直多餘——不經論證的觀點沒什麼意義)

退一萬步說,假設「水性」與「人性」真有關係,孟子沒有犯不相干謬誤,那他最多也就證明了人性是有一定的趨向的,而沒有證明趨向的一定是善。

所以,這裡的邏輯真的是一塌糊塗,不堪入目。

題主所說以自然現象來比喻論證自己的觀點,其邏輯性大抵如此。

諸如「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託者,用心躁也」之類,純粹鬼扯。

——————————————————附原文————————————————————

告子曰:「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於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於東西也。」

孟子曰:「水信無分於東西。無分於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猶水之就下也。人無有不善,水無有不下……」


不只是這種近似類比的論證方式,排比句、韻句、名人事迹言論……所有你語文課議論文上學的東西都拋掉才好。

現階段的語文作文就是教人變傻。而不是教你明智。


不好意思拒絕邀請,我來隨便答一下,下面應該會有大神打臉。

這種比喻在中哲中非常常見,由於我對中哲只是半吊子,就不說了。(我的潛台詞是:中哲的比喻是無效的)

西哲里也有,一般扮演著概念外延的作用(前提是概念的內涵已經論證的很清楚,外延只是幫助理解和闡釋概念)

eg.hegel的照鏡子,plato的洞穴等

最後歪樓:關於中西哲學比較

我正在#喜馬拉雅#聽博雅人文的節目《《中西比較哲學》北大 趙敦華》http://xima.tv/1EiJ2t一起聽聽吧!(分享自@喜馬拉雅FM )


沒有

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孟子這樣的論證在那個時代是有其進步意義的,人的邏輯意識還剛剛萌芽,大家的智商都不太高...這是思辨在當時其實是非常可貴而有說服力的,不只我們,孟子同時代的柏拉圖也沒強到哪去,論證方式豐富不少,不過仍然滿篇充斥強盜邏輯...但是這些哲學家仍然是值得尊敬的,舉個例子來說呢,泰勒斯提出 水是萬物的本源,這個觀點現在看來也非常蠢嘛,不過在當時仍然是激進的,意義非凡的,就像人類思想的第一個火花

當今如果還讚美,運用,教育這種論證方式,不是居心不良,就是大寫的智障。


要搞清楚比喻論證和必須說理的區別,荀子.勸學裡蘊含大量比喻說理,這在嚴格的邏輯推理論證學術里是比較牽強附會的,是不能構成絕對論證的,西方的邏輯思維講究的是絕對,是完全的論證。中國漢語言文學裡的修辭方式大量運用比喻,類比(比如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比如大國的法律問題,釣魚島爭端,能用修辭論證法比喻什麼小偷之類來進行論證嗎


用比喻/類比/舉例子(枚舉是個特例,可以論證)來論證的往往都是錯的,這些東西不能用來證明論點。作文現在越來越接近雞湯了…


自然現象是大道,是真理。所謂一花一世界。大道反應在一切事物上。你的問題就有答案了吧。


推薦閱讀:

TAG:邏輯 | 哲學邏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