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你們所了解的古代的劍的發展?
長劍短劍青銅劍……
它們的冶煉、鍛造技術,何時有了改良、突破?以及劍的外形在這麼多年以來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是否更有殺傷力。如果能說到不同類型的劍有哪些不一樣的作用那就更好了!
《考公記》「桃氏為劍」中曾講到有所謂上、中、下制。既身長五倍於莖長,謂上制;身長四其莖長,謂中制;身長三其徑長,謂下制。是文並雲上、中、下制之劍分別為上、中、下士所佩用。關於此種制度的可靠性(及其行用時代)尚有待於用考古資料來驗證。
殷代時中原與關中地區劍尚未行用。山西保德林遮峪和柳林高紅皆出土有鈴首短劍,約屬於商代晚期。甘肅靈台百草坡及北京昌平白浮村均出土短劍,屬於西周早期。以上短劍從風格上看皆與北方青銅文化密切聯繫。1956年至1957年在陝西長安灃西張家坡206號西周墓中發現的銅劍,劍身作柳葉形,有脊,扁莖帶孔,莖與劍身之間無明顯的分界,無首無格,通長27厘米。此劍出土時位於墓主人腰際左側,尖鋒向下。同墓所出直內銅戈無胡無穿,玉飾形制較早,屬於西周早期,由此可知此劍年代當屬於西周早期。此劍長僅27厘米。此型柳葉形劍在寶雞竹園溝、岐山賀家村、房山琉璃河諸西周早期墓中有見,從地望上來看,皆出在西部地區、關中以及北部地區,而中原地區迄今尚未發現。
中原與關中地區屬於西周中、晚期的劍目前尚未有資料可以說明。屬春秋早期的三門峽上村嶺虢國墓地中出土一種銅劍,被稱為「柱脊劍」,劍身近柳葉形,脊隆起呈圓棱,與圓柱形莖相同成為一連續的圓柱,圓形劍首,無格,全長33.5厘米。同一墓中所出其他劍形制基本相同,惟長度有別,全長39.1厘米與全長29.7厘米。其長度亦普遍較西周早期劍長,尤以莖部加長為明顯。此種劍形至春秋中期仍存在,如洛陽中州路出土劍 ,亦可歸屬此型,惟無劍首,且莖較短。
春秋晚期以後,上述「柱脊劍」不再出現,考古發掘出土的春秋晚期至戰國時期的劍多作單脊,劍身橫截面作菱形,少數作凹脊。常見形制主要分為二型,即圓莖有格狀;另一種是扁莖,均無銅質格、首。
關於劍的類型
一,早期短劍
1,長三角形臘扁徑式:整個形體較短,劍臘狹,呈長尖三角形,扁莖,沒有明顯的脊,只是稍微隆起而已,有的具有紋飾,並有龍紋鞘。(西周早期)2,柳葉形扁莖式:整體呈柳葉形,沿鍔磨成圓鋒銳角,臘中央略為隆起,沒有劍格,臘和莖沒有明顯的分界,莖扁而有兩穿。(西周早期)
二,薄臘圓徑劍1,薄臘圓莖短體式:臘如葉狀,中脊起棱,至從末端延長成為圓莖,雖莖較長為細長,然而整體仍為短劍式,有首,劍的部位除格外,都已經出現。(春秋早期)2,薄臘圓莖長體式:形如上式,薄臘而長,脊延長為莖,圓首。(春秋早期)3,薄臘銳下圓莖式:臘扁平而薄,鋒斷,下端斜收呈尖銳狀,脊凸起延長成圓莖,但無首亦無格,有象牙劍鞘。(春秋中期)三,無格斜從扁莖劍1,無格斜從扁莖式:兩從較寬而臘短,中脊呈直線狀隆起,兩從微斜而凹,下端平。無格,或格不連鑄,扁莖有穿。(春秋晚期)2,無格凹脊扁莖式:臘狹長,中脊呈弧形凹下,兩側突起形成血槽,兩從甚狹,扁莖。(春秋晚期)3,無格凹從狹前鍔扁莖式:臘下段較寬,上段收狹。兩從凹陷呈血槽,這是較為進步的設計,莖扁,無格。(春秋晚期)
四,厚格劍1,斜寬從狹前鍔厚格圓莖式:脊呈直線,斜從而寬,前鍔收狹,甚銳利,作倒凹字格,較厚,圓莖,劍首分鑄,首孔中嵌有琉璃。(春秋戰國之際)2,斜寬從狹前鍔厚格圓莖有箍式:形如上式,前鍔所收略同,格亦倒凹字形,但圓莖上有兩道箍,便於纏緱。(春秋晚期)3,斜寬從厚格式:臘長而兩從保持平行,至鋒處尖削,厚格倒凹字型,圓莖有箍。(戰國中期)五,薄格劍1,長臘斜寬從狹前鍔薄格式:形如上1、2式,薄格,圓莖無箍。(戰國早期)
2,短臘斜寬從薄格式:兩從均勻,臘較短,劍格薄,圓莖無箍。(戰國早期)由於不會專業軟體,所以只能用網頁畫圖畫劍了,以後有時間再慢慢把劍畫全吧 (* ̄︶ ̄)y
參考資料:《中國青銅器》《中國青銅器綜論》《中國青銅器全集》《文物》《考古》《考古學報》《東周式銅劍初論》推薦閱讀:
※《暗黑2》中的「Cho Ko Nu」,歷史上的諸葛弩
※刀上被廣泛稱為血槽的東西到底應該叫什麼?
※古代一斧(或其他兵器)打下用刀棍扛住真的會震得雙手血流嗎?
※古人作戰時穿的戰甲是什麼樣的,和影視作品裡演的一樣么?
※札甲與魚鱗甲的區別是什麼?